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党课参考材料合集10篇(西藏、红船)(第3/5页)
?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实施一批应急管理领域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强化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和技术装备支撑,夯实应急救灾备灾基础,不断提升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
?建立健全军地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军地双方灾情动态通报和联合勘测,共同做好灾害监测预报、灾害事故信息通报、联合行动协调等工作。加强军地应急资源和力量协同保障,强化抢险救援行动中交通、通信、医疗、物资等各方面保障,进一步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在"两个大局"下思考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重点防控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的风险。这是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胸怀"两个大局"关键在于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我国处于地震活跃地带,六成左右的国土面积处于地震危险区,如果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发生重特大地震,救援难度和损失会更大。我们必须提前思考应对之策,修订完善应急预案,重点区域预置力量队伍,开展实战模拟演练,做好应对大震巨灾的准备。我国森林覆盖面积和林下可燃物连续30多年"双增加",存在着发生特大森林火灾的风险,同时部分地区森林和城市离得太近,森林火险形势严峻复杂。我们必须吸取国内外森林火灾的教训,持续深化森林草原防灭火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灭火救援队伍力量建设和防火设施建设,强化防火宣传和火源源头管控,全力防范遏制重特大火灾发生。
?另一方面,安全发展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当今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前所未有,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带来深刻变化,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需要加强国际合作。要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区域框架下的减灾合作机制,聚焦"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国际救援队伍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展现大国担当和责任。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应急管理工作为了人民群众,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基层是距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基层基础应急能力的提升能大大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发挥基层社区、村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风险控制在成灾之前。近年来,国家减灾委员会已经创建了1.4万多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全面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格局。要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员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哨点作用,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强化灾害信息报告发布制度建设,提高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提升获取第一手事故灾害信息的能力。
?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自然灾害防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目的是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这次普查规模大、涉及面广,有许多新特点:第一次实现6大类21种自然灾害风险要素调查、隐患排查、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综合防治区划全链条的普查;第一次推动致灾部门数据和承灾体部门数据有机融合,真正实现灾害风险管理,真正推动部门数据共享共用;第一次实现在统一的技术体系下开展普查工作,形成较为完整的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体系。
?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把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上升到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要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尽快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完善技术工程支撑、智能化管控、第三方专业化服务的保障措施,实现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形成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管有效、企业责任落实、社会参与有序的工作格局,推进事故预防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夯实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基础。要坚持风险优先,切实把全面辨识评估风险和严格管控风险作为第一道防线,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等突出问题。要坚持全过程控制,树立系统防控风险的观念,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和防控系统,确保及早发现风险隐患,消除事故萌芽。要坚持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不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主体地位,建立和执行好全员负责、全过程控制、自我修复、持续改进加强的工作机制。
?构建科学高效的自然灾害风险防治体系。要完善统分结合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衔接好应急管理部门和各专业部门"救"和"防"的责任链条,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要充分发挥国家减灾委员会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着力健全完善综合减灾机制,建立各级减灾委员会与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灭火等指挥部之间的工作协同制度。
?以增强灾害风险识别能力为重点,加强灾害风险评估和监测预报预警建设,搭建国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强化灾害风险会商研判和应急决策支撑,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以主动预防为中心,探索建立灾害风险监测和应急、救援、救灾一体化工作模式。
?把自然灾害防治融入重大规划、重大工程、重大战略,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九项重点工程"加快实施。高质量组织实施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着力摸清全国灾害风险底数;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先进适用装备配备,补齐实战能力短板;加快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实现高效应急指挥和快速响应救援。适时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综合督查检查,对重点工程实施成果进行评估问效,推动工程建设,发挥减灾效益。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一定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更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为坚实的安全保障!
