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理论文章、心得体会-33篇(第14/2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2089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37分钟

2020年,学术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除了聚焦于一些具体的问题外,学术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逻辑源流、理论创新、重大问题等进行了梳理和讨论。总体而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有深度,有前瞻性。在学术界探讨的重大问题当中,一些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核,如市场经济的生产力基础是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市场经济的生产力边界问题,即从生产力角度来探讨市场经济如何产生、又如何终结。一些问题涉及未来社会可能面临的经济学理论困境,如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公有制和市场经济共生性问题。这些问题马克思没有回答,需要学术界进一步探讨。二是研究有共识,但也存在分歧。学术界都意识到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但这些问题还没有达成根本的共识。三是学术研究尝试落地。学术界没有停留到基础理论等"高大上"的层面,一些研究也在尝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地方的具体实践相联系,从实践层面检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四是研究的系统性进一步加强。2020年,学术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等方面,推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经济学专著,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与理论》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②、《砥砺奋进的中国经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③、《永远的恩格斯》④等。这些专著,从思想史、发展史、学术史的角度,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理论脉络,既有历史的厚度,又有理论的深度,是了解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要著作。

2020年学术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阐释性的工作及时地把握了政策的最新变化,理论性的工作不断在深广两端开拓学术空间。成绩喜人,但也存在进一步完善的可能。一是学术界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研究问题,但达成的共识较少,未来还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凝聚共识。二是一些研究立意很好,具有启发性,但结论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能还有待商榷。三是无论是阐释性工作,还是原创性工作,学术话语体系内部交流多,与其他学科交流较少。未来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学科交流,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更好地传播到其他学科。

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引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泰岩、骆焕琪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概括为"十个明确",其中在经济方面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坚持赋予民族地区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凝心聚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律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需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这就要求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探索新发展规律。

一是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推动民族地区产业升级。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开始升级,并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1970年美国人均名义GDP增长至5246美元时,个人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支出占比开始超过商品消费。里昂证券2015年9月的研究报告表明,根据亚洲国家的历史经验,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就会引发出境游的爆炸式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居民消费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升级趋势,其中一个最突出的变化特征是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

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大产业。

2019年,我国服务性消费在人均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已经达到45.9%。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带动我国产业结构从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变。

民族地区拥有发展文化、旅游、健康、体育、养老等第三产业的资源优势,可以顺应全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不一定拘泥于先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升级到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升级路径,而是直接跃升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我国第三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来看,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世界65%的平均水平。2020年,民族八省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0.7%,低于全国54.53%的水平。因此,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上民族地区的资源优势,完全可以支撑民族地区直接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

二是适应新科技革命的发展趋势,推动民族地区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民族地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必由之路。但是,民族地区的创新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相对不足,这就需要探索民族地区的创新驱动规律。针对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的问题,民族地区可以通过发展共享经济,借助全国的知识资源,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据统计,在我国共享经济重点发展领域,知识技能共享最受追捧,市场交易额增速最快,2016年、2017年分别高达205%、126.6%,2020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增速仍高达30.9%。

民族地区还可以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向民族地区集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贵州经济增长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的重要经验,就是利用贵州地质结构比较稳定、能源资源非常丰富、电力价格相对较低、夏天气候比较凉爽的自然条件,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推动数字经济迅速崛起,带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是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趋势,推动民族地区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毫无疑问得益于沿海开放。同样,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核心的沿边开放的兴起,必将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需要看到,沿海开放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开放,东部地区的产业可以依托低成本优势迅速嵌入发达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中,带动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而"一带一路"沿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沿边开放主要是向发展中国家开放,需要形成以我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区域间的重新整合。这就决定了民族地区不能简单复制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经验,而是要依据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探索沿边开放的新道路、新模式。

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通过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口岸经济、城市化"四位一体"建设,走出了一条沿边对外开放的独特发展道路,成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特色之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这为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是树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财富观。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从而确立了"生态是资源和财富"的财富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十四五"规划确定了我国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生态比较优势,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必须承担起历史重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这篇大文章。

