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党建工作情况汇报1
xx国企党建工作情况汇报
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牢牢把握政治引领,有序推动科技创新
一是坚定政治站位,科学精准把握科技创新方向。我们要始终把政治要求贯穿于科技创新事业的各个层面,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工作理念,担负起肩负在科技领域为党工作的崇高使命。在科研发展规划和重大攻关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要与党中央关于建设科技强国、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伟大战略紧密对接,努力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应建立健全"放管服"机制,明确不同层级项目负责人和专家的职责权限,加快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是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全面加强科研实践。坚持理论与技术学习相结合,以产学研用一体化为目标,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大团队"联合攻关,构建协同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迎接最前沿的科学挑战,勇于攻克"卡脖子"问题,提升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力和大团队作战组织力。要遵循科研规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大胆假设、自由探索、仔细验证,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是强化党的领导,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精准把握大势、全局和根本,形成科学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资源配置模式。在科研项目的立项、实施和成果转化过程中,细化和完善党支部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机制,强化对攻关项目的跟踪管理和服务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同时,要围绕"揭榜挂帅"项目和科研生产一体化创新团队等重点任务,强化院长(经理)抓重大项目和领导分工负责抓科研项目的机制,提升科技攻关的效率和水平。
二、深化思想建设,增强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一是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创新潜能。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积极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坚定爱国初心、肩负强企重任。探索以杰出人才命名创新团队和原创成果的方法,通过举办每年超过50场老专家讲传统、科研故事会等活动,激励科研人员专注科研事业,勇于开拓,勇攀科技高峰。倡导学术民主,全年推出20项科研诚信管理和道德建设新措施,严格规范科研项目和创新成果管理,打造风清气正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
二是强化形势任务教育,提升团队战斗力。全面深化形势任务教育实施"三级宣讲",充分运用"五全"媒体融合模式,帮助科研工作者坚定发展信念,提升团队士气和责任担当。设立每季度目标明确的重点攻关项目,通过"逐人讲、相互学"等方法,深刻阐释课题研究的重要性、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和保障工作。结合科研项目例会及技术交流会将形势任务教育日常化、小型化、多样化,全年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少于100次,增强科研工作者的攻坚克难信心和决心。
三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创新合力。全面推行"六微"思想政治工作法,推动经常性谈心谈话和员工思想动态调研,掌握并分析研判科研人员的思想状况。以站所、项目等为基本单元,推广应用基层"六小"特色文化理念,突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全面构建"中原科研"特色文化体系。强化全员EAP分类辅导培训,全年组织不少于200次的培训活动,持续改善办公条件、公寓设施,协调解决科研人员在医疗、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三、增强智力支持,构筑科技创新人才高峰
一是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养,构建优质专业团队。围绕油田高质量发展新目标、新模式、新机遇,打造一支规模适当、素质过硬、效能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探索战略领军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机制,针对具有潜力的复合型人才实施"标签式"培养,年内计划培养40名集团公司级专家,加速形成一批引领科技方向的领军人才。建立覆盖300名科研专家的高层次人才库,深化与全国5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基础科学前沿和行业共性问题,落实"一人一策"能力提升计划,优化评定标准,放宽评定周期,夯实科技创新根基。
