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经验素材汇编(信访、主题教育)(第2/8页)
信访工作"浦江经验"的新时代意义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重要阐述的几点体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部 封丽霞
(2019年12月20日)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对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深刻阐述。他说, "信访问题是全局问题的综合反映,所谓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它是一个全局性问题、政治性的问题。信访工作不只是信访局一个部门的工作,也不单是几个分管领导的责任,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过程中,信访工作既是反映民情民意和基层社会治理状况的晴雨表,也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制度载体。新中国建立70年以来,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一直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更是把信访工作看作是为群众排忧解难、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群众权益的重要方式,是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不管是党和国家对于信访工作的高度关注,还是各级政府对群众信访权的尊重维护,都一以贯之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的宗旨。
信访工作具有丰富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社会矛盾和群众诉求。这些矛盾和诉求都要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因此,信访活动也有着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做好信访工作所要求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各个地方的社会治理过程当中,信访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成为评价其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导干部为政得失的重要信息来源。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一定程度反映地方政府公共决策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新时代信访工作在回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时隔十六年之后,我们重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浦江下访路,重温他关于领导干部带头下访的重要讲话精神,可以发现,十六年前深入基层下访接访的工作思路可以作为我们当前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源泉和经验参照。领导干部带头下访的"浦江经验"在当下仍有着积极的时代意蕴和实践价值。
为此,我们今天深入研讨和准确定位新时期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探索与创
新更多的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经验,对于在新时代传承发扬、坚持和发展"浦江经验",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信访工作,获得更广泛更深刻的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并以此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深刻的理论总结和现实指导意义。经过走访调研和学习做好信访工作的"浦江经验",围绕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坚持公开透明,提升信访工作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领导干部下访,就是领导干部深入信访压力突出、社会矛盾集中的地方和基层去了解情况、发现和解决问题。通俗地说,就是领导干部要有足够的勇气、迎难而上,硬着头皮往矛盾的窝里钻。深入基层下访接访,充分显示出领导干部敞开大门、放下身姿、迎接群众、坦诚面对各种困难的开放和自信心态。十六年前,习近平同志到浦江下访,前期做了充分的通知群众、收集信息的准备。省、市、县三级信访局在浦江县县报纸、电视台、广播台发布公告,把省委书记来接访的事情广而告之。顿时,全县轰动,群众奔走相告、拍手称赞。这其实是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公开透明原则的一次有益实践。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种工作方式既能了解到基层社会发展中的真正问题和工作不足,也能赢得了群众的真心信任,还锻炼了与群众对话交流与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的运用,信访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得到巨大提升,这也大大推动了信访工作的公开、阳光和透明。我们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建成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开通手机信访,微信信访,实现网上信访向掌上信访延伸。群众能够非常便利、快速地提交上访诉求,对于信访事项的办理过程、办理方式、办理结果也都可寻可查。这在更高层面实现了信访工作的公开透明,信访事项办理更规范、更准确、更快捷,用高科技手段保障了便民利民、国家信访为民的工作宗旨,更能让上访人满意,也大大减少了越级访和进京访的数量。由于国家、省、市、县、乡信访信息同步共享,能够共享全国信访数据,这也有利于减少重复访和涉诉案件的分离,有利于各级党政机关就特定问题作出风险评判、科学决策和追踪问效, 有效预防和妥善化解各种风险隐患,推进社会治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专业化。
二、坚持信访法治化,使法治成为信访工作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