一方面,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产业生态化,守住民族地区生态安全底线。例如,云南依据自身优势重点打造的绿色能源工业迅速崛起,已经取代烟草制造业成为云南工业第一大支柱产业。

二是走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特色道路。民族地区受历史、自然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2020年,民族八省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4.4%,但经济总量仅为全国的10.3%,人均GDP相当于全国的75.2%。因此,要推动民族地区到2035年与东部地区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大体相当,将面临更为艰巨的发展任务,这就需要民族地区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闯出一条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这就要求民族地区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海量数据优势,紧密结合实际,从在传统工业化道路上跟随,转向在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道路上并肩和领跑,从而通过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与东部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贵州奇迹"的创造,就是选准了数字经济这个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巨大"风口"而实现的。

三是构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现代产业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我们党适应新时代要求对现代产业体系的新概括,突破了以往以三次产业为划分标准的传统产业体系框架,凸显了实体经济在产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这为民族地区打破三次产业比例关系的传统框架,因地制宜发展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开辟了新的道路。

民族地区拥有生态、文化、区域等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是民族地区构建独具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做好的大文章。例如,在居民的衣、食、住、行、用等消费品质全面提升的情况下,生态消费、安全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关注点。

分析显示,我国在农产品消费上,未来15年到30年,消费者将主要聚焦于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的产品品种和品质;

在服装消费上,60%以上的中等收入群体愿意购买更加生态及环保的服装;至于消费者对进口商品需求旺盛的原因,超过90%的消费者认为,安全是购买进口食品和母婴用品的主要关注点。

这些需求,为民族地区生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又如,随着居民对非物质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文化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05年至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18.9%。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2019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4.5%,远低于欧洲平均10%至15%、韩国15%以上、日本20%左右、美国25%以上的水平。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为民族地区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

民族地区要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跳出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同步实现现代化,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是融入新发展格局补短板。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4%,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消费是稳增长的"压舱石"。但是,从民族地区来看,扩大消费存在明显的短板。

在收入水平上,2020年民族八省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843.9元,相当于全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的80.81%;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253.5元,相当于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的84.99%。

在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分布上,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虽然达到4亿人,但61.8%集中在东部,中部、西部分别占15.6%和22.6%。

在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情况下,民族地区完全可以嫁接发达地区的消费升级需求,弥补自身的消费短板,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拉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融入新发展格局强弱项。根据2019年中国工业化水平指数显示的数据,东部地区工业化水平指数已经达到97,接近于完成工业化,西部地区为63,有的民族省区不足50,工业化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责任重大,经济发展不可能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必须融入全国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推进新型工业化,科学有序实现"双碳"目标。

民族地区融入全国产业链供应链,就要以自身的产业优势或要素优势嵌入全国产业链,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产业一体化中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优势嵌入全国供应链,借助全国重大平台推进新型工业化。例如,拼多多计划在2021年至2025年开拓10000亿元定制化产品的增量市场,推出10万款定制化新产品,协助5000家制造企业,通过百亿元补贴,孵化更多自主品牌,为民族地区嵌入全国供应链提供了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

民族地区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就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我国相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优势,借助世界产业链供应链重组的机遇,构建以我为主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通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促进新型工业化。

三是融入新发展格局拉长板。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物业等服务业。在这些服务业领域中,民族地区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应积极锻造支柱产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投资能力有限,需要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利用外部资金加大优势产业的投资力度,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实际上,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在于自己能够进行多少投资,而在于能利用多少外部投资。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为我国创造经济发展奇迹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为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指明了方向。

例如,2012年云南为加快经济发展,作出了"央企入滇""民企入滇"和"外企入滇"的战略部署,积极吸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港澳台等地和周边国家、日韩、欧美国家的企业到云南投资。"十三五"时期,共吸引124家世界500强企业入滇发展,为云南文旅、大健康、绿色能源等产业的井喷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江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曾志刚

