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23篇(第143/154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624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209分钟

"真学""真思""真行"才能与"纪"同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身到""心到""行到",以"勤学善思"之心、"律己正身"之心、"笃行致远"之心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落实落细,做到与"纪"同行、与"法"同路,把党的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以"铁的纪律"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学"上下功夫,做到"求真务实",让党的纪律"深入人心"。党的创新理论是引导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行动指南,也是培养造就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重任的可靠接班人的科学指引。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离不开理论上的清醒,要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本功和必修课,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出的重要要求吃透、落实,自觉从理论中找方法、寻思路、悟差距,始终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学纪、知纪是前提,要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深学透、铭记于心,做党纪国法的追随者,在学纪中读懂"说明书",在明纪中把稳"方向舵",确保人生"航线"不偏不倚。广大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党纪学习教育目标要求,抓住学习重点、要点,做到原原本本学、逐章逐字学、联系实际学,弄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真正成为党和国家放心、人民安心的"好公仆"。

在"思"上做文章,做到"律己正身",让党的纪律"言犹在耳"。党的纪律是管党治党的"戒尺",也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指南针",唯有心中"标尺"明晰,行动才能"坦坦荡荡"。无数案例证明,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党员干部如何防微杜渐?必须筑牢"小心"的堤坝,自觉拧紧遵纪守法的"发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让借鸡生蛋、变相圈钱等"歪风邪气"无处遁形,失去赖以生存的意识土壤,营造出不想贪、不愿腐的"无菌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的清正廉明,从根本上讲不能完全靠外部约束,而要靠自觉自律。"要达到一种清正廉明的状态,自觉自律是根本性、源头性的,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治小病"开始,敢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做到洁身自好、敬终如始,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让严守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确保党的肌肤健康、党员队伍充满生机活力。

在"行"上出实招,做到"脚踏实地",让党的纪律"立竿见影"。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学纪、知纪"是基础,"明纪、守纪"是关键,干事创业要始终注重党的纪律,莫让党纪学习教育成为"一阵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要将党纪国法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伟大的事业从不是一蹴而就的,成才也并非朝夕之间,唯有面对小事认真对待、面对烦事不慌不忙、面对难事逆流而上,才能一马平川、稳步前进。当前,一些干部觉得"无酒不成席""无色路断人稀",管不住自己的"手"和"嘴",利用职位之便违规吃喝、大肆敛财,以"酒桌"为平台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把纪律当"稻草人",把组织的谈话提醒当做"耳旁风",对这种行为,必须严惩。广大党员干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标准贯穿工作全过程,不越红线、不踩底线,自觉抵制、坚决纠治"四风",树立纪律标尺,常用纪律戒尺,真正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堂堂正正为官,永葆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把握"既与又"筑牢党纪"魂""基""堤"

党规党纪是党的生命线,是管党治党的"戒尺",是党员干部约束自身行为的标准和遵循。"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时,要既学"理论"又学"实践"、既守"底线"又守"高线"、既重"当下"又重"长远",不断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

既学"理论"又学"实践",在思深悟透中筑牢"党纪之魂"。"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有些党员干部在学习党纪时,仅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上,对党纪条文一知半解,缺乏深入理解和思考;还有个别党员干部则只看重实践,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在实践中出现偏差,甚至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这两种态度都"要不得",都会削弱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党纪学习教育不是纸上谈兵,更非形式主义,既要能够深入学习党的理论,也要能够灵活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党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担当。也要注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党的理论要求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既守"底线"又守"高线",在严于律己中筑牢"党纪之基"。底线思维是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科学思维。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守住工作底线,但不能满足于工作底线,而是要勇于向上突破,争取高线,把取得更大成绩作为坚持底线思维的实践要求。党的纪律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纯洁性的重要保障。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规定,坚决杜绝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要注重提高个人道德修养,通过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言行举止,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境界,追求更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真正做到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重。

既重"当下"又重"长远",在持续教育中筑牢"党纪之堤"。"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党纪学习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党员干部要注重当下学习教育的效果,同时也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做到既重"当下"也重"长远"。要注重创新学习方式和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进行学习教育,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要注重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要建立健全党纪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确保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机制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学习教育方式和手段,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既重"当下"也重"长远",在持续教育中筑牢"党纪之堤"。

徜徉"文博山海"奏响文化强国"三部曲"

"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就文化事业作出重要指示,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基本遵循。

奔赴山海,相约文博。日前,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本届文博会上,国风、国潮、国际范"味道十足",百花齐放的文化盛宴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诠释中国文化自信。广大党员干部要透过"文博山海",触摸"文化脉搏",从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奏响文化强国建设"三部曲",以饱满的热情奔赴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远征。

