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733篇(第99/160页)
以"寸草春晖"的"温度",锤炼"但愿苍生俱饱暖"的赤子之心,主动干事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是基于对这一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真正了解人民的所思所想、所忧所急,才能制定出符合民意的政策措施,只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通过"四下基层"、屋场恳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基层的意见和建议;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
以"一片冰心"的"气度",锤炼"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律己之心,筑牢廉洁防线。全会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狠抓纪律建设,从根本上扭转了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党员干部切不可忽视党纪学习,违反纪律条例,为全面深化改革按下"倒退键"。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自己的入党初心,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严守党纪国法,自觉接受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在面对诱惑和考验时,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探寻三中全会精神扬中华魂立青春志
近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党中央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全会主题,抓住了事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意义重大而深远。探寻三中全会精神,乘时代之浪,扬中华之魂,立青春之志,让个人梦与强国梦实现同频共振。
立足"新时代",把牢"中流砥柱"核心方向,争做"首发式"先锋党员。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正是基于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在总结经验、阐述意义、提出原则、部署举措中都作为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和清醒。在改革的浪潮中,思想观念的束缚、利益固化的藩篱、体制机制的弊端都可能成为"拦路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立场,才能长久延续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密码"。坚强的领导核心好比千锤百炼的钢铁,党员干部要时刻谨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网上各种错误观点敢于善于亮剑发声,同时防止"低级红""高级黑",做守护真理的"孤勇者"。
迈步"新征程",发扬"中流击楫"昂扬斗志,拼搏"奋斗式"英雄人生。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改革永无止境,《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试看古今,改革的阵痛难免,不论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浴血奋战,还是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生态保卫战、科技革新战,都离不开奋斗汗水。过客放船忌险阻,何人击楫问英雄?正如《热辣滚烫》里的经典台词,"只为自己赢一次",人生是旷野,每个人也可以做"击楫"自己人生命运的"英雄"。唯有走出舒适圈狠狠努力一把,才会邂逅更辽阔的柳暗花明。
置身"新格局",坚守"中立不倚"国际立场,彰显"开放式"自信魅力。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这次全会《决定》就对外开放作了专门部署,涉及外贸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等,释放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治国如此,做人亦如此。且看此次奥运会上的中国00后"新星",在运动赛场上顽强拼搏、摘金夺银,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平等互动,用"实力与自信"打破外界所有的"傲慢与偏见",完美展现了落落大方的精神风貌和国家蒸蒸日上的蓬勃活力。以"青年脊梁"构筑中国力量,以"青春言语"讲好中国故事,在家国宏观叙事中实现个人价值,未来世界会看到一个更加青春亮眼的中国。
宣讲全会精神要直抵群众"心坎里"
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基层实际,既要在政策解读上让群众"听得懂",又要在形式创新上让群众"坐得住",更要在见行见效上让群众"有收获",真正推动全会精神宣讲"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永葆让群众"听得懂"的初心,以大白话、家常话的"群众声音"推动宣讲内容"往心里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内涵博大精深,内容极其丰富,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包含15个部分、60条,300多项举措。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在宣讲全会精神时,要因人而异选择宣讲内容、群众话语,用群众听得懂、质量高、效果好的家常话、大白话把理论内容讲清楚、政策措施讲明白,让宣传宣讲更有"群众味"。要坚持小切口讲出大道理,小故事讲好大政策,在"拉家常""分享交流"时有机融入全会精神,让群众学习到并接受宣传宣讲内容,真正让宣传宣讲走进群众心中,与群众产生共鸣,做到入脑入心。
永葆让群众"坐得住"诚心,以线下讲、线上宣的"群众视角"推动宣讲方式"往深里走"。宣讲全会精神绝不是一人台上讲、众人台下听的"念稿式"灌输,更不是照本宣科、泛泛而谈的"填鸭式"教学。广大党员干部要注重多元化的宣讲方式,增强宣讲的新颖性、创意性,让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坚持走到群众身边,带头深入田间地头、村湾屋场、工厂车间和生产一线进行寓教于乐的分享式宣讲,打通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切实让全会精神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到千家万户。坚持线上"乘云直达",通过抖音、快手、小红书和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平台开设专栏,制作微视频、H5海报、音频等新媒体产品,进行"云端"式宣讲,让基层群众处处可听、时时可学。
永葆让群众"有收获"的决心,以能转化、可运用的"群众期盼"推动宣讲成效"往实里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不能"一宣了之""讲到为止",关键要看宣讲的具体成效、成果的转化运用。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宣传宣讲与群众需求相结合,以"面对面""手牵手""心贴心"的方式,把一线情况摸实,群众关切找准,持续推动转化有效,让每位群众都能从宣讲中受益。坚持用好"一线工作法",在为民服务、推动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项接着一项推,实实在在将党中央各项改革政策理解透、落实到,真正让宣传宣讲效果经得起实践检验,得到群众认可。
循"音"而往让党纪学习教育"声声不息"
当前,党纪学习教育已进入尾声,但"收官"不等于"收场"。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心怀"鸿鹄之志",脚踏"纪律之石",循"清风之音""实践之音""为民之音",在党纪学习教育中砥砺前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自信的步伐、更加自觉的行动,谱写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
循"清风之音"而往,让党纪学习教育"正纪之声"长鸣不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党纪如镜,映照初心。"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上,让党纪学习教育"声声不息",首要在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学习氛围。党员干部应秉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自觉,深入学习党的纪律建设光辉历程,从中汲取力量,筑牢思想防线。通过"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让党纪党入脑入心,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同时,以"正风肃纪反腐"为引领,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让违纪违法案例成为最生动的教材,警醒每一位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共同维护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循"实践之音"而往,让党纪学习教育"守纪之声"经久不息。党纪学习教育不能仅停留于口头和纸面,更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党员干部应积极响应"学思践悟、知行合一"的号召,将党纪知识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学"上下功夫,在"做"上见真章,将党纪要求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开展"党纪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学习党纪、遵守党纪的热情,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风尚。同时,注重实践锻炼,让党员干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党纪的理解,提高运用党纪指导工作的能力。
