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组织工作学习心得汇编(53篇)(第5/1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8864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96分钟

"观其行"画"色彩"。要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通过数据衡量干部的成绩,运用实事印证干部的表现,聚焦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聚焦突发事件和岗位的进退留转,通过日常跟进、听取汇报、查验核实等方式,考察干部的政治素养、担当精神和干事本领,特别要把在处理疑难复杂问题中展现的格局和能力水平作为考察识别干部政治素质的重要依据,使干部的政治素质由"抽象"到"具象",更具体量感。

"察其表"画"质感"。政治素质属于人的内在品质,是思想深处的东西,比较抽象、虚化,难以具体量化、精准把握。政治素质考察首要的是将"虚"像"实"画,围绕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方面内涵,从正反两方面细化具体标准和情形,全面系统地画出干部的"政治像",让相对抽象的政治素质具体化、有界定、能评判。

"析其里"画"全景"。"政治像"画出来还不够,要像中医那样望、闻、问、切。要探索实施政治素质专项审核把关制度,综合单位意见、考察组了解和日常管理掌握等多方信息进行深度研判分析,结合干部政治素质、干事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现实表现,多层面、多角度甄别,真正把情况找准查实,不放过有问题的干部,不耽误没问题的干部,让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形象跃然纸上,让观者"如见其人",切实把群众认可、干部服气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念好"精"字诀让干部教育培训"收货满满"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精益求精"强师资、优课程、搭平台,以高质量的教育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内举外引"精心"配备讲师,让干部教育培训水准"硬货满满"。整合师资力量,增强干部教育培训渗透力。采取"内举外引"的策略,精选一批优秀的"讲师",并坚持专兼结合的方式,挑选理论功底深厚、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纳入师资库,实现师资力量的多元化。要选派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传帮带,把关课程PPT、讲义,提出授课意见建议,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指导。要充分发挥各领域人才的专业优势,借助高等院校教育资源优势,与各级党校建立长期办学合作关系,积极邀请引进专家学者、客座教授、专业讲师等来授课,推动优秀教师资源向当地聚集,有效补充干部教育师资力量,推动基层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拓眼界、拉高标杆。

按需施教"精准"确定教材,让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干货满满"。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干部教育培训要突出"干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注重靶向施教、因材施教。要摒弃"开大班、上大课、一刀切、一锅煮"的培训方式,适应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坚持广泛征求意见,针对培训对象不同,科学设置培训层次、优化设置培训班次、合理设置培训人次,立足地区发展重难点,培训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内容。针对专业知识相对欠缺等问题,突出业务相关政策、岗位工作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专业训练,选派干部到经济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第一线、生态建设练兵场,上好思想课、群众课、实践课,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努力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干部队伍。

别出心裁"精细"设计方式,让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新货满满"。"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干部充电蓄能的"加油站""充电站",不是那种"你讲我听"的单一"灌溉式"课堂,而是一场能吸引人、可操作、增加趣味的交流活动。要精准把握教育培训的规律,破解"填鸭式"教和"待哺式"学,鼓励探索圆桌研讨会、擂台赛等交互式教学方法,变被动受训为主动学习。要运用好干部网络学院、"指尖课堂"等学习载体,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通过"线上教线下练""课堂学实践练"等方式,将教育阵地延伸到基层,把培训课堂拓展到室外,通过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机关学校等地进行参观学习、以干代学,实现教学相长、学用相长。

聚焦"引育用"激活乡村人才"动力源"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人才是乡村振兴"第一资源",各级组织部门要因地制宜,用好"聚育用",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广开门路"引",递好"橄榄枝"。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人才不振兴,乡村难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人才都有一技之长,但乡村人才大多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组织部门要下足"真功夫"、递好"橄榄枝",用真真实实的诚意和海纳百川的胸襟引进人才,多想"金点子",广拓"人才门",让干部人才、农技人才、管理人才、教育人才、文艺人才等各类人才向乡村汇聚,打破唯学历、资历、职称和身份论人才的传统观念,制定完善乡村人才管理办法、认定标准、评价体系,提升乡村人才在思维、交流、协调、创新、自律等方面技能和才干,为各类人才提供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