五千年文明"厚重隽永",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演绎着"有册有典,弦歌不断"的传承曲。文博会上,云南"大益茶·会客厅"以茶会友,让品茶者感受"清香飘溢,唇齿留香"的"中国味";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青年演员身穿红白戏服亮相,表演越剧《梁祝》选段,赢得掌声如潮;由曾侯乙编钟的复制件和长江钢琴共同演奏的跨越千年的"钟琴和鸣"之声,令人赞叹不已......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汉赋,从马王堆到三星堆,从仰韶文化到良渚文化,五千年中华文明何其悠久又何其灿烂,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做好"历史文物"和"方志典籍"的保护与研究,让中华文明代代传承,在"以文化人"中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新时代文化"新潮澎湃",是一台活力四射的"强力引擎",演奏着"守正创新,拥抱未来"的维新曲。"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文博会上,"文化+创新"产生新的"质变",令人耳目一新。"AI李白"化身全能旅行智能导游,不仅能给出建议、规划旅行,还能撰写游记、吟诗作赋;在湖北馆和湖南馆,巨幅裸眼3D轮番展示栩栩如生的地域"文化名片";潮牌服饰、国潮数码、春联福袋、"国潮"盲盒等"国潮风"迎面吹来,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面向未来,我们要打破"思想枷锁",拥抱"创新春潮",巧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黑科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型、升级、破圈",在"老树发新枝"中提升文化段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真正实现"以文惠民、以文兴业"。

国际间交流"开放包容",是一个海纳百川的"文明样本",奏响着"求同存异,互学互鉴"的发展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从张骞出使西域到玄奘西行,从鉴真东渡到郑和下西洋,从古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中华文明对外交流互动从未止步。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文博会参展国家和地区由50个增加至60个,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08个,国际展区面积增加至2万平方米,海外采购商人数由2万名增加至3万名。文博会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体现的正是中国"开放包容、求同存异、互学互鉴"的大国胸襟。"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建设文化强国,我们要将"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魅力,推动中华文化之帆行稳致远。

从"山东之行"中解锁"生态文明"密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和党的使命宗旨,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广大党员要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凝聚保护生态环境的共识,解锁总书记"山东之行"蕴含的"生态密码"。

深度解锁"思想密码",擦亮生态文明建设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能枝荣。"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树立绿色发展的政绩观,以矢志不渝的初心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感,切实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要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认识生态和经济的关系,深刻把握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深刻反思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上的教训和经验,在思想上深化认识,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理念烙印在心、实践于行。要瞄准发展目标、把握内在要求,把生态环境的提升和整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规划、科学的举措保护自然生态,激发坚持不懈的力度和久久为功的决心,根植绿色发展的理念。

深度解锁"实践密码",营造生态文明建设风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人民的好书记杨善洲在退休后回到家乡,用20余年的时间把曾经的荒山变成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榜样是无声的哲理,也是有形的力量。作为党员干部,要像杨善洲一样,秉承"知信行合一,学思用贯通"原则,身体力行、以身作则,采取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切实发挥表率引领作用,激发起更多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内生动力。要自觉做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者""传播者",全力以赴答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答题",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动中,结合自身岗位职责,率先垂范,自觉自愿保护好生态环境,带动身边人成为环境保护的建设者。要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提升作为奋斗目标,推动生态环保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合力营造生态文明建设风尚。

深度解锁"长治密码",筑牢生态文明建设基石。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要将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以制度来约束言行,以制度来护航发展,以制度管根本、利长远,充分发挥制度的效能,对急功近利、违背自然规律等行为严惩不贷,以"钉钉子"的韧劲一抓到底,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让生态文明治理大见成效。要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督查,进一步推动生态环保督察的"全覆盖",对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排查,紧抓跟踪整改、优化执法方式,将环境治理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要推动制度监管的常态化,从案例实践中汲取新经验,运用新理念、新思想解决现实问题的"难点",打通制度落实过程中的"堵点",推动生态环境的质量持续向好、继续提升。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从"源头三处"破困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需向待就业群体就业观、人岗适配度、就业服务环境等方方面面聚焦,谨防就业思想片面化、人岗不适化、服务表面化,确保高质量充分就业这项民生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破解片面就业观念,要正向引导重点群体从"快"就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需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该群体不仅数量大、涉及行业领域广,还存在就业观念多元化、求职期望较高等特点。部分高校毕业生存在过于追求所谓"理想工作",对一些基层岗位或重点行业缺乏兴趣,甚至出现"眼高手低"等现象,导致就业选择面相对较窄。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疏导,通过深入且广泛地宣传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职业观,激发奋斗精神与进取意识。要主动参与到其择业、就业、创业全过程,肩负起正向引导责任,破除其就业过程中诸如消极等待、盲目跟风等不良观念,鼓励青年积极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要持续强化区域内企业社会责任教育,积极创造优质岗位,扩大就业容量,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良好氛围。

破解人岗不适难题,要力求做到人尽其才从"优"就业。当前,就业形势相对严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应在人才"优引再育"上下功夫,完善供需对接机制,增强人岗适配度引导。各级党组织要立足活动阵地、岗位信息衔接、引育平台接入等资源优势,主动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要深入了解人才专业特长,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加快构建与岗前教育机构、需岗企业的一体化联动培育格局,科学引导人才流向重点领域与新兴产业,实现人才与岗位的高度匹配。要深化培育实用机制,开发新型农学知识、制造业专业技能、自媒体创新运用等优质课程,搭建"新农人周末学堂""青年夜校"等学习平台,有针对性地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与综合素养,着力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要不断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高薪酬待遇、拓宽职业发展通道等,激发人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才在合适岗位上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为加快构建高质量充分就业新格局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