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23篇(第145/154页)
置顶"群众口碑",以群众满意检验工作成效。"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血脉源泉和施政基础,在冷暖甘苦上感受最为深刻,在改革发展体会最为清楚,在政令得失上反映最为真实。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群众满意是工作的最高标准。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扎实做好民生实事,当好"勤务员"。要树立"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的工作理念,把群众满不满意、群众高不高兴、群众答不答应当作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多照群众这面"镜子",多比满意这把"尺子",自觉查找在民生保障、服务质效等方面的差距与不足,拿出钉钉子的精神和务实管用的举措实推动问题整改,切实把群众意见转变为群众点赞。
置顶"群众利益",以实干担当汇聚民心民力。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一经诞生,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不渝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以人民福祉为念,每次到地方考察,他都会进村入户,了解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长、老年人的就医养老等家事国事,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广大党员干部打"样"。党员干部要树牢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同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要坚持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主动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方法,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纾解民困、用服务温暖民心,努力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以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擎科学家精神之"火"燃青春奋进之"炬"
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让我们借节日之名,向默默耕耘、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的付出与奉献,我们要赓续你们彰显出的爱国、协同、求实奉献精神,无畏时代浪潮,勇立潮头、乘风破浪,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擎"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之"火",点燃"舍我其谁"的"爱国之炬"。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第一要义,我国科技工作者用他们最本色、最纯粹的方式,用一项项科技创新的成果不断书写出他们对于祖国和人民最忠诚的热爱。他们满怀爱国情、高擎报国志,有"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的"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也有"当祖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就一次流光;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这些大义凛然的铿锵誓言生动诠释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信念,也充分说明我国的"科技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工作者爱国史"。"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广大党员干部要铸牢"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理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书写新征程上的壮美忠诚篇章。
擎"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求实之"火",点燃"披荆斩棘"的"奉献之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然而科技创新没有捷径,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国科技领域能实现诸多从"0到1"的跨越,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韧。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青年到暮年经历了190多次的失败才发现青蒿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农业科研一线兢兢业业五十余载,殚精竭虑、梳耙耧犁致力实现"禾下乘凉梦"。新征程上,各种艰巨的任务、复杂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在所难免,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涵养"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择一事、忠一事、爱一事,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以"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毅力征服新征途中的"娄山关""腊子口",切实为科技强国的梦想汇流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擎"同舟共济扬帆起"的团结之"火",点燃"和衷共济"的"协同之炬"。"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硬......"这首《团结就是力量》传唱了70多年,历久弥新,一次又一次地激励着14亿多中国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蓝鲸号、天宫一号、水陆两栖飞机AG600、"蛟龙"号、国产航母等国之重器都是一项项宏大系统的工程,需要数千个单位、数十万科技工作者通力配合、密切协作。"人民科学家"叶培建和他的航天团队从方案设计、探测器研制到建模等全过程通力合作,才得以在嫦娥探月、天问探火等航天工程中实现突破。实践表明,同舟共济、齐心合力、群策群力是中国科学精神的高度凝练。基层工作面上范围广、线上牵扯多、点上分工细,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厚植"团结之色"、融聚"团结之力",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变"各想各事"为"同频共振"、变"各唱各调"为"众人合唱",让"团结之花"在基层常开长盛。
让青春在挺膺担当中绽放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青春,是美好的时光、珍贵的年华。新时代青年干部应当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诚挚期盼,与祖国同心、与人民同行,埋头苦干、大有作为,让青春在挺膺担当中绽放光彩。
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为建设航空强国贡献青春力量的"罗阳青年突击队",扎根山区九年谱写青春之歌的"好青年"邱瑞麟,技术攻关树起高原铁路建设样板的隧道施工"擎旗人"姜文涛,还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抢险救灾一线挺身而出的"80、90、00"后年轻同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勇挑重担、挥洒汗水的年轻党员干部......他们都在用青春的行动践行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时刻展现出自信自强、担当作为的青春风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广大青年干部正站在施展才干、实现梦想的时代舞台,同时也肩负着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把为民服务烙在砥砺初心的伟大征途中,沉下身子、迈开步子,下基层了解社情民意,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把"民之所思"化为"我之所行",锚定"为民服务"的人生方向。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把实干写在艰苦奋斗的顽强拼搏里,这样的青春最美丽。努力"向下"扎根,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矢志奉献,在担苦担难担重担险中经受考验,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提高攻坚克难、创新创造本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把握青春、不负青春,切实扛起中国式现代化"奋斗实干"的使命大旗。
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但前行路上必然也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需要青年干部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不断增强前瞻性、全局性思考谋划,也要"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拿出"拼"的精神和"闯"的劲头,以"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冲劲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越是面临机遇,越要奋发图强;越是面对挑战,越要敢于斗争。要面对困难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风险挑战扛得住,全力以赴、奋勇前进,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挺膺担当,让青春绽放光彩。
