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23篇(第119/15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624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209分钟

以"决心亮色"为墨,执"实干创新"之笔,擘画中国行动。从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方式和方法重大转变,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观念和责任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胸怀和格局重大转变,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思想和理论重大转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了"基础",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增强了"信心",为建设美丽中国点明了"方向"。"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这是场根植人民、造福人民的"会战",出发点和落脚点皆是为人民谋幸福,人人皆是受益者、建设者、共享者。自然生态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只有扩绿、兴绿、护绿并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才能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让人民群众、子孙后代持续享有高质量的绿色生活。

画好"坐标系"解答"树什么样的政绩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政绩观问题,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多次做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既是响鼓重锤,又是如山号令,要求和引导着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好正确的政绩观。那么回答好"何为正确政绩观""树什么样的政绩"这一问题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明确了正确政绩观的"位置""模样"才能"对号入座"、对标对表。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当在人生价值的坐标系中,找准务实作风的"原点",延伸视野格局的"轴线",拓宽思维理念的"象限",树好落得到实处、立得住长远、出得了新机的政绩观。

找准务实作风"原点",坚持求真求实"钉钉子",树好"落得到实处"的政绩。"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实事求是是我党执政为民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之一。然而现实中,部分领导干部却未和这一思想路线"接轨",喊口号、立标语、撑排场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盆景工程"仍是此起彼伏、屡见不鲜,归根到底,就是务实的政绩观还没深刻树立起来。"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高喊的口号、抛出去的承诺如果不能落到实处,终会在一次次的"背信弃义"中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失去立党的"根基"。为此领导干部当坚守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涵养"钉钉子"精神,坚持钉子一锤一锤敲、事情一步一步干,遵循客观规律、践行科学理念,不搞贪大求洋、哗众取宠的"大工程""大运动""大场面",让政绩不"虚浮",沉得下去。干事创业要坚持踏雪有痕、抓铁有印,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不落空,把承诺兑现到位,坚决破除"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的思想倾向,以实测实效实心把政德政声政绩立起来。

延伸视野格局"轴线",坚持徐徐发力"强里子",树好"立得住长远"的政绩。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或许领导干部的职务会变,岗位会变,但政声往往是在"人去后",群众的口碑是不变的,因此树政绩一定要能够经受得起历史和人民的考验。风物长宜放眼量。领导干部立足实际,谋篇布局,树绩立名应当要有高瞻远瞩的视野和"利在千秋"的格局,坚持修炼系统思维、历史观念和担当意识,清晰自身定位,做一件事要看通全局、观瞻古今、明晰使命,既要做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显功,也要做后人得好处利长远的潜功。要坚决抵制竭泽而渔、焚薮而田、大拆大建、大水漫灌式的发展路径,破除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发展思想,政策制定研究要坚持一而再再而三,把情况尽可能考虑清楚,切实堵住漏洞缝隙,防范隐患风险,同时,久久为功践行之,慎始慎终推进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确保落实到位、贯通到底。

拓宽思维理念"象限",坚持先立后破"拓路子",树好"出得了新机"的政绩。"若无新变,不能代雄。"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但都需要新思路去承接。身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多少鲜活的案例已经充分证明,走亦步亦趋、跟风造势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陈旧观念应对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新形式新格局已然捉襟见肘,时代期盼新意,唯有变革重塑者方能立稳于时代洪流。因此,领导干部树立政绩当树"出得了新机"的政绩,要积极打破思维界限,跳脱思维桎梏,敢于探索"无人区",善于发现"千里马",精于培育"潜力股",对新产业新业态大胆尝试,敢于试错,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睁眼看世界"中拨云见日,找到新路径,厚积新动能。文章最忌百家衣,发展同样如此,切忌生搬硬套、东施效颦的复制粘贴式发展道路,而应立足禀赋,取精去粗,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兼顾地方个性与全局共性,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树立"出得了新机"的政绩。

基层减负要减掉"包袱""束缚""应付"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为基层减负就是要为战斗在国家治理神经末梢、服务群众前沿站哨的广大基层干部卸下过重负担,努力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以饱满的激情、振奋的精神创新创业、服务人民。

