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647篇(第75/138页)
2024-9-1311:22上传
下载附件(2.14MB)
将"人民安全"置顶,临危不惧、迎难而上,打好防风救灾"主动仗"。台风就是号角,灾情就是命令。广大党员干部要擦亮为民底色、守住党员本色,以"风"为令、闻"风"而动、逆"风"而行,主动前往防风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抢险救灾的"排头兵""急先锋"。要严格落实值班制度,及时观察汇报台风过境情况,做好台风灾害应急情况处理,多方面保障饮水、医疗等人民群众基础生活需求,以有效、有力、有序的措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4-9-1311:33上传
下载附件(2MB)
将"人民需求"置顶,患难与共、同舟共济,按下防风救灾"恢复键"。灾后恢复是台风过境后受灾群众关心的头等大事,也是党员干部必须做好的首要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抢抓灾后恢复关键期,安抚群众、保障群众、动员群众,共同摸排收集受灾情况、实际需求,下大力气、狠功夫,解决好受灾后最迫切、最关切的现实需求,尽快恢复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实施,用实际行动帮助群众渡过灾后"困难期"、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024-9-1311:34上传
下载附件(1004.31KB)
追寻"甘肃"足迹瞄准发展"关键词"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天水、兰州等地考察调研,不仅关切着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和民生工程取得的成效,更以高瞻远瞩的目光,聚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追寻总书记的"甘肃"足迹,瞄准"特色产业""为民服务""绿色发展"关键词,秉承使命、砥砺前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途中努力绘就富民兴陇新图景。
从"一树一果""一窟一庙"中瞄准"特色产业",依托"地域优势",以"创新引领、产业融合"之策,激发陇原新潜力,绘就"产业兴旺、地域繁荣"的致富图景。在天水市,习近平考察了麦积山石窟、麦积区南山花牛苹果基地、伏羲庙,了解当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特色现代山地果业等情况。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这一深刻洞察,为甘肃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广袤无垠的西部大地,蕴藏着无尽的宝藏与璀璨的文明,是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沃土。"繁星点点照前路,产业发展正当时。"特色产业的培育与壮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璀璨星光,广大党员干部应抢抓发展机遇,强化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引领群众善用现代科技之光,点亮特色产业之路。一方面,深挖自然资源潜力,以智慧农业为翼,让特色农产品插上科技的翅膀,通过精准种植、智能管理,提升品质与产量,同时打造地域品牌,让每一份农产品都成为传递地方风情的文化使者,实现价值倍增。另一方面,激活文化基因,让古老文明与现代创意碰撞交融,通过数字化手段再现历史场景,开发沉浸式文化旅游体验,让游客在游历中感受文化的温度,也让民族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新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从"一点一滴""一老一小"中瞄准"为民服务",关注"民生工程",以"无微不至、春风化雨"之力,加快陇原新步伐,绘就"其乐融融、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水苹果基地肯定引洮供水工程成效,鼓励多建惠民工程。在兰州社区强调社区工作的核心是服务居民,要抓好"一老一小"两个重点。无论是建设惠民工程,还是抓好"一老一小",都是总书记为民情怀的深刻体现,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鲜明标志。广大党员干部面对民生福祉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心将"事事放在心上",从基础设施的完善到公共服务的优化,每一项民生工程的实施,都是对人民需求的积极响应。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关乎家庭幸福。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将民生之网织得更密更牢。在老有所养上,要聚焦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广智慧养老模式,确保每位老人都能安享晚年,幸福安康。在幼有所育上,要致力于构建更加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同时,要善于从细微处着手,在每一件看似微小却关乎民生福祉的事情上,都要倾注心血,确保工作不流于形式,不止于表面,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从"一山一河""一风一光"中瞄准"绿色发展",聚焦"生态保护",以"节能减排、能源转型"之措,打造陇原新生态,绘就"山清水秀、万物共生"的和谐图景。祁连山生态治理成效持续巩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风光能源开发利用日益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持续深耕"绿色田野",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进"绿色实践"的广袤天地,探访"清洁能源"脉络,体验"低碳生活"韵律,品味"绿色经济"硕果。将"可再生的能源""可持续的模式""可复制的经验"串联成线,镌刻于心,以"绿色探索者"的姿态,融合"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理念",在深刻理解资源环境"有限性"与"宝贵性"的前提下,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要促进"产业、科技、生态、社会"的深度融合,于绿色转型中,让城市乡村焕发新生,成为绿意盎然、生态宜居的现代典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关键点。瞄准"绿色发展"这个关键词,引领我们向着更加繁荣、可持续的未来加速迈进,让蓝天白云不再是奢望,绿水青山成为常态,共创一个既繁荣又美丽的陇原大地。
"本色""成色""底色"答好深改"时代卷"
要织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幅壮丽画卷,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在改革沃土中,蘸深邃的"墨",彰显"本色"、擦亮"成色"、夯实"底色",奋力答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分答卷",为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积蓄动能。
执赤胆忠心之笔,饱蘸"革命理想大于天"本色之墨,答好"风摧雨折、不改其志"的"忠诚卷"。"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之所以能够发生如此伟大的变革,民族复兴伟业之所以能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正是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矛盾风险挑战,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矢志不渝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执实干恒心之笔,饱蘸"越是艰险越向前"成色之墨,答好"笃志躬行、勇立潮头"的"奋斗卷"。"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能夺取胜利"红旗"。当前改革任务正处于重要的攻坚阶段,越是接近改革深水区,所遇到的情况越复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攻克改革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真本领,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概攻坚"卡脖子"难题,以"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韧劲确保任务一项一项完成、目标一个一个实现,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执为民初心之笔,饱蘸"俯首甘为孺子牛"底色之墨,答好"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为民卷"。"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从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到稳定就业,从教育资源匮乏到普及义务教育,从看病难、看病贵到医疗救助兜底......我们党始终坚持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服务人民、改革造福人民。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主体地位,不折不扣地落实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社保等领域的改革举措,使人民实实在在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新变革、新成就,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拨弦奏曲"让全会精神"落地生根又结果"