让人才在乡村"写故事"
近日,《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一书出版发行,收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才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基石。各级党委、政府应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为人才在乡村干事创业提供有利条件,让人才在广袤乡村大地上"写故事"。
广开门路"引"才,形成群贤毕至"强磁场",写"双向奔赴"故事。"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当前,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要更加注重对人力资本的开发,找准定位靶向引才。一方面,要聚焦本地资源禀赋、特色产业与市场需求,科学编制人才招引计划,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的单一化引才条件,制定含金量大和竞争力强的政策礼包,提升人才服务生态,招揽一批农业技术人才、致富带头人、基层治理人才,不断改善人才层次、人才结构和人才规模,形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要以"乡土、乡情、乡愁"为纽带,大力实施"引凤还巢"计划,吸引优秀在外人才"洄游"变身"新农人",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兴农人",不断为农业农村注入新发展动力。
全心全意"育"才,打造人才辈出"孵化器",写"能力提升"故事。人才工作不能止于"引",更要注重"育",要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让方方面面的本土人才涌现出来,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要搭建人才培训平台,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深化人才培养政校合作,结合产业趋势"订单式""供需式"培养,分类开设培训课程,解决专业人才育不出、育不准的问题,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涌现出来。同时,建立完善传帮带制度,搭建"新农人"与"老农人"、"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碰撞理念、互通技能、交流经验的桥梁,补上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知识短板。要树立实践导向,让年轻干部、优秀人才在一线"蹲苗",在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要工作、重要环节中经风雨、见世面,不断激发乡村优秀人才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
尽心竭诚"留"才,打开百花齐放"新局面",写"干事创业"故事。"人各有能,因艺授任",才能人尽其才、百事俱举。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坚持"人岗相适、以事择人"的原则,充分考虑乡村人才的意愿、兴趣、专长、职业规划,提高乡村人才个人能力优势与本地发展实际的匹配度,让人才各展其才、各尽其能。要树立鲜明的人才选用导向,打破论资排辈、身份障碍,打通各类人才成长晋升通道,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用好用活用足各种激励手段,让优秀人才"有为有位",收获自豪感和成就感,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主动性。要强化人才服务保障,为各类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化"服务,聚焦人才实际需求,在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细化服务,着力营造尊才、爱才、惜才、扶才的良好氛围。
善用幸福"舟桥盾"干出老百姓"好日子"
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日照市考察调研时指出,"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我们要靠实干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来都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实干担当、开拓创新、倾心守护,干出幸福"好日子"。
善用"幸福之舟"承载民生期盼,以实干担当为船桨,驶向"好日子"的彼岸。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不仅是党的庄严承诺,更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将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再到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们始终是那个矢志不渝、砥砺前行的"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善用"幸福之舟"承载起民生的厚重期盼,无论是推动产业兴旺、乡村振兴,还是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医疗水平,都要以实干担当为桨,稳稳地驶向"好日子的彼岸"。我们要将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实际成效回应群众的期待,让每一分努力都转化为人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善用"幸福之桥"连接发展之路,以开拓创新为基石,迈向"好日子"的未来。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必须坚持创新引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过去,无数人以拼搏、奋斗和汗水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人民过上好日子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实现既定目标,依旧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继续搭建起"幸福之桥",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还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区域联动,力争通过践行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把高质量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人民高品质生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善用"幸福之盾"守护社会和谐,以倾心守护为底气,捍卫"好日子"的安宁。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山河锦绣,国泰民安,这浩浩山河长治久安,盛世中华正如故人所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各种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复杂,需要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有力的措施来应对。广大党员干部要善用"幸福之盾",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共产党员为人民,积极适应人民群众对工作的新期待,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在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中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为青年群体就业"指路""点灯""搭梯"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群体能否顺利就业,更是关乎着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主动在青年群体就业上下足功夫,为他们"指路""点灯""搭梯",让青年群体得到理想的安置,更好地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将青年群体引向"高效率寻业之路"。青年群体难就业,往往是由于对目前就业市场情况、就业政策认知不清晰,加上没有找到合适的就业渠道,容易在迷茫之中错过就业的机遇,导致了自身暂时的"空闲"和招人单位的"冷清"。必须多措并举为青年群体纾困解难,持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就业信息平台、提高针对服务能力,为青年群体提供优质的政策咨询、职业介绍、就业援助等就业服务,让青年群体正确认识就业、理性看待就业,积极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之中。要通过在微博、抖音、公众号等平台进行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让更多优质企业参与校园招聘周、青年就业大会等,给予青年群体更为广阔的就业选择空间,真正可以按照自身能力和自身需求与企业双向奔赴。要创新户籍管理制度、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简化就业相关事项办理手续,并提供档案托管及人事代理等服务,解决部分青年群体社保难、住房难、结婚难等现实难题,让青年群体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就业、舒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