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经济思想理论文章、心得体会-33篇(第2/2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2089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37分钟

五是世界性。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致力于和平发展,强调互利共享,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人类和平发展、平等发展、共同发展的共同心声。

有些学者认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鲜明特质还体现在: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价值追求,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和道路有明确的认识,坚定不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九、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重大贡献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们的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2017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根本遵循,学者们就如何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展开热烈讨论。

一是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学者们提出,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映时代特征,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论基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成果,合理借鉴国外经济理论。有些学者提出,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原则是发展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应居于重要地位。

二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些学者认为,应该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保持一致,把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有的主张把生产方式作为研究对象,有的则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别性。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交换及其分配规律的科学,这其中包含了国别性和历史性特征。

三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题和理论逻辑。有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要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发展是核心主题。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个理念加七个坚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有学者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确立了主线,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确定了基本范式。

四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功能。有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体系中的一些学科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与边界划分,实现理论体系构建的突破,需要明确划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理""现实经济政策研究"三个层次的学科界限,各自发挥功能。

十、进一步推进研究走深走实

(一)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成效显著

理论界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研究有力度、成效显著、势头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国内重要单位和部门成立专门研究机构,为深入开展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以来党中央先后批准成立18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2017年,中央党校、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10家单位获批。2020年7月,外交部获批。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中国法学会、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7家单位获批。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的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是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专门机构,理事单位40余家。

除了上述中央批准的研究机构,一些地方和很多高校也纷纷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发挥各自优势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有侧重和特色,开展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是其重要职责之一。

二是一大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发表,为进一步深化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打下基础。

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查询,项目名称包含习近平经济思想主要内容关键词的课题数量很多,如:"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新常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从中国知网和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搜索,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主要内容为关键词搜索出的著作较多,具体从不同区域、行业、领域切入。从论文发表来看,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作主题词搜索,相关文章很多,其中以2018年和2019年居多。2020年和2021年细化研究论文数量增长迅速,其中"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最多,其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等。

(二)深入推进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任重道远

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深化了对一系列相关重要问题的认识。不过,由于这一思想确立的时间不长,且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过程中,因此理论界在整体性把握、系统性理解及研究深化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深入推进研究任重道远。

从前面梳理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和研究著作出版情况看,以"习近平经济思想"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冠名的项目和著作都很少见到,说明系统性有分量的研究成果还不多。

从梳理已经发表的文章来看,目前研究还存在下面一些不足。第一,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梳理得不够,把握得还不到位。第二,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进行概括性描述和对理论概念本身的宏观阐释较多,研究面上问题居多,对这一思想形成的历史源流和实践源流、对理论体系构成要素的纵深研究不够。第三,对习近平经济思想如何贯彻落实到经济工作实践中并指导实践研究不足。第四,对这一思想的世界意义研究得还不深入。第五,研究者大部分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经济学科,其他如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学科视域下的研究相对薄弱。

(三)对于推进深化研究的几点建议

习近平经济思想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对这一思想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而且要不断深入和细化的系统性工程。深化研究面临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准确、完整、系统地呈现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体系,强化习近平经济思想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意义。为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第一,加强系统性研究和对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要想准确地理解、完整地呈现,就要进一步深入追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来源,深刻理解其价值追求和实践目标,准确把握其核心内涵,理顺其理论架构和逻辑关系,全面把握其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明确这一思想的理论创新、实践指导意义和世界价值。

第二,统筹好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是由多方面、多层次的具体理念构成的,研究必须深入到这些具体层面,深刻理解这些新理念、新战略的问题意识、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向。

第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习近平经济思想实践推进的总结。关注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和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可以更切实地感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实践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对科学理论的理解。经济日报社2020年底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度调研工作,刊发了大量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展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各地的创新举措,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这项工作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持续深入推进。

第四,加强跨学科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生态等领域,观照到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多学科视角和多维研究方法有利于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第五,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尽快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则和框架的讨论进入到学科实体建设阶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学科、机构、人才等方面形成对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的有力依托。

第六,加大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对外宣传和阐释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世界、对国家关系、对人类发展的看法,中国减贫工作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经济现代化的中国路径为国际社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要加大力度从学理研究的角度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全面、立体、客观地了解中国,让和平、进步和繁荣发展的中国更好地惠及世界。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逻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王立胜

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体系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思想结晶和理论创新,这个理论体系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作为其哲学基础[1],而且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作为其科学内涵[2]。更值得重视的是这个思想理论体系,不仅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和哲学的合理性,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体现了哲学奠基的坚固性和知识构成的科学性,进而形成了学术规范的一致性、理论范畴的统一性、自然逻辑的严密性。本文的任务就是揭示这个思想理论体系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方法论逻辑

