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0篇(第53/55页)
拨动"思政音符"奏响"青春之歌"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广大青年干部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新要求,把思政学习放在首位,坚定信仰、攻坚克难、学思践悟,在新征程新起点上拨动"信仰旋律""奋进鼓点""奉献和弦",用智慧和汗水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拨动"一片丹心永向党"的"信仰旋律",奏出"矢志如一"的坚定。"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是党员干部教育学习的"传家宝"和思想行动的"指南针"。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广大青年干部要擎起"理想信念"大旗,切实把握好主题教育的精神内涵,将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作为重中之重,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精学细读中感悟思想伟力、在学深悟透中筑牢忠诚堤坝,努力萃取思想宝库"精华",涵养"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气节,用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拨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进鼓点",奏响"踔厉奋发"的状态。"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能力水平是担当的底气、斗争的前提、也是担当的根基、斗争的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广大青年干部要从思想上树立担当意识,以"本领恐慌"的紧迫感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责任心一往无前、直面困难,用"响鼓"打破"平庸之念",用"重锤"击碎"躺平之席",主动到急难险重一线蹲苗历练、"自找苦吃",在摸爬滚打中增强本领,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的水平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拨动"为官避事平生耻"的"奉献和弦",奏出"甘为人梯"的风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论是"二十余年扎根深山,一根扁担挑起梦想"的"扁担校长"张玉滚,还是为大山里的孩子守望一生的"支教奶奶"支月英,抑或是"愿做大山里的一盏灯"的"校长妈妈"张桂梅......他们立足岗位、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的政治品格,充分彰显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生境界。广大青年干部要见贤思齐,以榜样为镜,磨砺心志,懂得静心,耐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勇于发扬甘做"铺路石"、甘架"凌云梯"、甘当"孺子牛"的精神,劳苦之事争先,名利之事退让,奉献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和热。
擦亮伟大建党精神的基层"四色"
伟大建党精神是构建党精神谱系的根脉源头,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砥砺前行提供了丰厚滋养。基层干部作为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要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从中汲取行稳致远的奋进力量,不断在广阔大地上擦亮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色、亮色、成色和底色。
要彰显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本色。真理指引航向,理想照耀征途。回望风雨如晦的建党历程,无论面临怎样的大灾大难,身处怎样的生死险境,一代代共产党人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坚持、对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守。从坚信"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李大钊,到夜以继日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再到决然高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真理与理想早已成为共产党人破解内忧外患的本源力量,让我们党在血与火的磨砺中不断发展壮大,从小小红船变成巍巍巨轮。新征程上,基层干部要从根本上坚定对真理的信仰、对理想的执着,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和坚定实践者,创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宣讲活动,坚决摒弃"不信马列信鬼神"的错误思想,筑牢信仰基底。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在日常工作中持续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乡村表达,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直面现实问题、回应时代要求的鲜活生命力,让科学真理与远大理想在实践中焕发出澎湃生机。
要磨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亮色。百年初心不改,万钧使命在肩。"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即使山高水险、荆棘载途,我们党也坚决扛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始终把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自力更生、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奇迹。而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更加需要基层干部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真正发挥出基础支撑作用。要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找寻初心,在党的壮阔实践中勇担使命,一如既往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一以贯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既胸怀"国之大者"又心系"民之所望",主动投身基层、深入一线,把良田沃土当成施展抱负、大展拳脚的主战场和大舞台,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浩荡洪流中挺膺担当,让初心更亮、使命更坚。