改革扬帆风正劲,击鼓催征再出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指出,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守正创新抓改革,聚"热度"、掀"热潮"、燃"热情",主动趁热"拨弦奏曲",让全会精神"落地生根又结果"。
聚热度,拨宣传宣讲"理论弦",奏响改革信仰"入心曲"。全会精神能否直抵群众"心坎里",其关键是看能否找准"角度"、抓住"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人民群众"听得懂"的初心,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特点,制定不同的宣讲"套餐",用"百姓话"讲"百姓事",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把理论内容讲清楚、政策措施讲明白,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不能"一宣了之""点到为止",要让大政方针"接地气""润民心",切实提升宣讲吸引力感染力,真正让全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要结合地区特色,用好山歌、快板等艺术载体,增强宣讲效果,打通传播"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确保全会精神从"村头"到"心头"。
掀热潮,拨知行合一"行动弦",奏响改革作风"见行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说",是一种郑重的承诺、一种表达方式,然而"做",则是践行承诺、解决问题;话"说"得再动听,都不如"做"赢人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说"与"做"相结合,"言"与"行"相统一,绝不能把"说了"当成"做了",要慎始慎终,身入心至,找准"深改"抓手,做到"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要务实笃行、持之以恒,始终走在"深改"前列、干在实处,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奋楫争先的勇气担当开启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深改"进程,一锤接着一锤敲,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蓝图"变为"实景"。
燃热情,拨创新笃行"路径弦",奏响改革突破"成效曲"。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推动"深改"的"牛鼻子"。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聚共识,跳出"舒适区",注重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精准发力,不断研究"深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规律,找准"深改"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拿出创造性改革举措,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创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摆脱"旧模式"路径,借鉴"老路"而不盲从"老路",坚决破除"唯经验论""不敢越雷池半步"等思想坚冰,多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的首创精神,努力做到从解决"一件事"出发,向办好"一类事"延伸拓展,不断释放改革效能。
"四维并进"为党员教育"赋能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做出重要部署,强调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长期任务,是培养党员信念坚定、政治可靠、素质优良的必要途径。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四维并进"为党员教育"赋能添力"。
聚焦主题主线,把准政治方向之"舵",让党员教育更具"向心力"。党员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党性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指导性、实践性。在党性教育方面,可通过打造主题鲜明的党性教育系列课程,加深对党的百年历程的理解与感悟、对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作为党员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课程内容上可以将当地红色文化深度融入到党课设计中,不断提升党性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理论教育方面,要突出政治理论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教育,并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使政治理论教育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第一课",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紧抓关键少数,以"头雁领航"助力"雁阵齐飞",让党员教育更具"执行力"。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党员教育中的"头雁"作用,以"头雁领航"助力"雁阵齐飞",实现"多""少"互促,引导更多党员干部"立身为旗"。领导干部应从带头学、带头说、带头做三个方面着手。既要认真参加党员教育,又要带头参加所在支部的党员经常性教育,做刻苦学习、学以致用的模范。既要适时组织开展重大主题、重点专题集中学习,又要指导深化集体学习研讨,使学习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既要切实担负"第一责任人"职责,站在一线、靠前指挥,又要了解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对党员教育进行具体的指导,始终把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工作扎实开展。
精准分类施策,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一齐发力,让党员教育更具"穿透力"。党员教育贵在精准,也难在精准。必须在"整体推进"的同时加强"分类指导",下足党员教育管理"绣花功夫",确保党员教育既全面开花,又各具特色。在培训对象上,针对不同领域、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级岗位的党员干部,其思想状况、学习能力也各不相同,不能采取"一锅烩"的形式。而应根据其人员特点,纵向上分为县市区党政机关和基层单位两个层面,横向上分为农村、社区、企业事业单位等多种类型,分别制定相应的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培训内容上,坚持以培训对象的需求为导向,体现不同领域和群体党员特点,有针对性地因需施教。在培训方式上,以务实管用为原则,针对不同对象,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寓教于学、寓教于行、寓教于乐,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着力强化保障,以三项举措不断健全保障机制,让党员教育更具"战斗力"。要突出抓好党员教育基本保障,建立健全经费、机构、师资保障机制,推动党员教育在建章立制中实现常态长效。一是强化经费保障。从抓实党员教育工作的需要出发,将党员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中,确保党员教育经费保障到位,为党员教育提供支撑和保障。二是强化机构保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建设网络培训平台和移动学习APP,为党员提供便捷、高效、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依托基层党员教育中心搭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开放"驿站"、打造网络党支部互动平台等。三是强化师资保障。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要求,优化整合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如建立开放式党员教育师资库,选聘基层党组织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模范人物等担任专兼职教师,充分发挥老党员、老专家、老模范作用。
保"三态"强"三劲"画好全面深改"施工图"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犹如一座灯塔,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不仅是对过去改革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未来改革路径的规划。全会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作出了系统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坚定的信念和务实的行动,答好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历史性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