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赋能材料汇编(45篇)(第15/17页)
当然,无论是"减负"还是"赋能",最终都要落笔在"实"字上。这里的"实",既包括基层减负务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也有着狠抓落实、更好推动各类问题解决的涵义。当前,全省招商引资工作会议擂起了集中精力抓招商、拼经济、促发展的战鼓,"献策湖南"金点子征集活动也吹响了锐意创新、务实奋进的冲锋号。做好这些工作,基层是极为重要的一块拼图。让基层更好服务发展大局,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同时,还要用结果导向倒逼基层干部作风更务实。
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为基层减负赋能,不是"一时之事",而是"一直的事"。为基层干部担当作为撑腰,为实干者设置"减压阀",培厚干事创业的土壤,就能为基层治理注入
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工作都要奔着解决问题去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朱永华
(2024年2月29日)
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要以解决发展过程中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基层负担重、压力大,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工作运行偏离了解决实际问题本身--凡事要台账,动辄要留痕;下乡即拍照,上岗就打卡。解决了问题没有?不一定。工作过度考核,考核时间过于频繁,考核方式流于形式。有没有效果?很难说。
讨论会、现场会、通气会、碰头会、座谈会各种名目的会议都和工作"有关",但是作用大不大?不见得。
由此看来,许多看起来冠冕堂皇、理直气壮的"工作"实际上与中心工作相去甚远,它们消耗了基层干部大好时光和旺盛精力,对于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价值不大。为此,群众当然不满意。
针对这类现象,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要解决基层干部负担重、压力大的问题,必须从源头找办法。说白了,就是要从领导机关抓起、领导干部改起。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入检视剖析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上的偏差。
"为基层减负,给实干赋能",需要将制定政策和制度的出发点切实转移到解决问题上来,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不搞层层加码的做法,不做违背发展规律、超越发展阶段的事。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遵循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实践中,要坚决杜绝"一刀切""一言堂""宁过无及"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第一标准,多做打基础、利长远、谋发展的好事,多办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的真评价,真正让群众满意、让基层受益。
谋发展须一心一意,须调动全体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创造力,最大程度为他们减轻负担、减少空耗,把有限的精力时间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对此,各级领导干部应深思明辨而笃行。
让基层干部少"为难"、好干事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欧阳金雨
(2024年2月28日)
在为基层减负赋能专题座谈会上,省委主要领导强调,赋能重在解决"权责不匹配"的问题,推动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要着力研究解决问责泛化等问题,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好事"多让他们去做,使他们做群众工作更有号召力。在为基层减负的同时,给基层干部赋能,可谓"双管齐下",呼应了广大基层干部的期待。
基层是一方"责任田",而问责就好比一把双刃剑,既要防止乏力,也要防止泛化。很多人或许还记得一个典型案例:2018年8月的一个晚上,某省巡查组4次拨打某县扶贫干部张伟的手机,后者因洗澡未接听电话,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此事一经曝光,立刻引发热议,很多网友为张伟抱不平。在舆论关注、该县县委启动复查后,张伟才找回了应有的公正。用力过猛的问责,很容易让一些基层干部受委屈,工作起来如履薄冰、缩手缩脚。
近年来,虽然各地都在发力制止问责滥用,但个别地方仍存在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的情况。"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随时可能挨一锤,就是不知谁先锤""上级责任下级背,遗留问题现任担""不给马吃草,却让马儿跑"当下基层吐槽的这些顺口溜,反映的就是问责滥用问题,体现的正是人财物、权责利的不匹配,严重伤害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基层干部赋能,其实就是让他们在为民办事、落实政策上有更大的主动权,让他们在做群
众工作时更有底气、更有号召力。为此,调整和完善不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成为必需。开展好新一轮机构改革,是今年各地的一件大事要事。我省应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把经常性具体服务和管理职责落下去,把人财物和权责利匹配下沉到基层,把为群众服务的资源和力量尽量交给与老百姓最贴近的基层组织,促进事和权相统一。
当然,放权不是"一放不管",赋能更要讲究方法。基层干部面对多元的群众诉求和千头万绪的繁杂事务,在群众中的形象很重要。那么,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能不能让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站前台?处理具体事务时,能不能让基层干部多当"好人"、少当"背锅侠"?基层干部在群众中有威信,就会
有影响力、号召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为基层干部的急难愁盼"开方",为其担当作为"撑腰"、成长成才"铺路",让干好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更有奔头、更加吃香,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减负"重在减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层层加码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欧阳金雨
(2024年2月27日)
为基层减负是个老问题,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不久前,省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为基层减负赋能专题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减负"和"赋能"两个关键词发力;"减负"重在减形式主义、减官僚主义、减层层加码,将为基层减负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为基层减负,各级各地年年喊,也确实有所突破,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固性强,"打卡""留痕""留档"之类的旧形式后,马上衍生出"新马甲""新变种"。比如,一些市县把配套开会、发文作为考核依据;有的地方甚至要求干部随时上传定位、现场照片;有基层干部反映,一些指标任务下派,省里给一周时间,到市里压缩为三天,县里下通知时干脆要求上午部署工作,下班前就要报材料。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有网友将类似做法称为扎扎实实走程序、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精致务虚"。
基层干部,本是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工作最具体、责权利相对不匹配的庞大群体,但他们却长年累月面临着各项考核指标"接不住"但又"必须接"的尴尬。由此可观,相较于形式主义,"精致务虚"更值得警惕。
为基层减负,关键是要让基层干部聚精会神干事创业,激发干部敢为、地方敢闯的生动局面。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工作纪律中增加了对随意决策、机械执行,搞文山会海,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等行为的处分规定,旨在从制度层面扼住基层重负反弹回潮的冲动。新春伊始,湖南、甘肃、福建等多地着手部署为基层减负工作,强调让基层干部少一些"为难"、多一些资源,巩固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成效。近日,花垣县出台切实为基层减负十条措施,可操作性很强。