要淬炼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成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枪林弹雨的战争时期,秋瑾、江竹筠、杨根思等革命先驱们舍生忘死,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许党报国;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亦涌现出王伟、陈红军、陈祥榕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勇烈士,闪耀出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凛然风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符号贯穿了党的百余年历史实践,也必将在新征程上赋予广大基层干部历久弥新的时代内核与成功要义。面对更加变幻莫测、波谲云诡的新型"娄山关""腊子口",要准确理解不怕牺牲的时代要求,积极把"小我"融入"大我",时刻做好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准备,始终把集体利益摆在首位。要将斗争精神融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坚决摆脱精神懈怠、贪图享受的消极情绪,时刻以高度的清醒和坚定应对一切可能的风险挑战,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出招,练就一身攻坚克难、善作善成的高强本领。
要永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底色。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和政治底色,来自于"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坚毅誓言,也来自于"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是相互依存、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正因千万共产党人不改其心、不移其志,始终把忠诚高高举过头顶,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我们党才能"吹尽狂沙始到金"。对今天的很多基层干部来讲,战火硝烟的考验不再,但赤胆忠心的锤炼仍必不可少,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依然是具体的和无条件的。要牢固树立对党绝对忠诚的意识,坚决不搞"两面派"、不做"两面人",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主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折不扣抓好党的方针路线在基层末梢的创造性落实。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深厚与人民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
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已经开启。基层干部要坚持不懈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持续擦亮坚定的本色、鲜明的亮色、勇毅的成色和不渝的底色,切实走好新征程上的基层赶考之路。
从"千万工程"探索诗意田园"路径图"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浙江久久为功,持之以恒推进实施"千万工程",不仅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路径参考。让我们继续深研"千万工程",真正从中探索诗意田园的"路径图",让向往的生活走入画卷、围绕身边。
挥毫泼墨"点绿成金",探索"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生态路径图。"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地貌气候大不相同,既有"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浩瀚,也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婉约清丽,既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山川锦绣,又有"密林涛阵斜飞鸟"的绿意起伏,各自的美景绘就了独有的"乡愁画卷",成为植根于万千游子心头关于故乡的"独家记忆"。乡村振兴既要发展、要致富,更要生活向好、日子和美、环境悠然,这不仅是战略落地的要求,更是群众心头真切的期盼。所以,各地区当做到挥毫泼墨"点绿成金",既要从"千万工程"中看到"绿色转身"的奇迹,更要解锁背后的"付出"和"策略",想尽千方百计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真正探索出"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生态路径图。
因地制宜"穿点成线",探索"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发展路径图。"日新月异的城,依然故我的乡,如何打通?"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城市就是五光十色的霓虹、是穿梭不息的车流、是活力涌动的发展脉搏,而农村则披上了"落后、贫穷、乏味、闭塞"等外衣,但在"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里,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村版游乐场、少年宫、文化集市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更感受到了厂矿大棚涌动的经济力量、看到了全新产业链条筑起的致富通道。从村集体经济"抱团取暖"的破圈出道,到特色产业"一枝独秀"发展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生机之势,我们看到,农村已然成为新的逐梦场。让我们继续挖掘"资源家底",在因地制宜中"穿点成线",从一个产业"冒尖出头"到园区成片"春色盎然",真正探索"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发展路径图。
