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07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69篇(第22/165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4880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497分钟

"学贵正"则公而忘私。"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纵观"落马"干部,有真才实学的不在少数,其中不乏对党的纪律、规矩、制度了然于胸者,然而"问题是他们不见得不知道纪律高压线,但漠视纪律、心怀侥幸",方向偏了、路线歪了,"掉队"是早晚的事。学党纪的核心在于给人生和事业指明方向,"心底无私天地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是共产党人的正途。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自觉扛牢岗位赋予的使命,在纪律约束下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在责任催动下为民造福、为民解忧、为民谋利,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公而忘私、一心为公。要不断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胸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个人得失为轻,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守,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评价工作的最高标尺,在守好自己的心的过程中守好人民的心,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的基业稳固、事业长青。

党纪学习教育成效当"利长远"

当前,党纪学习教育正在各地如火如荼进行。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学贵有恒,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不是"一阵风",实效需经住检验,知纪明纪守纪要"常在线"。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自查自纠,抓实理论学习、聚焦自我革命、紧盯为民服务,让党性锤炼始终"在路上",党纪学习教育成效"利长远"。

理论学习不应"一时"而要"一贯"。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是构建思想观念、提升党性修养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抓好思想建设这个基础,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握"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这一学习有效方法,在一以贯之上下功夫,持续深入不摆样子、不走过场,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坚持逐章逐句学、持续深入学、原原本本学,切实推动《条例》入脑入心。要提高政治站位,学深悟透,充分认识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性,抓好"以案促学""以学促思""以思促改",以身边人身边事作警醒,进行"自我查摆",汲取"免疫元素",在持久学习中透析党纪党规,巩固忠诚品格,淬炼政治定力,真正让纪律规矩成为行动自觉,始终保持忠诚干净担当。

自我革命没有"周期"只有"长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支撑,是党员干部补钙壮骨、去腐生肌的秘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提升自我革命的内生动力,坚持"刮骨疗毒""刀刃向内",强化自我监督,时常"揽镜自照",开展自查自纠,不断提升"自我约束"的定力和本领。要牢记党员宗旨,严于律己,筑牢思想防线,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知所从来、明将所去,慎终如始、守纪如铁,不越"雷池"半步,不碰"红线"一次,恪守党纪党规的"高压线",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坚持将纪律规矩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行动自觉,何时何地都能抵制"糖衣炮弹"的侵袭,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为民谋事不分"节点"重在"长远"。行是知之成,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关键是"外化于行",在知纪守纪中让老百姓受益。广大党员干部要明确党纪学习教育的落脚点,摒弃"过关"心态,注重"长远"发展,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检己身、谋实事,以"群众满意"为标尺来衡量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民谋事"实效"。要强固"权为民所予、权为民所用"的价值取向,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以人民需要为出发点,站稳人民立场,坚决与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作斗争,甘当奉献、勇于担当,做人民群众的"守护者"、干事创业的"先锋队",以廉洁"底色"映射"初心",让党员"本色"刻画"担当",干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读懂"科技之星"奏响"奋进强音"

全国科技大会吹响了建成科技强国的进军号。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青年干部要读懂"科技星"背后的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立足岗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扬帆新时代,争做追梦人,劲乘春风奏响科技强国的"奋进强音"。

读懂"丹心从来系家国"的拳拳爱国心,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志向绽放青春芳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拉长时间的镜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一大批怀着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抱负的海外留学生,冲破艰难险阻,回到祖国怀抱。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把提升我国测绘遥感对地观测水平作为一辈子的追求,"我这一生的工作,就是让测绘这一过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实时化。"自德国波恩大学留学深造回国,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系统,再到珞珈系列卫星,李德仁"爱我中华,兴我家邦"的科技报国路、"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为国家创新到老"的科技强国路徐徐铺开。心之所系,行之所向。青年干部要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响应祖国召唤,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练就堪当重任的过硬本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青春奋斗足迹。

读懂"愿将此身长报国"的殷殷报国情,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干劲谱写青春华章。"报国为民",始终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不变的奋斗底色。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首次发现异质结界面高温超导电性......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用一个个重量级科学发现,助力我国量子科学研究跻身世界第一梯队。一路奋进,年过花甲的薛其坤始终把报效国家作为最高追求。20年前,量子论诞生,中国只能做一名看客。今天,因为有一批像薛其坤这样的科学家攻坚克难,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重要推动者与引领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青年干部要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在关键时刻、危急关头、重大任务前站得出来、豁得出来、顶得上去,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彰显担当作为,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读懂"去留肝胆两昆仑"的铮铮强国志,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坚韧放飞青春梦想。"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自己研究水稻的初心:"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应用与推广,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战略科学家师昌绪把深厚的爱国情怀融入科技兴国的理想信念中:"人生观定了以后,它就永远不会变。我的人生观就是要使祖国强大。""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誓言铮铮,赤子丹心。现在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青年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科技事业的部署上来,以杰出科学家为榜样,激扬"敢为天下先"的创造豪情,带着新中国艰辛成长的民族记忆,助力科学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祖国大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让科学家精神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回望"七七事变":国殇永难忘吾辈当自强

