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集中研讨发言材料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集中研讨发言材料
在对个人学习和思考的深入融合中,我深刻认识到政绩观的正确性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应深入探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确立和实践正确政绩观的关键言论,深刻把握政绩观与人民观、历史观、发展观、事业观之间的内部联系;认真领悟并将其转化为为党分担忧虑、为国家尽职、为人民服务的坚定意识;确实明确我们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才能做好这一核心问题。
一是深化对民"总关情"的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石,我们必须坚守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为人民谋利益的职责,不断增加公共财政工作的民生成分。一要坚持"政策引领财政、财政支持政策"的方针。财政工作的首要职责是支持党委的决策部署和家庭理财,其政治属性居首位,政治导向为首要任务。必须主动培养"财政为政策服务"的观念,从政策的高度和大局的视角出发,拟定财政政策、推动财政工作。二要坚持"为国筹集财富、为民管理财富"的方针。忠于财政工作的人民本质,坚守公共资金的公共性原则,一分钱也不乱花,公共权力一点也不私用,成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家庭理财师";坚持以实际成果和结果为依据,确保财政政策的阳光普照广大人民;坚持将公共财政重点倾斜向关乎民生的领域,关注群众的迫切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三要坚持"民心所向、财政所往"的方针。办公室遇到的是问题,基层见到的是解决方案。对照中央和地方关于民生工作的部署,深入基层,贴近民意,确保决策部署的前端与政策实施的末端无缝对接,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全心全意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不断将民生梦想转化为群众的幸福现实。
二是不断扩大财政"总盘子"。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需要扩大"蛋糕"的大小,然后公平分配"蛋糕",实现共赢,财政工作亦是如此。一要"放水养鱼"促进财源增长。坚持产业政策与税收贡献、专项规模与产业税收、资金分配与项目税收的三重关联,持续推动财源的建设,坚持减税降费的原则,深化"放管服"改革,用实际行动为更多市场主体注入活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要"全面梳理"寻找新增税源。积极发掘新增税源,全面梳理具有发展潜力的经营实体,及时将"信息"转化为"税源",进而将"税源"转化为"税收",挖掘产业链、供应链中潜在的税源,全力以赴促进经济增长、加强投资。三要"精确管理"提高财税征管效率。坚持精确分析、深入挖掘,充分利用综合治税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各类税收信息的整理和汇总,密切监控重点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税收动态,提升收入征管的精度、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是科学用财"增福祉"。首先,全力保障"三保"任务的稳固基础。聚焦于确保工资发放、运营维持及基本民生需求,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政策、资金和资源支持,坚持保障与压缩相结合,大幅度削减"三公"经费、非紧急和非必需支出,释放更多资金确保"三保"任务的稳定执行,以政府的紧缩换取民众的福祉。其次,尽最大努力做好"惠民"工作。关注民众的紧迫需求,优先将新增财力投入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加强基本的、普惠的、保底的民生保障措施,实际推进解决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确保民众的幸福感。再次,根据实际能力,共同迈向富裕。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在经济发展和财政可持续的基础上,为民众创造更高质量的生活,例如持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适宜居住和工作的乡村,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等,实质性推动共同富裕。
四是坚决守好政府"钱袋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严格财经纪律的重要性,要确保各项资金的有效管理和使用。首先,通过"不"字诀加强财政资金的投向管理。始终平衡收支、需求与可能,坚持节约原则,实行"市场能做的不用财政资金;能用财政资金撬动的不全部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市场不愿意但必须做的事;在战略保障上集中财力,紧缩保障,对不应做的事不花一分钱。"建立"花钱有效、无效问责、违规严惩"的机制,提升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资金使用的效益,确保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其次,通过"能"字诀加强队伍建设。坚持政治标准为首要,按需补缺,多渠道吸引和培养财经及会计专业人才,建设一个既清洁又高效、能干事的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最后,通过"严"字诀加强财会监督。聚焦政策制定、项目审批、资金分配等关键环节,常态化开展对民生资金的重点检查,确保资金正确使用、达到实效,每一笔支出都直接惠及民众。利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互联网+监督"平台,加强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和监管工作,确保资金直接惠及民生、触达民心。
上一篇:某镇森林防火部署会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