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647篇(第59/138页)
以"非一家人进一家门"的鱼水情深,练就躬身为民的"铁脚板",力破"纸上谈兵"的空转圈。"天地之间,莫贵于民;悠悠万事,唯民为大。"纪律规矩是民心底线,是党员干部必须守牢的"警戒线",唯有将党纪学习教育与为民服务深度结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才能答好"遵规守纪化于行"的实践题,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将党纪学习成果与为民服务火热实践结合起来,把牢"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价值取向,自觉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面对教育就业、住房养老、医疗卫生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做到在矛盾困难面前担"事"不躲、担"难"不怯、担"责"不推;同时要善于"搬救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在群众"最急"处解难题、"最难"处办实事、"最愁"处出真招、"最盼"处见行动,切实把群众的事一件件办好、一茬茬推进、一步步落实,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纪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风貌。
"三个结合"推动全会精神"开花结果"
当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做到学思结合、学创结合、学做结合,既要学深悟透"理论真谛",又要创新丰富"宣讲形式",还要矢志不渝"担当作为",才能让全会精神在广袤的基层大地上发嫩芽、绽繁花、结硕果。
坚持"学思结合",悟透"理论真谛",让全会精神在"深思细悟"中萌发"嫩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经验",又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蓝图",内容丰富、内涵深刻,需要切实做到"以学促思,以思促悟"才能把全会精神"学深悟透"。"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要"搞懂弄通"全会精神的"四梁八柱",既要"全面系统"学透其"丰富内涵",又要"联系实际"了然其"核心要义",更要"深入思考"把握其"理论真谛"。"学无百日功,只怕一日空",全会精神学习要坚持常态长效、常思常悟,要在"深思细悟"中明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底层逻辑",明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明确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方法路径",才能以充满"理论真味"的语言确保全会精神在基层宣讲中不走样、不跑调。
坚持"学创结合",丰富"宣讲形式",让全会精神在"创新开拓"中绽放"繁花"。在基层宣讲中,要充分结合工作实际、利用现有资源、丰富宣讲载体、创新宣讲形式,坚持做到"立体宣传、矩阵传播",抓好"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要充分利用好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载体,将全会精神宣讲"精确到点",引导广大党员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同时,要积极深入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开院坝会、开田坎会,用群众"喜闻乐见"又"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全会精神宣讲"连点成线",让群众真真切切了解惠民政策,明明白白享受改革成果。再者,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介传播,抓好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宣传平台建设,用"时兴"又"便捷"的方式将全会精神宣讲"织线成面",进一步扩大全会精神的传播和影响范围,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创新方式让全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坚持"学做结合",矢志"担当作为",让全会精神在"砥砺实践"中育结"硕果"。全会精神宣讲的过程,就是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增强信心、凝聚共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的过程,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干一寸胜过说一尺","实干担当"是最动听的"宣讲语言","实绩实效"是最真切的"宣传手册"。在基层宣讲中要做到"底气十足",就要矢志不渝地坚持学做结合、担当作为,以全会精神为"思想引领",以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行动指南",聚焦"发展之所困"、紧盯"民生之所需",不断磨砺"改革精神"、提升"开创本领"、强化"担当能力",以"重点突破"打好改革的"攻坚战",以"全面开花"打好发展的"集团战",不断"攻克"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每一个"顽固堡垒",才能让全会精神在"砥砺实践"中育结出金灿灿的"累累硕果"。
"时时放心不下"让抢险救灾有"度"可循
近日,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给海南、广东等地划拨专项资金5355万元,用于支持防汛防台风、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央组织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履职尽责,强化风险意识、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极端认真负责的担当精神,毫不松懈做好抢险救灾各项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要当好"主心骨",做好群众的"贴心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实际行动,让抢险救灾有"度"可循,全力以赴做好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时时放心不下"中读懂为民初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让抢险救灾"更具速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面对超强台风"摩羯"造成的严重灾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抓紧核实灾情,组织力量救灾,妥善做好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充分认识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投身抢险救灾第一线、最前沿,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心真情切实做好灾情后的人民家园重建工作,既要投入到解决用水、用电、交通等问题之中,保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更要通过走村入户、线上登记、现场核查等方式,对因灾倒损民房、作物倒伏、财产遗失等各类损失摸清底数、收集诉求,一册一户填好服务清单,挂图作战、对单销号。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秉持"险情在哪里、党员干部就在哪里"的精神,坚持下沉一线包保到户、责任到人、因户施策,对受灾群众特别是对脱贫监测户、贫困边缘户进行点对点、面对面情况核准,坚决防止因灾致贫返贫,辛勤耕耘救灾抢险"责任田",让党旗在救灾抢险一线高高飘扬。
在"时时放心不下"中读懂为民决心,坚持念民之忧、行民之盼,让抢险救灾"更显温度"。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本次超强台风破坏之强、影响之大都超乎想象,给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截至9月7日15时,因灾死亡4人,受伤95人,海口损失约263.24亿元,文昌327亿元。广大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奋勇争先,到形势最严峻、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抢险救灾,积极参与党员突击队、站好党员先锋岗、认领党员责任区,时刻保持"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感和"犹豫就会败北"的危机感,努力在走家串户、嘘寒问暖中了解受灾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盼,通过建立短期救济机制、安排过渡性住房、协调保险理赔等方式,把解决受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措施想细、将工作做实,把防风抗灾各项安排部署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要常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科学合理调配救灾资金,紧盯资金拨付、使用、管理等关键环节,让每一分钱都"用得其所",及时将专项资金用于恢复道路、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解决受灾群众吃穿住行等实际问题之中,确保每一笔专项资金都能"发挥效用",实现专项资金能够"用之于民",将"好钢"用在刀刃上,让人民生产生活尽快回归"正轨",坚决不负共产党员的光荣形象、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在"时时放心不下"中读懂为民恒心,坚持高瞻远瞩、补齐短板,让抢险救灾"更重效度"。备豫不虞,为国常道。防风救灾,"防"字先行,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失防万一。