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0篇(第20/55页)
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党员的形象,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风向标,广大共产党员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做新时代合格共产党员。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新时代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诚。岂不畏艰险,所凭在忠诚。基层工作繁琐复杂,面临的考验多而严峻、改革发展稳定繁重的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存在的突出问题,还有形形色色的各种错误思想的诱惑,如果没有对党忠诚这颗"定海神针",就有可能在这些困难考验面前败下阵来。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强则党强。党员有样子,党就有力量,广大党员必须要对党绝对忠诚,不掺杂任何杂质和水分,必须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对党忠诚体现在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中,落实在具体工作上,坚定不移、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好党的各项政策方针,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新时代共产党员要心系人民。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基层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当中,工作在群众周围,他们的声誉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为民服务从来都不是纸面文章,也不是喊一两句口号,而是要勇于担当、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提升人民群众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生活品质,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大党员要继承并发扬好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主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拉近干群关系,时刻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特别是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重要政策举措,要多听、多问,切实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
铆足实干劲,风雨又一程,新时代共产党员要担当作为。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撸起袖子干。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和只想当官不想做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的心态压下,扎扎实实将每项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做精。面对工作中的难题,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积极寻找解决困难问题的对策办法,在关键时刻豁得出、顶得住,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可以依靠、信赖的主心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有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用奔跑的姿态,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疫情防控、平安建设等一线岗位上主动担当作为,啃"最硬骨头",接"烫手山芋",在日复一日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汇民智中久久为功、善谋善为、善作善成。
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新时代共产党员要持身守正。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花表达了自己从政为官的理念,之后莲花渐渐成为"清官廉吏"的象征和代名词。对共产党人来说,最大的荣耀绝不是衣锦还乡、高官厚禄,而是造福人民、泽被后代,但也有少数党员干部热衷于"锦衣昼行",以官运亨通、有权有势为荣耀,丢掉了艰苦朴素、廉洁自律的品行和作风。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筑牢廉洁从政"防火墙",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办事不离"章"、行为不越"轨",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长思百姓冷暖。特别要在小事小节和"人情往来"上提高警惕,自觉肃清朋友圈、生活圈,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管好自己身边人、身边事,切实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组织负责、对人民负责。
以"苦味"作"青春答卷"的最优解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引发热烈反响。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自找苦吃"的精气神!踏上民族复兴的新征程,登上建功立业的大舞台,新时代青年干部必须苦有所悟、苦有所能、苦有所行,以"苦味"作"青春答卷"的最优解。
苦有所悟,于苦难辉煌中品一颗"莲心",探寻"踏平坎坷成大道"的精神密码。"但见莲皎洁,谁懂莲心苦"。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是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以"苦"所得,是面对烽火连天时的"浴血奋战"之"苦",是面对一穷二白时的"发愤图强"之"苦",是面对风险挑战时的"百折不挠"之"苦"......"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在历经艰难险阻、创造历史辉煌的进程中铸就并代代相传的传家宝。新时代青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翻阅华夏之美,倾听壮美赞歌,广大青年干部当于其中品"莲心"之"苦",坚定"敢吃苦"的信念,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中国青年应鉴往知来,向史而新,继承和发扬经千难而前仆后继之"苦"、历万险而锲而不舍之"苦",激发克服艰苦、战胜艰苦、驾驭艰苦的决心和勇气。
苦有所能,到基层一线中当一株"腊梅",练就"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过硬本领。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要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必须锤炼过硬本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形势严峻、情况复杂的时候,越能练胆魄、磨意志、长才干。基层一线,便是青年干部真刀真枪锤炼能力的"练兵场",是经风雨、见世面的"大课堂"。"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广大青年干部当于新时代当一株"苦腊梅",练就"能吃苦"的本领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做傲立寒雪的斗士,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次"烫手山芋",锻炼战胜艰苦、驾驭艰苦的本领,从而积蓄奋进力量,孕育成功硕果。
苦有所行,在人民群众中听声声"萧竹",涵养"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人民情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此诗,诉说对人民的惦念,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更要有这样的情怀。""苦"是兰考县的一棵泡桐树,大亮山的一双草鞋;"苦"是清澈无比的"大发渠",是一所大山女子高中......一批批共产党人鞠躬尽瘁,一位位"时代楷模"忘我奉献,把自己吃下的"苦"换取了人民群众生活的"甜"。广大青年干部当以竹声作引,常思百姓之疾苦,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诚关心群众疾苦,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找准"脉络"让中华文化"土"露精彩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作为基层青年干部,发扬好乡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求,要找准乡村振兴的"文化脉络",让传统文化"土"露精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能"。
找准古往今来"传承脉",在文化剖面上立"信",赓续中华文化优秀基因。文化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是中华民族的基因、灵魂和未来。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当代诗歌散文,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还是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一名青年干部,要坚守住中华文化立场,自觉用党的XX大精神武装头脑,树立正确文化观,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信仰者。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乡土文化,赓续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以高扬的文化自信之帆,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基层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不懈努力。
