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学习心得汇编(53篇)
组织工作学习心得汇编(53篇)
目录
1. 走访慰问当用心用情用力 4
2. 走访慰问当"有温度""提精度""强深度" 7
3. 基层导师帮带:携手 走更稳更远的路 10
4. 党建述职评议要"真述""真评""真改" 14
5. 基层治理"关键"的"小大之辨" 17
6. 让党建述职评议有"料"有"味" 20
7. 当好人民的"主心骨""先锋队""贴心人" 23
8. 善用"答题技巧"交出党建述职"高分卷" 26
9. 念好农村党员教育"改"字决 29
10. 以"上下有序"激励干部担当善为 32
11. 年终考核"实"字为要 35
12. 入"农"三分 写好乡村振兴"新篇章" 38
13.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要"一"字当头 41
14. 强化人才政策落实是释放人才红利的关键 44
15. "三度合一"让科技人才走向科技创新"主场" 46
16. 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当"实述""深评""真改" 49
17. 念好"三字诀"让干部考核凭"实"定论 52
18. 用好年轻干部锻炼成长"三件宝" 54
19. 党建述职评议要"实打实" 57
20. 多维度考核 精准绘好干部"政治画像" 60
21. 念好"精"字诀让干部教育培训"收货满满" 62
22. 聚焦"引育用"激活乡村人才"动力源" 64
23. 凝"心"聚"力"绘就乡村振兴"人才画卷" 66
24. 画"全息图" 识"千里马" 69
25. 译好"和美乡村"亦要"信达雅" 71
26. 党建述职要有"真材实料" 74
27. 让干部变"孤雁单飞"为"雁阵齐飞" 77
28. 打造县域人才竞争独特"卖点" 79
29. 涵养"园丁"思维让人才"金种子"破土而出 82
30. "三结合"让年终考核考出"真效果" 84
31. 党建述职要在"点上发力" 87
32. 打造县域人才竞争独特"卖点" 89
33. 在"墩苗"中培养干部 92
34. 涵养"园丁"思维让人才"金种子"破土而出 94
35. 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要"敢述""敢评""敢改" 97
36. "个性化"定制"老中青"阶段干部"培育链" 100
37. 以"园丁思维"培育"人才森林" 102
38. 牢固树立"三种意识" 抓实基层党建工作 105
39. "穿针引线"巧绘乡村人才振兴"雁阵图" 107
40. 组织开"良方"清除年轻干部"三不病症" 110
41. 党建考核须"面面俱到" 112
42. 述职考核不妨多些"现场感" 114
43. 巧用"镜头语言" 提升党建述职"分辨率" 117
44. "三字诀"引领干部队伍"攀登无我" 120
45. 干部教育培训要做好"三道加法" 122
46. 年终考核要有"三味" 124
47. 做不负"乡遇"的时代"心"人 127
48. "点线面体"多维视角 推动基层引才实施 130
49. 人才工作要善于"就地取才" 133
50. @组工干部 在互联网浪潮中"破浪前行" 135
51. 人才引用须较"真" 138
52. 干部教育培训当以"精"字打头"实"字打底 140
53. 打好干部管理"组合拳" 激发干事创业精神 143
走访慰问当用心用情用力
近日,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活动。"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走访慰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拉近关系、倾听意见、解决困难的重要方式,更是检验工作成效实不实的重要办法。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践行好"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艰苦地区、受灾地区和基层一线,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切实把身子俯下去、把问题摆上来,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走访慰问工作,真正将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困难党员、群众心坎上。
坚持问题和目标相统一,用心谋划定方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把"功课"想在先、做在前,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从内心深处深刻领会走访慰问的重大意义,提前熟知走访群体的政治素质、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等相关内容,因人制宜提出慰问方案和对策措施。对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要普遍走访慰问;对在艰苦地区、受灾地区和基层一线奋战的干部,要主动嘘寒问暖;对获得"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等荣誉称号的同志,要确保有关待遇落实准确;对因公去世基层干部家属,要做好照顾救助和长期帮扶工作。同时,要当好党的声音的"传播者",突出走访慰问的政治功能,结合近日播出的《榜样8》专题节目内容,扎实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
坚持身入和心入相结合,用情沟通察真情。"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开展走访慰问,不是拍照打卡、走马观花,而是要往深里去、往实里走,时刻让党员、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要真开门、开大门,主动融入人民群众之中,多与党员、群众讲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套话、大话、客气话,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地沟通交流,真心实意地倾听意见,从"聊家常""套近乎"中顺藤摸瓜、抽丝剥茧,搞清楚党员、群众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期盼什么,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要善于从基层取真经,虚心向群众学习,真正拜群众为师,将群众浓缩的"真知识"、总结的"金点子"、闯出的"新路子",通过深学细思、实干笃行,转化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检视和整改相促进,用力解题办实事。