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千万工程”素材汇编(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主题教育)(第14/17页)

转载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034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02分钟

这份美丽源于2003年。当时的浙江,经济发展迅速,但面临"成长的烦恼":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环境脏乱差,群众生活质量没有得到相应提升。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深入调研、亲自擘画,浙江省委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战略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一任接着一任干,浙江久久为功,15年推进"千万工程"不断深化。整治范围不断延伸,从最初引领示范的1万个村庄,推广到全省2.7万个村庄,村庄整治率达到98%。整治内容不断拓展,从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扩展到生活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整治、农房改造,形成农村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同步建设格局。整治内涵不断提升,从环境整治扩展到发展绿色产业、移风易俗, 让村美人更美。

天蓝水清,环境质量稳中向好。2014年以来,浙江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 年攻坚行动,510万户农户生活污水实现截污纳管,90%建制村、74%农户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全面推开农村劣Ⅴ类水剿灭战,目前全省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小微水体基本消除。今年1-6月,设区城市PM2.5浓度39微克

/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2.2%。

垃圾有去处,违建被清除,美丽乡村在升级。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实现垃圾"分好类""扔进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体系建制村全覆盖。毫不手软清除农村违法建筑,做到新增违法建筑零增长,全省共创成无违建县(市、区)6个、基本无违建县(市、区)27个。积极

开展"赤膊墙"整治,建设具有乡土气息、江南味道的"浙派民居"。

告别"小散乱",拥抱"绿富美",农业新产业涌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种种砍砍"变为"走走看看",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态势良好。2017年,全省农家乐接待游客3.4亿人次,营业收入353.8亿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额506.2亿元,增长27.8%。

守护乡愁乡韵,培育淳朴民风,富了口袋也富脑袋。开展乡风评议和新乡贤活动,全省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0966家。建立2559个古村落项目库,先后开展6批259个重点村、1284个一般村的保护利用,一大批濒临消亡的古村落重放光彩。

"千万工程"在浙江落地生根,深刻改变乡村面貌,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推进。浙江的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千万工程"累计让3000万人口受益。

浙江省"千万工程"助推美丽乡村融合发展的经验普适性分析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郑宝华

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乡村建设和生态宜居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浙江省于年开始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经过近年的持续推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被人民群众赞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 而且于年月获得了联合国的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这项工程也凝聚了"高位推动,尊重民意,系统推进,保障投入,奖罚分明"等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全面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年行动具有普遍借鉴意义,既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规律的生动展示;又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美丽环境、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的具体实践路径,更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实现共同富裕找到了有力抓手。

关键词"千万工程";美丽环境;美丽经济;融合发展;普适经验

当乡村振兴战略把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提到当前工作重点之时,浙江省自2003年启动实施、并不断创新升级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下简称为"千万工程")人居环境建设工程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层面在2018年初推动实施的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方案基础上,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各地也结合实际正在推动实施一些重大工程,如云南省2020年7月启动实施了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这个时候,更需要全面系统深入总结浙江省"千万工程"所形成的宝贵经验,探讨其可行推广路径。

1.浙江"千万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

浙江省有关政府部门及一些学者把"千万工程"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示范引领阶段(2003-2007年)、整体推进阶段(2008-2012年)、深化提升阶段(2013-2016年)和转型升级阶段(2017年至今)[1-4],并分别对应"千万工程"的1.0到4.0版本。这说明浙江的"千万工程"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系统性。先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脏乱差开始,着手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随后扩大到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然后逐步提升到以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健康融合发展阶段,具有系统性

和整体性。二是持续性。浙江的"千万工程"始于2003年习近平同志担任省委书记时,到目前为止,已经经过了多任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班子的更替,但仍然能够持续下去,并不断深入其建设内容。这背后所体现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之所以始于"千万工程",基本原因还是长期过分注重经济建设、忽视环境建设,且经济建设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发展问题。"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出门穿雨鞋,进门换拖鞋"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许多外出打工年轻人连过年都不愿意回村,有的回老家探亲索性住在县城。城里的许多媳妇怕脏,不愿意到农村去看望公婆"

[5]。立足这一基本现实,浙江省"千万工程"最初所走的也是全国许多地方普遍所采取的"以点代面、典型示范"的路径,重点是"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即整治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垃圾固废、化肥农药和河沟池塘污染,提高农村绿化。这不但有群众急切所盼的原因,而且有基层政府建设经验不足、财政资金投入有限等原因。当年开展示范村建设的市仅占全省地级市总数的一半。而环境整治村因建设要求较低,2004年就已经覆盖全省所有地级市,2005 年达到30~60个村庄的县(市、区)约占全省县份的2/3。2006年,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金华市金东区和东阳市的示范村数量达到最高值;绍兴市所辖的诸暨市的环境整治村总数达到了175个,一直处于领跑地位;湖州市的安吉县、金华市的武义县和永康市等已经全面完成了环境整治村建设任务。至2007年, 全省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行政村占到了66.36%。该阶段的乡村建设重点是夯实基础,这既改变了农村较为低端的生活环境,又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各级地方政府的价值观,持续加大对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广大村民的思想认识,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主动参与,为后续的各类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从2008年起,浙江省的"千万工程"逐步升级,2010年提出实施《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主要目标是建设"四美三宜两园"乡村,重点打造"千万工程"2.0版。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开始走出浙江, 逐步影响全国。2012年,浙江省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新要求,围绕"两美浙江"建设新目标,进一步拓展美丽乡村建设内容,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这是"千万工程"3.0版。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

