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6篇(第42/58页)
追寻"江西足迹"刻画新时代"崭新篇章"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西考察调研,总书记提出要立足江西的特色和优势,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作为青年干部,要读懂总书记"江西之行"的"殷切情意",沿着总书记的"江西足迹",砥砺奋进、奋勇拼搏,擦亮青春底色,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刻画崭新篇章。
心怀国之大者,"江西之行"是追寻"信仰"的足迹,砥砺初心使命,筑牢思想根基,刻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红色领航"篇章。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总书记指出,要高质量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用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砥砺党员、干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积极开拓进取、勇于担当作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青年干部步入基层"大熔炉",终于到了一展抱负、践诺践行之际,纵使小镇的工作纷繁复杂,党建、防火、走访、防汛......凡此种种,会疲惫、会厌倦,但信念不易,热血依旧,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青年干部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斗争本领,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勇立潮头,修好理想信念这门终身课题,心怀国之大者,蹚出乡村振兴新征程。
奔赴山海,"江西之行"是追寻"实干"的足迹,书写奋勇拼搏,刻画笃行不怠,刻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金色奋进"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江西考察调研,在考察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时提出,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利用好优美的自然环境等优质资源,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青年干部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在平凡岗位上艰苦奋斗,在艰难险阻中冲锋在前,以奋勇前行的慷慨气势在基层书写服务人民的浪漫画卷,以求真务实的实干态度在基层刻画努力奋斗青春。在时代的召唤面前,要筑牢根基,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增长才干,脚踏实地、奋力拼搏,多坐坐群众的"热板凳",多钻钻群众的"矛盾窝",多听听老百姓的"心里话",多算算老百姓的"生活账"。追寻着"实干"的足迹,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增添色彩。
筑梦山河,"江西之行"是追寻"创新"的足迹,秉持与时俱进,勇于大胆探索,绘就"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绿色成长"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时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上下更大功夫,面向未来需求出新品,努力构建先进制造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直升机企业。"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青年是最具创新热情、最有创新活力的群体,青年干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技术创新"的殷殷关切,在实际工作中,要敢于创新,勇于克难,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敢于打破传统,挥鞭启航,在实践中激发创新活力,让青春在创新中闪闪发光,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追寻着"创新"的足迹,刻画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步履不停"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往里走
近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当前,我们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党员干部要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强化大局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始终保持"步履不停"的态度,着力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往里走"。
高扬思想旗帜,"步履不停"推动理论武装"往心里走"。思想的光芒照亮前程,时代的强音动人心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大考一场接一场,需要我们凝心铸魂、振奋精神。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要牢牢把握"七个着力"重大要求,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开展理论宣讲、教育培训等,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高唱时代乐章,"步履不停"推动经济发展"往实里走"。思想既是"学"出来的,也是"想"出来的,更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是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过去十年来,"一带一路"从愿景变为现实;下一个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将会为中国和世界打开新的机遇之窗。要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抓实干、久久为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奏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合唱"。
高举文明火炬,"步履不停"推动交流互鉴"往深里走"。人类发展史充分证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是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之间要对话,不要排斥;要交流,不要取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人类文明才能发展进步,世界才能和平发展。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围绕贯彻党的XX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在激发创意、丰富内涵、情感表达上下功夫,把艺术创作融入时代、融入生活、融入群众,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独立性。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不断加强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交流与互鉴互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当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火车头"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走进万家,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主动把自身摆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火车头"位置,主动扛起重责,担负新的文化使命,让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这列"复兴号"朝着目标平稳前行。
旗帜领航、理论铸魂,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始终把握"正确行驶路线"。党的领导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生命线,是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正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逻辑起点、思想支点、实践落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夯实理论功底,筑牢思想基石,始终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增强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理论功底、正确的政治方向,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激浊扬清、站稳立场,以正确的"阵地意识",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始终履行"宣传岗位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踏上新征程,各种思想文化不断汇集,各类传播手段迅速发展,各色各类舆论层出不穷,更加需要我们站稳主流意识形态阵地,激浊扬清,辨明黑白。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敢于直面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在错误思潮面前,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站稳、站牢宣传思想阵地。同时,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适应更加错综复杂的舆论环境,能够有理有利有节地加以引导、运用和融通,始终履行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本职本责。