减负,要减掉基层干部肩上过重的"包袱"。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做好属地管理尤为重要。然而有的地方却过度强调属地责任,甚至以此为借口"甩包袱",将分内工作推到基层、应担风险嫁接给基层、责任压力转移到基层,让基层陷入"责任属地、权力不属地"困局,损害了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因此,减负就要减掉基层"权责范围"之外的工作任务,卸下强加在基层的过重"包袱",科学规范属地管理。一方面,要合理划定管理范围,建立属地事项清单,回答好"属到何级、管好何事"核心问题,真正实现"属地管理"与"分级负责"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以提高基层治理效果为目的,通过"赋权"为基层"赋能",真正实现"权力"与"责任"的平衡一致。

减负,要减掉基层干部脚下僵化的"束缚"。基层工作规范化建设,有助于规避错误,提高工作效率。然而有的地方却过分追求规范化,为许多事项制定繁琐甚至"僵化"的程序,致使干部只能对着表格在条条框框内开展工作,反而捆住了手脚,束缚了基层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因此,减负就是要摒弃不合时宜、不合事宜的苛刻程序,松开限制基层创新创造活力的束缚。一方面,规范化建设要注重科学性,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可以为基层办事效率"加成"的规范化程序,切莫乱决策、乱作为。另一方面,规范化建设要注重时效性,对于"过时"的规范化程序要及时优化乃至清理,切莫因循守旧不顾环境变化而"一把尺子"量到底。

减负,要减掉基层干部心中自保的"应付"。考核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有效手段。然而有的地方过度过激甚至"无量纲化"考核标准,让基层出现"工作越干越多,板子却越落越勤"的"怪圈",甚至滋生出"遇事不思考,全程听指导"应付了事的干部,严重损害了基层的活力与热情。因此,减负就要摒弃不合理、不科学、不客观的考核,让干部干事态度由"疲于应付"变为"主动出击"。一方面,考核评价要正对"问题靶心",通过优化考核指标、创新考核形式等举措,让考核实现共性与个性兼顾、痕迹与实绩正位,真正为基层"把脉问诊"。另一方面,要辩证看待考核结果,完善容错试错纠错机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既要给干部"压担子"又要给干部"铺路子",让干部敢为愿为在基层大地蔚然成风。

借力新质生产力打开思政课建设"新格局"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在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进程中,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思政课建设要从新质生产力"三高"特征借力,打开"三新"格局,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借力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从"新"发力,探索思政课建设"新路径"。实现思政课建设新气象新作为,就必须打开新场景新思路。鲜活多元的"社会大课堂"既是青少年的兴趣所在,也是"大思政课"的"小落脚点",而新质生产力在新载体、新场馆、新讲台的应用将会迸发出"新能量"。例如百度大脑和新华社客户端联合打造的《一叶红船见百年》AR互动,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云游南湖红船"体验;博乐信息运用"元宇宙"技术推出数字空间"红船殿堂",让当代青少年在数字交互体验中感受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河南省实验学校鑫苑外国语小学与河南省广播电视台共同打造的《思政新视界》栏目,运用广电领域的先进技术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诸如此类思政课建设"新路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不断增加思政课的鲜活性、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

借力新质生产力的"高效能",用"新"提质,取得思政课建设"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推动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要求我们把握当下时期,抓住创新机遇,让科技赋能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一方面体现在思政课建设的公平性上,传统的思政课受到地理环境、贫富差距、社会阶层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思政课向着信息化、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教学平台、思政课节目、短视频等形式出现在学生的视野,打造出了"没有围墙"的思政课。另一方面体现在思政课建设的个性化上,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思政课建设体现出来更多"智慧",通过对学生发展数据的采集整理、融合分析,根据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等制定出个性化的思政课,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借力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于"新"促学,打造思政课建设"新模式"。党的XX大报告指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思政课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最主要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特征要求思政课要改变传统"老师说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打造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创新发展"新模式"。譬如"翻转课堂""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课内师生面对面学习交流,课外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譬如将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通过结合传统学习与网络学习的优势,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提高思政课质量。新质生产力理论为思政课建设向着时代性、实践性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应借力新质生产力"三高"特征,打开"三新"格局,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明"忌"知"纪"用好党纪学习教育"百宝箱"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这次党纪学习教育重点是在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上下狠功夫、见真成效。基层党组织要想写实"党纪学习教育"命题文章,就要"笔锋遒劲"勾勒大写的"纪"字,交出"满分"赶考答卷。