循"为民之音"而往,让党纪学习教育"情怀之声"驰而不息。"党纪严于国法,旨在护民利、保民安。"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应始终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感悟"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通过讲述"人民公仆"的感人故事,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用来服务人民。同时,将党纪学习教育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相结合,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民意、解决民困。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党纪要求,在为民解忧中彰显党纪力量,让党纪学习教育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以"点"立"心"谱写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重点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改革,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深化改革,是当今中国的必然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当深学细悟全会精神,"点"上发力、久久为功,在新征程上谱写全面深化改革"心"篇章。
把准改革切入点,"听党话、跟党走",矢志不渝立好"遇水架桥、逢山开路"信心。"欲做大事,先明大局"。过去十多年来我们为什么敢于改革、改革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破难局当先破思想束缚,要立足"党的领导"基本点,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主动探寻党的创新理论与改革工作切入点。杜绝把理论学习搞成开会、发文件、拍照片等"胡干"行为,立好发展之基。深知理论学习与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党员干部当读懂弄懂吃透全会精神,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深刻领会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鲜明主题,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探寻党的创新理论与改革工作切入点,要通过学习研讨班、书记讲党课等形式常学常新,要通过走访学习、人才交流把握创新核心,拨开思想认识"迷雾",对改革开放方向、立场做到肩上有责、心中有数。
把准改革落脚点,"破万难、涉险滩",真抓实干立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恒心。"事者,生于虑,成于务",破僵局当先破畏难情绪,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不搞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不搞数字改革、虚假改革。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要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抓落实,强化领导责任。盯着问题改,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确保每项举措落到实处发挥实效。要坚持同向发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各领域开拓创新,创作可推广可复制的新鲜经验,持之以恒、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保持改革定力和自信,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
把准改革发力点,"解民忧、纾民困",鞠躬尽瘁立好"民之所向,众志成城"决心。破困局当先破利益固化藩篱,朝着问题开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以贯之就是为了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气可鼓而不可泄,在"百舸争流"的时代背景下,改革举措切不可陷入"花拳绣腿""浓妆艳抹"误区,过多讲究创新举措的数量、短期成果的涨幅,而忽略了制度落实的有效性、长久性以及群众的需求性。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决定了其能否真正解决群众的痛点。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更要坚持问题导向,打破"躺平摆烂",要围绕发展所需、顺应民心所向,答好群众期盼,这也要求我们要在前期的"调查文章"上下好功夫。多俯下身子、迈开步子,去刨根问底寻找突出问题,去逃脱"形式主义"获得真知,敢下"深水区"、敢啃"硬骨头",把握群众急难愁盼痛点、难点、堵点,在"准"字上发力,精准把脉,梳理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有神。
在"改革大考"中答好"担当三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将改革开放推向又一个关键阶段。越是关键时期,就越需担当作为。广大党员干部要饱蘸"不忘初心"之墨、铺展"砥砺前行"之纸、紧握"实干兴邦"之笔,在提笔、运笔、收笔间答好"为何担当、何为担当、如何担当"的改革考卷,争做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的不懈奋斗者。
饱蘸"不忘初心"之墨,以"但愿苍生俱保暖"的情怀提笔起调,在"改革大考"中答好"为何担当"之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新征程上,人民是改革大考的"阅卷人",干部是造福于民的"答卷人",我们到底做得好不好,有没有担当实干,人民最有发言权。绝对不能对于群众的急难愁盼要么"避而远之",要么嘴上说得"义不容辞",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这不仅让群众寒心,更是阻碍了改革发展的进程。因此,党员干部不论身处哪个岗位、不管从事哪项工作,都要清楚服务群众没有"分内"和"分外"之分,面对群众的难事要事,不当"旁观者",不做"局外人",主动问需于民,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冷暖安危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将"问题清单"变为"改革清单",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做到为人民谋利、为民生解忧,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新变化。
铺展"砥砺前行"之纸,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运笔成型,在"改革大考"中答好"何为担当"之问。"担当"一词出自《朱子语类》,意为承担、担负任务责任等。回望改革开放40余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绝不是"好好先生""慵懒干部"等反面教材做到的,而是无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干部冒着汗、流着血,冲锋在前、担当在肩实现的。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大事难事见担当。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在应对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深水区、硬骨头时,要始终葆有"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的攻坚精神,面对大是大非能从全局出发、不计个人得失,面对矛盾困难能挺身而出、勇挑重担,面对挫折失误能承担责任、重整旗鼓,切实将责任扛在肩上、使命记在心里、工作落在实处,这才是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应有之义。
紧握"实干兴邦"之笔,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收笔结尾,在"改革大考"中答好"如何担当"之问。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改革开放本就是一件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要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梦想,就必须具备久久为功的务实精神。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应当牢记改革开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力争上游并不是盲目赶路,要时刻坚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树牢正确政绩观,既善于做"显功",也肯做"潜功",始终葆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在求真务实、奋发实干中不断练就攻坚克难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勇于担当并不是"有勇无谋",而是在关键时期保持沉稳的战略定力,不盲动、不蛮干,善于在一次次的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增强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实事求是、常学常新的担当姿态挑起改革开放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