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87/160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3183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395分钟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亲和力关键在活用,要物物尽可"出圈",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出圈入户"。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文化和自然遗产需要保护,但保护不是让它们束之高阁、孤芳自赏,而是应当让陈列在博物馆的文物、坐落在华夏九州的遗迹、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出圈入户",走进寻常百姓的文化生活,迸发更多创新活力。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近年来,不论是《我在故宫修文物》《典籍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等热播的文化栏目,还是《千里江山图》文具、《滕王阁》信笺、《岳阳楼》纪念币等热卖的文创产品,抑或是"活力故宫""全景兵马俑""云游敦煌"等各家博物馆热议的线上"云"展览,都体现了历史与现代交融、传统与潮流交织。广大党员干部要挺膺担当,积极活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推动其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促使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以更加亲民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

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影响力关键在交流,要国国尽能"观赏",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走向世界"。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居世界前列,这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坚定步伐,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华文化和自然遗产"走向世界",才能让国人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才能让世界各国、各民族看到优秀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这必将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影响力。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推动中华文化和自然遗产"走向世界",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让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世界的舞台上进行展示交流,助力文化和自然遗产"破圈出国",用绚烂的文明之光照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为文化强国注入坚实底气和强大动力,既守得住文化根脉,也开得出时代之花。

秉持"三心"并驱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新航程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在这场深刻的历史变革中,广大党员干部作为中流砥柱,要秉持"三心"并驱,贡献智慧和力量,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航程。

以"破冰之心"勇闯"改革深水区",谱写"担当"新篇章。"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定宣示,如同历史的洪钟,激荡在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心间:"将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这不仅仅是对我们党勇于自我革新、永葆生机活力的高度概括,更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深切期盼与鞭策。在改革的"深水区",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和艰巨任务。这里,有利益固化的坚冰待破,有思维定势的桎梏需解,更有荆棘丛生的挑战等待着我们去征服。但正如"破冰之船,唯有前行不息",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展现出"敢啃硬骨头"的非凡勇气和坚定决心,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各级党员要以"破冰之心",直面改革的重重困难,敢于向利益纠葛的"荆棘丛"发起冲锋,敢于突破固有思维的牢笼,敢于啃下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硬骨头"。在这个过程中,要用实际行动书写"担当"二字,让它在改革的征途中熠熠生辉,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以"为民之心"铸就"改革同心圆",共筑"和谐"新家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永恒的奋斗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中,党员干部需以"为民之心"为魂,将人民利益高高举起,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需深知,改革的每一步都需踏着人民的期望前行,每一项政策都应回应人民的关切。党员干部需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用真心实意去感知他们的冷暖。无论是教育、医疗、住房,还是就业、养老、环保,都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力求每一项改革措施都能精准对接人民需求,解决民生难题,让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要注重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改革是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党员干部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共同绘制一个以人民为中心、和谐共生的"改革同心圆"。在这个圆中,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参与者、贡献者,也是改革成果的共享者。

以"务实之心"深耕"改革试验田",开创"实效"新局面。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有宏伟蓝图,更要有扎实行动。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将改革方案转化为具体实践,将宏伟愿景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之中。这意味着要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使改革措施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富有成效。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当主动投身于改革试点工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务实之心"在各自的领域内深耕细作,不断优化和完善各项改革举措、方案。无论是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还是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都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先行先试,确保改革举措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要建立健全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改进措施,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开创一个以实效为导向的新局面,让改革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

吹响"奋进号角"领悟基层宣讲"大小"乾坤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学而促知,知而促行。广大党员干部要争当学习宣讲"排头兵",吹响全会精神"声"入人心之"号角",从"小切口""小活动""小变化"入手,讲透全会精神"大学问"、汇聚人民群众"大能量"、折射美好未来"大愿景",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聚焦"小切口"讲透"大学问",吹响"持之以恒探真知"的"学习号角",在润物无声中形成"思想共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鲜活生动的宣讲活动绝不是"照本宣科""大水漫灌"的填鸭教学,而是有趣、有味、有情的"声临其境",是根据宣讲对象的不同所"量身定制"的个性方案。广大党员干部当聚焦"小切口"讲透全会精神"大学问",不断释放"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学习流量,在自身学深、钻研、悟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把博大精深的理论内容化为生动鲜活的"百姓语言",通过搭载一个个具体可感可知的故事、一位位可见可触的形象讲出理论的"好声音",不断提升理论宣讲的魅力值和烟火气,真正在润物无声中形成"思想共识"。

多彩"小活动"汇聚"大能量",吹响"细微之处见真情"的"初心号角",在双向奔赴中体现"为民真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未来、指引道路,激励全体干部、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斗向前。在会议中一次又一次提到的"人民",不仅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更再度传递了关怀与温暖,提振了我们奋斗的力量和豪情。广大党员干部当用心举办各类多彩"小活动",从而形成凝聚人心的"大能量",一方面要通过"送讲上门"等方式,把关乎人民群众利益的政策、规划、部署讲明白、讲清楚,另一方面要持续把"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开展起来,吹响"细微之处见真情"的"初心号角",真正在双向奔赴中实现"心灵共鸣"。

透过"小变化"折射"大愿景",吹响"追风赶月莫停留"的"奋斗号角",在擂鼓出征中做到"勇往直前"。"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新时代处处闪耀着梦想、处处荡漾着变化、处处写意着生机与愿景,走过非凡来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亲历烽火硝烟、风雨洗礼、生死考验,始终以担当脊梁托举未来、以艰苦奋斗精神耕耘梦想,这份气节与力量穿越时光永远熠熠。广大党员干部当与群众一同分享身边的"小变化"、日子里的"小幸福",通过院坝会、板凳会等场景,一起说一说走过的岁月里所见证的奇迹与梦想,通过聚焦美好生活、展望美好未来,从而调动奋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吹响"追风赶月莫停留"的"奋斗号角",在擂鼓出征中做到"奋斗共行"。

