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10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6篇(第44/5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45685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23分钟

上好"三堂课"解锁"铸魂塑身笃行"密码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修订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干部教育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政治优势。党员干部要充分利用干部教育培训,上好铸魂、塑身、笃行"三堂课",让自身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上好"政治课",缺什么就补什么,补足精神之钙,铸就"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高尚灵魂。《条例》中干部教育培训原则第一条为"政治统领,服务大局"。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党员干部在教育培训中,必须把锤炼过硬政治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基固本,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血液、浸入心扉、铸入灵魂,不断拧紧思想"总开关"、燃烧信仰"小火苗",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培训"充电"时间有限且宝贵,要惜时如金激发无限学习热情,发扬"钻"和"挤"的精神,沉下心来学理论、读历史、研政策,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唯有破除"学得散""学得浅""学得虚"的"怪圈",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

上好"本领课",干什么就学什么,汲取奋进之能,塑造"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身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新时代新征程呼唤更多"全能型""专业型""攻坚型"干部并肩前行。俗话说:"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员干部要有"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执着,用实际行动克服"本领恐慌",以学立身、以学塑身、以学强身,在学习中精进能力水平,锻造过硬本领。从自身"需求侧"出发,注重提升乡村振兴、经济建设、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方面能力素质,接受"精准滴灌"教育培训来补短板、强弱项。通过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提高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涵养专业精神,努力成长为各项工作的"行家里手"。

上好"实践课",做什么就成什么,铆足实干之力,展现"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飒爽姿态。《条例》要求"围绕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干部加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改造,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延安时期,党校教员和学员奔赴前线,在战火洗礼中淬火成钢,涌现出许多端得起"枪杆子"、拿得好"笔杆子"的优秀干部。对照要求,当前干部教育培训中"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等现象时有存在,培养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新时代优秀干部任重道远。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不妨把教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等最前沿"战线",在基层一线摔打磨练干部,杜绝学与做、说与干"两张皮"。让干部经风雨、见世面,沉浸式"补课",从"实践课"中汲取知重负重、勇毅前行的智慧和力量,练就事不避难的"硬脊梁"和善为善成的"铁肩膀"。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好干部是选拔出来的,也是培育和管理出来的。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条例》"真经"中学到"真金",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学有所悟、学用结合、用有所得,努力成长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发展上起作用、让组织和群众举起双手"点赞"的好干部。

挺膺"三姿""劲"抓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抓落实,聚合众力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在抓落实上取得新实效"。抓好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从政之本"。党员干部要挺膺"三姿",保持抓落实的劲头,实实在在抓落实,事事抓好落实,在生动实践中让事业充满生机。

情怀在心,挺膺真研实干的"躬耕之姿",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实劲儿"抓落实。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要在抓落实中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把"人民至上"理念作为基本工作原则,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重要问题、攸关民生的焦点问题,怀揣着对人民的真感情主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走访、深入群众现场办公,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说一句话,脚踏实地察实情,面对面拉家常交心底,心贴心懂民愿知民意,全面掌握群众急难愁盼情况;要纾困解难,摒弃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做表面文章假落实,搞花架子慢落实,耍嘴皮子不落实,打折扣选择性落实,坚持从实际出发,以造福群众为目标,铆足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实劲,身体力行、积极主动地应民之盼、解民之愁,实实在在多干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利民实事,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

责任在肩,挺膺善谋勇为的"奋进之姿",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干劲儿"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也是抓落实的要点所在。然而,现实中有少数党员干部遇到难题"绕着走、躲着走、低头走",不敢担当,不善担当,导致工作停滞不前。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党员干部唯有扛实"千斤担子",开动脑子甩开膀子尽力而干,才能打通关节,破解困难障碍。危难时刻显身手,大事难事看担当。要挺膺奋勇争先的奋斗之姿,在困难面前不推不躲,敢闯敢拼,主动奔赴经济发展、拆迁攻坚、急难险重等一线,面对困难"挑重担",迎着荆棘"打头阵",勇于担难、担险、担苦、担重;要在抓落实中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想,跳出问题看问题,多角度分析思考,因地制宜优化措施,创新思路突破陈规,把新情况摸清、把新问题找准、把新对策提实,在环境治理、产业振兴、项目建设等工作中会担当、善担当,狠抓落实。

功在不舍,挺膺善始善终的"干事之姿",以"滴水石穿,绳锯木断"的"韧劲儿"抓落实。抓落实非一时一日之功,亦不是一朝一夕能至,切不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搞"半拉子工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抓落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运用科学方法,严实工作作风,一张蓝图干到底。一方面,发扬"钉子精神"的智慧和方法,不蛮干把钉子钉坏,不盲目干把钉子钉歪,而要找准法子,既观大势、管大局,严谨细实把方向,又在细微处落点,关键处发力,深入抓、抓深入,具体抓、抓具体,靶向对症,把一件件小事做扎实,一项一项工作做到位;另一方面,发扬"钉子精神"的决心和耐心,钉钉子根本在坚持,方能钉实钉牢,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执着地抓、坚决地干,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钻劲,一以贯之持续用劲,锲而不舍接续发力,积小胜为大胜,全力推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经济增收等重点任务落实不停歇、不松懈,让抓落实达到预期效果。

选调感悟:以"航天精神"谱写基层"四部曲"

20年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直冲云霄,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至此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浩瀚宇宙中,我国也成为了第三个能独立将人类送上天空的国家。20年后,随着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组合体,标识着属于我国的"空中花园"圆满建成。正是我国一代代的航天人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才铸造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作为新时代选调生的我们理应领会载人航天精神内核,谱写属于基层的"四部曲"。