防风救灾是对应急指挥体系、系统防御能力、救援实战能力等的考验,也是党员干部能力作风的"赛马场"。防范胜于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既要立足于"当下",更要着眼于"长远"。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推进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化建设,统筹电力、水利、交通等诸多领域,在常态长效和共同预防上下功夫,强化协同配合、高效联动,通过剖析此次防风工作暴露的短板弱项进行河道拓宽、堤坝建设、风险房屋搬迁、隐患桥梁维修加固,不断完善防灾减灾预警系统,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要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识别能力和应急决策处置能力,一方面要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乡村广播、宣传栏等载体,有效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提升群众懂灾、识灾、防灾、避灾的能力,另一方面,及时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建立大数据平台建立预测预报体系,对道路、山体、水库的的监测、巡查和监管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应对次生灾害思路清、方法活、举措实,实现防风救灾工作做实做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切实答好抢险救灾的"后半篇文章"。
"四轮驱动"让党员教育管理更"给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做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对于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党员教育管理应做到"思想"领动、"实践"推动、"监督"促动、"创新"驱动,把牢"政治标准"方向盘、强化"担当作为"铁肩膀、落实"从严管理"硬举措、激活"方式方法"新动能,从而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的向心力、落实力、凝聚力、促进力。
"思想"领动,把牢"政治标准"方向盘,提升党员教育管理"向心力"。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党性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党员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把思想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头脑,引导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加强党性修养教育,深入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对照检视、警示教育等方式,让党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要把"政治三力"作为检验干部的标尺,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办法》,以"零容忍"的态度处置"不合格党员",提升党员"含金量",确保党员队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实践"推动,强化"担当作为"铁肩膀,提升党员教育管理"落实力"。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要引导党员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处理好"大我"和"小我"的关系,让真抓实干、担当尽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要强化实践锻炼,组织党员积极投身改革发展"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让党员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增强党员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能力硬度",让党员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中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要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成立"党员服务队""党员突击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倾听人民呼声、增进民生福祉、解决急难愁盼,用实际行动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的好政策转化为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监督"促动,落实"从严管理"硬举措,提升党员教育管理"凝聚力"。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将严的要求落实到全过程和各方面。要健全党员日常监督机制,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经常性监督和全方位管理,及时了解所管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强化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积极开展"两优一先"表彰活动,营造学习典型、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做到"锦上添花",对离退休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结对帮扶,传递党的关怀和温暖,做好"雪中送炭",增强党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正确处理容错与问责之间的关系,为担当者担当负责,为干事者撑腰鼓劲,保护勇于创新、担当尽责的干部,让干事者不受委屈,让改革者不背包袱。
"创新"驱动,激活"方式方法"新动能,提升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力"。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唯有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才能使党员教育管理更加有力度有温度。要对党员精细摸底、全面建册,根据党员的不同岗位和需求,订制"课程菜单",针对农村、社区、两企三新、新就业群体等不同领域党员,开展"点单式"选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分类分批培训,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课程设置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培训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提升党员干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要丰富拓展培训方式,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模拟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方法,让党员走进车间工厂、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在"身临其境"中增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引导党员从"被动听""被动学"转向"主动问""主动讲",变"单一输出"为"多元互动",不断提高党员教育质效。
"意"往"情"深奏响民族团结"奋进曲"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繁荣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践中,各级党员干部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以"唇齿相依"的鱼水之情、"携手共进"的家国之情、"共创未来"的奋进之情,共同奏响民族团结"奋进曲"。
秉乘"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意,以"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鱼水之情,奏响九州大同的"和谐曲"。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休戚与共、携手共进的团结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邦畿千里,维民所止。'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翻开历史画卷,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到"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从"彝海结盟"到"牦牛革命",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藏族边疆战士到"十八洞村一心扶贫"的苗族村干部,中华大地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团结历史。新征程上,各民族广大干部群众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坚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采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沉浸式教育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让"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