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12/16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183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395分钟

从"历史钟声"听"奋进强音"奏"强国之声"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回望那段烽火岁月,无数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壮歌,至今余音不绝,催动奋进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时代脉搏、肩负时代重任、抓住时代机遇、创造时代伟业,从"历史钟声"听"奋进强音",奏响新时代新征程的"强国之声"。

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钟声中,听"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觉醒强音",坚定信念、与时偕行,奏响"功成有我"的强国之声。回望那段烽火岁月,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狼牙山五壮士"等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中国人民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新时代也不乏负重前行的"平凡英雄",疫情面前的白衣执甲、洪涝当前的闻"汛"而动......党员干部要追寻革命先辈和"逆行者"们的铿锵足迹,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顽强毅力,"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下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进取决心,逆流而上,主动投身防汛救灾、信访维稳等"吃劲"岗位,敢接"烫手山芋",敢做"热锅上的蚂蚁",敢啃"最硬的骨头",主动到基层一线"磨一磨"心志、"闯一闯"新路、"涨一涨"经验,多上几次"刀山"、多下几次"火海"、多滚几身"泥巴",在"过关"中提升"通关"能力,在急难险重中"淬火成金",不断战胜前行路上遇到的一切困难和挑战,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诗篇。

从"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钟声中,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强音",情系桑梓、赤心为民,奏响"担当有我"的强国之声。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的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百余年来,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正是团结,最大的底气正是群众的拥戴。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涵养"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之心,始终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驱散"何不食肉糜"的"贵气",浸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土气",不断汲取群众实践的智慧和力量,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探索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始终把"人民满不满意""人民幸不幸福""人民支不支持"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把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从"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钟声中,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追梦强音",实干笃行、奋发向上,奏响"奋进有我"的强国之声。面对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到革命战争时期"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历史困境,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被动防御,"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动发展,再到"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向新图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矢志不渝,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主动肩负起时代重任,昂首阔步、逐梦前行,聚焦乡村振兴、改革发展、科技攻关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在"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的坚持中发扬"钉钉子"精神,找准正确方向,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中领悟"识变之智"、激发"求变之勇"、探求"应变之方",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一棒接着一棒跑,一锤接着一锤敲,攀过高山、越过荆棘,不断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历史伟业。

厚植人才沃土夯实全面深化改革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充分发挥人才战略性作用,突出人才"引育、培训、考核、提升"工作要点,夯实全面深化改革人才支撑。

聚力育才计划,靶向施策,坚持"引"与"育"并重。一要聚焦"引才"工程,解决"招什么、引谁来"的问题,坚持"缺什么,引什么"的工作原则,结合岗位需求精准把控人才引进主要方向,降低重点领域引才门槛,加大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和发挥特色产业作用,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二要落实"育才"策略,解决"培什么、如何培"的问题,要将新进人才、青年干部培养摆在突出位置,既要加强"订单式""研学式"培训体系建设,又要充分发挥业务骨干"传帮带"作用,充分考虑岗位专业性和差异性,做到分期分批、因材施教和因需施训。"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加快建设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大军,不断探索释放人才新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创新培训模式,高效赋能,突出"教"与"学"相长。一要创新"教学"方式,解决"谁主讲、怎么讲"的问题,配强专业师资力量,用好专家教授、先进典型等资源,积极探索数字技术融合式教学、典型案例针对式教学、加强学干结合研究式教学,推动教学互促,赋能学员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二要引入"学习"平台,解决"怎么学、互动学"的问题,搭建"线上+线下"学习平台载体,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平台优势,依托"学习强国"、微信党建"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建设培训云课堂;另一方面要不断丰富线下培训模式,强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典型教育实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人才教育培训是知识接收和输出的过程,不断强化贯彻新理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冲出桎梏与时俱进,蹚出一条人才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完善考核体系,正向转化,注重"评"与"用"结合。一要建立"评价"标准,解决"怎么考、考什么"的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日常考核、专项考核与调研考核相结合,根据不同部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特点实行分级分类考核,以达成思想素质"软指标"和业务能力"硬指标"。二要强化"使用"机制,解决"怎么用、用得当"的问题,精准把握人才的发展规划、新质产业需求和市场主体需要,瞄准新业态、新产业、新领域,横向加强不同岗位的磨练,纵向畅通人才晋升路径,合理优化人才配置,精准分析组织结构、岗位职能与人员配置。"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健全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完善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加强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实践成长路径,提能增效,推动"干"与"成"同步。一要确定"实践"方向,解决"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结合岗位实际,聚焦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民生工作和党建工作,有侧重、有计划地在关键吃劲岗位进行实践淬炼,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履职能力,让人才在基层一线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二要搭建"成长"阶梯,解决"升什么、怎样升"的问题,让实践实绩成为选拔任用青年人才的重要依据,统筹抓好人才"素质培养、实践历练、选拔任用、考核管理"体系建设,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论功过。"人才蔚起,国运方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实干者兴邦,惟求真务实者砥砺奋进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新的辉煌。

礼赞"时代楷模"擦亮"政治本色"

