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高校党建文稿(8篇)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916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4分钟

目录

1.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推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2

2.齐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组织开展"百年风华,青春筑梦"社会实践活动 6

3.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师生联合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推进新时代育人工作 9

4.南京林业大学:"大文化"在"大育人"中大显身手 14

5.西电强化改革驱动构筑"一站式"学生社区"双院"育人共同体 18

6.四川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党课"这样上 21

7.东华大学在"战疫大课"中点亮青春信仰 26

8.湖北师范大学:全力拼出就业工作新气象 31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推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标对表教育部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和省委教育工委"强基创优"五年计划建设标准,以学校党委"党支部优质化、特色化建设年"为契机,以"党建+粮食"为路径,以服务国家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不断增强学院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强化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一是推进政治建设标准化。出台学院《党委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党员教育管理制度》《接受预备党员实施细则》《党史学习教育制度》等制度,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规范开展组织生活,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学院班子成员、支部委员、辅导员给师生上党课47次,学院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二是推进政治学习标准化。学院党委积极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周三党员学习日"等制度,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党员师生切实扛起粮食安全重任。健全常态化红色教育机制,2021年,组织党员师生赴瞿秋白纪念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学习16次,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党建共建资源共享,拓宽党员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

三是推进组织建设标准化。学院党委以学校"党支部优质化、特色化建设年"为抓手,优化基层组织设置,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教学团队设立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党支部。实施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主动参与支部建设,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实现全覆盖,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持续推进党建与思政协同发展

一是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开辟思政教育新阵地。通过在食工楼打造支部书记工作室,在学生公寓打造"党建联盟工作站""一站式"学生社区等主阵地,制订《辅导员"学生社区"值班制度》,定期举办书记茶座、辅导员谈心谈话、"党史小故事"演说、红星闪耀故事汇等丰富的党建思政教育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把立德树人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是以课程思政为载体,构建"党建+专业"格局。党建引领教学,学院党委开展"课程思政、党员先行"为主题的教学实践活动,深入挖掘提炼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食品营养学》《微生物学》等省级一流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号召学生发扬"知行合一"的精神,培养学生达到具有"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做遵章守法有良知的食品人"的课程思政总目标。

三是以服务师生为中心,搭建交流服务平台。学院党委以青年工作委员会为载体,搭建师生间交流服务平台,通过学术带头人与青委会委员结对、青委会委员与学生党支部结对、青委会成员与困难学生结对等,做好联系服务师生工作,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健全困难师生关心帮扶机制,组织志愿服务、义工服务等帮扶、慰问活动100余次。

三、坚持推进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党建引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产业服务、国际化等工作,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是依托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平台,以"样板支部"创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头雁"效应,坚持"传、帮、带",三年来,学院获批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项。

二是搭建产业服务平台,以为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组织师生党员走访政府、企业和老百姓田间开展储粮技术、储粮害虫防治和粮仓通风升级改造等社会服务400多次。

三是聚焦校企深度合作,以党建共建为抓手,与江苏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人事处党支部、江苏省农垦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等8家政府和企业党组织开展联合共建,三年来,学院为共建单位输送毕业生23人次,与粮食相关企业签订成果转化项目8项,科研成果应用到全国100多个粮食储备库。

在学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悉心指导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党支部获评"江苏省高校特色党支部",支部工作案例入选《江苏高校党建工作典型案例100例》;《科技日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对学院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案例进行了专题报道。今年3月,支部成功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6月,支部党员陈泽军同志获评"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

风好帆正悬,奋进正当时。接下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将继续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两年培育创建周期为契机,围绕学校"粮食特色"工程,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打造"粮食"特色党建品牌,力争学院党委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行列,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水平学院建设。

齐鲁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组织开展"百年风华,青春筑梦"社会实践活动

发表时间:2022-07-14

为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助力母亲河生态保护,讲好"黄河故事"山东篇。2022年暑假期间,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部以建团一百周年和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以"百年风华,青春筑梦"为主题的材料学部助力黄河流域保护与发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团深入山东省菏泽市郓城、鄄城等地,寻访黄河故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参观迁建纪念馆,一张蓝图绘到底。2017年8月1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主要针对黄河滩区居民的迁建问题进行了相应的部署和指导。本次社会实践中,实践团参观了黄河滩区迁建纪念馆、临濮镇苏泗庄黄河闸口等,全面了解黄河的自然史、文明史、治理史及黄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重温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同黄河水患斗争的英勇事迹。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近距离接触黄河受益匪浅,要进一步传承黄河文化中蕴含的红色精神,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以优异的表现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革命前辈们在黄河水患治理中的感人事迹感染着每一个人,激励着实践团成员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

