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党建理论文章-45篇(第19/76页)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党领导人民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越是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大关头,越是在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的关键时刻,就越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需要我们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自觉做这一重要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完善分配制度推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等一系列制度安排,表明推进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不可否认,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体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起点,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的道路上,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是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其实现的根本路径就是要在分配制度上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为改革分配制度,协同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一、初次分配:激发市场创造活力
初次分配根据劳动、资本、土地、管理和数据等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配。坚持让市场在生产要素配置及要素报酬分配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改革的实践证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重要前提,是创造财富做大"蛋糕"的重要基础。在初次分配领域,要鼓励劳动者勤劳致富,通过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新创业实现增收致富;要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竞相参与发展的良好环境。
与此同时,初次分配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注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市场崇尚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带来一定的收入分配差距,依靠市场内在机制是无法自我调节的。垄断行为的形成和存在、生产要素中资本相对劳动力的强势地位、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歧视等都可能使收入分配恶化。因此,必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完善最低工资、工资支付保障、工资合理增长机制,防止垄断行为、资本无序扩张和盘剥,以"有形的手"保证市场经济分配的公平合理,发挥政府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二、再分配:发挥政府主导性作用
再分配领域,政府参与收入调节,发挥社会财富分配的均衡作用。与初次分配不同,再分配领域更加强调公平原则,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定范围和规模的社会财富分配,政府主导性强,寻求"分好蛋糕"。发挥再分配领域政府调节职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的新要求。
一是优化税制结构,增强税收调节作用。"强化税收调节,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是我国未来税制改革方向。中国的税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体,直接税比例小。以个人所得税为例,尽管其增长速度快,占税收收入比重有所提升,也仅为8.4%,而发达国家美国、德国、加拿大的个人所得税占比均在40%以上。直接税中房地产税、财产税以及赠与税等改革还未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增值税是间接税的主体,2020年增值税占总税收比重为36.8%,2019年为39.5%,间接税的特征是向生产环节企业征收,但通过流通最终把税收负担转嫁给广大普通消费者,弱化了税收调节功能。这与税收调节"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目标不相符,应逐渐构建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累进税制度,注意税制对居民行为的调节。当然,对高收入阶层的征税,要以不损害劳动积极性为前提,减少税收对收入的过度调节。在增值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的设计中,也要对日常生活消费品采用低税率或免税,对贵金属制品等高档商品采用不同程度的高税率,从而发挥对收入差距的间接调节作用。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社会民生支出水平。社会保障是竞争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完善社会保障基本功能,要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增加直接用于向中低收入人群倾斜的支出比例,使得当任何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发生困难时,都可以均等获得"兜底性"生存机会和发展权利。增强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在医疗卫生方面,通过对弱势群体的医疗卫生扶持降低医疗自付成本,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增加其谋生的潜能;在教育方面,加大教育投入、职业培训支出,增强造血功能,切断代际贫困传递路径,改善初始条件的不均;在就业方面,提高均等获得就业机会,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上一篇:2023年1月党建评论-17篇
下一篇:2022年度某国企党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