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312篇(第33/66页)
以"数"惠民,做好数据共享,不断提升数字政府效能。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是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数字政府建设不仅要有高度、速度,更要有温度;不仅要有信息化、智能化,更要有人性化。要加快数据的整合与共享,"汇好""用好"数据信息,提升在线政务服务效率,不断打通"数据壁垒",加大破除"信息孤岛"力度,推动"线下跑"到"网上办","分头办"向"协同办"转变,跑出便民惠民"加速度"。要加快提升生活便利,不断拓宽应用场景,将"公交码""地铁码""医保卡"等群众日常所需应用"一网通办",让政府管理数字化与公共服务精细化、智能化有效衔接,提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升数字政府效能。
以"数"便企,激活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网络政务体系。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真正驱动力,改善政府数字化服务企业的现代化水平,是提升治理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路径。要完善涉企服务,大力推动部门、地方政务专网向统一电子政务网络整合,创新数字载体,构建统一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实现应联尽联。要丰富平台功能,实现政府服务平台功能多样化,构建统一的电子证照库,大面积推广电子合同、电子签章等应用,实现社保、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便捷化、智能化,努力推动更多涉企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要持续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把数字经济作为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以"数"强安,强化网络安全,确保数字政府建设安全。当前,世界形势加速演变,数字科技迅速发展,网络安全变得极端重要。数字科技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发展、国家安全风险。网络与数据安全是数字政府建设最重要的基础保障,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数字政府建设安全。要完善数据网络法规体系,坚持依法依规建设、政府公开原则,向社会开放企业登记以及卫生、教育、交通、医疗数据,严格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要加强市场监督管理,通过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信用数据监管等机制,提升食品、药品、企业生产、特种装备安全等方面协同监管能力。要强化网络安全保障,严格落实分级保护制度,系统优化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安全保障的能力,构建一体协同的安全保障体系。
开展调研须"零容忍"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我们要认真学习《方案》具体要求,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要亮明对于调查研究的态度,对待底数不清、浅尝辄止、散慢懈怠的情况,坚决"零容忍",要让调查研究能够真实有效地开展,真正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零容忍"对待底数不清,"广深实"查找问题。查找问题是开展调研的基础,也是关键,能不能找到问题,找到什么问题,就决定了对策的制定和政策的实施,要使调查研究取得实效,就要真正找到关键问题,对于底数不清的现象,要坚决"零容忍"。一是查找范围要广,要广泛全面,涉及各部门各个领域的各方面,要多开座谈会,多征求群众意见,多与群众沟通,仔细查找人民生活中会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要事无巨细,力求面面俱到。二是调查力度要深,要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多搞"小分队"、少搞"大部队",多搞"蹲点式"、少搞"蜻蜓式",坚决把病因病症探明摸清,做到各方面情况都能摸清吃透、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都能罗列出来。三是调查内容求实,对于"道听途说"的内容,既不能不屑一顾,也不能主观武断,而是要仔细甄别,拿出"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搞清楚不罢休"的钻劲和韧劲,探明究竟,找出症结。
"零容忍"对待浅尝辄止,"细准效"制定对策。对策的制定是源于解决问题的需求,同时也指导了政策的具体实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要制定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对策,就必须广开言路,杜绝闭耳塞听,还要避免浅尝辄止,力求实现分析规划"零遗漏"。一是要细致分析。坚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对比,克服片面性。要把问题分析得透一些、再透一些,建议想得深一些、再深一些,启示想得远一些、再远一些,力求找到最合理的措施。二是要精准施策。要抓住倾向性、症结性的问题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调查的对象、重点、难点进行抽丝剥茧,不断加深思考,做到群策群力,力求算无遗策。三是要有效可行。要紧扣典型性经验进行深刻剖析,从做法中发掘内涵,从事实中找出规律,从经验中提炼出启示,提出推广经验、发挥典型指导作用的思路和措施,从实践中发现解决的办法,提出解决问题、推动决策落实的对策和建议。
"零容忍"对待散慢心态,"明快严"整改落实。群众最盼的就是解决问题,最怕的是整改走过场。对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要有"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干事态度,决不能存有散漫懈怠的思想,要把措施落实好,把承诺兑现足,让群众看到真改的行动和实效。一是要公开透明,应敞开大门,将整改的全过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要细实明确,不留模糊空间,不能和群众打太极,打马虎眼,要明确时间、明确目标,要拿出鲜明的干事担当态度。二是要迅速整改,要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查找问题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就应该立马整改,绝不能拖泥带水、怠惰因循。三是要"严"字当头,一抓到底;要坚持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严的作风,一项一项整治、一个一个攻坚,要身体力行,带头整改,树立标杆,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儿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整改落实。
