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理论文章、心得体会-33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2089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37分钟

目录

1.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评述 3

2.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 25

3.如何深刻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 55

4.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 70

5.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生动教材 75

6.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与现实意义 78

7.努力打造学习宣传习近平经济思想高地 93

8.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 98

9.推动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走深走实 102

10.科学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几个重大问题 106

11.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119

12.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贡献 122

13.习近平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思想研究 135

14.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 153

15.《决议》的十个"明确"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拓新 169

16.系统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184

17.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92

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品格 195

19.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建设 204

20.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总述 210

21.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引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228

22.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 237

23.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理论 241

24.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逻辑体系 249

25.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扎实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 260

2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涵、逻辑和特质 275

2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理论创新的三个维度 279

28.习近平宏观经济治理思想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287

29.认识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五大鲜明特征论美、实、效、协、共 312

30.学思践悟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

 成果 321

31.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增强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发展改革工

 作的政治自觉 337

32.领航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意义 339

33.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

 济思想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347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评述

经济日报课题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全面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和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形成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导新时代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实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的复杂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高超的领导能力、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坚韧的毅力领导国家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健康发展,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理论界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脉络,积极开展宣传阐释和学理化研究,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梳理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髓,更准确地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更有效地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并指导实践。

一、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产生的前提条件和最大发展背景。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解读新时代对新经济思想的呼唤。

一是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角度。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区域、城乡、行业之间的发展还不平衡,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发展动力都需要变革和提升,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新思想来回答和解决。

二是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角度。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注重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新阶段面临着新课题,需要新理论来引领。

三是从建设现代化强国重任的角度。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建设现代化强国成为现实的奋斗目标,这就需要有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来支撑,需要新发展理念进行指导。

四是从问题导向的角度。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多变,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性问题和世界治理难题凸显,需要中国发挥更大作用,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经济和社会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从一定意义上说,习近平经济思想就是为解决时代问题而产生的,是新时代对"发展"这一永恒主题作出的新阐释新回答。

二、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

(一)新发展理念和"七个坚持"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正式提出之前,学者们使用较多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工作重要论述"和"习近平经济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新常态"概念后,有学者把"经济新常态"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讲话中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对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科学阐释: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之后的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5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中央层面第一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概念,也是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某一具体方面思想的第一个正式提法,从中可以看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地位。会议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并强调"七个坚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理论界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两种概括:一种归纳为"1+7","1"是指新发展理念,"7"是指"七个坚持";另一种直接归纳为"七个坚持"。持前一种观点的学者居多,很多探讨尽管角度不同,但大体在这个范围内。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大局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判断

除了新发展理念和"七个坚持",不少学者对涉及我国经济发展大局的理论判断和战略性规划进行梳理,认为下述论断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二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挑战。

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要从供给、需求、投入产出、分配、宏观经济循环等多个方面体现新发展理念,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

五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要求是"巩固、增强、提升、畅通",重点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根本目的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结构性失衡,提高供给质量,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要。

六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强调立足国内,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内需主导、内部可循环基础上,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

七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还有学者专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些重要问题、具体领域的发展理念和战略规划重要论述进行研究,比如金融和财税、实体经济、数字经济、生态经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全球经济治理、"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这些也都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严密完备的逻辑体系

学者们从不同视角梳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以更好把握其核心要义。"1+7"的概括得到理论界的广泛认同。新发展理念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占有统领地位,"七个坚持"作为具体要求和战略举措,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一个逻辑严密、内容丰富的完整思想体系。

一般认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有学者认为,"以人民为中心"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系统构建和创新发展具有奠基与引领意义。还有的学者主张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逻辑起点。

有学者用一个判断、一个目标、五大理念、一条主线、一种方法、根本保证来概括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框架。一个判断,是指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一个目标,是指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五大理念,即新发展理念。一条主线,是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一种方法,是指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根本保证,是指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有学者从本质论、价值论、认识论、实践论、方法论五个维度,阐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架构及逻辑体系。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价值取向,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为谁发展"的问题;新常态是认识和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钥匙;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要求和重点,系统回答了"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底线思维,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方法论原则。

对于如何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有学者指出,要坚持整体性、系统性,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关于经济方面的思想观点作为内在联系、延续发展的整体来把握。

四、丰富深厚的理论来源

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习近平经济思想进行理论溯源。

第一,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总书记从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就是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中国化和时代化、形成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过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为了人民"的基本价值取向,其理论基础就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第二,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经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例如,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坚守人民利益最大化的价值取向,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稳中求进"的工作原则等。