人们公认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是唯物辩证法,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则和方法论在中国当代的具体运用,体现在这个理论体系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本质上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但是具体而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以及习近平在思考中国经济问题时如何运用的唯物辩证法,是我们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在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构建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人们都坚持认为要运用《资本论》的方法、借鉴《资本论》的智慧。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关于《资本论》的辩证法是什么以及如何运用《资本论》的方法,学者的理解未必一致。这里不再详述学者们的具体观点,而是专注于部分专家的研究--在笔者看来,他们提出了理解习近平的经济思想理论至关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社会有机体理论。

在20多年前的一部研究《资本论》哲学问题的著作[3]中,作者就明确提出了《资本论》所体现的历史观其思想主线是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学说,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真正对象是社会有机体,它不仅研究社会有机体的横向结构,而且研究社会有机体形成、发展、变化的纵向历史演进;不仅研究社会有机体的外在形式,而且研究社会有机体的内容本身;不仅研究社会有机体质的变化规律,而且研究社会有机体量的变化规律;不仅研究社会有机体的宏观整体,而且研究社会有机体的微观要素和细胞,要整体地概括、理解和把握这一切,就必须把社会看作不断运动的活的机体,这正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精粹之所在"[3]。可惜的是,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这一科学理解,一直没有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没有自觉地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方法来理解《资本论》的文本结构和思想结构,更没有自觉地用这一理论方法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未来命运,也没有自觉地将其用于对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研究。在马克思看来,一个社会就像一个生物有机体一样,是一个社会有机体,它不仅在横断面上有着特殊的结构,而且,任何一个社会有机体都有其产生、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历史。他写作《资本论》所选择的对象--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他那个时代已经发育成了一个成熟的社会有机体,作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完全可以用来作解剖的标本了。正如马克思所言:"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4]列宁是真正洞察马克思历史辩证法思想的人,他多次论述过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方法(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做处在经常发展中的活的机体"[5](P145)。"而辩证方法是要我们把社会看做活动着和发展着的活的机体"[5](P159)。马克思正是有了社会有机体这种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历史辩证方法,才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同时又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横断面的研究,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发现了资本主义自身永远不能克服的基本矛盾,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也得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产生和实现的结论。《资本论》就是马克思以英国社会为典型用社会有机体的历史辩证法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部千古名著,这是马克思理论创造的一次成功,也验证了社会有机体方法这一历史辩证法的正确。

社会有机体理论方法的核心要义,就是把社会看做一个"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这就为马克思的历史观奠定了整体性、全面性、辩证性和系统性的思想基石。也就是说,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用总体的、全面的、辩证的、系统的观点来看问题。

学习和研究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我们不难发现,他在思考中国发展问题时,正是成熟地系统地运用了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逻辑方法论。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有机体。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的出现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从横向上说,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从纵向上说,这个社会的发展有其历史过程。毛泽东在观察、分析和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都是把中国社会看成一个有机体的,比如他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一文中,通过认真的调查研究,从中国社会整体的高度,全面地研究了十个方面的重大关系: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毛泽东说:"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6]毛泽东对十大关系的论述很显然是从中国社会的横断面上进行的全面分析,他是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涉及的方方面面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体现了毛泽东社会研究方法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同时,毛泽东还特别注意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性,他从认识论的角度强调揭示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重要性,认为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他号召并带头进行调查研究就是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但是他也多次论述过规律的暴露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1959年底到1960年初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毛泽东对这本书的写作是不满意的,认为这本书的一个总的缺点是缺少辩证法,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但是他没有过多地责备作者,而是从社会有机体的角度出发,指出:"这本书没有系统,还没有形成体系。这是有客观原因的,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本身还没有成熟,还在发展中。一种意识形态成为系统,总是在事物运动的后面。因为思想、认识,是物质运动的反映。规律是在事物的运动中反复出现的东西,不是偶然出现的东西。规律既然反复出现,因此就能够被认识。"[7]毛泽东认为,那个时候虽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搞了40多年的时间,但是还是在探索过程中,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在苏联还尚未成熟,蕴藏在苏联社会主义本身的规律还没有充分显露出来,反映这个规律的政治经济学学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也难以形成一个成熟的体系。这一判断,从纵向角度反映了毛泽东观察问题的社会有机体视角。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认为中国虽然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是,从生产力的水平方面来讲,我们的社会主义还是低水平的,从整体性上看还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我们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从这个初级阶段出发来制定。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将我们自身经历的改革前后近70年相比较,比照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曲折实践,不难发现,虽然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之中,但蕴藏在其中的规律性的东西已经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上升,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已经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已经成熟,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中国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来研究。