走访慰问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谈不听、光说不做也会寒了党员、群众的心。要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出实招、求实效,打基础、利长远,切实畅通好政策落实、工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要针对调查研究发现的盲点难点、群众关注的痛点堵点,抓住就业、教育、医疗、托育、住房、养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发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精神,敢于较真碰硬、正面交锋,一件件研究、一条条细化,能改的马上改,确保立竿见影;对于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盯住不放、一追到底,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加以解决;对于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必须从制度上找原因、从根子上查不足,统筹做好建章立制、强基固本等工作,不断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走访慰问当"有温度""提精度""强深度"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干部走访慰问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传达组织关爱、传递党的温暖的重要方式,及时了解困难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困难,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然而,在实际走访过程中,往往存在走访不真不实、情况不清不楚等不良现象,导致走访成效大打折扣。广大党员干部要扎实做好走访工作,切实推动走访慰问"有温度""提精度""强深度",真正达到"慰问一群人、激起一片暖、带动一片富"的良好效果。
用情感悟群众冷暖,在走访慰问中收集"刺耳言",让走访慰问"有温度"。路线政策对不对,发展方向偏不偏,群众往往最具有发言权。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当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慰问生活困难群众是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广大党员干部要主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迈开步子,把走访的群众当作家人、把群众的事情当作家事,主动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不说"官话""套话""大话",善于从收集和整理的群众"刺耳言"和"牢骚话"中发现真问题,正确面对群众逆耳之言、揭短之语,让走访慰问"有温度",切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心中,让走访慰问真正变成纾民困、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的实践行动。
用心分析问题症结,在走访慰问中送好"意见包",让走访慰问"提精度"。走访慰问既要走访,也要慰问。然而,部分党员干部在走访过程中存在"拍照留念"就一走了之、收集问题"束之高阁"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导致走访慰问浮在表面,让群众寒了心。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广大党员干部要利用好"四下基层"这个重要抓手,以增强走访针对性为目标、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方向,在"做精""做实"上下功夫,不搞"一刀切"和平均主义,坚持"量体裁衣";同时,在走访慰问前做足"功课",精准掌握被慰问对象的所想所需所盼,把有针对性的"意见包"送到群众心坎上,做到精确开出"药方",让走访慰问"提精度",让群众得到更多心灵温暖和实实在在收获。
用力解决急难愁盼,在走访慰问中当好"回访客",让走访慰问"强深度"。走访慰问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了解基层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才是最终目标;走访慰问更不是一次性的行动,下足"平常功夫"写好"后半篇文章"更为重要。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对了解到的群众困难,当场能解决处置的当场处理,不能当场解决的后续研究办法加以解决,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切实把问题解决好、落实好,无法解决的耐心做好解释说明同时,要在走访慰问中当好"回访客",实时掌握被慰问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策"的互助帮扶计划,对其家庭困难应帮尽帮、对其个人期盼全力实现,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暖事办暖,让走访慰问"强深度",用心用情用力把走访慰问的"后半篇文章"写实。
基层导师帮带:携手 走更稳更远的路
基层年轻干部是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健全年轻干部帮带机制、提升年轻干部的基层治理能力是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近些年来,多地启动实施"导师帮带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助力年轻干部更好地适应基层环境,更稳地成长成才。"导师帮带制"是一项源头性工作,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级部门、帮带导师、广大年轻干部"三向发力","三方"要准确理解"三对关系",奋力锻造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让基层导师帮带工作行稳致远。