2024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7周年。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悍然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正式打响,无数先人前辈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用生命践行了对党绝对忠诚的铮铮誓言。87年前那刻骨铭心的屈辱我们不能忘、不敢忘、不会忘!以史为鉴,方可开创未来。87年后,再次回望这段历史,广大党员干部当永怀赤子之心,勿忘国殇、自强不息、砥砺前行,自觉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续写荣光。

追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不畏风雨艰辛,在勿忘苦难、坚定信念中厚植"苟利国家生死以"的爱国情怀。87年后的今天,卢沟桥上的硝烟早已散去,一个热气腾腾的中国、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一个信心满满的中国正屹立于世界东方。但那些屈辱我们不能忘、那些苦难我们不敢忘、那些伤痛我们不会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忘苦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坚定信念,走好脚下路。广大党员干部当铭记历史、勿忘国殇,要在追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中厚植家国情怀,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矢志报国奋斗,以顽强的意志、不屈的风骨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勇毅前行。

阔步"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不怕道路坎坷,在无愧使命、脚踏实地中坚守"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走过百年征程,我们党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顽强拼搏,战胜了前进道路上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广大党员干部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在阔步"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坚守为民初心,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方向,坚持人民至上、走好群众路线,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要在"是否把群众的事办好"中叩问初心、在"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中思忖初衷,把工作落实到群众的心坎上,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奔赴"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不惧山高水远,在不负梦想、自强不息中凝聚"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奋斗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赶考"路上全情投入、全力拼搏,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担当冲锋在前,怀揣远大梦想,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凝聚"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奋斗力量,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不负梦想、自强不息,奔赴"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书写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

警示教育知"多少"点上发力见"实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强调,"要加强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纪典型案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基层党组织要紧扣本次党纪学习教育的主题主线,从"输出端"发力,答好警示教育"命题卷",在"多"与"少"之间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

"联系实际"接"地气",多"精烹饪"、少"一锅出",确保"以案促思"往心里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案中人"来自不同的岗位,能够起到不一样的警示作用。"精准汇编"能够让"内容输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基层党组织要想写好"警示教育"这篇"命题文章",不能将所有案例"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在"要讲"和"想听"中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根据地区、岗位特征,精心汇编相匹配的"案例",将符合本地域特征的"身边事"选择出来,进行"案例汇编",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日常学习开展精细化、分众化、互动化纪律党课,多讲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事例,将《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理论贯穿其中,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在新旧对照学、重点条款学、修订细节学中实现"以学促思",助力他们思索"脚下的路",明晰"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是非之线",真正从"案例"中读懂"黑与白",让"学"与"思"花开并蒂,不断提升"政治辨别力"、树牢"规矩意识"、把稳"思想之舵",确保学习不走样。

"创新形式"拓"场景",多"创新讲"、少"照本宣",确保"以案促学"往深里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凿深井",方能"饮清泉",要想让广大基层干部精准掌握"案例",实现"以案促学",就要在"授课形式"上"多点开挖"凿深井。基层党组织要俯下身子,与基层干部开展"互动对话",通过形式与内容的融合互动,探索"冒热气、有生气"的授课方式,改"集中开会"为"随时随地",改"我讲你听"为"寓教于乐",既汲取"传统讲堂"智慧精华,夯实深学案例的"理论功底";又要巧用"线上讲堂"的海量知识资源,将"共产党员网"党纪学习教育专题网页"警示教育"作为案例学习"阵地",以"专题课堂"的形式将同类案例归纳,以"直播补课"的形式为难以理解的案例"开小灶",助力基层干部将典型案例"嚼烂""吃透";走出"书本课堂",开始"游学模式",带领广大基层干部到监狱参观、到法庭旁听,以真实的服刑忏悔、肃穆的庭审环境强化纪律学习的代入感和感染力,为其实景剖析"典型案例"的形成原因、发展轨迹,在"以案说纪律、以案说法律、以案说道德、以案说要害、以案说职责"中引导他们在"追根溯源"中树立"自省意识",以"谨防白袍点墨、守住井底清泉"的自省意识开展实际工作,真正将警示教育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守住"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清廉自持"的社会风气。

"深学细悟"重"落实",多"脚下践"、少"口中念",确保"以案促改"往实里走。"恒者行远,思者常新",要想让警示教育这个"系统工程"落地见效,既要聚焦"改"字凿深井,又要聚焦"守"字谋远虑,形成"深整改"与"建章制"交相辉映的"闭环模式",切实提升警示教育的"实绩"和"实效"。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基层党组织要全面整合典型案例所涉及的对象、领域和要素等情况,引导广大基层干部做到"以案为鉴"对照整改;还要让人民群众成为"阅评员",根据基层干部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警示教育成果"测评";还要"多点发力"不断完善的警示教育考评机制,将评分纳入年终考核,确保基层干部在实践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地回应民生期盼,做到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从而有效激发基层干部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斗志与激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厉"兵"秣"马"奏响科技强国"最强音"

近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参会并深刻总结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经验,做出重要论述:"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三个"战略",重若千钧。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硝烟渐浓",唯有时刻厉兵秣马、枕戈待旦,才能在波谲云诡"科技战场"中寻得门路、占得先机,奏响从教育强、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最强音"。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