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高校思政工作培训材料(1)

转载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12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高校思政工作培训材料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先进红色革命文化,具有特定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对于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更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宝贵资源,深入研判当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面临的困境,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优势,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主渠道、主阵地和主力军,对进一步塑造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价值意蕴

1.丰富育人资源。红色文化印证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奋斗历程,记载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草地晚餐""红色娘子军"等生动故事;涵育了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崇高的红色革命精神,为高校铸魂育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载体。

2.创新育人路径。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将红色文化生动地融入课堂教学、校本教材,可推动育人方式"活起来";以"红色文化宣传""红色文化寻访""红色诗歌朗诵大赛"等实践活动为载体,打造红色文化育人课堂、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可推动育人方式"动起来";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打造红色文化景观文化,可推动育人方式"亮起来"。

3.优化育人环境。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塑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明,能够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使大学生在润物无声、盐溶于水的育人环境中全面发展,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提升育人成效。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面临的现实挑战

1.对红色文化"为何融"的价值认知不清。在思想认识上,部分高校对红色文化融入育人体系的重要价值认识不清。当前在高校育人主体中存在"红色文化只是一种文化形态"的局限性观念,部分育人主体对红色文化作为培育时代新人重要资源的观念缺乏科学认识,将红色文化育人目标"窄化""矮化",出现两种思想倾向,一是对红色文化育人的本质认识不清,片面追求形式上的"面上红",常常出现"低级红"的情况;二是对红色文化的育人优势认识不够,将红色文化条块化、工具化,仅将红色育人资源视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缩小了红色文化的应用维度,限制了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

2.对红色文化"谁来融"的使命自觉认识不深。在红色文化育人实践中,高校育人主体对自身承担的红色文化育人使命认识不深。一是动力不强,部分育人主体缺乏开展红色文化育人活动的自觉性,主动传播红色文化的内驱动力不足;二是能力不够,部分教师对红色文化一知半解,学习研究不深入,从知晓到理解再到行动的能力衔接不够;三是合力不足,各大育人主体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合作,导致红色文化育人效果不佳,亟须进一步提升育人主体间的聚力成效。

3.对红色文化"融什么"的关键要素把握不准。纵观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实践,部分高校对融入哪些红色文化资源以及将红色文化融入哪些育人载体把握不准,导致红色文化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红色资源供给侧和学生需求侧失衡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高校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理和挖掘不够,常常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平面分解和线性叠加,所开展的红色文化育人活动大多是对既有教育教学模式的简单复制,红色文化育人活动浮于表面;二是部分高校对育人载体运用不精准,忽略了时代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难以激发学生的认同感,阻碍了红色文化育人效能的发挥;三是部分高校对高效运转、协同联动的体系化平台和载体的建设不足,红色文化育人资源分布不均,不能满足新时代学校发展与学生需求。

4.对红色文化"如何融"的实践应用策略不够。一是部分教师对红色文化和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将红色文化"拼接式"融入教育教学过程,采取简单的灌输方式,机械地讲授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搞形式走过场,导致部分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产生消极抵触情绪;二是部分教师缺乏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性把握,较少从教学方案设计、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简单地将红色文化"嵌入"教育教学中,出现"片面红"现象,难以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效能。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优化路径

高校将红色文化融入育人体系要坚持以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以问题导向为突破口,抓住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实践在课堂教学、课外阵地、队伍建设三大方面存在的常态化问题,紧紧抓住课堂主渠道、构建课外主阵地、建设育人主力军,优化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实践路径,推动时代新人培养目标的实现。

1.融入课堂主渠道"铸魂"。为了培养有志气、骨气、底气的时代新人,高校必须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主渠道。可从课程建设的理论、基地、网络和实践四大路径入手,合理运用启发式、沉浸式、翻转式、体验式四种教学方式,形成红色文化融入人才培养链条,构建起知情意行有机统一、立体有效的课堂教学主渠道,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一是依托理论教学,打造红色课堂。要根据不同课程的特征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使学生形成对红色文化的正确认知。各类红色主题课程的相融相通、同向同行、协同配合能迅速丰富学生对的红色文化的认知,增强其知识探究能力。二是完善基地教学,打造基地红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是开展红课的第二课堂,要依托校内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校内外基地红课,使红课走出教室;开展现场沉浸式体验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三是延伸网络教学,研发网络红课。要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论和模式,打造传播速度快、参与度高、社会影响力大,贴近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的网络红课,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质的红色内容供给,使网络红课扎实落地。四是活跃实践教学,拓展实践红课。要开展课堂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大实践红课,在实践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践行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行动中强化认知、升华情感、坚定意志、培养能力。