"学纪"忌"浮光掠影",悬挂"高倍镜"映照"闻鸡起舞"之相,"常思精进"提升"规矩意识"。《通知》强调,党纪学习教育要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原原本本学,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学纪是守纪的前提。只有严明规矩才能保证思想不越界、言行不逾矩、发展不脱轨。学纪是知纪、明纪、守纪的起点,也是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基础所在,学得深入、悟得深刻,方能把心立正、把航向校准。基层党组织要用活"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主题党日"等学习阵地,把党纪学习教育的内容写入"教案",重点聚焦《条例》,引导广大基层干部"逐字逐句学""逐张逐条悟""新旧对照学",让他们在"学深悟透"中弄懂"修改了哪些地方、为什么这样修改",彻底明晰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引导他们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在"联系实际学"中念好"紧箍咒"、打好"免疫针",确保他们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

"知纪"忌"心浮气盛",脱去"隐身衣"显露"两袖清风"之相,"廉洁奉公"锻造"俊逸风骨"。"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加强纪律建设是淬炼党员"钢筋铁骨"、铸牢全面从严治党"铜墙铁壁"的迫切需要。《条例》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六方面开列纪律"负面清单",基层党组织要想巧解"效"字锦囊,就要提升党纪学习教育的好"严"值,引导广大基层干部以"党纪"为"镜",明"红线"、守"底线",在"揽镜自照"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以"一日三省"的精神常反思自省、常自查自纠、常细照笃行,以严的标准要求、以严的纪律约束,自觉做到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在利益得失中经受住洗礼,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做"知纪明纪"的"明白人""清醒人",做"克己律己"的"规矩人""老实人"。

"守纪"忌"浮头滑脑",练实"真功夫"绽放"实干笃行"之相,"念兹在兹"涵养"民生情怀"。"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自古以来,规矩就是一种尺度,一种标准;就是一种约束,一种准则;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境界。在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征程上,党的纪律规矩既是"戒尺",也是"安全带",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系好"安全带",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守纪"之姿,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定力",在利益诱惑面前"纹丝不动",在艰难险阻面前"风雨兼程",不断强化群众纪律,以民心民意校正奋斗航向,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让遵规守纪成为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赓续"鱼水情深"的"血脉联系"。

明辨"三对关系"激活党纪学习教育"变"能量

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执政基础和战斗堡垒,要抓牢抓实党纪学习教育,于"明辨"与"慎思"中解锁党纪学习教育"变化之道",切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明辨"学与思",以"深入人心"变"泛泛学"为"精准悟"。党纪学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员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从行动上真正践行起来。因此,基层党组织不能将党纪学习教育简单地视为"完成任务",而是要深入领会党纪党规的精神实质,把握其背后的深刻内涵。在学习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纪党规,如何在工作中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同时,还要注重学习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学习,如组织专题研讨、开展案例分析、进行党规党纪知识测试等,让学习更加生动、具体、有效。通过精准领悟、精准实践,让党纪学习教育真正入脑入心,成为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自觉遵循。

明辨"边与界",以"有章可循"变"模糊带"为"清晰线"。党纪党规是党员干部行为的准则和底线,是党员必须遵守的"红线"和"高压线"。在党纪学习教育中,要明确划定"边与界"、亮明"红与黑",让党员干部清楚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明确党员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要求,让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同时,还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对违反党纪党规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让"红线"和"高压线"成为党员干部不可逾越的"雷区",从而真正推动党纪学习教育更加具体、明确、有力,让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