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十四五”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新形势与应对思路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9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十四五"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新形势与应对思路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时期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多变。准确把握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和就近就地创业就业,是关乎社会稳定、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全局性问题。"十四五"时期,全球贸易格局和供应链将深刻调整,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快速渗透到传统产业,我国产业结构和城乡关系加速优化,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随之发生巨变。与此同时,人口加速老龄化,灵活就业日趋流行,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就业意愿显著改变。在供需新形势下,既有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稳住城镇部门的就业岗位,释放农业农村创造就业的潜能,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兜底保障,是"十四五"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的主线。

一、城镇就业新旧动能转换

"十四五"将继续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部门仍然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力,稳住城镇部门的就业岗位,就是稳住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本盘。我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的成本优势不断削弱,智能化技术替代重复劳动的力度更大,吸纳农村劳动力的"旧动能"快速减弱,而家政服务、共享经济等"新动能"需要加快承接吸纳重任,这是"十四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形势。

(一)外向型制造业用工需求萎缩

"十四五"时期,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暗流涌动,我国外向型制造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出口企业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减弱。一是从事加工贸易的就业岗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东南亚等国的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岗位流失压力较大。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中国加工贸易额从2013年的8600亿美元降至2017年的7588亿美元,就业人数随之下降250万人左右。二是跨国公司岗位向发达国家回流。美国"回流倡议"组织统计显示,2010-2017年,721家美国制造业企业从中国回流,带动美国2.8万人就业,但对我国上下游产业的岗位削减却是乘数级的。

(二)投资下滑和新技术冲击传统岗位

作为承接农村劳动力的主要部门,基建、建筑业、制造业等行业"十四五"投资压力较大,传统部门岗位供给能力下降。与此同时,智能技术开始加快替代重复劳动。一是投资下滑导致劳动密集型岗位减少。在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政策要求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空间有限,难以继续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房地产投资增长乏力,建筑、建材、装修等传统行业用工需求下降。制造业成本上升、利润收缩、投资不足,稳岗压力较大。二是"机器换人"进程加快。为了应对逐年抬升的劳动力成本,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测试,智能技术加速替代重复劳动成为世界趋势,我国亟需促进"技术红利"取代"人口红利",但这必然带来重复劳动岗位消失的阵痛,农村劳动力受到的影响最大。珠三角和长三角部分地区已启动"机器换人"计划,有关研究指出,浙江最近两年减少用工200万人,东莞最近三年减少用工20万人,消失的岗位主要是搬运、码垛、装配、焊接、喷漆等,这对农村大龄劳动力就业带来挑战。

(三)新兴行业用工潜力稳步释放

高质量是"十四五"发展主线,家政服务和共享经济等新兴服务业迎来新机遇,将逐步接替传统部门,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新引擎。一是家政服务业将产生千万级的用工需求。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城市居民对养老、托育、康复、护理、烹饪、保洁等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家政服务有望成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力行业。58同城数据显示,2018年家政服务业88.6%的从业者来自农村,整个行业还缺1000万-3000万劳动力,据此粗略估算,还能带动900万-270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二是"互联网+生活服务业"承接从制造业转移的青年劳动力。生活服务互联网平台近三年快速扩张,在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新兴行业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中工网报道,外卖从业人员已经超过700万。《2018快递员群体洞察报告》显示,我国快递员人数已经超过300万,平均月薪约6200元。这些形式灵活、收入较高的岗位,能够有效承接离开制造业流水线的农村青年劳动力。

二、农村就近就地就业空间调整

"十四五"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期,农村不仅要留住技能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而且需要吸引大学生、务工人员、企业家等群体返乡创业,农村就业承载力会得到较大幅度提升。但也要认清农村就业空间不足的整体形势,农业生产岗位依然严重缺乏吸引力,县域范围非农产业的就业创造能力提升缓慢,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就业带动力需进一步提高,"十四五"农村劳动力就近创业就业的空间需要稳步拓展。

(一)农村传统就业岗位扩张乏力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就业岗位提质增量的空间严重受限,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竞争有限的较高质量的岗位。一是农业生产部门生产效率偏低,依然是就业吸引力最弱的行业。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农业从业人数占比高达27%,这一比例是美国的19倍,日本的8倍,以色列的27倍。按照2018年主要粮食作物的总产量,如果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充分度能达到全年250天的水平,那么就只需要1.3亿农业劳动者,也就是说还要向非农部门转移1.7亿剩余劳动力。低效率意味着就业不充分和收入水平不高,也就很难吸引到优质劳动力。二是县域非农部门岗位增长缓慢。县域经济活力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仓储、物流、技术等农业产业链短板突出,一二三产融合不深,农村经营主体实力不强,难以就近就地创造充裕的就业岗位。