理论学习"走心"才能"入心"
理论修养是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员干部要以高度政治自觉在理论学习上"走心",推动理论武装"入心",有效提升理论修养这个素质"核心"。
理论学习"走心",首先要怀有"愿意学、主动学"的诚心。《之江新语》中提出要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强调党员干部要主动更新学习观念,切实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主动"是理论学习最强的"动力源"。心中无诚意、态度不积极,是念不好马克思主义"真经"的。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兴趣不浓,把学习当"过场",把"教育"当运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看似学了,实则不深不透,犹如空心气球,腹中无物,悟不出道理,解决不了问题,经不起检验。党员干部要主动打破惰性的束缚,不断激发内生学习动力,把理论学习作为立身之本,尤为紧要的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理论学习"走心",关键要保持"知不足、望远山"的虚心。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毛主席曾说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同样是理论学习,是不是虚心,收获大小、提高快慢是不一样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关键是虚心用心,甘当"小学生",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切忌主观臆断、不懂装懂。党的创新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是最好的老师,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党员干部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拜人民为师,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到知其然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中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
理论学习"走心",还需要下定"持久学、深入学"的恒心。事业发展没有止境,理论学习就没有止境。有的党员干部反映,理论学习内容多、时间少、学深悟透难。这个矛盾怎么破?持之以恒就是那把破题的"金钥匙"。荀子《劝学》有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理论学习须遵循"自然规律",正如植物生长规律,要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果,每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揠苗助长"。党员干部要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追求、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习惯,放到"人生大格局""事业大坐标"中,拉伸学习的长度,拓宽学习的空间,提高学习的频率,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努力做到无时不学、无处不学,把自己打造成为"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充电,不断提高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而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让吃苦者"吃香"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敢于担当负责,既是对干部的考验,也是对组织的要求。组织部门作为组织部门作为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第一职能部门,要坚持事业为上,让吃苦者"吃香",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活力。
坚持政治标准。要精准考核。坚持"一线看作风,多维识干部",建立一线考核、专项考核等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考核机制,真正把政治思想过硬,能力水平出众的党员干部考核出来。要精准过滤。在选拔和任用干部时,要找准政治标准这个原点,一律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的"五把筛子"过滤,把好政治关口,要敢于给"位子",立足干部考核中心原则,给予"吃苦者"更大的"舞台",让敢于吃苦、善于吃苦的干部脱颖而出、担当大任。
坚持按绩授奖。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实施奖励制度是激发干部动力的重要途径。要明确奖励范围。重点聚焦产业提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生态环保、征地拆迁等方面,及时发现和奖励尽职尽责、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的集体和个人。要坚持严格标准。注重实干实绩,采取及时奖励与定期奖励相结合、单位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不搞普惠、不设指标,聚焦重点、好中选优,做到"名不虚立、位不虚设、奖不虚施",让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要规范工作程序。组织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承担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督办落实等日常工作,具体由有关部门分别牵头明确重点领域的奖励条件,组织各地各部门开展申报,研究提出推荐对象,并依照初评审核、复评审查、报批审定等程序进行。