躬耕为民"答题交卷",探索"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路径图。"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一县一品牌,人间烟火最暖心、火红日子幸福来。"放眼美丽中国的"乡村版图",越来越多的"生态样板""发展招牌""活力村落"出现在我们面前,是城里人内心深处的"诗和远方",是乡村人栖息的"幸福家园"。乡村振兴无论是擦亮生态"颜值"、还是增强发展"含金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聚焦到"为人民谋幸福"上来,若走的路子背离了群众的期盼,自然走不长远、走不踏实。只有事事、时时、处处做到躬耕为民"答题交卷",无论是出实招、见实效做好"治理文章",还是贴近民心、回应期盼扬起"文明新风"满足精神需求,抑或是解决实际困难、增进福祉水平,只要能为群众的日子"添色彩",就得全心全意投入精力和热情,真正探索"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幸福路径图。
调查研究当有"拔葱"之"姿"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此为指南,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以"拔葱之姿"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真正让调查研究发挥出实效。
要有"深入葱地"的向下之姿,在脚步向下、眼睛向下中"掌握葱情"。深入葱地,才能发现大葱。调查研究亦然,只有深入到一线,才能掌握最真实的情况、发现最真实的问题。"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广大党员干部要迈开步子、俯下身子,走出高楼大厦,深入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和群众共坐一条板凳、同喝一壶茶,让群众打开"话匣子"、说出"心里话",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弄清楚,对策建议理清楚。同时,要少看"前院"和"盆景",多看"后院"和"死角",多走自选线路,多点自选动作,多找盲点盲区,多到艰苦的、打不开工作局面的地方去听真话,察真情,把调查做真做实,把情况摸透摸细,如此,才能收获最鲜活、最真实的数据资料。
要有"灵活应变"的变通之姿,在见机而行、因地制宜中"连根拔起"。拔葱也十分讲究方法,若是一味硬拔,不但无法将其连根拔起,还会损坏葱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调研方法上要多样化,一种方法不如几种方法好。只有方法多样化,才能应对不同的情况,更好获取有效信息,反映真实状况,否则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形势新变化,依旧守着"一招鲜",未必能"吃遍天"。广大党员干部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调研方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创新调研方式,坚持把传统方法和现代方式结合起来,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同时,对传统的调研方式也要做到心中有数,清晰知晓二者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做到既能用好"面对面""纸对纸"等传统调研方法,又能用活"键对键""线对线"等数字化新手段,提高调研效率与科学性。
要有"旱地拔葱"的务实之姿,在真抓实干、持之以恒中"满载而归"。调研是为决策服务的,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广大党员干部要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对于"好拔的葱",不能有"等和拖"的态度,对于"难拔的葱",不能有"捂"的想法,把问题摆出来、列出来,做到简单的问题快速办,复杂的问题合力办。要建立督查回访机制,把根治问题的功夫下到位,定期对调研对象和解决问题等事项进行回访,决不能出现"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的情况,让调查研究的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更加可感可触,推动社会改革发展。
多一些"脱鞋下田"式调研
1958年,彭德怀同志到湘潭考察农村工作时,除了阅读材料、听取汇报,还时常脱鞋下田察看农民耕作,走进田间地头听民情、察民意,体现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和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时至今日仍值得我们学习践行。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脱鞋下田"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好传统好作风,也是深入基层调研、增进干群关系的客观要求。当下,全党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多一些"脱鞋下田"式调研,步子迈下去、身子俯下去、心思沉下去,确保调查研究成果落实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步子迈下去"发现问题",在"脚步向下、眼睛向下"中走出盲区,获取真实情况。"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只有深入基层,才能获得更多更真更有用的信息,如果调研不深入,浮于表面,调研者就只能雾里看花、盲人摸象。就只能借助"二手信息"进行判断。但若是"二手信息"失真,调研者就可能作出误判,危害甚大。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克服"形式调研",少一些"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式的调研,多一些步子向下、眼睛向下的"脱鞋下田"式调研,迈出办公室的"门槛",走出车门,避开"前院"和"盆景",多往矛盾大、情况复杂的地方去,真正做到没有看到真实情况,绝不半途而废;没有得到相关数据,绝不轻言放弃,在走遍千山万水、访遍千家万户、看遍千奇百怪中掌握鲜活素材,丰富第一手资料,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身子俯下去"融入群众",在"心入基层、用心倾听"中了解民意,掌握存在堵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但人到基层,不代表基层信息会自动进入调研者的大脑。如何获取信息,不仅是对考验调研者智慧的考验,也是对其作风的检验。广大党员干部要俯下身子、放下架子,摆正自身位置,主动切换到群众视角,共坐一条板凳、同喝一壶茶,和老百姓面对面请教,心贴心交流,打开群众话匣子、走进群众心窝子,让老百姓愿讲、敢讲、会讲,在用心倾听中细致了解群众所面对的难点、堵点,在认真求教中汲取群众的智慧。与群众交流前,要做足功课,了解当地基本情况,弄懂当地方言,知晓当地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如此,交流之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不至于"满嘴跑火车"。
上一篇:安全生产心得体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