2.融入课外主阵地"强基"。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是新时代青年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的源泉。高校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红色文化育人阵地的体系化建设,聚焦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教育与培训""传播与实践""展示与推广"等四个转化环节,坚持多维协同、多阵融合打造育人阵地,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与科研基地、教培平台、育人工程、体验空间等阵地的有效链接、同频共振,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再生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红色文化育人主阵地强基固本。一是聚焦研究与开发,创设红色科研基地。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与开发是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前提和基础。高校要以学术会议和课题研究为抓手,深挖深研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红色文化资源库,组建红色文化研究团队,创建科学性、系统性的科研阵地,加大对红色文化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育人优势。二是聚焦教育与培训,建好红色文化教培平台。教育与培训是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直接手段。要把准青年学生脉搏、找准育人切入点,将党校、团校等作为青年学生党课培训的重要平台,建设规范性、标准性的教培阵地,提炼出更贴近时代需要、学生需求的红色文化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三是聚焦传播与实践,打造红色文化传播平台。传播与实践是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高校要聚合网络资源,坚持互联网思维构建红色文化育人网络工作体系,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的影响力打造红色文化网络育人矩阵;要拓宽实践教学渠道,打造一批红色文化精品项目,创设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形成红色文化育人系列品牌,以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社团活动为抓手,支持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宣传、调研实践,使学生在红色文化育人实践中深化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并自觉付诸实践。四是聚焦展示与推广,构筑红色文化体验空间。展示与推广是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生动体现。高校要整合红色文化育人资源,利用宣传栏、主题宣传展等营造有趣味性的体验空间,以立体化展陈和沉浸式体验为手段,讲述图、文、声、视并茂的红色故事、革命事迹、英雄人物,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基地的宣传、引导和教育的功能。

3.融入育人主力军"培根"。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培育时代新人的主力军。将红色文化融入育人工作,是教师担当教书育人使命的必然选择和神圣职责。在当前的红色文化育人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教师育人动力不强、能力不够、合力不足等问题。高校必须遵循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规律,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目标,以建立全面提升教师使命自觉、文化自信、道德自律、职业自尊和能力自强的"五位一体"育人主力军动力机制为路径,通过教育浸润、文化传承、师德引领、机制保障、素质培训等多维协同方法,帮助教师凝聚育人共识、增强育人本领、形成育人合力,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一是厚植家国情怀,唤醒教师使命自觉。初心凝聚力量,使命催人奋进,初心和使命是教师教书育人的精气神和原动力。高校可以教育浸润、榜样示范、内在驱动为抓手,提升教师对红色文化的认识水平,凝聚教师育人共识,使教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更"红"、使命更"强"。二是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教师文化自信。要将学习和宣传红色文化融入学校人才聘任、教师行为规范、机关工作人员守则中,使教师将红色基因深植于教书育人生涯的全过程,在课后学习中国革命史和学校校史中感悟红色精神、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三是强化师德养成,加强教师道德自律。立德是教师的为师之魂,更是育人之本。高校要将红色文化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以师德建设为引领、以考核评价为牵引、以作风建设为保障,在教师的自我发展中明确重师德、讲师德的鲜明导向;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成效作为教师岗位聘任、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考核评价、评奖评优、项目申报、专家推荐等考核评价的首要指标,严格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四是构筑长效机制,增进教师能力自强。教师既要做到德高为范,也要做到"学高为师"。高校教师要自觉将红色文化融入育人体系中,自觉把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精湛的红色文化育人能力结合起来,真正承担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主力军包括以思政课教师为主的专任教师、党务和思政工作骨干、管理服务人员等三支队伍。要想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成效,就需要育人队伍打好"以赛促教"、素质培训、教育深造等"组合拳",真正成长为在红色文化育人实践中业务精湛、能力高超、情怀深厚的"大先生"。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