学好用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校教学的首要政治任务。今年秋季学期以来,江西省委党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积极探索建构既符合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要求、又富有江西特色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体系,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品专题、经典案例、精彩现场"建设,强化理论辅导、案例分析、现场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着力用学术把思想讲深、用案例把思想讲透、用实践把思想做实,有力地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打造精品专题。突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中心内容,优化教学单元布局,充实细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相关专题,进一步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N+1(X)"的课程体系,"1"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论课程,"N"即若干分论课程,后一个"1"指从更高层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内容课程,"X"指细化从更高层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内容课程。秋季学期主体班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专题总论课程1个、分论课程8个;在此基础上,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的"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更高要求,研发设立30多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实践教学专题,进一步完善了集体备课、联部备课以及讲课评课制度,健全了授课教师进入与退出机制,积极培育打造了一批示范课样板课,力求把专题讲深讲透,不断提升理论教学效果。

开发经典案例。突出生动实践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案例式教学专题的开发,帮助学员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秋季学期以来,着眼于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兴国县农村失能老人集中照护的探索与实践》《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萍乡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两个案例(入选中央组织部选编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进行二次开发。着眼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的生动实践,培育开发了《"两山"理论在婺源的探索与实践》《全面深化改革的江西探索--以"赣服通"为例》等案例教学专题。着眼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江西工作提炼的经验,重点把《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宣传服务群众中凝聚引导群众--以寻乌县为例》《中国梦·航空梦·奋斗梦--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的实践》等涉及不同领域且具有代表性、可复制、可借鉴的江西改革发展经验充实进党校教学,帮助学员增强发展信心、拓宽思维视野,提升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推出精彩现场。突出发挥现场教学基地的"第二课堂"独特作用,在完善提升现有现场教学基地同时,积极开发打造一批新的富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江西特点的现场教学点,推动多种教学形式进课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要求,对已有的方志敏烈士纪念园、小平小道纪念馆、江西省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馆、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党性教育现场教学进行总结提炼、完善提升,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感染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视察江西的路线,依托井冈山革命旧址群、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等现场,积极创新红色教育形式,擦亮红色教育品牌。围绕书写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新开发南昌VR产业园、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一批现场教学基地,增强了教育教学的现实向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帮助学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牢记初心使命、砥砺奋斗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用好精品专题、经典案例、精彩现场开发成果及学员的研究成果,及时推进富有江西特色的教材体系建设。计划选编《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西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的案例》,编写《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江西省革命传统教育现场教学》《红色江西》系列读本等,进一步推进了富有时代气息、本土特色,符合党校教学要求、适应学员需求的教材体系建设。

目前,江西省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品专题、经典案例、精彩现场"建设工作正在稳步实施中。校委把推进这项工作作为用学术讲政治的"一号工程",印发了《关于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品专题、经典案例、精彩现场打造工作的方案》《关于进一步推动案例教学的意见》,设立案例教学专题开发专项经费及新专题开发奖励金,完善案例教学评估办法及学科建设评估办法,对案例教学专题开发给予政策支持和倾斜,并作为教研部年度考核、教研人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先后举行两期案例式教学培训班,邀请入选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和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的专家学者来校授课交流,对4个教研部案例教学新专题进行集体打磨。同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业务指导,将"如何提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实效"作为第三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研修主题,带领推动全省党校系统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品专题、经典案例、精彩现场,提升教学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在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高水平服务发展大局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理论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史育龙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根本立场、指导原则、路径选择、鲜明主题、根本保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构建起科学完备、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是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理论。

一、科学分析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方位,作出一系列重大判断

习近平经济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立于时代潮头,洞察时代风云,把握时代脉搏,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挑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判断,明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坐标。

一是科学判断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现代化事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并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前提,是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宝贵经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中国已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一目标。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认识基础和现实依据。只有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科学内涵,才能既准确把握发展中面临的重大任务,又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在高质量发展中按照既定目标持续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二是深刻揭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善于把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形成的重要方法。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亟需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充分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不平衡既包括城乡区域发展、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的不平衡,也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既包括实体经济、创新能力等方面发展的不充分,也包括市场竞争、潜力释放、有效供给和制度创新等领域发展的不充分。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明确新发展阶段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增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行动自觉,推进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逻辑起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