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走访迁建社区,一茬接着一茬干。为深入了解黄河流域以滩区迁建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实践团先后探访了潘渡镇、六合社区、石庙村等多个黄河滩区迁建社区,并参观了鲁西南战役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实地走访,实践团了解了迁建社区的建设情况和居民的精神面貌,深刻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在经济、人文、生活等方面为人民群众所做出的努力,真正让滩区迁建使滩区群众步入幸福生活,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不仅如此,实践团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和看望老党员、困难群众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乡村振兴,看到了黄河流域与生态保护并行的高质量发展,看到了村民们的新面貌。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企业交流学习,助力黄河高质量发展。以"大学生进企业"为出发点,实践团先后参观了泰山石膏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步长制药集团等当地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并亲临生产一线,"零距离"接触工作环境。通过参观学习让实践团成员加深了对基层企业的认识,了解到企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同时,实践团成员们详细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自身专业发展前景,更加熟悉了自身专业优势,拓宽了专业发展的视野,为自身职业发展做了提前"热身",并立志将来成为一名脚踏实地、扎根基层的栋梁之才。

在2022年暑假期间,材料学部黄河保护与发展实践团先后参观走访了多个基层工作单位、多处红色主题教育基地及多家企业,同时深入黄河滩区进行调研,为助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践团成员"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青春足迹遍布各处,不仅赢得了实践单位的广泛好评,更让本次实践经历深深烙印在实践团成员们的心中,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就业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希望实践团成员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不懈奋斗,以昂扬的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师生联合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推进新时代育人工作

发表时间:2022-07-12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师生联合党支部将党建工作贯穿于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之中,以高质量党建提升党员队伍政治素质、推动科研创新、谋求团队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支部被评为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五一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夯实基础,扎实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

以"红"的基因保本色。紧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丰富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和内涵,每月确定一天为"党员集中学习日",每次组织开展集中学习培训不少于3小时,贴近高校师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践行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守住意识形态工作阵地。

以"严"的标准保质量。由学院党委指导,制定年度党支部党建工作计划、支部书记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人的基层党建责任体系,切实形成院党委书记带头抓、支部书记亲自做,逐级传导压力,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从严落实《支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提升"三会一课"质效,执行好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仪式感和严肃性。

以"活"的形式保参与。适应新时代发展和党员教育多样化需求,利用新媒体渠道开展"创意"组织生活,打造"党员先锋站"和"流动站",扩大党员群众参与组织生活的覆盖面。与福建社科院现代台湾研究所、福州民俗文化研究会等开展支部共建活动,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号召力和凝聚力。

以"常"的韧性保长效。通过邀请国内学界专家学者讲学、分享学习心得体会等方式,调动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党员形成政治生活"生物钟",激发个体自觉、形成集体效应,确保组织生活严肃认真、常态长效。

立德树人,构建支部协同育人体系

推进党建与课程相融合。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使党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台湾历史与文化》等课程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强化教材育人功能,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支部所在学院被评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用好互联网第三课堂,针对当代学生群体特点,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以开设"慕课"等方式,实现党建和思政工作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互补互促,确保学生成长成才。

推进党建与实践相融合。通过立项活动,支部党员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社区,大力开展社会调研、志愿者服务、创新实践等活动,学生党员深入厦门、莆田等地的社区、企业、军营,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介"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将实践育人融入学生党建活动,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推进党建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汇聚整合相关学科资源和师资力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项目为载体,带动师生共同成长,依托支部申报的"赓续·濡化·融创:构建'闽派'文化育人体系"入选教育部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支部《行走的教科书--全球首创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项目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墙上教科书":文化认同视角下海峡两岸传统建筑装饰的抢救、保护与传承研究--基于闽台地区崇武派石雕的调研》项目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党建引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首创两岸合编语文教材模式。积极响应国家对台工作需求,实施两岸文教交流"五合工程",合编高中语文教材《国文》第1-6册全套及《中华文化基本教材》《高中古诗文选读》等,共34本书、1200多万字,教材在台北市达人女中等20多所中学使用,在两岸相关中学举行了合编教材发布会、教学观摩会和研讨会、两岸中小学校长论坛等20余次会议。在台出版发行《古代诗歌选读》《古代散文选读》(约400万字),作为选修教材提供给台湾师生。"两岸合编语文教材在台使用"入选福建省"2017年闽台关系十大新闻"。

