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12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96篇(第12/21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9585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53分钟

持续构建、向好营造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良好生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人才提供最好服务、最优生态,努力打造人才荟萃、要素集聚、业态繁荣的创新创业热土。要提升人才荣誉感,持续开展各行业、各领域领军人才评选,加大人才表彰奖励力度,丰富宣传载体和手段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持续讲好人才故事,提升广大人才职业尊崇感和社会认同度。要提升人才获得感,建立健全贡献要素参与分配制度、人才稳才留才引才机制,引导企业打破学历、资历、年龄、比例等限制,建立健全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和业绩贡献的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完善特殊人才特殊待遇政策,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鼓励人才能够更好发挥自身本领。要提升人才归属感。持续深入开展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不断优化人才联络员制度与定点联系服务机制,明确各级党委(党组)建立领导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做好各类人才休假疗养、研修交流和节日慰问等活动,让人才感受幸福和温暖。

读懂抗震救灾背后的"中国力量"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党员、干部要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做灾区人民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中,各方以责任与担当,汇聚成动人至深的"中国力量"。

党旗所指、心之所向,这是抗震救灾背后的"信仰"力量。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搜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请国务院派工作组前往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解放军、武警部队要积极配合地方开展抢险救灾,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党组织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第一时间分析研判,及时安排部署,吹响一线"集结号",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医务人员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迅速开展震后排查、搜救行动,充分发挥高效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指挥能力,凝聚起奋勇争先、战胜困难的磅礴能量,确保群众有需要的地方,就能听到党组织的声音,为做好科学防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无数党员在抗震救灾期间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生动诠释了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抗震救灾背后的"人民"力量。守望相助、团结一致,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情感基因,人人都心系灾情。地震发生后,各地纷纷支援震区,派出队伍开展救援工作,医疗队伍奔赴地震灾区救治伤员、转移群众,为身负重伤的群众开辟一条生命通道;抢险队伍奔赴抢险前沿,排查隐患、修缮设施,有序推进交通、通信、电力等修复进度;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第一时间赶到震中区域搜救伤员、抢修道路、搬运物资等任务;国内外爱心企业、人士积极捐献抗寒保暖及应急救灾物资,驰援一线紧急救援、救灾物资采购、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及灾后重建等工作......在抗震救灾这一场生命大考中,中国人民守望相助、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凝聚起同心同向的磅礴力量,无数党员用实际行动书写"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生动篇章,以无惧无畏之勇撑起保护人民的"城墙"。

争分夺秒、全力以赴,这是抗震救灾背后的"担当"力量。截至20日凌晨5时30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1168人,214车已经抵达灾区,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前方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救援工作。灾区地处高海拔区域,又遇寒潮来袭,从19日凌晨到白天,当地的气温依然很低,救援还在继续。一片片橙色的身影攒动在倒塌房屋的废墟中,努力克服高原高寒等不利条件,死死咬住"黄金救援72小时",不放过任何一处受损房屋的排查,不放过废墟下每一个生命迹象,他们一遍遍呐喊,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生命发出的呼救声,努力在寻找更多的生命奇迹。作为此次地震伤员救治前方"大本营"的积石山县人民医院内,原本只能容纳6张病床的留观室,被进进出出的担架车"占满",医护人员紧密协作,穿梭于病床和担架车之间问诊施救,救援医生说"我们唯有全力以赴,拯救更多的生命"。抗震救灾中,无数党员和群众不推诿、不逃避、不退缩,在遇到困难时奋勇争先,在面对危险时身先士卒,用情、用心、用力地阐释何为"中国担当"。

用"三把钥匙"助力"三农"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于12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用好"乡村产业"钥匙,解锁乡村振兴"物质宝箱"。要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存在着农业全产业链短、农文旅融合层次低、现代信息技术不高等问题。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挥县域加工业在纵向贯通产加销中的"中心点"作用,打造创新"强"、链条"全"、绿色"足"农业全产业链。要做精做优乡村旅游业,发挥乡村旅游业在横向融合农文旅中的的"连接点"作用,以绿水青山"基色"和农村"土气""老气",焕发农村"生气",融合时代"朝气",横向融合乡村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要做活做强新农村电商,发挥农村电商在对接科工贸的"结合点"作用,利用"互联网+"、5G,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参与农产品加工、生产、销售全过程,大力培育电子商务主体,引导进入乡村产业,构建乡村购物平台。

用好"乡村建设"钥匙,解锁乡村振兴"保障宝箱"。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道路建设,畅通农村与城市、农村与农村的交流和合作,提升水利设施,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抗旱水源工程体系。要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完善全民健身场地和无障碍设施,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培养和引进乡村医生,提升养老助残服务,大力发展互助型养老。要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机制,有一项任务必须要有相应推进方案,重点解决群众迫切需求,短板突出的问题,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机制,发挥村委会集体经济作用,引导农民参加农村建设。要强化资金保障,创新金融服务,提供符合农村现状的金融产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并加强服务监管和风险防范。

用好"乡村治理"钥匙,解锁乡村振兴"根基宝箱"。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和根基。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在院坝会、村民大会等议事决策活动中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推动党员主动作为,引领示范,带动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治理。要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群众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整治不良习俗,并加强村规民约建设,用道德和舆论力量,对违背村规民约的村民进行劝阻,用法治手段解决农村发展中遇到的顽固问题。要加大基层腐败惩治力度,规范农村权力运行,健全监管制度,织密权力"防护网",严查侵害农民权益的腐败行为。