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以多样的"宣传方式",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始终站稳"服务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若宣传内容"曲高和寡",不接地气,宣传方式"生硬老套",那么只会让群众反感,难以接受。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服务人民的立场,运用多样的"宣传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必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宣传方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机等移动媒体,对群众进行开放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吸引群众广泛关注、热情参与,并逐步实现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创造的角色转变,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把宣传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调研要让群众"有盼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要"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更是连接党心和民心的桥梁。调研能否推动工作开好局、走对路,关键要看是否落实到群众心坎上。从群众的所思所盼出发,让调研见到实效,让百姓得到实惠,以调研的闭环推动良性循环,方能实现高质量调查研究助推高质量发展。
调查要有"准头",直奔基层痛痒。政策效果好不好、问题到底有没有,群众最有发言权,也最有解决问题的经验。要常态化做功课,引导干部多向群众来学习、多从实践揪问题、多沿信访挖线索,重点瞄准群众愁盼、基层痛痒、工作堵难点,聚焦情况最杂、矛盾最尖锐、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梳理情况、找准切口、定制方案,确保"肚里有货"、调在关键。要"走位"更"走心",以问为靶,坚持"四不两直",放下架子、提起责任、带着温情,一竿子插到群众家中、田间地头、车间工地,进得了门、唠得了嗑,多看"后院"和"死角",多说方言和白话,从柴米油盐中体验生活,从家长里短中感受心态,从解疑释惑中问政问需,谨防拿腔作调、摆盆弄景,切实把痛痒问题摸清聊透,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做到家。
研究要有"劲头",直击病灶根源。调查研究的过程在调查,重心在研究如何让群众满意,从群众中来更要到群众中去。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标定群众满意,跳出思维定式,将第一手数据多方论证、去伪存真,系统化梳理台账、深钻细研,由表及里探寻规律、解剖麻雀揪住要害、抽丝剥茧研判本质。要带着群众期待、基层实际与上层设计,综合调研成果交流、网络现代化手段、专家学者客观意见,耐心细致研究解决基层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拿出绣花功夫,确保对策务实管用。要善用群众智慧,把基层理论上立得住、实践上行得通的"土办法"、好点子,上升到制度层面,切实破解基层难题。
整改要有"看头",直盯问题清仓。调研不是"纸上谈兵",回应期盼是关键,只听不办、听多办少,久而久之,群众也就不愿意再跟干部说心里话。要盯紧惠民利民的整改行动,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建立全过程督导问效制度,对能办的事马上办、该办的事坚决办、难办的事想办法办、需要部门协调的事合力来办,确保回馈有速度、有温度。要敞开大门,借助大数据"外脑"公开评议晒账、请群众评估打分,把"群众满意"作为调研成效标尺,从群众脸色看准调研成色。要回头看效,综合上级抽查、定期回访,以批判的眼光,回头再抓推进是否有力、措施是否有效、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坚决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手、群众不满意不罢休,让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增强群众真真切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度。
绘好"一带一路"工笔画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风清日朗。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十年来,我们始终秉承合作、开放、创新发展的丝路精神,"一带一路"合作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把规划图转化为"全景图",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精谨细腻绘好"合作共赢"工笔画。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这体现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核心精神,即各国的团结与共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划桨开大船、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十年间,中国与五大洲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丝路海运"航线已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中国已与144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这幅新时代下的"一带一路"全景图,正在由世界各国共同绘制,它不仅是合作共赢之路,更是共创美好未来之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精谨细腻绘好"开放包容"工笔画。"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方的大合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内陆地区从"后卫"变成"前锋",沿海地区开放发展更上一层楼,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十年来,中国从不搞"故步自封"的小圈子,而是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从"驼铃相闻"到"班列飞驰",从"舟楫相望"到"汽笛声声",一代代"丝路人",超越文化和地域,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纽带。在十年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彰显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中国智慧",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包容、互惠的交流平台,成为全球公共产品,它为全球治理注入了新思维,中国的智慧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大国方案"。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精谨细腻绘好"创新发展"工笔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十年来,中国支持建立或筹建了30家区域科技组织、36家国际科技组织联合研究中心、5家国别科技问题研究中心,培养了11.9万多名科技人才。比如,在中埃合建的国际联合节水灌溉实验室,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为埃及解决了长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实践充分证明,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不仅为共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也惠及当地民生福祉,给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面向未来,中国将持续推进与共建国家的创新合作,努力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绿树长"合"发展齐"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着眼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等新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必须综合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建设的关系,让科技创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