找准因时而变"创新脉",在文化守正上出"新",推动中华文化不断发展。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在XX大报告当中,创新创造贯穿了有关文化论述的全过程,也是推动新时期文艺繁荣兴盛的主线。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民族发展的根与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中激发优秀乡土文化生命活力。要敢于尝试、探索文化传承发展的新举措、新方法,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乡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基层的具体实际相适应。不囿于传统思维和传统逻辑,坚持守正创新,找到乡村文明与时代潮流的结合点,唤起人民群众对优秀乡土文化的共识与热情,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找准美美与共"交流脉",在文化走向上接"地",促进中华文化融入世界。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从"中国功夫""熊猫""长城"等一批含有典型中国文化符号的事物深受国外网民喜爱,到《战狼》《长津湖》《八佰》等国产主旋律电影在国外大热,再到如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共4卷、37个语种版本,发行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众多国家政要、专家学者的好评,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已成为中华历史文化、中国文明理念融入世界的源头活水。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身处一线,需肩负起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的时代使命,努力成为传承伟大精神的"传播者"。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乡土文化故事,向世界展现繁荣发展,生生不息的中国事业,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五千年的上下求索,中国文化沉淀下来的深厚底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财富,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将会是一条漫漫长途。吾辈青年需肩挑重任,引领征程,方可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方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赴约基层"让调查研究"别样红"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更是我们破解难题的思路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青年干部要自觉"躬身入局",主动"赴约基层",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在烟火气息中开启"别样红"的浪漫邂逅。
乘"践行初心、砥砺前行"之风赴约基层,身入心至,深耕群众心田。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初心使然。锚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调查研究才能深入民心,充分彰显党的初心使命。青年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面向群众,去困难多的地方调查,卷起裤管走到田间地头,撸起袖子深入工厂车间,找个板凳坐在群众之中,主动"身入"基层。坚决破除"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的盲目任性,始终脚踏实地,认认真真调查、扎扎实实研究,不抄近路,不走捷径,做到"心至"群众。
乘"实干笃行、勤政为民"之风赴约基层,条分缕析,深察本质内因。"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唯有对真实情况了然于胸,才能心中有"法"、工作有"方"。青年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善于把党的创新理论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广泛倾听群众呼声,深度参与群众生活,摸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真正"调"出问题关键,"研"在民生实处,走好调查研究的中坚之步,瞄准问题细致研究分析,把零散的生活调研片段系统化,把零碎的民情民意民声深刻化,实现调查、研究相统一。
乘"踔厉奋发、奋楫争先"之风赴约基层,追本溯源,深思解题之法。调查研究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关切。"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青年干部开展调查研究要涵养"敢"的心态和"干"的作风,起而行之,苦干实干,不怯阵、不故步自封,大胆闯、大胆试,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中真正把"问题清单"转变为"履职清单",努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整改问题、化解矛盾、引领发展的"金钥匙",真正拿出"实招""硬招"找到解决问题的"通关密码",扎扎实实做好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
挤干"水分"让调查研究"实"起来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调查过程严不严、研究内容真不真、调查结论实不实,都直接关乎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因此,调查研究既不能掺杂一点"水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面客观地摸清实情、找准实症、提出实策,为制定正确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服务人民群众提供有力支撑。
挤干"浮于表面"的水分,要身心俱入摸清"实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党员干部要迈开步子"身入"基层,多到群众意见集中、困难多、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掌握基层实际情况。在调研中,要重视群众意见,把群众的诉求和期望作为工作方向,积极倾听和吸收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方针和措施。同时,要做到"心到"基层,保持真诚、平和的态度,多和群众"拉家常",视群众为一家人,讲好乡音土话,坐暖"冷板凳",拓宽调查研究的"视角",进而摸清基层实情。
挤干"浅尝辄止"的水分,要深思苦索找准"实症"。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细致的剖析,得到"抽丁拔楔"的方法,这是推动工作开展的中心环节、核心步骤。党员干部从事研究工作要"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要有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势头,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急烦难",以剥离"洋葱"求细、解剖"麻雀"求深的精神,坚持定性与定量,由内到外进行分析,精细研判,找准问题症结、弄清问题性质,建立问题台账,列好问题清单,做到心中有数。要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发挥自身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的优势,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梳理出的调查内容抽丝剥茧、去伪存真,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入口",找到"出口",充分发挥好研究的导向标作用。
挤干"过滤美颜"的水分,要客观公正提出"实策"。大兴调查研究,把对策提实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一是一,二是二,把准情况来龙去脉,一个一个去分析研究,把对策提到点上、以点带面、落在实处。客观公正是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也是衡量调研报告价值的标准。因此,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必须时刻警惕"过滤美颜"的行为,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围绕食品药品、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民生实事,及时收集第一手的信息和资料,以真实准确的态度去面对事实和问题,让真相和实情呈现在报告中,结合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对比分析和多方评估,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对策,为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子联动"下好乡村振兴"一盘棋"
6月的内蒙古大地,绿意盎然,天朗气清。乌梁素海治理和保护、盐碱沙荒地改良和利用、"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河套灌区水资源绿色高效利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调研,一路深切关怀,一路殷殷嘱托,让2400多万内蒙古各族儿女备受鼓舞。广大党员干部要循总书记足迹,下好生态、产业、人才"三步棋",奋力走好乡村振兴的"赶考路"。
上一篇:安全生产心得体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