法治对于做好信访工作有着积极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也是信访工作权威性公正性的重要依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阐述中,对于信访工作法治化原则的坚持始终贯穿如一。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信
访工作,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做好信访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浦江下访时就明确指出:"我们处理问题有一条原则,就是依法办事。"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提出:"要努力将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显然,信访工作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一项基础性的群众工作,又是一项常规化的法治工作。做好信访工作,需要将法律专业的刚性与群众工作的柔性相结合。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最具权威性、公正性,也最少后遗症。
信访工作法治化首先要做到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一是要督促负责信访工作的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处理信访工作,用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既要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又要对不合法的诉求依程序驳回,不得息事宁人、花钱买太平。二是要用法治思维明确信访工作的职能与职责,严格实行诉讼与信访的分离,依法对各类信访诉求进行分类处理,信访工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之江新语》里写到:"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不是信访工作的唯一形式,也不是越俎代庖,取代基层工作,而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一种工作思路的创新,一种行之有效的机制,一种发扬民主、体察民情、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
其次,要约束当事人的上访行为,提高信访人法治意识,要求群众依法表达诉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专门提出:"要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决不能让那种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现象蔓延开来,否则还有什么法治可言呢?要坚决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使大家都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诉求,通过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这些阐述深刻说明了一个道理,如果背离法治的基本要求,不仅无助于问题的最终解决,反而可能引发新的矛盾,"摁起葫芦浮起瓢"。只有充分发挥法治对于群众诉求的研判、评价、处理等功能,才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底线和关键。
三、坚持及时有效原则,把信访的制度优势转变为社会治理的效能
与诉讼等社会矛盾解决的正式机制相比,信访具有低成本、直接、高效、对抗性低等特点。因此,做好信访工作要在降低群众维权成本、直接对话、做出实效、真正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实际上就是减少群众上访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畅通群众与官员的零距离交流与沟通渠道,减少社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传导环节,消除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以一种快速、便捷、高效的方式直接与群众面对面、直接面对各种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充分显示出党和政府对群众困难的高度关注与主动解决问题的诚意。然而,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下访接访,只是开展信访工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群众更关注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能否及时、有效和真正化解矛盾、解决问题,能否真正得到实惠。这才是检验信访工作成败与好坏的试金石。
如果领导干部下访一趟,声势浩大、前拥后簇,实际问题却没有解决,群众就会认为这是搞形式、表面文章、领导作秀,反而会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 甚至引发更多的社会情绪与不满,进而导致对领导个人的指责和不满。因此, 不管是什么方式的下访和接访,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真正减少重复上访、越级上访,提升下访和接访工作质量,让人民群众满意,才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访制度优势转变为社会治理的优势和效能的关键所在。
四、坚持源头治理,加强预防与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I
扫码关注上面公众号,获得更多文稿实用素材I
习近平同志在浦江下访时曾经很有感触地说:"基层是产生信访问题的源头,也是解决信访问题的主体。"因此,"要把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解决好。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也强调"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领导干部带头下访接访,就是从社会治理的源头查找各种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排解潜在的重大社会风险,寻找问题解决方案,从而防止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信访工作方式。现实当中,有的上访事件当初在萌芽阶段时不一定很棘手,可能因为大量的"公文旅行""权力空转"和领导干部的逃避、敷衍、拖拉,才把小问题滚成了大雪