各级部门要准确理解"培"与"育"的关系,竭尽心力创造更优条件,为导师帮带工作提能鼓劲。年轻干部成长需要良好环境,各级部门要在导师帮带工作上下细功夫、实功夫,为党培育好干部。要根据年轻干部的岗位特点、个性特征选派德才兼备、富有责任的干部作为帮带老师,优先选派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有着群众良好口碑的"基层能人",侧重乡村振兴带头人、优秀公务员、担当作为好干部等等。要压实压细导师"担子",完善导师帮带"后半篇文章",结合实地调研走访、查看工作落实情况等方式进行成果检验。要坚持"结果导向",对成绩突出、表现优异的"师徒"、结对成果显著的干部给予一定的激励表彰,让"有为者有位",激励更多优秀干部投身基层年轻干部队伍的培养上来,促进年轻干部敢闯敢拼,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各类培训、学习提升等活动,加强帮带导师的品德修养、业务能力建设、日常管理规范等能力素质。要严把"入口关",让真正有担当、有情怀、有能力的导师"上岗"。
帮带导师要准确理解"帮"与"带"的关系,竭尽心力履好职尽好责,为年轻干部成长保驾护航。"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帮带导师应当明白导师帮带的重要意义,"帮"的是一个人,"带"的是一颗心。"老带新",同样,"新能促老",年轻干部往往思维活跃,想法多、点子新,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帮助老同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思路。初入基层,年轻干部面对的挑战与压力较大,特别是"外乡人",需攻克语言关、环境关、风俗关等诸多"关卡",同时群众沟通技巧、统筹协调能力等都亟待提升。以"聊家常"为例,用什么样的语气?怎样的切入点?聊不下去了怎么办?都值得深思。"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帮带导师要为徒弟"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制定"成长档案"。带在身边做,带在身边教,让徒弟尽可能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招商引资、信访维稳等中心工作。要尽其所能帮助年轻同志适应角色、进入岗位状态,对日常生活学习、思想动态也都要给予关注,定期谈心谈话、交流工作心得,更要及时指出不足,助其磨练筋骨,增长才干,涵养品性。
年轻干部要准确理解"学"与"用"的关系,竭尽心力锤炼本领才干,在基层舞台绽放火热年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曾寄语年轻干部要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导师愿意教,学生更要配合学、主动学,要善于倾听、善于"察言观色"。自身要常读原著、常学原文、常悟原理,不断夯实理论素养。此外,更应深刻领会"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要珍惜每一次能够现场学习、"切磋琢磨"的机会,沉下心,久久为功,始终要以饱满昂扬的状态投入到各类基层工作"实战演练"中去。要正确看待"成长中的烦恼",摒弃"高学历"的"优越感",戒骄戒躁,全力以赴投身基层建设,把根扎牢扎深,虚心向导师请教,向群众学习。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在基层一线锤炼干事创业所需的各种能力,要立志完成从"帮带成长"到"独挑大梁"的蜕变,锤炼"比学赶超"意识,争做"业务能手""行家里手"。要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在基层舞台绽放绚丽年华。
党建述职评议要"真述""真评""真改"
岁聿云暮,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这场"期末考"也在如期举行。党建述职评议工作既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也是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的一次"政治体检"。各级党组织书记在述职评议时,要紧盯"成绩""问题""整改"三张清单,念好"真"字诀,做到"真述""真评""真改",向组织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年度答卷"。
"亮成绩"要有"真材实料",杜绝"美颜滤镜"。"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如果述职报告工作亮点是用"虚假数据""夸大其词"等经过美颜修饰而成的"成绩单",那么这份述职报告就如同泡沫一样,一"戳"就破。成绩是干出来的,不是"妆"出来的。要想原原本本的"亮实绩",就必须说实话、讲真话,决不能"绞尽脑汁"去"浓妆艳抹"。各级党组织书记要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要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责任摆进去,要用准确的数据、真实的事例来论证,杜绝"假大空""搞浮夸"去"美颜",真正把华而不实的"水分"挤干,把真材实料的"硬货"留下,让"成绩单"回归"素颜"真本色,力争做到抓住要点、突出重点、展现亮点,确保数据经得起分析、报告经得起推敲、实绩经得起检验。
"谈问题"要有"真心实意",不能"不痛不痒"。找出真实存在的问题是述职评议的关键一环,若是存在"老好人"思想,用"有待加强""还需努力"等"不痛不痒"的词汇来替代"辣评",那么小问题将演变成"大顽疾",最终"病入膏肓","无药可医"。因此,各级党组织书记务必卸下思想包袱、摒弃传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少找客观问题、点上问题,要聚焦党建工作遇到的、基层工作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细致梳理、分类归纳,深挖问题产生的根源和病灶,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敢于"揭短亮丑",并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和"自剜腐肉"的决心,直击"痛处",做到真"红脸"、真"出汗",这样才能把问题找准、后续才能把"药方"开对、问题最终得以"销号",真正做到"清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