首创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以支部党员为主要成员的科研团队完成了《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图册,举办了30多场"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图片资料展"。历时多年创建了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于2020年10月3日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钓鱼岛专题网站(www.diaoyudao.org.cn)正式开通上线,于2021年4月27日上线英文版和日文版,在维护和宣扬主权工作上取得主动,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贡献力量。博物馆自上线以来,共有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万人次访问,日最高访问量达57万人次,并首次亮相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首创学术精品入台出版工程。持续发掘闽台文献资源,优先出版在两岸学术界、文化界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的学术著作。2015年以来,在台出版6辑共60册学术精品,举办5届新书发布会和5届两岸中国文学研究研讨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学术交流上百场,吸引台湾师生来闽交流或访学600多人次,形成两岸民间常态化学术交流机制。入台出版的学术精品均以福建师范大学的名义赠送给台湾相关高校、文化学术研究机构、图书馆、知名学者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每年赠送图书700余套。

南京林业大学:"大文化"在"大育人"中大显身手

发表时间:2022-07-11

"文明于外,文化于内"。近年来,南京林业大学大力实施"文化育人"工程,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地生根、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拂润心田、把特色生态绿色文化接续传递。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固文化自强之"根"

"100年前的同龄人是国家站起来的'主力军',现今的我们是国家强起来的'接棒人'。"今年"七一",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期末考题就是创设情境、安排角色、指定任务的沉浸式"红色剧本杀":"如果你是100年前的雨花'00后'?"学生们纷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结合亲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的心得体会,创作了系列课堂情景剧"信仰之歌"。

"为学立志,当代青年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有信仰就会生长出奋斗的力量。"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蒋建清表示:"蒙以养正,大学文化作为'育人为本'的文化,核心就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

为了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学校文化的主流,近年来,南京林业大学除了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外,还构建起主题教育、示范宣讲、文化推进、实践养成、榜样引领等"五位一体"的青年学生理论思想阵地。

课堂内外、田间地头、工厂社区、红色地标......都成为立德树人的不竭资源;党政干部走上讲台,组织评选"感动南林"人物、十佳大学生......学校通过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度挖掘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育人富矿,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化自信之"源"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近年来,南京林业大学积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通过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建设、积极打造文化传承弘扬的平台、开展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等,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近学生身边、"走"到学生心里。

连日来,正在学校图书馆一楼大厅展出的"秉承双甲子初心担当新林人使命"主题书画摄影作品展吸引不少师生驻足观赏。90余件参展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南林人"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使命与担当。这其中不少作品是在学校开设的"书法欣赏"选修课中由部分非专业的学生书法爱好者完成的。

为不断优化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结构,学校现开设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200余门,逐步构建了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艺术专业选修课程和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组成的美育教育课程体系。此外,学校结合园艺、设计类等学科集中的特点,相继开设了曲艺、剪纸、盘扣手工艺等非遗课程。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作为学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品牌活动,每年"七一"前后南林都举办"生态诗词大会",以诗词为载体,突出"红绿结合",在肆意酣畅的点字成诗中弘扬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激发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的初心和情怀。

以特色生态绿色文化传承文化自觉之"脉"

从长远的角度看,绿色生产和绿色制造将成为引领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这背后是对人才的极大需求。作为一所多科性行业特色型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正在进行一项重要的育人实践探索,通过构建"顶层设计、教学改革、平台搭建、队伍建设、环境营造"五维一体的生态素养培育体系,着力培养当前实践中需要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具有生态理念、生态思维和绿色技能的生态文明建设者。

目前,学校设有本科专业70个,其中涉林类专业大概占比42%,还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是"非林"专业。"绿色理念,是林业类高校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在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看来,作为林业高校,应当牢牢抓住课堂教育主阵地,将绿色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除了抓紧抓牢课堂教学主阵地外,学校已经开展了近400场"水杉"学术讲堂、每年为期2个月的生态文化节、牧青环保协会、绿荫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活动,不断传播生态知识和理念,践行林业学子的绿色担当。

对学生生态素养的涵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对职业的规划和选择。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中,赴基层就业人数比例较往年提高了48%。一批批朝气蓬勃的南林学子响应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行业特色大学的人才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优势,将绿色生态的种子播撒四方。