球。这就是常言所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为此,基层的党政干部要转变社会治理的惯性思维,实现社会风险化解的关口前移,从注重事后化解转变为事前预防。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敞开心扉听取意见,就是本着为人民美好生活着想的初心,从源头上查找工作的缺漏,防止群众情绪由于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而失控,防止干群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和社会矛盾解决的成本攀升。
综上所言,"浦江经验"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大量减少上访数量、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和人民安居乐业的有益创举,高度契合新时期关于信访工作的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的三大核心要求,适应社会治理民主化、法治化、社会化和效能化的发展需求。
信访"浦江经验"如何炼成
落脚点放在"事要解决"上杜绝"漂亮话""太极拳"
(2020年6月22日)
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树立"从源头化解矛盾"理念,不放过一个矛盾,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把群众诉求化解在"当时""当地"。
"心无百姓莫为官。接待上访群众不能怕费事,要真用心、真给解决。" 浦江县委书记程天云说。
受访专家认为,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压力下,一方面因疫情拖延的信访有回潮的势头,另一方面疫情期间新增劳资纠纷、合同纠纷等有井喷迹象。注重矛盾化解理念创新,对疫情下半场保持社会稳定、保障民生权益、护航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一、用最低成本解决问题
疫情影响巨大,浦江是个缩影。据初步统计,疫情防控一级二级响应期间, 浦江政府热线受理的来电、网上信访中,涉疫占比76%。
干部下沉解决好信访问题,在浦江有着十多年的良好传承。"2019年,县委书记批示最多的是人民来信,全年信访批示件478件,件件督促部门加快办结。"浦江县信访局局长倪伟虹说,老百姓因信任而信访,这也是解决问题所需成本最低的方式。
当地要求干部接访,杜绝"漂亮话""太极拳",把落脚点放在"事要解决"上,重视初信初访,把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近年来,浦江持续推进下访接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如每月15 日县党政领导雷打不动到乡镇下访接访,变联系乡镇为包干乡镇;推动信访"最多跑一地"改革,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甚至不用跑也能办成事;组建244支联心服务团固定联系每个村(社区),既当联系员代办员,又当调解员服务员。
此外,浦江建立了"简单信访马上办、一般信访快速办、疑难信访监督办", 让矛盾化解提速机制;探索"信访超市""民情民访代办制"的改革机制等, 一套系统化实践正在形成。
同时,启动"民情暖哨"工程,完善网上信访工作机制,及时处理群众在"民情暖哨"平台反映的各类诉求,开展网上三服务,积极引导疏解群众情绪, 实现有事说事,无事解结的目的。目前,"民情暖哨"平台每天收到各类诉求
50余件,信息办结率和满意率都达到了95%以上。
二、在矛盾多发处反思
化解矛盾,要从根源上"破",从制度上"立"。
受访专家认为,信访工作不仅要化解具体矛盾,还要梳理提炼各类经验教训,形成科学认识和制度体系,从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这些年,浦江坚持"什么问题最突出,就全力解决什么问题"。这里,曾污水横流、违建遍地,65%的信访都与污染、违建相关。当地以此为突破口,开展了全域"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行动和"千万工程"建设,3年消灭所有黑臭河、牛奶河,创下浙江首批无违建县和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
经此一役,浦江信访总量大幅下降,从全国信访大县变为全国信访先进县。"群众如果因同样的事信访,要反思我们的政策是不是有问题。"程天云
说,通过"信访倒推"调整政策,一些共性问题得以解决。比如,这些年农民因建房信访不断。浦江通过拆除违建、盘活政策、调整规划等方式,解决了8000 多户无房户、危房户的"住房难"。
"住房问题曾困扰我们,甚至影响到儿女。现在搬迁至寺前村集聚,丑小鸭也变白天鹅了。"看着居住的危旧房成为历史,浦江县檀溪镇岭脚村一吴姓村民感慨道。
"群众为上访的事苦恼很久,我们更要用心办理、快速办结。"程天云说, 浦江努力将初次信访化解在萌芽状态。近三年,受理初次信访件4703件,十日办结率100%,平均办理时长为4.56天,办理满意率达98.97%。
通过一系列举措,2002年至2019年间,浦江信访总量下降了约九成,获得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被相关部委总结推广为信访工作"浦江经验"。今年初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确定为"下访接访"标准化工作试点。
三、浦江经验助推基层治理
疫情平稳后,劳资纠纷、合同纠纷、消费纠纷等矛盾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受访专家认为,运用"浦江实践"积累的经验方法,对疫情后社会矛盾化解、进一步完善基层治理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浦江探索打通矛盾化解"最后一公里"。领导干部要放下身段、坦诚面对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维护群众权益。
倪伟虹说,浦江各乡镇综治中心设立法官工作室、律师调解室,坚持在诉前、诉讼、复议全程协调化解,打通诉源治理最后一公里。2019年新收诉讼案
件和民商事案件下降幅度均居金华市第一。发挥社区、社工、社团等"三社" 力量,参与疑难信访化解。同时,着力加强法治建设,营造"不想访、不用访和最多访一次"的信访生态。2019年,浦江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其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注重源头预防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