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建理论-23篇(第21/29页)
主体的能动性
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行的重视,对实践的重视,对主体能动性的强调。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这个重要论断提出后,实践中曾经存在这样一种认识误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难以实现,因为自己给自己动手术难以实现。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是对自我革命主体的能动性认识不够,对马克思主义主客体关系认识不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认识不够。
马克思以前的西方哲学,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二元思维上,更多体现在把本质与现象分离开来、把主观与客观割裂开来、把相对与绝对对立起来的本体论思维方式,这种主客二分视角下的主体能动性往往十分有限,因为对客体、对象的认识无法与主体之间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与之相比,马克思主义对主体能动性的认识则具有彻底性。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出发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彻底变革了过去哲学中的主客二分思维。马克思以实践自身的矛盾性为基础,深刻揭示了人对世界的否定性统一关系,永远敞开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空间。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对主体能动性的理解必然体现为主体不断自我革命、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这一重要论断,正是立足马克思主义主体能动性的特点,一方面,强调认识的主体和改造的主体是具体的、历史的人,是集团、政党、阶级,是群众以及整个社会。强调对认识主体和改造主体的研究,就是对人的存在形式及其最普遍的发展规律的研究。另一方面,强调在认识论层面把执政党自身建设与政党自主性不断生长结合起来,把执政党的自我革命体现为政党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不断统一的过程。
早在1945年5月,在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的选举方针中,毛泽东就谈到,"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相信工具论""群众是从实践中来选择他们的领导工具、他们的领导者。被选的人,如果自以为了不得,不是自觉地作工具,而以为'我是何等人物'!那就错了。"一九五六年在党的八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邓小平也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中国共产党的"工具"特质,是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因为中国共产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具有真正的彻底性,革命的主体可以始终做到根植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把政党执政规律探索与人的解放过程统一起来,真正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破解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问题。
过程的复杂性
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事物发展过程的高度重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可以实现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从过程角度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一是注重通过规范权力、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强调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强调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实践中不断深化党和国家监督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中国特色权力监督制约格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强调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把自我革命的制度规范体系建设有效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外化为各种具体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
二是注重从方法论上对自我革命的实现过程予以指导。在推进自我革命中注意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二是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三是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四是坚持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相统一。把握好这四对关系正是注重在过程中实现党的自我革命,体现过程和结果的辩证统一。强调自我革命的过程就是实现党的领导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党内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过程,就是严格执行党的纪律规矩的过程。强调自我革命的过程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过程,就是不断激发主体潜力,调动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强调自我革命就是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理念、思路、办法、手段的过程,就是不断激发组织效能的过程。
当然,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不是说只重视过程,不重视结果,更不是说只要过程,不要结果。而是在看到过程复杂性的基础上,把自我革命的实现过程理解为执政党不断革新自己、完善自己、净化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执政党不断增强主体本质力量的过程;理解为政治主体不断有效"结合""同化""改造"客体的过程;理解为深化执政党执政规律研究,不断贯通主客体连接各要素、各中介的过程,最终实现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发展,为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提供第二个答案。
从严治校是坚守党校初心的根本保障
2023-03-1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这一重要要求,既是对中央党校90年从严治校优良传统的深刻总结,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从严治校工作的根本遵循。
从严治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校工作的一贯要求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党校是党的重要窗口,必须保持风清气正","各级党校要坚持把从严治党要求和从严治校方针结合起来,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全面从严治党体现在党校工作中就是从严治校,就是党校的校风、校纪、校规都要坚持从严要求。党校既要通过从严治校带头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又要通过从严治校体现出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展现使命担当。
党校姓党原则只有具体化为从严治校的制度和措施,贯穿于党校教学、科研、宣传、管理等各项工作、各个环节,才能得以实现。中央党校90年的历史成就和光辉业绩充分表明,从严治校方针什么时候贯彻落实得好,什么时候党校干部培训主渠道、理论宣传主阵地、党性锻炼"大熔炉"作用就发挥得充分,党校就能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找准自身特殊定位、彰显自身独特价值;反之,什么时候贯彻落实得不好,党校事业发展就受影响,就会定位偏移、作用弱化、价值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