(二)新经济持续创造新岗位

信息技术快速向农业农村渗透,农业与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不断显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成为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的新动能。一是新产业新业态创造大量非农岗位,农村电商就业带动能力强劲,三产融合有效扩展了农村就业空间。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200万家农村网店带动3500万人就业,岗位广泛分布在生产制造、快递物流、销售等行业,2017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从业人数达到900万人,比2015年增加110万人。二是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持续显现,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统计,截至2019年6月,开展返乡创业的341个县市区,返乡创业人数超过200万人,带动700多万人就近就地就业,估计全国返乡创业人员已超过800万,带动3000万人就业,返乡创业就业带动作用依然有提升空间。

三、劳动力结构和就业意愿变化

除了城乡需求结构外,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和技能结构在"十四五"时期也会发生深刻调整。受城镇部门岗位缩减和子女返乡高考等问题影响,部分大龄农民工需要返乡就业,和留守人员共同构成了大龄农业劳动力队伍,加速老龄化的劳动力难以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城乡新经济催生了大量的用工需求,新岗位对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明显提高,但农村高技能劳动力比重偏低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农村青年劳动力普遍排斥"朝九晚五"的正规就业,灵活就业逐渐成为主流就业意愿,短工化趋势不利于就业稳定。

(一)年龄、技能结构不适应新形势

无论乡村振兴,还是城镇产业转型,都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农村劳动力年龄老化、技能不高的结构性矛盾"十四五"时期将更加突出。一是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程度加深,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需求。目前绝大部分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不愿务农,留守的老人和妇女,以及部分返乡的大量农民工,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迫切需求。二是高技能劳动力比重依然较低,无法适应产业升级新形势。《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全国仅有31%的农民工接受过非农职业技能培训,而且普遍存在培训效率偏低的问题,导致农村难以为转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提供高技能劳动力。随着产教融合、职业院校扩招、职业教育改革等在"十四五"时期的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结构有望得到优化。

(二)灵活就业已成年轻人主流意愿

共享经济快速发展,新生代农村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灵活就业逐步成为社会思潮,新的就业意愿在"十四五"产生新的就业形态--慢就业、短工化、高流动。一是越来越多农村青年选择灵活就业。农民工代际转换已经完成,《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80后、90后、00后农民工的占比已达52%。与前几代农民工相比,农村青年不会迫于生计,到薪资一般、重复性高、自由度低的正规部门工作,而会更加青睐灵活就业。二是就业新形态和劳动制度的冲突加剧。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制度优化调整的节奏,滞后于农村青年灵活就业的服务需求。

四、"十四五"农村劳动力就业思路

(一)稳住城镇就业大盘

创造制造业转移的良好条件,支持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稳住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本盘。一是通过转移延续制造业的就业功能。加快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完善中西部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立招商引资和就业联动的激励机制。二是加快新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家政服务业龙头企业,促进养老、托育、保洁等与物业、快递业的融合发展。规范互联网平台用工,维护灵活就业群体权益,发挥共享经济、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带动作用。

(二)释放农村就业潜力

将三产融合和返乡创业作为"十四五"释放农村就业潜力的主要抓手。一是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引导农业与旅游、康养、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加大电商平台的财政资金投入,吸引专业服务机构制定规范的农产品生产标准、制作流程、包装形式,共同打造高水准的自有电商平台,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二是大力支持返乡创业。实施乡村创业人才引进计划,鼓励各级人才选拔活动涵盖返乡创业人员,引导县级政府将返乡创业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出台市场准入、财政扶持、用地用电、税收优惠、税费减免、子女教育的优惠政策,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搭建返乡创业平台,加大农业创业园区、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力度,增强"星创天地"、农业科技园区的集聚能力,为返乡人员打造高质量的创业平台。拓宽返乡创业信贷渠道,落实赋予大型银行县级支行信贷业务权限的政策,支持地方性法人银行在基层增设小微支行、村镇支行,建立县级银行内部科学合理的容错机制。加大区域性物流、冷链、电商节点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创业主体进入全国市场的能力。

(三)加强培训和兜底保障

提高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能效,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保障,提高农村劳动力"十四五"就业质量。一是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模式。高标准打造地市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建立以农村劳动力为服务对象的技能培训标准和课程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多元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布置家政、养老、托育的从业人员品牌建设工程。二是提高创业培训质量。建立区域性创业培训中心,支持地方政府从专业机构购买创业技能培训服务。推广培训服务外包模式,委托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实用的技能培训。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返乡创业人员网络教育,促进优质创业培训资源聚集与开放共享。探索异地打工者创业实践委培新模式,推动返乡创业与招商引资联动。三是健全完善农村就业困难群体的兜底保障机制,实施农村困难群体就业保底工程,增加植树造林、防风治沙、乡村环卫等公益就业岗位,提高产业扶贫项目运营能力,增强农村经营主体就业带动力,解决贫困户、高龄农民工、低技能劳动力的实际就业困难。

更多资料请联系QQ215425891,网站www.sucai198.com每日更新海量写作素材,避免熬夜加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