西电强化改革驱动构筑"一站式"学生社区"双院"育人共同体

发表时间:2022-07-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富有西电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以推动学院、书院协同育人为着力点,构建"全师育人、全程培养、全校协同"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流程再造,推进社区育人模式重构。深化本科生书院体制机制改革,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完成学科交叉融合、跨界培养的教育形态转变。调整重组教务处、学工处等部门,成立本科生院,负责制定本科生教育教学规划、政策、标准及通识教育教学大纲等,实现招生、教育、教学、就业全链条运行,从入校前置教育到毕业后追踪全周期管理。下设7个住宿式书院,实施学生大类培养,专业交叉、文理交融开展大学生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素质拓展、事务服务等工作,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院与书院联络沟通、协同保障机制,实施书院联席会议制度及学院领导列席书院院务会制度。学院、书院在学生社区联合共建AI实验室、联合实验中心、朋辈加油站等研学空间30余间,联合实施"德显""雏鹰""雪球"等学生发展计划,学院推动导师、科研课题组以及行业名企等入驻学生社区,书院输送跨学院学生团队投身研究工作,"学科+社区"有效融合、良性联动,双院共同发力为学生搭建更为完善的发展平台。

机制创新,实现社区育人资源融通。探索实行书院4年通识教育、学院3年专业教育的"双院协同4+3"机制,建立"行政班、专业班双轨并行"机制。学院立足"第一课堂",发挥专业优势,组建专业班、突出专业纵向贯通,开展专业教育,利用师资队伍、科研平台、校企合作、校友等优势资源,策划组织实施相关的讲座报告、实习实践、现场教学等专业教育实践活动。书院立足"第二课堂",发挥社区优势,组建行政班、突出文理横向交融,开展通识教育,对标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建设涵盖德智体美劳的5类536门通识教育精品课程群,引导、推动各类育人资源注入社区。选聘"国字号"人才担任书院院长,打造"院士进书院""教授午餐会"等品牌活动,每月定期举办教学名师、专家学者等名师导航报告,形成"转身就是大师、身边就是专家"良好育人氛围。

信息赋能,驱动社区育人服务升级。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打造学习生活智慧化、一体化学生社区,搭建数据驱动信息平台,以多维评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完善"学生电子信息系统",助力困难生精准识别"隐形资助",相关工作被人民网等十余家媒体报道。建成"线上+线下"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中心,有效集成260余项服务项目,学生使用APP即可实现"一网受理、零次跑路、一次办成",年均服务17万人次。打造多模块集成的"大数据+学生社区党建"系统,全链条记录学生党员"推优入党-培养发展-作用发挥"不同阶段信息化数据,形成学院书院互相认定机制,有效防止把学习成绩作为党员发展、评优唯一条件。围绕五育并举,构建"4种关键能力+12项核心能力素养+1000余个能力评价点"学生能力成长飞环模型,生成学生个人能力画像,基于学生画像开展综合素质评价、评奖评优、研究生推免等;生成群体数字画像,从专业、学院、个人不同维度反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智课平台,形成系统性的育人资源库和可复用的课程体系,为教师教学创新、学生自主学习等提供支撑,通过西电小C机器人实现网络虚拟实时答疑,打造"自助式"实验环境全过程指导。

四川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党课"这样上

发表时间:2022-07-07

暑来寒往,桃熟流丹,栀香清远。又到六月,星辰渐亮,人生海海,不以山川为远,不以荆棘为阻,带着梦想与责任踏上新的征程。近日,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党课",在校园里引起了广泛关注,师生纷纷表示,"主题党日原来可以这么办,思政教育可以这么生动具体,党员管理服务可以这么走心......"

党味浓厚、鲜味十足的党日活动

四川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近日,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联合吴玉章学院等10个学院,举行了"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党课"主题党日活动。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校机关党委、校党委组织部、保卫处户政科、就业指导中心、档案馆,以及10个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和毕业生党员,线上线下300多人参加了此次主题党日活动。

主题党日活动邀请四川大学校关工委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特邀党建组织员汪朝清老师,围绕"要在历史的回眸中增强创新自信""立足新时代强化创新使命担当"和"面对新时代要求,坚持以创新谱写青春辉煌篇章"三个部分向毕业生党员讲授党课,在回顾新冠抗疫和百年党史的过程中阐释了四川大学青年党员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的使命与担当。活动还邀请相关部门老师,以"热心、贴心、细心和诚心"四心来关爱指导毕业生党员,有序开展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流程、毕业生户口迁移相关事项和毕业生档案离校派遣事项的相关工作,为大家提供"一条龙"服务。

"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党课",是化学工程学院本科社区党支部特色品牌党建活动之一,于2018年6月首次发起并在每年毕业季持续举办的主题党日活动。为了充分发挥老教师党员"五老"优势,特邀请深受学生喜爱的校、院两级关工委老教师党员作为固定主讲嘉宾,以"接地气、聚人气、有吸引力"的特点,开展与毕业生党员思想、学习、生活、工作以及毕业息息相关的活动,同时勉励毕业生党员继续不忘初心使命、砥砺奋斗前行,真正践行"扶上马,送一程,关爱一生"的暖心服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