维护践行多边主义?破解全球治理之困
?多边主义是全球治理的运行之基。维护与践行多边主义,是中国推进全球治理变革、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本原则。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明确提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解决"谁来治理""怎样治理""为什么治理"等全球治理的重大问题,必须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必须警惕以多边主义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或搞"有选择的多边主义"。
?全球治理困局呼唤重振多边主义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合作的前景、全球性挑战的出路、人类社会的未来,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思考,解决问题之道就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多边主义体现平等、互利、开放原则,对于维护全球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全球治理关注众多全球性问题,回应不同国家的共同关注,是以共同利益为价值导向的,与多边主义所具有的理念价值高度吻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多边主义,其核心要义是,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商量着办,不能由一国或少数几个国家说了算。"多边主义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体现,是多边机制运作和发展的基础,是推进全球治理的必然要求。多边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商量着办,要按大家同意的规则办,兼顾各国正当利益和合理关切。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都要参与到全球治理中来,通过充分协商形成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方案的共识。
?多边主义已被理论与实践反复证明为解决相互联系的全球性问题唯一的和平方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人类的历史即是在多边主义的引领下,从战争走向和平,从分裂对峙走向合作发展的历史。经历国际与地区的长期制度化实践,多边主义制度体系被视作全球治理的基石,通过建立有约束力的国际制度,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也已成为全球治理因循的基本路径。倡导和践行多边主义,不仅是中国的坚定立场,也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在各国利益交汇融合、命运休戚与共的今天,多边主义是人间正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大势所趋。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性威胁和挑战丛生难解,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与治理机制反应迟缓、功能失灵等问题暴露,全球治理改革完善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凸显,走多边主义道路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随着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持续深入发展,传统的全球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等全球经济、生态治理等热点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网络安全、科技陷阱等全球治理新热点又不断涌现,治理难度不断提升,而遭到单边主义严重冲击的现有全球治理体系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全球新形势。进入21世纪以来,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所依托的权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但美国等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无视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为世界经济增长、全球性问题解决所提供的大量公共产品,过分强调其与发展中国家等全球治理后来者之间存在义务与权利失衡、利益损益不均等问题,无端指责、排斥多边主义。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然而,有的国家却奉行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退出一些全球合作机制。单边主义抬头的不良趋向,冲击多边机制和国际规则,给全球治理和国际关系带来挑战,对全球稳定与发展造成威胁,也不利于全球疫情防控。
?越是困难重重挑战艰巨越是需要高举多边主义的大旗。多边主义作为对国家行为模式与对外政策倾向的概括,突出强调多方合作、制度化建设与着眼共同利益,与主张本国利益优先、不与他国合作并蔑视基本国际规则与制度的单边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多边主义不仅是合作工具,而且是多方参与全球和地区治理的重要方式,即以协商、对话等方式处理公共问题和区域性复杂问题。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支持多边主义理念和实践,反对由一国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保护主义,违背历史发展规律,注定行不通。现行全球治理改革完善,全球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在坚持多边主义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的制度化建设,真正实现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
?"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不应成为我们的选择
?世界需要真正的多边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发表的特别致辞中强调指出:"'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不应成为我们的选择"。"有选择的多边主义"不是真正的多边主义,对全球治理的开放性、有效性与权威性危害明显。
?"有选择的多边主义"往往通过意识形态、价值观划线,强行对全球治理的多元参与主体进行区分,意图打造闭合排他性的全球治理领域的联盟。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6日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时指出:"各国应按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办事,不能搞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不能借多边主义之名拼凑小圈子,搞意识形态对抗"。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全球治理领域表现出较强的挑动意识形态对立,意欲打造闭合的、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体的全球治理"小圈子"的政策倾向。一方面,受困于自身实力局限,美国为盟友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下降,对盟友的需求却不断提升,不得不转向强调共同价值观。另一方面,突出中国、俄罗斯等国治理中的所谓非自由主义因素,错误地以为是自身领导全球治理的非对称竞争优势。
?近日,七国集团(G7)外长会举行,除七国集团成员外,还邀请澳大利亚、韩国与印度等国参加此次会议,并解释理由为这些国家都是支持"民主"的"志同道合者",拥有"共同价值观"。七国集团这个旧时代的产物,对"新朋友"的选取,并非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为依据,而是简单粗暴地进行意识形态划线。相关国家或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或坐拥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资源,但相较在合作抗疫、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方面不痛不痒的表态,更倾向以高人一等的心态对他国横加指责、干涉,战略焦虑与内部分歧暴露无遗。应该看到,西方政策界、战略界对于"自由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民主国家联合体"等概念框架的讨论与现实推动,虽然在名义上标榜是凝聚民主国家力量,制定共同议程,应对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但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众多全球性问题,远超任何一个国家或阵营自行解决的范畴。多边主义全球治理的真正力量在于开放与包容,能够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全球治理的积极性,一味以意识形态划线、封闭排他的全球治理体系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有选择的多边主义"寻求提升全球治理诸领域的所谓"规则现代化水平",目的并非有效加强国际公共产品供给,最大限度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而是将其作为大国博弈与维护本国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全球治理包括全球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但鉴于全球公共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等特征,全球治理体系的正常运转非常有赖于大国协调、共同提供公共产品。但近年来,全球治理领域广泛存在多边机制规则体系,非但没有为大国提供缓解矛盾、对话合作的平台,反倒成为部分大国开展规则竞争、谋求战略竞争优势的新场域。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无论是军控、经贸等全球治理传统领域的改革与规则现代化,还是数字货币、人工智能等全球治理新兴议题的规则、机制创设,本应立足国际格局变化,在广泛协商、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但部分大国却将此作为操纵高标准、跨议题联动,强行限制他国发展与战略空间的机会。如在WTO改革问题上,美国联合日本、欧盟启动WTO改革的"三方议程",内容涉及强制性技术转移与出口管制、数字贸易与电子商务等突出反映发达国家经贸优势的规则条款,以期在WTO框架下,形成事实上的规则"双轨制"。相关动向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将极大降低全球经贸治理体系在后疫情时代持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等方面的公共产品供给与行动力。同样的,目前全球气候治理领域也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大国竞争色彩,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在低碳技术上的研发创新优势,加速抢占绿色低碳产业链的上游位置,并为后续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输出生产标准、进行对外技术授权转让铺平道路。