做好"三农"文章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三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阐明了一系列重要观点,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各级各部门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扛牢扛稳"三农"工作责任,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夯实政治"责任链",绘就"农业强"的新画卷。"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在人。各级各部门要从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工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采取现场督查、跟踪督办、量化排名等多种方式,不断激发广大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增强"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端牢粮食"铁饭碗",绘就"粮食富"的新画卷。"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3年,我们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定期分析研究"三农"重大问题,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要抓好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严格各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采用整村、整乡推进的方式,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要逐步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切实做到政策、监督、服务三到位,做到耕地红线不践踏、保护底线不突破。

激发产业"新活力",绘就"农民富"的新画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脱贫成果,事关农民安居乐业和农村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级各部门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严格落实"早、宽、简、实"基本要求,健全用好"六个一"防贫机制和"四本台账",对所有农户进行全覆盖监测,强化常态化排查,发现问题隐患,立行立改,动态清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户制宜及时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全面织密筑牢防止返贫致贫保障网,增强脱贫稳定性。要加大脱贫人口专业技能培训力度,积极拓宽劳务协作和就近就地就业渠道,扩大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就业保障作用,确保有就业能力的脱贫人口有岗可上、有业可就,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高、安全感更有保障。

基层干部先声夺人喊出"有我"第一声

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要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士兵大爱送温暖,肩托民心抚僻村",灾难关头正是"大考"之时,广大基层干部处于抗震救灾"最前沿",要挑起"肩头之责"、扛起"生命重托",闻令而动、向险而行、知难而进,铿锵有力地喊出"有我"的抗震救灾"第一声"。

"快"字先行,喊出"我是党员,我先上"的"第一声",让鲜红旗帜在抗震救灾一线"高高飘扬"。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救援就是责任,灾难险情关头,最考验初心,是否初心如磐、牢记使命就在于灾情发生之后是否能做出"第一反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灾情来临时,基层干部正处于抗震救灾的"最前沿",应快速喊出"我是党员,我先上"的"第一声",让党旗在抗震救灾一线"高高飘扬",让"一抹鲜红"成为人民心头最暖的"火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基层干部就是一个标杆,基层干部要带头身入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和人民放心"的诺言,率先打响抗震救灾"第一炮",做到"守土有责""抢险有效""救灾有序"。

"敢"字当先,喊出"我是公仆,让我来"的"第一声",让红色力量在抗震救灾一线"热血涌动"。地震之后,恐有余震,灾情瞬息万变,只有"精益求精"的应对之法、"寸步不离"的一线察访才能杜绝隐患,广大基层干部要对灾难百姓"寸步不离",以"挺膺担当"之姿、以"时刻准备"之态,深入灾情一线的隐患排查工作中,向处于灾难中的人民群众喊出"我是公仆,让我来"的"第一声",要强化责任意识,坚持以身作则、实干立身,主动变"遥控指挥"为"靠前指挥",把抗震救灾的"现场"当成淬炼品性的"战场",把奔赴抗震救灾一线的"逆行"当成"舍我其谁"的"担当",积极做好灾情排查、值班值守、转移安置、生活救助等工作,要做到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及关头豁得出来,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关头、危急时刻,冲锋在前、迎难而上、愈战愈勇,成为奔跑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红色力量"。

"合"字聚力,喊出"我是干部,有我在"的"第一声",让冲锋姿态在抗震救灾一线"温暖人心"。"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抗震救灾是一场"大考",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考题"的"最佳答案",抗震救灾,保护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的是社会大局的安定和谐,基层干部熟知地区实情、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要率先喊出"我是干部,有我在"的"第一声",以"冲锋在前"的姿态温暖灾难中饱受折磨的人心,让受灾群众"心生慰藉",成为抗震救灾中的"强大合力"。基层干部要以"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精神将力量集结于抗震救灾的薄弱环节,以最快速度进行逐户排查受灾情况、上门心理疏导,指导恢复生产生活、开展灾后重建等善后工作,切实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践行服务宗旨,在抗震救灾大考中取得人民满意的好成绩。

擦亮"枫桥经验"的"金字招牌"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枫桥经验"通过增强党的组织功能、强化基层法治思维、优化社会参与模式等,实现了社会基层治理效能跃升,是我国在探索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治理方式转变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总结的优秀经验,成为我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

以党建引领为根本,打造基层"统筹有序、安排有力"的组织招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党的领导是"枫桥经验"能够与时俱进的最大优势,各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发挥党建统领的核心作用,构建覆盖全面、组织有序、行动有效的基层治理体系,统筹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稳步发展。各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提高思想引领能力,通过完善网格化治理模式,构建党建网格化平台,深化"网格吹哨""党员报到"工作制度,不断延伸党组织触角,建立党员干部下沉一线的长效机制,做精做细最小单元,推动组织体系和工作力量直达基层;不断探索区域化党建联建共建,打造以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为龙头,多个村(社区)党支部联合的综合党建联盟,联合共建单位、党员干部、志愿者、群众等多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条块协同的组织管理模式,夯实就地解决矛盾、化解纠纷的能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