次党代会提出,要继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把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目标是到2020年,累计建成1万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1000个。这项"千村3A景区、万村A级景区"的"新千万工程"的核心,就是打造"千万工程"4.0版。

从1.0版本到4.0版本,浙江"千万工程"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配置、"两山"理论转化、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等内容不断充实其中。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在浙江"千万工程"中得到了有益探索和充分实现[2]。这种探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20年底,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85%,回收利用率达到了4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92.5%;农村饮水累计完成提标人口1054万人,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水质达标率90%以上、城乡规模化供水率85%以上。建设(提标)农村规范化公厕64842座, 平均每个行政村超过3座,创建省级星级公厕2000座,其中示范公厕200座。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里程达到了1.3万km,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了100%。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市、区)45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500个、特色精品村1500个,美丽乡村达标村11290个。

同时,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省乡(镇) 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农村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到了98.61%;组建县域医共体161家,村卫生室规范化率达到了74.5%;农村文化礼堂1.78万家,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54个,文明实践所、实践站覆盖率达到了70%;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代缴政策对象扩大到全体持证残疾人和低保边缘农户, 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实现全覆盖;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建成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83家。"四治融合"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累计建成善治(示范)村6036个。

浙江"千万工程"不仅被广大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而且于2018年9月获得了联合国的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习近平总书记也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

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2..浙江"千万工程"的宝贵实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总结经验"。这既是源于浙江"千万工程"实践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和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更是由于其经验具有普适性价值。此前,一些学者、政府官员和新闻媒体已经做过一些总结,如吉林省赴浙江专题培训班委会认为,浙江"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在于:一是压实主体责任,二是建立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四是完善建设机制,五是加大政府投入。

赵剑红认为,丽水市作为浙江省的山区和落后地区,"千万工程"的有效推进,不仅大大改善了村庄的人居环境,而且走出了一条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道路,其基本经验是:注重科学规划引领,整体系统又不失特色;注重稳扎稳打,点线面循序推进;注重美丽环境和美丽经济互促,实现民富村美; 注重传承乡土文化血脉,实现乡风文明;注重政府主导的同时尊重群众,依靠民资,实现共建共享。

王微等认为,浙江省"千万工程"成功的秘诀在于思想上尊重人民群众的想法,做法上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找准群众的关心点,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二是找到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共鸣点,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发掘多方利益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社会资源。

李欢认为,浙江"千万工程"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参与意愿;始终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引领;始终坚持有序改善民生福祉,先易后难;始终坚持系统治理,政策连贯。

黄祖辉等认为,浙江经验的核心在于:一是村庄规划立足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既避免"千村一面",又不搞大拆大建;二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现路、水、气、电、网等对村、对户的有效覆盖和科学管护;三是着重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广泛开展村庄洁化、绿化、美化"三大行动";四是着眼于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的就业、医保、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标准统一和制度并轨。

习近平总书记新近批示之后,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对浙江"千万工程"的有效实践及显著成效做了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对值得推广的基本经验做了系统概括,具体就是"七个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始终坚持各级党政"一把手"亲

自抓,始终坚持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市场的主导力量,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始终坚持系统治理和长效治理机制建设,始终坚持以点带线、以线扩面有序改善民生福祉,始终坚持真金白银投入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设。

在充分吸收以上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所总结的宝贵经验基础上,从指导实践的角度讲,笔者认为以下几个经验值得全面总结和积极推广:一是高位推动, 二是尊重民意,三是系统推进,四是保障投入,五是奖罚分明。

高位推动浙江的"千万工程"由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和推动,关键是省委、省人民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为群众办实事内容, 要求凡是"千万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过问,且每年都要召开至少一次由省委、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加的现场推进会,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和末位约谈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奖惩激励。更重要的是,浙江省历届党委和政府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把手"责任制,全省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注重发挥各级农办的统筹协调作用,以及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住建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作用,明确责任分工, 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这实际上就是黄祖辉、傅琳琳所强调的"党政合一"的科层治理结构。这种结构既做到了权责分工明细,党管干部、层级管理、责任到人,又在努力压实地方责任的同时,注重机制协同和地方创新。

尊重民意浙江省的"千万工程"走的是一条"政府自觉引导、农民自主推进、市场自由运行"的道路,核心是始终把"注重衔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公众参与"作为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原则。政府自觉引导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和有为政府的本质属性;农民自主推进是实施"千万工程"的有效社会基础,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主导性;而市场自由运行则是撬动社会资本的重要遵循,体现的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这背后的关键在于尊重民意,所展现的正是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所要求的: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自民所系"的执政理念。用《农民日报》浙江城乡统筹调研组的话说,就是政府通过制订规划、制订政策主动发挥引导作用,目标是创造让农民自主创业,让市场自由运行的优良发展环境。政府通过市场化手段,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因为只要农民自觉自愿了,

包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内的农村发展进度自然就加快了。

浙江省"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尊重民意、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村庄分成不同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村庄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最初进行环境整治时,把村庄分为示范村和整治村,且只覆盖了全省1/4的村庄; 而在进入环境全面整治阶段,又把村庄分为待整治村和已整治村,并依据地形地貌各细分为一、二、三类县(市、区);而在美丽乡村建设阶段,则把村庄分为待整治村(细分为整乡整镇整治和一般整治两个亚类)、中心村(细分为一般中心村和重点培育示范中心村两个亚类)和历史文化保护村落(细分为重点建设村和一般建设村)。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村庄给予不同的财政资金补助。这种有差别的财政资金补助政策,不仅压实了基层政府和村两委的责任, 而且对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甚至倒逼作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