以"特别能吃苦"谱写基层"深耕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世纪50年代,正是老一辈航天人在荒茫戈壁上以"特别能吃苦"的载人航天精神,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支撑着中国航天事业在欧美大国层层封锁的夹缝中"顽强生长"。作为新时代选调生,基层就是我们的"星辰大海",我们应当以"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的心境面对工作中的"大风大浪",从而锤炼我们的精神、淬炼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在基层落地生根、扎根沃土、深耕细作,奏响基层"深耕曲"。

以"特别能战斗"谱写基层"攻坚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神舟五号在升天过程中,飞船和火箭突然剧烈震动,航天员杨利伟经历了撕心裂肺的二十六秒,他以"特别能战斗"的载人航天精神顽强抗争,直至整流罩打开刺眼的阳光照射在他的脸上才忍不住眨了眼睛,而至此也宣告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篇章。作为新时代选调生,面对基层工作中的困难险阻,我们应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来激励自己,在基层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做到砥砺前行、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奏响基层"攻坚曲"。

以"特别能攻关"奏响基层"开拓曲"。"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历经二十年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六号、从天宫一号到中国空间站、从嫦娥探月到祝融踏火,中国航天工程的一次又一次突破都离不开在一代代航天人的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作为新时代选调生,我们理应肩负起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这两个重担。要想"挑好担子"做到"稳中求进",我们就必须学习"特别能攻关"的载人航天精神,破解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难题,在基层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开拓进取,奏响基层"开拓曲"。

以"特别能奉献"奏响基层"舍得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每一颗卫星的发射、每一次飞船的升空都离不开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默默奉献,也正是他们的舍"小家"为"大家",才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从"追逐"到"引领"、从"模仿"到"创造"。新时代选调生正是需要学习"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明悟有舍才有得,只有舍去自身利益做到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先人后己,才能奏响基层"舍得曲"。

循迹"江西之行"踏响"时代步伐"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赣鄱大地,万象更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九江、景德镇、上饶等地考察调研,就绿色发展、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方面作出重要指示,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当循迹习近平总书记"江西之行",领悟"绿色理念""文化传承""枝叶关情"的深刻内涵,踏响坚定铿锵的"时代步伐",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先锋力量。

循迹"生态之行"领悟"绿色理念",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奋发姿态,踏响绿色发展的"坚定步伐"。生态兴则文明兴。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国人民健康生活的根本,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从"黄河之滨运城"到"翠云廊古蜀道",从"北境漠河林场"到"长江文化公园",习近平总书记足迹跨越祖国南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大党员干部当循迹"生态之行"领悟"绿色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将绿色发展落到实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的"最美底色",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奋发姿态,踏响绿色发展的"坚定步伐",奋力书写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循迹"文化之行"领悟"文化传承",以"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的别具匠心,踏响勇毅担当的"铿锵步伐"。江西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文脉悠长、人文荟萃,自古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千年瓷都景德镇,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麓遗址、陶瓷博物馆、明清窑作群,了解陶瓷文化保护传承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循迹"文化之行"领悟"文化传承",坚定深沉的文化自信、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用新形式、新表达、新体验让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真正踏响勇毅担当的"铿锵步伐",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硬支撑"。

循迹"乡村之行"中领悟"枝叶关情",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拼搏实干,踏响开拓进取的"奋进步伐"。在听取江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谆谆嘱托,催人奋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广大党员干部当循迹"乡村之行"中领悟"枝叶关情",争当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急先锋",牢记初心使命,扑下身子,放下架子,撸起袖子,写好做实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篇文章"。同时,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用心围绕着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发力",将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奋发作为,真正踏响开拓进取的"奋进步伐",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之姿托起群众的幸福梦。

在"浙"里学"枫桥经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枫溪潺潺,红叶胜火。"枫桥经验"跨越一甲子,在继承中传承与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提升,是基层治理的"法宝"。基层党组织要深挖"枫桥经验"富矿,在实际工作中夯实"党建基座"、汇聚"多元合力"、力促"三治融合",续写新时代"基层治理故事",造就万千"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乡村,让"一镇之策"成为"长治之计"。

夯实"党建基座",变"千万里"为"零距离"打通"末梢神经",续写"治"与"安"的新时代"基层治理故事"。"郡县治,则天下安;基层治,则百姓安。"历经风云变迁,党的领导是"枫桥经验"永恒不变的"政治灵魂"。枫桥镇枫源村创新探索党建统领乡村治理,建立党员结对联系制度,让每个党员联系6户至7户村民,党员"入户问诊"、群众"开门请诊",形成了心连心的基层社会治理场景。这套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心法"源于"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响应"。基层干部要续写"枫桥故事",就要将"党建引领"作为"政治信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做到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多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社区街道去吹吹风、看看景、听听声,让倾听群众心声"零距离",始终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

汇聚"多元合力",变"堂上案"为"脚下事"巧解"群众难事",续写"践"与"效"的新时代"基层治理故事"。"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近年来,在浙江涌现出"红枫义警""乌镇管家"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枫桥式"社会组织,这些"民间队"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治理从单一主体发展为多元共治,基层干部要以"化解一件矛盾纠纷等于化解一件诉源、一件访源、一件案源"的理念汇聚"多元力量",要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变"堂上案"为"脚下事",深刻认识到"群众找到我们就是信任我们",在大兴"调查研究"中串起"枫桥故事",到基层一线矛盾最集中的现场调查研究,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精准施治、对症下药;进入问题相关的部门、社区、民间组织走访求教、问计问策,探索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加入基层群团、社会组织,投身基层治理工作,将"民生小事"作为"心头大事"办实办好,以"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的实效取信于民,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升华进阶"。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