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才办党组书记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中心组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市人才办党组书记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中心组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3月5日至11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京胜利召开。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盛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下团组",与代表委员们亲切交流、共商国是,就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等,作出深刻阐述和重大部署。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下面,我结合分管的人才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人才办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全国两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扎实做好人才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高质量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加大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培养力度,加强人才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强大动力。要坚持协调发展,注重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区域人才合作,推动人才向基层、向艰苦边远地区和重点领域流动,促进人才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实现人才发展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要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保领域人才的引进培养,推动人才在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人才支持。要坚持开放发展,积极融入全球人才竞争格局,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提升我市人才国际化水平。要坚持共享发展,切实保障人才合法权益,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待遇保障,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的重要论述,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要加强高校建设,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支持高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要加强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加强基础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公平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我们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高地,为建设人才强国贡献力量。要加强人才政策创新,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优化人才服务保障,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在我市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三)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大省要挑大梁的重要论述,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我市作为经济大市,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要聚焦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产业人才和创新团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要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人才的支持力度,提高基层人才待遇保障,吸引更多人才到基层创新创业,为基层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导,扎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发展雁阵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我们要紧紧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制定实施重点产业人才发展规划,明确产业人才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大对产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要加强产业人才载体建设,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产业园区、创新平台等,打造一批产业人才集聚高地。要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养造就一批产业创新人才和团队。要加大对产业人才的扶持力度,完善产业人才政策体系,提高产业人才待遇保障,为产业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二)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高层次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我们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端智力支持。要制定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要加强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人才竞争,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网络,举办国际人才交流活动,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关注我市、了解我市、选择我市。要加强海外人才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海外人才工作站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便捷服务。要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解决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中的后顾之忧。
(三)强化人才自主培养,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人才培养是人才工作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强化人才自主培养,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要加强高校人才培养,支持高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要加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要加强企业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企业人才培训体系,开展企业人才培训活动,提高企业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要加强人才继续教育,建立健全人才继续教育机制,为各类人才提供不断学习、不断提升的机会,促进人才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
(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我们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让各类人才在我市各得其所、各展其长。要加强人才政策创新,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提高人才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要加强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注重以实际能力和业绩贡献评价人才,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要加强人才服务保障,建立健全人才服务机制,为人才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解决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中的后顾之忧。要加强人才文化建设,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让人才感受到我市的温暖和关怀。
三、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一)强化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要加强对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人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注重在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引导人才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加强对人才的团结凝聚,关心关爱人才,倾听人才呼声,反映人才诉求,帮助人才解决实际困难,让人才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二)压实党管人才工作责任。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党委(党组)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人才工作。党委(党组)书记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抓好人才工作。各级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考核评价,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要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人才工作队伍。要加强人才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提高人才工作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要加强人才工作者的实践锻炼,选派优秀人才工作者到基层一线、重点领域、关键岗位挂职锻炼,提高人才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加强人才工作者的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人才工作形象,以优良的作风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