坚持优者有位。让吃苦者"吃香"有助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一方面,要通过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按照好中奖优的方法,对在处理急难险重任务、承担重要工作和在履职尽责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干部优先考虑提拔,形成"人人争上游、事事创一流"的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要用好职级晋升的激励作用,让干得好的干部在没有提拔晋升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得到组织的认可,从而激励干部立足岗位职责,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树立默默无闻、埋头苦干、踏实干事的导向。同时,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对奖励对象进行公示,组织宣传报道先进事迹,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大力营造见贤思齐、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着力体现奖励的先进性、示范性、引领性,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机制。
坚持关爱帮扶。关心爱护干部是干部管理须臾不能放松的工作,让干部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组织的温暖是推动干事创业良性循环的基础。要落实容错纠错。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工作原则,正确运用宽容失误的适用事项、适用条件,严格按照程序启动容误工作。要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做好"治病救人"的后半篇文章。对于过去一贯表现良好、对党和人民事业有贡献、一时犯错误受到处理的干部,可根据错误轻重和认识悔改表现,做好耐心细致的工作,该用则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要落实关心关怀。健全干部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对基层干部特别是工作在困难艰苦地区和战斗在攻坚克难一线的干部,要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主动帮其排忧解难,在待遇上予以倾斜,逐步改善基层工作生活条件,让干部安心扎根基层,更好履职奉献。
提振"精气神"答好乡村振兴时代之卷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勉励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要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广大青年干部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嘱托,提振"精气神",扎根基层沃土,让青春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绽放光彩、建功立业。
提振"枝叶关情精气神",厚植爱农情怀。从黄土地到黑土地、从零下几摄氏度到海拔4000米、从湖南十八洞村到新疆阿亚格曼干村,习近平总书记不管走到哪,总是深深牵挂着农民群众,走到田间地头,手里托着麦穗问农民收成;进入农户家里,打开锅盖看农民的伙食;坐上农民炕头,手拉着手嘘寒问暖。每到一处的坚定足迹无不体现着总书记的爱农情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时代,广袤的乡村热土上出现了黄文秀、秦玥飞、王军扬......他们扎根乡村、挥洒青春。我们青年干部应该学习榜样精神,厚植爱农情怀,多走乡串村、爬坡下田,做爱农的党员干部,经常想想自己的初心,当初为什么选择基层、选择乡村,切实做到深知乡村、心系农民、热爱基层,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不断增进与农民群众的感情。
提振"真抓实干精气神"锤炼兴农本领。"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太行山道路"和"李保国精神""黄淮海盐碱地综合治理大会战"和"曲周精神"......不可胜数的农业科技成果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关键要靠本领,关键靠真抓实干。青年干部担负着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重要职责,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坚持一以贯之地认真学习研究各项政策文件,尤其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医疗等相关政策,读懂吃透,做好"传声筒"和"执行员";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用好"传家宝",多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迈开步子,走出院子,进村入户,亲眼看一看,坐下来问一问、聊一聊,真心实意地和农民交朋友、拉家常,带着感情去调研,找准问题症结,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提振"攻坚克难精气神",争做强农先锋。真正的勇士,不仅要有冲锋陷阵的胆气,更要有攻坚克难的智慧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从来都是奔着矛盾问题、风险挑战去的。"我们广大青年干部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乡村振兴考验不断,面对重重难题不断磨炼着青年干部的信念,也淬炼着青年干部的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新征程上,我们不是守株待兔的"等待者",而是奋勇争先的"主动出拳者",广大青年干部要燃起青春之火,逐梦而行,我们要在充满希望和机遇的乡村沃土,以理想和信念,以朝气与志气,以使命和责任大显身手、攻坚克难,努力干出一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循着"坚实足迹"踏上"为民远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沧州市,先后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黄骅港煤炭港区,了解当地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港区生产经营及发展规划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每到一处,都彰显了其真挚的为民情怀,给予了沧州人民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更是为河北如何抓产业发展、促民生改善提供了方向、指明了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