给材料报表"挤水"、给督查检查"瘦身"、给职责权限"划界"、给指尖之负"解压"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必能有力推动减负增效、干事创业、轻装奋进。
中央再提基层减负有何深意把一线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出来
(2023年6月20日)
为基层减负,中央又出手了。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强调要毫不放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以深化拓展实际成果彰显主题教育成效。
该项工作中央已持续聚焦多年,这体现了关心基层的鲜明导向,也说明了形式主义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
稳预期、提信心,基层很关键。基层的负担减下来,干部放开手脚干,一线创造活力才能激发出来。
当前,各地正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关键。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什么要持续抓?形式主义是顽疾,需要持续推动解决。
"开会不要开死人。"陈云同志习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的这句告诫看似夸张,却直指频繁开会又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主义作风。
稿来稿去,文山会海,形式主义耗费基层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大家深恶痛绝。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党中央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
当时,中央办公厅牵头、8家中央部门参与,将反对形式主义与为基层减负工作结合起来,建立中央层面的专项工作机制,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经过统筹部署、持续推进,几年来,各地在治理文山会海、减少不必要的督查考评、树立正确政绩观等方面取得了成绩,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
记者曾经在苍南县做过调查,启动基层减负工作一年时间,全县文件、会议、督检考同比分别减少51%、56.6%、76.57%。一些不必要的会不参加了,迎检陪检的次数少了,基层干部腾出了更多精力来做调研办实事。
但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形式主义问题又会冒头。记者在此前采访中了解
到,基层有一些新的隐形负担在增加。
比如,有文号的文件少了,没文号的来文多了。一些上级部门响应精简文件简报的要求,压缩了有文号的来文,却以"便笺"等无文号的形式下发,基层部门实际收文总量不降反增。
纸头负担轻了,"指尖上"的负担重了。应用整合力度不够,多头打卡留痕;一些政务软件,界面不友好、操作繁琐,许多基层干部使用起来较吃力;流量数据考核有要求,占用基层干部时间、耗费大量精力。
明面上的考核少了,变相督考压力加码。这几年,相关部门对基层的督考进行了合并精简,但一些督考仍变相存在,广大基层干部压力不减。
在推进基层减负过程中,这些问题都多多少少地出现,成了套上新外衣的形式主义,需要予以及时应对和解决。
今年再提基层减负,解决这些新的形式主义问题,对广大基层干部而言,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这是去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时强调的要求。
在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的当下,干事创业、敢为敢闯,广大基层干部是其中的主力军之一。当前,只有通过实质性的举措,把基层干部肩上不必要的担子卸下去,束缚住的手脚放开来,大家干事创业的信心才能更加提振起来,来自基层一线的内生动力、创造活力就能释放出来。
此次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对"一把手"提出了要求:"一把手"要对减负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项亲自处置。
同时,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以上率下,在推进落实中带好头、作示范。会议还强调要将纠治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符合广大基层干部的所思所盼,体现了对基层干部的关爱和共情,长远看是利民惠民之举,能持续推动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向上向好。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群众最担心的是教育一阵风、雨过地皮湿,最盼望的是保持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也需要往建立长效机制上发力。
首先,抓好政绩观。此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树牢正确政绩观,把为民造
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
许多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源于干部短期的政绩冲动,不仅折腾基层造成无谓的"内卷",对当地社会经济长远发展也有害无益。
再者,抓住基层减负中的新问题。精简文件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工作成果要做好巩固,确保不反弹回潮。对于"指尖上"的负担等新问题,要做好分析研判。这需要各级干部,加强调查研究,把问题梳理出来,多向基层找答案,多向人民群众学习。
记者了解到,金华市公安局江南分局通过对基层警务类数字化应用归并,现在出警民警只需填一次信息,就可完成各类内容的上报。如使用线上"文书送达"后,不再需要重复送材料。
为基层减负,目的在于激发基层干部的干劲和活力。在整治形式主义同时,还要做好激励工作,对当前出现的一些"躺平""官僚习气"等行为加强整治,通过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来扭转这种风气。
心为基层想、劲朝基层使、人往基层走,减负成效最终要让基层干部群众来评价。
加强作风建设,切实为基层减负
中央党校宋雄伟
(2024年1月17日)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作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内容统筹部署、持续推进,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近日,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工作纪律中,增写了随意决策、机械执行,搞文山会海,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等行为的处分规定。一系列部署和行动,彰显了党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意志和决心,也唯有更加坚定不移加强作风建设,深化拓展相关成果,方能更好彰显主题教育成效。
基层距离人民群众最近,承担了大量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功能,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石。让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才能更好发挥基层治理在稳经济、保就业、促民生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我们更好把握"稳"和"进"、"立"和"破"。
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要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矛盾和问题。"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树立和践行为民造福的政绩观,必须持续在加强党性修养上下功夫,时刻牢记党的初心使命,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要建立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推进基层减负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须多言,但要力戒理论学习"走形式",杜绝理论学习"假、大、虚"。要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状况的精准把握,紧密结合当前形势、思想和工作实际,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并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和具体事务中。此外,在压实减负责任上持续用力。各级党委要主动扛起为基
层减负的主体责任,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研,摸清底数查清实情,动态掌握相关进展情况,及时纠正偏差。同时,进一步完善基层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厘清工作职责,防止责任无限制转嫁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