第三,习近平经济思想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天人合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等,这些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治理和发展思想经常被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并创造性地运用到其治国理政实践中。

第四,习近平经济思想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深刻总结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不排斥国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对西方经济学中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一面,要注意借鉴,同时也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五、坚实厚重的实践基础

学者们认为,追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来源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着眼。

第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成功经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来源,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对这些优秀成果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实践基础。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极不平凡的个人经历和丰富的从政经验。习近平同志在陕北与黄土地、当地百姓水乳交融的知青生活经历,使他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奠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思想的基础。习近平同志在河北和福建期间领导地方经济工作中进行的探索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形成的实践积淀。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七下晋江,提出"六个始终坚持",包括始终坚持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经济等思想。在浙江和上海主政期间,上述实践智慧得到进一步深化,"八八战略"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都是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长期的基层历练,使习近平同志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工作经验,对"三农"、民生、扶贫、协调发展、对外开放、生态环境、创新发展等问题都有了切身感受和深度思考,成为其经济思想形成的直接实践基础。

六、重大深刻的理论创新

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性成果,突破了西方经济学的传统藩篱,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是破解了政治经济学若干难题。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破除了一些人对劳动价值论能否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价值取向的质疑。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思想,破解了公有制和市场经济能否统一的理论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是推动生产力高级化发展的新理论。

二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新内涵。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坚持稳中求进体现了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是对唯物辩证法的鲜活运用和创新发展。保持战略定力是对矛盾分析法的创造性运用。坚持底线思维凸显了对事物质的规定性的把握,是对哲学思维方式的重大创新。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提出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深刻变革。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的提出,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系统总结和升华,开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二)发展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第一,以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新定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研判经济发展现实,作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新判断,成为确定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据。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新时代经济发展并以"精准脱贫""全面小康"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实践形态,科学回答了"为谁发展"的时代之问,成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基本立场。

第三,新发展理念是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发展观。

第四,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新突破。

(三)突破了西方经济学的藩篱

习近平经济思想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而且从多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和超越。

第一,突破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政府和市场二元对立的分析范式。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本质上是追求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超越了西方主流经济学以利润最大化为理论发展前提的假设,避免了由此带来的矛盾以及西方经济不断演化出的各种危机。

第三,强调独立自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内涵,突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语境下所暗含的"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理论假定和理论导向。

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的主张有实质性差别,是对后者的创新和重大超越。西方供给学派是要解决"滞胀"问题,以大规模减税为主要手段,而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供给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目的是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第五,超越了西方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道路。超越了西方国际贸易比较优势论和要素禀赋论,坚持在对外开放中确保国家的自主性和互利共赢原则,从而破解和跨越了陷入经济增长停滞、国际分工依附、债务危机等"发展陷阱"。

(四)推动了国际经济关系理论的重构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需要各国共同商量着办,全球性挑战越来越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要求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有学者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引领性概念,它在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全球治理观等方面全面提升了原有观念,科学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指明了破解全球性问题和推动全球治理的路径。

有学者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可以破解当前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逆全球化现象、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更好地引导新型全球化走向更公平、更和谐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结合全球经济新形势而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原创性贡献,推动了国际经济关系理论的重构。

七、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武器

新时代产生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有学者提出,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对经济工作实践的指导意义有几个重要的着眼点:一是形成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二是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经济政策体系;三是形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发展思路;四是形成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方法论,强调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等科学思维。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做好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学者把这些举措归结为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目标的实践路径。

学者们普遍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得益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来源于这一重要思想的成功实践。习近平经济思想对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怎样实现经济发展"的问题给予了新的回答,新发展理念和"七个坚持"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实践指南。有学者认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集中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指导性。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我们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有学者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在严峻形势下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原因所作的这些总结,深刻揭示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经济工作所具有的重大实践指导意义。

八、特色鲜明的理论品格

学者们对习近平经济思想所具有的一些鲜明特质形成下述共识。

一是政治性。政治性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根本品质,集中体现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政治制度作为重要因素,注重阐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政治对经济的作用,使习近平经济思想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经济学"。

二是人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立足点,是一个既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和立场,又贯穿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落实于经济发展各环节的理论原则。

三是科学性。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科学分析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引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体系,蕴含着深彻的学理性,内涵丰富,逻辑严谨。

四是实践性。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来自实践,因回答新时代实践课题而产生,并在实践中发展。这一思想饱含着实践智慧,规划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路径,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