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66篇(第6/58页)
致敬孙家栋,着眼全局,考虑长远。"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孙家栋是"会做事"的人。"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见,听得着",孙家栋牢牢把握住当年对人造卫星的要求,力排众议,确定"卫星的首要任务是上天",让大家接受了他的可行性方案。他担任北斗工程总设计师,带领北斗人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从中国用户到亚太地区用户再到全球用户,既契合国家发展,又稳扎稳打。他制定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受制于人这条底线也成为北斗系统的"生命线",是北斗系统自主发展的灵魂所在。党员干部要向孙家栋致敬,致敬他放眼全局,目光长远。要多思、多学、多问,不断提高战略眼光,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在守正创新中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优秀党员干部。
奏好文化传承"三部曲"
九月,2023北京文化论坛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追溯往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如星光般璀璨。本次文化论坛以"传承优秀文化促进交流合作"为年度主题,既点出了文化论坛的宗旨,也道出了文化交流重在传承、要在传承。作为一名华夏儿女、炎黄子孙,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吾辈光荣责任和使命担当,当身体力行、久久为功,讲好中国故事、说好中国声音,做好文化传承的守护人和追梦人。
抽丝剥茧、深挖细掘,做好文化传承的"发掘者"。先秦辞赋、诸子百家、唐诗宋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良多,宛如一座待发掘的宝库。拨开经典诗篇的扉页,既有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乐观,也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系苍生;既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也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格宣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光芒闪烁在每一位华夏儿女的精神记忆之中。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需要我们有不怕辛辣,一层一层剥开洋葱表皮的耐心和细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彩部分和宝贵核心。奋进新时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迫切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掘持续且深沉的力量,共筑思想基础、共享文化盛宴。在深挖细掘中不断壮大文化传承的原始材料和不竭源泉,赋予文化传承更多的生命力和成长力,在久久为功中做好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承"发掘者"。
推陈出新、融会贯通,做好文化传承的"创新者"。做好文化传承要结合时代之问、人民之问,聚焦当下的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下,各国之间的联系越发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逐渐形成。古有商鞅变法立木取信于民,推行改革终使秦国富国强兵;今有中国恪守诚信原则,团结人民、大力发展,勠力同心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期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深沉的力量和不竭源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在做好文化传承的同时当着眼当下、紧贴实际、回应时代,推动文化传承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文化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以工作创新推动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好文化传承的"创新者",吾辈当接续努力、久久为功。
取长补短、交流合作,做好文化传承的"学习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生物的多样性创造了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文明的多样性则造就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做好文化传承不是闭门造车、闭关自守;而是取长补短、交流合作。要牢牢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讲好中国故事、说好中国声音的同时虚心向他人学习、集思广益、广泛交流,奋力谱写文化传承的多重乐章。要充分尊重他国文化的差异性,于差异中求相同、取相近、促发展,奋力做好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承"学习者"。
多些"划句号"式担当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要"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在其位、尽其责、求其效,摒弃"只挂帅不出征"的畏缩态度,多些"划句号"式担当,做到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全力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蓬勃发展。
多些"划句号"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用力做事可以把事做完,用脑做事可以把事做对,用心做事可以把事做好,只要有心,则干事创业必定"难者亦易矣"。《左传·宣公四年》有言:遂归复命,意思指有令必行,有命必复。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指对待工作任务要有安排、有落实、有闭合、有回复,事情做成了要复命,遇到困难更要复命,而不是害怕担责而弄虚作假、隐瞒伪造,导致战机贻误,将"小管涌"拖成"大塌方"。任何事情不用心考虑方向就仓促去做,结果一定是南辕北辙;任何问题不用心审题就答题,结果一定是离题万里。在接到任务时,要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目标意识和落实意识,深刻领会上级意图,吃透指示精神,并将这些精神通过转化,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融会贯通,不断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科学性。
多些"划句号"的能力,敢打敢胜,勇于扛责。磨得金刚钻,干得瓷器活。善于"划句号",不是简单的表态多、调门高,落实起来却行动少、效果差,而是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顽强的斗争意志、超前的行动意识,用一股子钻劲抓好抓实未成之事和长远之事。要站准立场,增强干事的底气,锤炼"不怕得罪人"的"硬骨头",不当"明哲保身"的"太平官"和"不惹是非"的"老好人",要勇于讲出真话实话,在原则问题上较真碰硬,做敢于同歪风邪气、不良行为作斗争的"带刺干部"。要增强统筹能力,找准方式方法才能保证工作游刃有余、有条不紊,群众的事情不能等闲旁观,工作任务不能视而不见,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分清轻重缓急,做到主次分明,明晰思路举措,确保忙中有序。要提高综合本领,提高应急处突、协调沟通、群众工作、拍板决策等能力,将前进路途的"娄山关"变成成长道路的"铺路石"。
多些"划句号"的作为,迎难而上,善作善成。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再美好的蓝图、再完善的制度、再具体的措施,若只是停在嘴上、躺在纸上、挂在墙上,不落实到行动上,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常言道,"光说不练假把式",若是对人民的承诺不去践行,满足于虚头巴脑的面子工程,那就会割裂了党群干群之间的信任桥梁。党员干部必须提高落实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谨防"作秀式"走访、"摆拍式"的慰问,要善于俯下身、沉下心,真正深入到基层一线走村入户,主动与乡亲们拉家常、交朋友、认亲戚,切实把"冒热气""带露珠"的问题解决好,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办实事"要经得起群众检验、时间考验,提高落实力必须做到善始善终。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常态化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坚决消除种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高擎"文化传承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推动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高擎文化使命之光、繁荣之光、底蕴之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守护好,在寻求根基、赓续文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中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高擎"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使命之光,在"坚定文化自信"中赓续文化"精神根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始终坚守中国道路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传承,打牢文化理论之"基",铸牢民族复兴之"魂"。