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23篇(第116/154页)
落于"实",在"守德守业、清正清廉"中正"行",坚持效果导向彰显干净担当。从焦裕禄不让孩子"看白戏",到谷文昌"不许揩公家一点油",再到杨业功"不要他人一张宣纸"......他们是守德守业的模范,是清正清廉的标杆,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党纪学习教育,学是前提,知是根本、明是关键,最终要落实到学以致用,当在守品德、守事业中践行"守纪",躬耕于"践",落于"实"。要守德守业。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划清公与私的界限,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将人民利益"置顶",以为民造福为"正绩",常想岗位之责,扛起使命担当,把党纪学习成果融入为民实践,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干工作、抓落实上,做到权为民赋,权为民用,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要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清正清廉,始终绷紧纪律弦,守住守牢拒腐防变防线,不碰"红线"、不踩"界线"、不越"底线",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一尘不染、一身正气,锲而不舍、一以贯之。
执改革开放之"如椽巨笔"绘好"新图鉴"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从小岗破冰到深圳试水,从浦东开发到滨海建设,从海南弄潮到雄安启航......改革开放这支"如椽巨笔"绘制了日新月异、熠熠光辉的壮丽画卷。党员干部要用好用活改革开放这支"如椽巨笔",绘好"新图鉴"。
执"不待扬鞭自奋蹄"之笔,绘好"实干苦干、实事求是"的务实图。改革开放以来,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速度"到发展势头迅猛的"温州模式",在实践中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的实干精神,是每位党员干部绕不过去的必答课题。要增强干的本领,积极探索、敢于尝试,多捧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气神从小事做起,做勇于担当发展的"排头兵""攻坚兵"。要摒弃浮躁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少打"太极拳",多辟"新路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看准的事情不等不靠、马上就干,定下的工作雷厉风行、一抓到底,以实干之姿答好时代赶考卷。
执"领异标新二月花"之笔,绘好"标新立异、破旧立新"的创新图。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继续解放思想是强大推进器,破除思想障碍是内在动力机。党员干部要不断涵养"创"的思维,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坚决破除"固步自封""蹈常袭故",以"新"的角度和"新"的理念稳中求变,摆脱路径依赖,主动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争先进、创一流,不断提高创新精神。要提升"创"的能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善于用新方法、新手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用一个个具体的"小创新"落实"大战略",用一个个具体的"小谋划"实现"大突破"。
执"一枝一叶总关情"之笔,绘好"无私奉献、躬行实践"的为民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践行为民初心、砥砺为民情怀的历史。改革好不好,归根结底要由人民说了算。党员干部要以改革实绩推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不断优化"互联网+"一键办理,深化数据与社保、不动产、企业登记、婚姻登记等基础信息共享应用,让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要坚持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着眼于矛盾纠纷调处能力短板,探索形成预防早介入、排查全覆盖、调解多元化、跟踪解民忧工作方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纪学习教育:列好"不等式"求解"新解法"
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列好"学过"不等于"学好"、"收手"不等于"收心"、"落地"不等于"落实"的不等式,求解出"新解法",真正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干事创业的强劲动能,不断创造新的非凡业绩。
"学过"不等于"学好",思想"求解"坚定"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的追求。今年4月以来,党纪学习教育在全党上下扎实推进,各地区、各单位、广大党员干部纷纷投入学习行列。有的干部学得专注、学得投入,既对过往的知识盲点、误区有了清晰的了解和深刻的领悟,也催生了思想共鸣、分享了许多学习感悟;而有的干部却陷入了"囫囵吞枣""浅尝辄止"的窠臼之中,过度重视形式却忽略了内涵、心思放在了交差打卡却少了求实求知,自然学得深浅不一。广大党员干部当明白"学过"绝不等于"学好",用心在掌握党纪、理解党纪、遵守党纪上下功夫,既要做到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研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更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岗位职责相贯通,真正在思想上"求解"坚定"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的追求。
"收手"不等于"收心",自律"求解"修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境。"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有的干部因戒惧而"收手",但思想的发条不紧、心头的阀门不严,对奢靡生活、铺张做派、享受安逸还是"蠢蠢欲动",只有外部的监督稍松、感受的压力不再,就开始频频试探,在规矩边界游走,对小事小节开始"失守",这种"收手"不够狠、不够深,更谈不上真正的循"纪"而行。广大党员干部当明辨"收手"不等于"收心",在感受执纪的刚性、同频全面从严治党的震慑、汲取以案为鉴的教训中,做到知行知止,同时更要从内心深处扎下纪律之根,做到自省自醒自警自律,唯有如此方能台前台后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家里家外一个样,真正以自律"求解"修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境。
"落地"不等于"落实",奋斗"求解"书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答卷。纪律的生命力在于遵守,在于执行。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最后一定会落脚到实干上来,只有把纪律要求体现在一言一行里、贯彻在干事创业全程,以非凡魄力开展斗争、以主动担当托举使命、以无私奉献回应民心,方能让党纪学习教育在基层开花、结果,让群众切切实实看到变化、感受到幸福。广大党员干部当知道"落地"不等于"落实",写好党纪学习教育的"命题文章",不仅要学得深、悟得明,更要行得正、行得稳,既要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宣讲到基层、推动到基层,不断激荡清风正气、做到凝心铸魂,更要以严的纪律、明的规矩、实的作风推动工作发展,努力成为忠诚干净担当的表率,真正以奋斗"求解"书写"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答卷。
善用"三把标尺"量出党课教育"精准刻度"
党课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加强党员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要想上好一堂党课,关键要善用"三把标尺",真正量出党课教育"精准刻度",引导党员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为党的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善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信仰标尺",量出"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忠诚刻度"。回首党的光辉历程,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信仰。党课教育就是要传承这种信仰的力量,让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与党同心同德,在行动上与党同向同行。要以党课教育为契机,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引导他们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在时代的浪潮中,党课教育如同灯塔,指引着党员干部前进的方向。要聆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诤言,将党课教育作为锤炼党性、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要树立党课教育的信仰"新标尺",确保每一堂党课都能成为党员干部思想的"加油站"和精神的"栖息地",通过深入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善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实践标尺",量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担当刻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锤炼党员干部担当精神的重要途径。