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党建理论-20篇(第4/3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025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35分钟

由于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社会主义由一国向多国发展的过程中,苏联模式同时也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推广。一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效仿苏联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类似苏联模式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特别在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的推广具有"输出"和强加的色彩。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尽管经历了曲折甚至遭受了严重挫折,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取得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经济建设方面,基本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557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6846亿元,29年间增长11.29倍,年均增长9%。农业发展方面,农业总产值从1952年到1978年的26年间增长2.3倍,年均增长3.25%。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一批重要成果。同时,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事业等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涌现出雷锋、王进喜、焦裕禄、时传祥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和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当家作主人的精神风貌。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砥砺前行,守正创新、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巍巍巨轮在狂风暴雨中一路坚定破浪前行。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锚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汲取历史教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审时度势、果敢抉择,敢于斗争、善作善成,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等等。归结起来就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必将谱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没有消失、没有失败。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精神之"强"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重要成果

发表时间:2022-11-08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之"强"是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不仅要追求物质财富的巨大丰富,更要追求精神财富的巨大丰富;不仅要实现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更要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准确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方位,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再攀高峰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良好社会环境,需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精神文明建设伟大成就的里程碑意义。

■成功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意识形态是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性质,决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态势和客观规律,把意识形态工作定位于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极端重要的地位,就意识形态领域的许多方向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重要部署。如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扩大主流思想舆论,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旗帜,确立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主心骨,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走深走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引领新时代奋进之路;在宣传思想战线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抓敢管、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持续加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析指导,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举措,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成功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有力巩固了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国人以更加理性的目光重新审视自我与他者、中国与世界、历史和现实的关系,重塑自尊自信的心理结构和精神气质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鲜明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基础,瞄准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发展快车道;以改革为动力补齐短板提高效能,进一步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发展文化产业,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强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使中国话语更加响亮,中国故事广为传播,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驱散了西方中心主义散布的文化迷雾,提振了中国人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的信心。中国人正以更加理性的目光重新审视自我与他者、中国与世界、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关系,重塑自尊自信的心理结构和精神气质,并以更为丰富的实践,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彰显了中华民族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宽广胸襟和精神境界。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