因材施教"育",建好"练兵场"。"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重大工作、重大斗争第一线培养干部、锤炼干部,让好干部茁壮成长、脱颖而出。培育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基础,组织部门要落实工作举措,狠抓人才培育,强化培训培养,要采取"滴灌"式人才培养,鼓励人才到基层"墩墩苗",引导人才在干中学、学中干。利用专题培训、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方式增强干部多样化本领;要派驻专业技术人员下村现场指导和结对帮扶,面对面讲、手把手教,帮助解决实际难题;组织乡村人才到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企业学习考察,丰富知识,让各类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各得其所、大显身手。

精心谋路"用",搭好"干事梯"。引才是方式、育才是过程、用才是目的,用好用活人才才能创造价值。农业专家、种植能手、农技达人、农田管家、直播网红等,都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强国的"紧缺人才",这些乡村人才具有较强的乡土情感,有带领乡亲们建设美好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组织部门要精心谋路"用",坚持以事择人,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健全完善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考核评价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有盼头、有奔头、尝甜头,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各类人才活力,让他们有荣誉感、幸福感,从而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凝"心"聚"力"绘就乡村振兴"人才画卷"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眼下,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各级组织部门要下足人才"引、育、用"实功夫,在政策、机制、培育上下功夫,真正让人才"人尽其用"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用"心"用"力"绘就竞相奔腾"人才画卷"。

政策"贴心",增强"吸引力",绘出美丽乡村"新颜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人才。"人才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确保其充分发挥潜力,需制定全面的人才政策,创造优越的人才环境,并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要通过建立完善的生活保障政策,修建人才公寓并提供住房补贴,提供优质的子女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为人才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同时,建立健全晋升评级机制,确保基层人才获得公平的机会和资源,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特殊人才,要打破传统的评价标准,不受地域、专业和学历限制,让真正的人才得到公正的认可。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用好人才创新理念,科学编制村庄规划,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盘活闲置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用人"细心",加强"引导力",绘出人才振兴"新图景"。"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才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人适其岗、人岗互促,方能释放他们的最大潜能。在当今社会,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如何有效地吸引、培养和利用人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人才的使用过程中,不仅要看重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还要关注他们的个人品质和潜力,要通过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来激发人才的潜能,要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清晰的晋升通道,提供公平的晋升机会和激励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人才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光彩,鼓励人才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科研、技术优势,在"产学研用"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结构调整,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科技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人才支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培育"用心",增强"内动力",绘出本土人才"新画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要主动破除各项束缚发挥的条条框框,在创新评价体系、完善考核机制中为本土人才精准"画像",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真正用好长处、补齐短板,鼓励他们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施展才华、大显身手,不断提升归属感、荣誉感,以"激励之势"促比拼争先,让更多本土人才"显山露水"。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发挥乡土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熟悉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激发他们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深入挖掘乡土人才,对扎根基层的"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建立本土人才数据库,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引导他们发挥自身特长,充分利用自身技能、管理等优势,鼓励和引导他们投身家乡建设。

画"全息图" 识"千里马"

精准识别干部,既是对干部负责,也关系事业发展。因此,考察干部不能只看一点一面,评价干部不能只凭一时一事,要坚持细致、立体、综合,为干部画"全息图",让真正的千里马及时进入组织视野,竞相奔腾于新时代新征程。

拉近距离细致看,防止"隔山观景"。远观轮廓,近看细节。了解干部德才表现、素质能力、作风性格不能远远一看就大概其、差不多,必须细致入微、精准到位,这就要把识别的镜头靠近干部、贴近工作。要加强与干部的面对面交流,通过日常交谈、双向约谈、个别恳谈等方式,掌握干部政治表现、思想状况和能力素质。坚持工作开展到哪里,考察就跟进到哪里,建立与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大工程联动机制,组建固定考察组,深入工作一线明察暗访、跟踪了解。实行驻在式考察,选派组工干部浸入式参与重点工作,通过全程参与工作部署、研讨交流、总结汇报会议等方式,与干部同干同学同行,实地实景实时观察干部的思路理念、驾驭能力、工作实绩、个性特点等。