党课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学习,更要强调实践探索。要将党课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打造"实践探索"的新平台,引导广大党员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前行路,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事业观,鼓励他们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中,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增强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和使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善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情怀标尺",量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服务刻度"。开展党课教育,要努力将书本里的内容拉到基层党员群众面前,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在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中有所认识、受到启发、得到收获。因此,要将党课教育与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起来,筑牢"服务群众"的新阵地。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急,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同时,要注重党课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确保党员干部能够持续不断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在"群众打分"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让群众在党课教育中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要有"至"有"度"
当前,党纪学习教育正在全党有序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既要"身至""心至",更要付诸行动,不仅要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还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党纪学习教育要"身至",常抓不懈、一如既往,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增强学习"厚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学习理论上,干部要舍得花精力。"党纪学习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门需常学常新的"常修课","学"就要学得踏实、学有所获,把空洞干燥的党规党纪转化为立身之本的第一基石。广大党员干部要端正思想态度,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要把学习聚焦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上去,坚持原原本本学、逐章逐条学,做到日有计划、周有复盘、月有成效。要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案头卷""枕边书",坚持认真读、反复看,确保自身政治品格过关。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不能视而不见、绕道而走,要直面难题、迎难而上,主动向专家、学者、党务工作者请教,切实提升学习质量。
党纪学习教育要"心至",逐字揣摩、内化于心,以"囊萤映雪"的劲头延展学习"深度"。所谓"心至",就是带着思考学、带着问题学、带着目的学,学有深度、有广度、有准度,透过文字看本质,廊清迷雾知全貌,而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更不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把笔记写满、声音放大,企图蒙混过关。党纪学习教育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循序渐进、熟读深思,以"不放松"的恒心去逐字逐句逐段逐篇地耐心"咀嚼",以"不畏难"的信心去啃法规条例中的"硬骨头",以"不动摇"的决心去隔绝学习过程中的"噪音杂音",才能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做到"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广大党员干部要进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研究内涵要义,理清逻辑关系,把握精神实质,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党纪学习教育要"行至",以行践学、知行合一,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彰显学习"效度"。党纪学习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务实学风,切不能心浮气躁、不求甚解,学习的知识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要把理论知识落实在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党员干部不仅要在读、写、记的基础上常学常新,更要将党纪学习教育的成果严格落实到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党纪学习教育的成效体现在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上,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底线、筑牢防线、不碰红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住考验、扛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将纪律规矩贯穿"八小时内外",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做到小事小节不失守、私欲贪恋不放纵、位低权轻不放松,切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循迹"齐鲁之行"解锁"发展密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这一指示不仅为山东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稳扎稳打、踏踏实实,锐意进取、积极作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创新扬帆,破浪梦升,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路径引领未来方向。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从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概念,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系统阐述,到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所作重要论述,再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都反复强调"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动力。我们要抢抓新机遇,在新技术不断涌现、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时代背景下,敏锐地捕捉机遇的脉搏,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我们要把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摆到更加重要位置。要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投入更多资源、更多人力,激发创新的潜能,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同时,深入推进人才和教育、科技资源融合集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先立后破,因地制宜,以"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的方式培育发展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在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的独特优势,量体裁衣,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遵循先立后破的原则,把握好工作节奏,稳扎稳打向前推进。尤其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看待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不能简单地当作"低端产业"退出。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资源禀赋为基础,扬长补短,找准突破口和发力点,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在补短板、强弱项的同时,更加注重锻长板、扬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