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第2/2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在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作出了重大理论回应,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根据新的变化要求不断创新发展,加深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有了丰硕理论果实和思想结晶。
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给党员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党员思想观念带来的冲击与影响,针对不同阶段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先后组织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集中性学习教育,并把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改善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在强化理论认识、增强政治信念、提高思想觉悟的同时,推动和实现思想理论教育成果与实践成果的有机统一,使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在内容丰富的同时,在理论武装的方式方法上也有了创新发展。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强化创新理论武装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置身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面对党的建设一度宽松软所带来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党员在理想信念、政治定力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在高压反腐中确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任务,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突出强调党员干部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和践行。从2013年开始,党中央面向全党先后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6年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9年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21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等。每一次教育都采取学习理论、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环节步骤,形成"学""做""改"环环相扣的党内集中教育新路径。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处在一个重大的历史节点上,"两个大局"的紧密交织,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思考和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时代课题作出一系列理论回应,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各级党组织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深入推动理论学习。"学习强国"平台的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的发行,"三会一课"中以党的创新理论为重点的内容安排,以及其他多种形式学习活动的开展,都使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走深、走实、走心,思想理论的威力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
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思想理论建设的历史总结,也是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特色优势的更加完整的概括,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
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经验启示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历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所积累的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提高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水平,具有深刻的历史启示。
(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党的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旗帜。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其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历史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根本遵循,一刻也不能放弃;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一刻也不能停止。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只有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从而不断丰富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内容,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二)必须坚持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紧密相随,促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实践转化
在党的思想建设历程中,理论武装从来都是与党的理论创新相伴随的。理论创新是理论武装的前提,理论武装则是理论创新的实践转化条件。没有理论武装,理论创新的实践价值难以体现。从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原则,到延安时期开展的整风运动,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都充分证明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方面的创造力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进行理论武装所展现的强大思想引领力。历史经验表明,理论创新只有通过理论武装转化到实践中,才能释放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这也就意味着新时代坚持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党员更加自觉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学会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切实推进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三)必须坚持理论武装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巩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成效
理论武装旨在通过思想理论教育帮助广大党员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打扫思想灰尘,补足精神之"钙",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进而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引导党员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世界。制度治党旨在通过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调整党内关系,规范党员言行,发挥刚性约束功效。理论武装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和思想自觉,制度治党则把党的思想理论主张以规章制度体现出来,在规章制度的长期运用中形成习惯意识和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理论是灵魂,制度建设是保障"。这一论断既是对理论武装和制度治党关系的阐明,也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回顾党的百余年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深刻反映了理论武装与制度治党相辅相成、彼此不可缺少的关系,充分表明只有同时同向发力,才能发挥出彼此的最大效能。
(四)必须坚持形式方法的历史继承与时代创新,充分发挥用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作用
形式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恰当的形式方法有助于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质量的保证和提升。建党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的形式非常丰富。从建党期间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创办马克思主义刊物、街头分发传单,到党成立后办工人补习学校、农民运动讲习所;从苏区创办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等学校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到延安整风开展集中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执政后的党内整风整党运动,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种专题教育,包括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主题教育,都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在方式和手段上的创新变化,具有时代性,富有灵活性,更有针对性。从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发展到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反映了党的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的载体更全面、更立体。历史经验表明,理论武装的形式与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勇于在继承中创新,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当看到,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党在理论武装的方式方法上有了不少特色和优势,但面对新时代新特点新要求,还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拓展思路、善于总结、勇于实践,继续探求更多新的方式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创新理论更加入脑入心,使党能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下一篇:高校思政教育培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