习近平就是把中国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来看待、研究和谋划未来的。他适时地提出了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关系问题的要求,认为"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8]。加强顶层设计的这些要求正是社会有机体理论所要求的。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个阶段必须自觉进行经济转型,寻求新的发展动力,重点进行结构性改革,这都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社会有机体发展到特定阶段需要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经济新常态下的许多新情况和新矛盾的解决需要新思路和新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应运而生,这不仅是新常态所造成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对发展理念所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五大新理念也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理念总体。新的发展理念强调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总体性。我国正以新的理念为指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总体战略。不仅每个"全面"是一个整体,而且"四个全面"之间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更大的整体。同时,对经济发展中的任何一个问题的处理都是首先看到这个问题与更大的问题的联系,强调各个问题之间的整体性、辩证性和系统性。这都体现了习近平社会有机体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逻辑追求

任何思想理论体系都有其本身的逻辑目标和逻辑追求,对于思想理论的创新主体来讲,他所建构思想理论体系在其建构之前和建构过程中一定会有既定的思想理论的总体打算,尽管实践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可能会不断地推动设计者调整这个理论设计目标。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本身的形成、发展和建构也是如此。

习近平经济思想理论体系首先是对建国以来尤其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的规律性总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其历史基础,其理论旨归在于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回顾和思考所走过的道路,总结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学说,以便于认清现在规划未来,使我们的实践活动在吸取历史智慧的基础上更好地走向未来。这种奠定在历史自觉基础上的理论自觉,既可以避免历史上的教训、汲取历史经验,又可以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中国在建国以后的60年时间里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体量有了巨大的增加,例如:2015年中国的GDP就已经是美国的60%,而这个比例在1981年仅为6%,虽然经济总量只占全球的13%,但是在全球经济增长中已占30%左右,而且国民收入也从低收入水平迈进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近来又有专家研究得出结论:"新世纪以来,中国工业化加速,提前实现了党的十六大(2002)提出的2020年基本工业化核心目标和主要指标。当前,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工业生产国,已经出现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基本特征,并带动世界进入到了后工业化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不是去工业化或放弃工业化,而是创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世界制造强国"[9]。这些成绩的取得令国内外一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者很是失望,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是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在实践中的结合--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早就预言过这种结合是不可能成功的--面对现实,他们的结论不攻自破。在此情况下,他们转而改变学术话题和学术话语,从过去秉持唱衰中国的理论基调转变为抢夺解释中国成功的话语权,试图以文化霸权的方式重塑其理论地位[10]。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故意遗忘和无视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国家引发经济崩溃的事实,却将中国经济成功事实的原因导向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胜利,进而又断言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恰恰在于没有彻底地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目的在于将中国彻底推向新自由主义经济道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道路的话语权之争就成为中国经济学界乃至整个中国学界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习近平敏感地意识到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话语权之争中的重要性,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11],我们必须解决"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11]的问题。

应当说,习近平对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问题的思考是从经济学科开始的。早在2014年7月8日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的讲话中他就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12]。在这里强调了政治经济学对于认识和遵循经济规律的前提性作用,这次讲话虽然谈政治经济学这个学科本身并不是很多,但是,在政治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沉寂那么多年后的新形势下,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重提一门学科,而且提到了如此的高度,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是理所当然的。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了第28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不仅再一次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且明确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3]。2015年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14]的论断,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概念。此后,在学术界广泛兴起了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高潮。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虽然是从总体上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提出的要求,但完全适用于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建设。讲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指明了方向:"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11]"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11]。在2016年7月8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他不仅又一次讲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而且明确提出"要加强研究和探索,加强对规律性认识的总结,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15]。这里不仅提出了如何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问题,明确了要"推进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科建设"的问题,而且很明显是突破了政治经济学的范围,要求整个经济学科的建设都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在中国经济学科建设的问题上,习近平不仅号召广大经济学工作者和企业家以及经济工作者要做出贡献,而且身体力行研究、探索和思考经济问题,提出了很多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学概念,比如:新常态、新发展理念、共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等。此外,他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16]。在整个中国经济学学科建构的问题上,习近平都有比较系统的方向性的思考。一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学科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二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不是封闭保守和故步自封,而是要以开放的胸怀吸收和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三是要继承和创新中国经济传统中的优秀思想,这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基因。四是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只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五是要加快培养造就国际一流的经济学家、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