?维护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
?今天的国际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合作。但是,这种团结合作不是某个单一国家发号施令的"一言堂",或几个国家组建排他性的"小圈子",而是建立在对多边主义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全面贯彻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切实推动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的基础之上,真正实现世界前途命运由全人类共同掌握。
?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好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相适应,充分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全球治理的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不能把一个或几个国家制定的规则强加于人,也不能由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给整个世界'带节奏'"。鉴于多领域全球治理机制改革明显滞后于国际格局演变,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更多延续西方占主导的、事实上的"半球治理"模式,内在结构失衡与不公正问题日渐突出。正视国际格局领域权力转移与权力扩散的不可逆转性,正视全球治理体系内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且持续复杂难解的基本事实,在关涉全人类福祉和前途命运的挑战面前,全球治理应以更大的包容性,鼓励多元参与与共同责任。相较于狭隘的民族主义、孤立主义与"有选择的多边主义",只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才能吸纳多极力量,推动全球性问题解决的平等协商合作。
?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更好遵循各国共同达成的规则和共识,厉行国际法治,反对恃强凌弱。
?二战后,人类开启了有史以来最具雄心的国际制度建设进程。目前广泛存在于政治、经济等多领域的多边国际制度框架,是多边主义重要的实践平台,划定着国际交往、全球治理的基本准则。如联合国宪章是公认的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若没有这些国际社会共同制定、被普遍遵守的国际法则,世界将滑向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并最终吞下灾难性的后果。近年来,在全球治理领域所出现的打击跨国恐怖主义合作效果不佳、WTO争端解决机制停摆、落实减贫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长期迟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始终无法切实推进等已经在不同程度地揭示,由于部分国家对国际公认规则与共识的粗暴践踏,仅凭"胳膊粗、拳头大",就想"说了算"、搞"一言堂",将极大地动摇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多边主义基础。全球治理相关机制,无法有效协调各治理主体间关系与利益,无法为全球公共产品的稳定供给提供可靠制度保障,损害和牺牲的只能是世界各国与人民的利益与福祉。
?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遵循,主张各国关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规则加以协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6日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时指出:"多边主义离不开联合国,离不开国际法,也离不开各国合作。"中国系统提出"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经济治理观,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明确全球治理应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规则、制度体系,是多边主义的推动者、实践者。
?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更好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
?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应以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为考察指标,以可视成果为导向,相较于坐而论道式的开药方,更重要的还在于起而行之、见疗效。
?多边主义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所坚持的行为准则。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方面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锚定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中运转失灵或尚未有效覆盖的领域,加强制度性供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努力缓解周边等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资金、技术不足问题。另一方面,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与现代能源等领域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治理合作,使科技创新新成果更好普惠各国人民。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的实践路径正越发全面、系统,中国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向世界证明,中国发展不仅造福自身,也必将惠及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情系西藏
?2021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心系西藏各族人民。我们摘录了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注西藏发展、关心西藏人民的感人故事与精彩论述,一起学习!
?2020年11月,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动员大会2020年11月8日在北京和川藏铁路控制性工程色季拉山隧道、大渡河特大桥三地,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同时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总书记指出,建设川藏铁路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书记强调,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把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完成好。国铁集团要落实主体责任,有关单位和川藏两省区要加强协调配合,精心组织实施,广大铁路建设者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出席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和政权建设,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深化对西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做好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落实。
?总书记强调,西藏工作必须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为着眼点和着力点。要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反分裂斗争,形成维护稳定的铜墙铁壁。要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优化发展格局为切入点,以要素和设施建设为支撑,以制度机制为保障,统筹谋划、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要推动从严管党治党走深走实,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带领各族群众应对风浪考验、战胜困难挑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强政治力量。广大干部特别是西藏干部要发扬"老西藏精神",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增强能力、锤炼作风。
?总书记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
?2020年2月21日,回信勉励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
?在藏历新年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正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肯定他们献身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志向,勉励他们练就过硬本领、服务基层人民,并向他们以及藏区各族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得知你们17名同学在北京进行临床实习期间,既锻炼了临床基本功,也坚定了献身西藏医疗卫生事业的信念,我很欣慰。
?总书记指出,医生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军地广大医务工作者冲锋在前、英勇奋战,用行动诠释了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我相信,你们一定会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希望你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
?2019年6月14日,向"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致贺信
?总书记指出,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边疆民族地区,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总书记强调,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短短几十年,西藏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人民团结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成了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希望西藏抓住发展机遇,建设美丽幸福西藏,繁荣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政策,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描绘新时代西藏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