二是构建多维科技人才平台,推动系统性技术创新。全方位聚焦技术体系建设,推进集成式、开放式和应用式创新,构建全新的"一体化"攻关模式。建立以专家和博士后为核心的"卡脖子"技术攻关团队,开展20个重点项目,明确创新攻关方向,提升创新攻关实际效果。鼓励科研单位设立不同层次和难度的"揭榜挂帅"项目,计划年内启动100项技术攻关类和60项成果类项目,最大限度释放科技攻关潜力。以区块目标治理为抓手,构建覆盖"厂-院-部"需求传导机制,建立快速聚力攻关和成果快速应用转化的协同机制,提高油气生产能力和水平。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助力人才全面成长。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完善激励机制,选派青年科技人才到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实践锻炼,开辟职称评聘绿色通道,确保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有路径、发展有空间。试行科研团队核心创新人员工资总额单列政策,对关键"卡脖子"技术实行市场化薪酬协商制,激励创新价值实现。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党员骨干通过"师带徒"形式,加强对各类人才的联系培养,全年计划开展300场导师带徒活动,全方位支持人才成长成才。
四、坚持固本强基,筑牢科技创新坚实堡垒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助推科技创新。我们始终坚持以科研工作规律为导向,全面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紧密结合科研实际,推进"三个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的同步提升。设立阶段性科研攻关项目临时党组织,促进党支部、基层单位和行政班子的有机融合,增强党小组与生产班组的协同作战能力。通过"党建+技术交流会"等多样化的组织生活形式,将科研规划、项目攻关、学术交流等纳入主题党日,充分发挥党内各项制度在科技创新基础工作中的作用。借助重点攻关项目和"揭榜挂帅"项目,科学划分党员责任区,组建技术水平高、能力突出的党员攻关团队,致力于破解科技创新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截至202X年,我们已在全国范围内成立50个临时党组织,累计攻克了200余项科研难题。
二是提升党务干部队伍素质,增强管理能力。结合科研工作实际,我们坚定不移地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树立"能者上、优者干"的理念,将最优秀的党员选拔至党支部书记岗位,把党支部书记岗位作为中层领导人员选拔的重要台阶,着力打造一支既精通科研,又善于管理、精于经营的党支部书记队伍。统筹推进岗位双向交流,计划性地安排科研骨干从事党务工作,对专职党务干部注重"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对兼职党务干部强调"双肩挑、两不误"的能力培养。通过推行"支委+团队"工作法,确保每3年对党支部委员进行一次系统轮训,现已培养出300余名高素质党支部书记。
三是强化党建共建,推动科技集智攻关。以科研所和科研项目党支部为中心,我们不断强化党建共建,创新组织模式,打破专业壁垒、部门壁垒和单位壁垒。聚焦科研开发一体化推进,组织联合专题党课和专家论坛,推动党员技术骨干协同作战,提升勘探和开发的规模效益和生产效率。聚焦地质与工程的深度融合,通过主题党日和专题研讨活动,实现专业技术力量的集中攻关,共同提升设计和施工质量。着眼于科研服务生产和生产反哺科研,通过揭榜挂帅和技术研讨等形式开展党建共建,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截至目前,我们已开展150场主题党日活动,形成1200余项合作成果,提升了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
五、加强机制保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构建融合评价机制,推进双向提升。坚持以"四同四提"融合互促为导向,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不断推动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同抓共进、相互促进。完善科研系统领导干部"四同四提"责任清单与任务清单,党委会定期听取班子成员履职情况,确保基层党支部的责任压实到位。坚持实施党建工作和科技创新的联动评价,年度党建考核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交叉验证和统一推进,确保党建考核结果与党员干部的薪酬、激励和任用挂钩。据最新数据,已有50个科研单位推广这一评价机制,覆盖7000余名科技人员,考核满意度达到95%。
二是推进数字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积极推动数智化管理,旨在提升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采用"在线学习+会内研讨"的创新形式,围绕重点攻关项目制定详细的科研任务书和施工蓝图,确保责任落实与考核激励精准有力。依托"石化党建"平台的"我的支部"模块,构建高效的党员活动阵地,全面推行党建工作的数字化办公。同时,推广交流先进技术、经验和典型案例,凝聚推动科研工作的强大合力。目前,已有25个科研团队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在线协作与资源共享,优化完成600余个项目,成效显著。
三是推行减负措施,释放科研活力。持续开展"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专项行动,确保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各类应景性、应酬性和非学术事务性活动,实施科研助理制度,为科技人才提供精准化服务,其费用可通过科研项目资金解决。严格推行精文减会政策,统筹检查考核与调研,推行科研人员会议清单制和"无会日"制度,探索建立"信息一次填报"机制,确保科研人员将至少85%的工作时间用于科研活动。数据显示,自实施以来,科研人员用于科研活动的时间已达到工作时间的83%,科研产出提升了17%。
上一篇: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