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从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淀中深挖文化富矿、追溯文化基因、汲取文化精髓、传承文化魅力,在凝心聚力中赓续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荣光、在增强文化认同中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高擎"君子和而不同"的繁荣之光,在"秉持开放包容"中深化文化"互鉴融通"。亚运会开幕前夕,中国丝绸博物馆推出了聚焦亚洲多国服饰的展览,尽显丰富多彩的亚洲文化,打开了文化体验和交流互鉴的"窗口"。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在尊重"不同"中寻求"共同",在包容"不同"中谋求"大同",不断畅通文化交流渠道、丰富中华文化内涵,促进中华文化在包容并蓄中绽放光彩、在交流互鉴中续写辉煌。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世界文明图景中展现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形态,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高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蕴之光,在"坚持守正创新"中焕发文化"时代活力"。从戏曲唱腔的再度繁荣到国风文化的数字赋能,从《长安三万里》《国家宝藏》的引人注目到汉服、故宫文创等文化精品越来越热,年轻时尚与传统文化交织,深刻展现了文化创新的"新魅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激活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通过短视频、VR等技术形式,营造沉浸感、互动性的体验环境,在健全现代文明产业体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等关键环节发力,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打造具有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的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不断提升文化的影响力、激活文化的生命力、增加文化的鲜活力,真正让优质文化资源"活起来""火起来",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牢记"一二三"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起来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领导干部要做实干家,也要当宣传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我们党的重要工作,牢记"一二三",才能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动权,把稳社会发展方向和历史进程。
在坚持"一个"原则中始终坚持党的全面统一领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及时有效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政策与方针,广泛凝聚一切智慧与力量,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当前,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宣传思想文化手段汇聚起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让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走深走实、走心走细,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要深入挖掘中国发展壮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原因、文化基础、时代条件与理论逻辑,既要立意高、视野广、内容新、措施实,还要努力将宣传思想文化视角面向未来、贴近一线、走入基层,这样才能更好反映群众呼声、更加符合人民期待。
在坚定"二个"自信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要做好思想文化宣传工作就要始终坚定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新的时期有条件、有基础能够大放异彩。文化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敢于直面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直击社会丑恶现象,针砭时弊、激浊扬清,以事件的真实性、逻辑的严谨性、分析的客观性突出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宣传战线同志要努力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便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任务。要想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眼睛往下看、脚步往下走,走出院子、走向基层、走近群众,用纯粹而精炼的文字、深邃又成熟的思想来表达群众心声,努力炼就"火眼金睛",善于观察与辨别,将问题看清、看准、看透,引导价值取向与意识形态塑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出更多"短而精、长却优"宣传思想文化作品,积极建设文化强国,持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在坚守"三个"方向中牢牢把握宣传思想文化标准。一是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要兼具政治高度、思想深度、视野广度、社会热度与人情温度。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奋力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二是要人民认可、群众接纳。人民认可的思想与作品才会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要有序统筹前方后方、网上网下、内宣外宣,实现多向联动,让有价值、有意义、有特色的作品"接地气""冒热气"。三是要主流引领、开放包容。要强化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持之以恒弘扬主旋律,一以贯之振奋精气神,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让一线作品"出圈",推动华夏文化"走出去",不断提升思想宣传与文化传播的引导力与公信力。
守护"旧时光"打造"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苏州考察时指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包括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保护传承的殷殷嘱托。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精心守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屋一桥、一语一技,在历史文化遗产的"旧时光"里打造不断发扬光大的"新天地",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守住古迹一屋一桥,在"旧时光"里探寻"新路径"。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处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一个地方的古建老宅、一桥一碑,甚至一石一木,都是保留古老记忆的鲜活载体。对待这些古迹古物,我们始终要心怀敬畏之心、珍爱之心。新时代新时期势必带来新的发展,我们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地方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地方文脉,在保留历史风貌"旧时光"的同时,要积极探寻古迹古物在当代的活化利用"新路径"。在做地方建设规划时,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要"一盘棋"统筹考虑,不急功近利,不搞大拆大建,要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人居环境改善结合起来,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守好非遗一语一技,在"旧时光"里领略"新魅力"。如果说古迹古物是一个地方的"形",那么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一个地方的"魂",包括一语(民歌、相关等语言类)一技(民间技术)、一俗(节气民俗)一戏(各类民间游戏)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徜徉在非遗文化的"旧时光"里,我们不能自我陶醉,不能洋洋得意,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要不折不扣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新魅力"。对于非遗语言类文化,我们可以借助学校、社团等阵地开设非遗课堂加以传承。对于民间技艺类,我们可以挖掘传承人,通过办班、拜师等形式,使民间技艺得以生生不息,展现非遗内涵,传递精神力量,展示非遗文化在现代美好生活中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