从"共和国勋章"评选中更能读懂"担当"

近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4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和10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进行公示,公示中高度凝练地概括、介绍了建议人选事迹。"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是对英雄的嘉奖。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为党和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广大党员干部当对标功勋模范人物,敢于"担当",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在"善作为"上打头阵,真抓实干会担当。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王永志,主持我国多型号导弹研制、火箭研发和参与制定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蓝图,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杰出贡献。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他带领中国载人航天队伍默默奋战,将各种技术上的"拦路虎"打倒,直到"神舟五号"成功返回地面才被人所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敢于担当的昂扬斗志,不能"坐而论道",更不能"纸上谈兵",要以"言之有物,行之有效"为工作原则,多一些实干,少一些空谈,把发展大局放在心中,把工作责任扛在肩上,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将目标任务抓严抓实抓落地、做细做好做出彩,拿出真招硬招实招干成一番事业,干好一番事业。

在"敢碰硬"上当先锋,急难险重能担当。战斗英雄黄宗德17岁入伍投身革命,先后参加渡江战役、江西剿匪、抗美援朝战争,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在渡江战役的一场战斗中,他接到上级任务深知很可能回不来了,但并没害怕,更没退缩。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越是急难险重时刻,越能看出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只有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把一项项"急难险重"工作干稳干成,才能对担当作为作出最好诠释。面对风险挑战,党员干部当克服畏难情绪,有"迎上去"的作风和"敢吃苦"的劲头,做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知重负重、较真碰硬,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畏惧、不躲闪、不逃避,敢于跳出工作"舒适圈",以斗争精神不断破旧立新,破解难题,在攻坚克难中强胆魄、磨意志、练本领。

在"为民心"上作表率,服务群众显担当。功勋模范人物虽然职位不同、职责不同,但都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诚心赢得群众认可,这也激励和鼓舞着广大党员干部放下"官架子",走上"百姓路",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争做人民满意的好公仆。为群众排忧解难,只待在办公室"闭门造车"会脱离实际,到一线了解实情才能找到方法。主动扛起民生责任,到群众一线"深走"、到田间地头"细看",沉下心做好实际工作,从群众希望的角度入手处理问题。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多在"民生事"上磨炼,在方法上择优,不断增强工作本领、提高工作质效、提升服务质量,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功勋模范人物为样,永葆主动担当的意识,实实在在谋事干事,定能绽放无限光芒。

党纪学习教育:躬耕不辍"行"路不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当前,党纪学习教育已近尾声,然而尾声并非结束。长效积于寸功,成果持久而得。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劲头不松,精"耕"理论学习、深"耕"党性修养、勤"耕"民生实事,持续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行远""行进""行稳"。

精"耕"理论学习,在深学细悟、常学常新中持续筑牢党纪学习教育"行远"之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经过党纪学习教育的锻造洗礼,广大党员干部通过扎扎实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对党纪党规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接下来要继续保持"沉浸式"学习状态,自觉给思想上的"发条"拧紧一圈,让悬在心上的"戒尺"多长一寸。要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当作"枕头书""案边卷",让理论知识学习成为生活常态,时常"温故知新",在学习中以刨根问底、探本溯源的钻劲,深耕"理论之田",为思想筑基,不断增强对党纪条规的认同感和敬畏感。要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紧扣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进行自我检视剖析,从思想上拎清到底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厚植好遵规守纪的底气,时刻紧绷纪律规矩"一"根弦。

深"耕"党性修养,在正身清心、慎独慎微中持续把稳党纪学习教育"行进"之舵。"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广大党员干部当始终把"守纪律、讲规矩"植根于心间,敢于以"刀刃向内"的精神和勇气进行自我体检、自我剖析和自我革命,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在精神上"插秧育苗""施肥生根",实实在在把党的纪律转化为日常习惯和行为准绳。要时刻牢记党纪赋予的职责和使命,严格对照党纪党规的要求约束、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始终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慎终如始、守纪如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永葆共产党人的纯洁本色。要常思"淡以明志,静以修身"之德,常悟"克己慎独,守心明性"之道,不以"恶小"而为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歪风邪气,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让党纪学习教育的"主旋律"愈加响亮。

勤"耕"民生实事,在担当作为、脚踏实地中持续营造党纪学习教育"行稳"之势。"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党纪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学",落脚点在于"做",广大党员干部当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自觉涵养忘记"小我"、服务"大我"的为民情怀,在知行合一中深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沃土",培育"实干之花"。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绩观,把人民幸福当作最大政绩,把人民满意当作最高荣誉,不断增强"公仆"意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担当,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要积极推动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落地,把学习成效融入到日常工作和重点任务中,主动以"向下之姿"走出"文山会海",走进"田间地头",在基层一线察民情、听民声、体民意,聚焦急难愁盼问题,扎扎实实办好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实事好事,奋力答好"民生之题"。

读懂"回信勉励"接续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湖北是"千湖之省",水资源丰富,"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总书记的"回信勉励",守好民生福祉"红线",压实绿色发展"底线",倡导全民参与"主线",接续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守好民生福祉"红线",认真领会"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含义,走好生态惠民的"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态环境需要的民生工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环境保护的宣传者、践行者,倡导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使绿色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推动节能低碳、绿色生态的生产生活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争当"排头兵",勇做"急先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大江大河、高山流水、蓝天白云、鸟语花香永续长存,全力以赴答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答题",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让人民群众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