近日,中宣部授予国网四川电力成都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们是"牢记宗旨、服务人民的电力先行官代表",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礼赞其为民公心、为民初心、为民恒心,擦亮信念如磐、担当使命、一往无前的"政治本色",在新征程上奋勇争先,勇毅前行,绘就新时代新画卷。

礼赞"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为党公心,擦亮"信念如磐、许党报国"的"忠诚本色"。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队伍引领一个群体。22年来,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理想信念,胸怀"国之大者",献身党和国家的事业,用一生奉献践行许党报国的铮铮誓言。"如果能让我们服务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关怀,那么所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队龄15年的老队员刘禄说,"做一束光,温暖自己,照亮他人。"靠着这份信念,他们心中燃起一团火,从成立之初仅有6人的服务队,到现在4900余支遍布全国的党员服务队、近11万人的庞大队伍,已成"燎原之势",让党的旗帜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继承将"人民置顶"的优良传统,赓续对党忠诚的基因血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时刻胸怀"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让如磐的信念之火在心中熊熊燃烧。要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将许党报国的情怀融入为党宽心、为党解忧的务实行动中,争做让党放心的"明白人"、请组织信任的"尽责人"。

礼赞"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为民初心,擦亮"舍己为民、担当使命"的"奉献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为了这个目标,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坚定扛起责任担当,在服务群众中彰显初心使命。他们自掏腰包,为小区安装电线、声控开关和灯泡,"照亮回家路",积极践行着奉献精神;他们为听力不好的老人安装会振动闪光的"爱心闪灯门铃",为视力不好的老人装上"电表放大镜",为独居老人定制"一键通连心桥"电话热线......传递着人间温情。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时代楷模"身上舍己为民、担当使命的精神,搞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笃行"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永葆"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用心用情"的行动力,增强"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强化公仆意识,在群众最"盼"处出实招、最"想"处见行动、最"难"处显本领,以个人"小我"的付出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在主动作为、甘于奉献中深刻诠释谋利退居民后、负责争于人先的高尚品格。

礼赞"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干事恒心,擦亮"一往无前、开拓创新"的"斗争本色"。汶川特大地震、郑州特大暴雨、四川罕见气象灾害,都有他们挺膺担当、冲锋在前的身影;应用"故障筛查菜单"、快速复电"七步工作法"、攻克电压闪动技术难题、提炼"510"工作法等,是他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真实写照。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时代楷模"身上"斗罢艰险再出发"的开拓斗争精神,用"宽肩膀""铁肩膀"扛起组织重托、自身职责、群众期待,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持"潜功""显绩"两手抓,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劲,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对照蓝图宵衣旰食,一锤接着一锤凿、一年接着一年干,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要保持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克服"本领恐慌",敢于打破阻碍前行的层层壁垒,善于摸着石头过河,在大胆探索中寻求突破、在拓宽思路中谋划举措、在把握大势中精准研判,以敢啃"硬骨头"、敢闯"无人区"、敢攀"最险峰"的斗争精神乘风破浪、勇毅前行、有所作为。

念好"谋"字诀让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运用好已有的改革成果和重要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力抓好改革任务的组织实施。"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悟总书记讲话精神,永葆"风华正茂展翅飞"的雄心壮志,以"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迈之姿,在"谋深、谋准、谋实"中,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在"举旗定向,凝聚共识"中,树立"远瞩前程志刚强"的系统观念,矢志不渝立稳"支撑点",在"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中做到"谋深虑远"。参天之木,必有其根。从"筚路蓝缕"到"欣欣向荣",从"千沟万壑"到"一马平川",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笃定理想信念,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汇聚了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力量,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心境,在"深学细悟、融会贯通、知行合一"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科学回答"为谁改、靠谁改、怎么改"的时代之问,把敢为人先融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事业,把凝心蓄力倾注到擘画宏伟蓝图的现实任务。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改革信念,在"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中,冲破思维藩篱,攻克顽瘴痼疾,强化谋篇布局,确保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化、发展再提质,不断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改革举措走深走实。

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强化"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笃行担当,沉着冷静把握"方向标",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做到"谋准巧干"。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永葆"栉风沐雨自担当"的奋斗情怀,在"涉险滩、啃硬骨、破坚冰"中,以"时时放不下心"的责任感、"事事容不得等"的紧迫感、"处处紧抓不放"的使命感,找准问题症结,研判解决方案,狠抓重点领域,紧盯重要环节,巧解重大主题,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干出成绩、做出实绩、创出佳绩。要以"满眼生机转化钧"的创新活力,在"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提升发展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调整新方向,进一步激发"赶超破局得良筹"的行动效能,久久为功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努力创造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改革新成果。

在"人民至上,为民造福"中,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初心,心无旁骛答好"必答题",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中做到"谋实赋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厚植"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情怀,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根本工作路线,围绕"改什么、为什么要改、如何改"这一根本问题,把"人民满不满意""人民幸不幸福""人民支不支持"作为衡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角度尺",紧紧与人民群众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凝聚"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公仆之心,从教育公平、医疗保障、住房改善、养老服务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民生实事办得更好,把民生环境建得更美,把民生保障筑得更牢,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念好减负"三字诀"提振基层"精气神"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