拉宽维度整体看,防止"断章取义"。局部印象不能代替整体形象。每个人都有长处、有优点,有不足、有缺点,要谨防出现以偏概全、主观臆测的情况,仅凭一点就为干部定性,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倾听多方面声音,作出立体多维、理性客观的评价。要到干部的上级部门、分管单位、服务对象那里,多层面收集对干部的评价;既要到出亮点的地方验显绩,看干部争一流的担当,也要到打基础的地方查潜绩,看干部谋长远的胸怀。要到干部的生活圈当中,去街头巷尾转一转、同周边群众聊一聊,听一听对干部的"民间议论",了解干部的声誉口碑。要有针对性地与干部家属朋友交流,从生活琐事、业余爱好,看干部的家风家教。通过将台前与台后、工作与生活、内部与外部的信息进行有机整合,立体呈现干部特点。

拉长时间综合看,防止"以点代面"。干部在不断成长变化,对干部的识别也应该是动态、系统的过程。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干部,既看当前一时和一事,又看全部历史和工作,才能全面辩证地识别干部。要改变不考察不了解干部、不调整不接触干部的做法,把功夫下在平时,有原则近距离地接触干部,定期开展无任用推荐、常规性调研;建立考察应急预备队,在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出动了解干部表现。要对干部的工作履历进行梳理,盘点干部在严峻复杂斗争中的表现和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情况,将了解的情况与干部民主生活会、年度考核、平时考核、群众评议等进行比对印证,通过前后对比看干部的变化,分析干部的成长轨迹,综合研判干部特点、成长趋势,真正把好干部识别出来。

译好"和美乡村"亦要"信达雅"

清末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中首次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内容忠实谓"信",文辞通顺谓"达",选词得当谓"雅"。"信达雅"三字理论言简意赅、深刻全面,亦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要胸怀大局、站位全局,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把握和美乡村建设的战略内涵,以"信达雅"三字标准译好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

探索嵌入式乡村治理,增强和美乡村"信"服力。"民不畏权而畏威,非时无信。"乡村治理切入点虽小,却具有很强的全面性、系统性、复杂性,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以乡村治理为抓手,三"力"齐发确保乡村社会治理有序、和谐安定。一是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凝聚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会为基础,建立"红白理事会""乡贤议事会""村企联盟会"等农村自治组织,为提升乡村治理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加强村民自治,提升向心力。坚持党务向村民公开,让村民了解党支部日常管理工作,收集村民意见,反馈村民看法,鼓励村民参加党组织生活会、支部主题活动日,党员公开履职践诺,自觉接受村民监督。三是加强法治德治,提升战斗力。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成立乡村"法律顾问队",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引导村民尊法知法学法用法。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活用"乡贤议事会""最美乡村家庭"等招牌,营造向上向善的乡村氛围。

探索开放式乡村产业,提高和美乡村"达"标率。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既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必须抓实抓细点线面工作,织密产业兴旺"一张网"。一是抓好"关键点",挖掘产业资源。充分发挥乡村土地、气候、交通等资源条件,通过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乡村"土特产"输出窗口,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田,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抓好"产业线",优化经营方式。探索建立"村党支部+乡村企业+生产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壮大一批效益高、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乡村龙头企业,依托特色资源、政策红利支持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实现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三是抓好"服务面",强化科技保障。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培养乡村科技"生力军"。推广智能农机实现播种、施肥、收割全自动化,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大数据动态监测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灾情虫情,整合产业链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探索共享式乡村环境,提升和美乡村"雅"观度。"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诗人孟浩然笔下的乡村景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不断满足农民对于乡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的更高期望和要求。加快乡村振兴建设必须打好乡村环境"三色牌"。一是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打好宜业宜居"绿"色牌。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通过入户排查、政策宣讲实现农村改厕全覆盖,保障厕所水电供应,联合乡村环保队整治环境污染,针对废水处理、垃圾堆放、农药化肥使用等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民自觉做环境的"守护者"。二是推进公共文化建设,打好惠民利民"红"色牌。运营好、维护好农家书屋、室外健身器材、村民活动广场、乡村电影放映厅等文化性基础设施,开展"送戏进万乡""乡村晚会""百姓大讲堂"等一系列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提升村民精神气。三是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打好善治善管"金"色牌。发挥乡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作用",组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深入村头巷尾清除不文明广告、宣传标语,引导村民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旧俗,同时加强正向引导,组织评选"最美家庭""乡村模范""三好村民"等,让文明乡风新理念深入人心。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