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专题党课: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65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专题党课: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黑龙江省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变过程中的一种能级跨越,是一种摆脱传统增长模式,告别依赖劳动力数量和资本等要素的路径依赖,主要依靠创新和技术进步,将数据、知识等生产要素进行高效整合,并与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紧密关联并展现融合发展新内涵的生产力。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应有之义。新质生产力发展将为金融机构做优做强提供新的历史性机遇。我国金融业支持新质生产力需要把握若干重点要点,采取积极的发展举措。

一、充分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一)新质生产力理论指明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攻方向。新质生产力突出高科技特别是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生产力不断升级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历史上每一次生产力的巨大飞跃都归功于科技突破,这些突破不仅引发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还孕育出新产业和新形态,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纵览人类社会经历的三次科技革命,科技革命都是推动生产力提升的"加速器"。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把功夫下在关键和前沿科学技术的突破上,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生产力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对生产模式的革新。

(二)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一是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新质生产力为推手,而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技术革命性突破而发展形成的,其具有高知识技术密度、长产业链等特点,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未来产业则以前沿基础、新发展需求为驱动力,具有颠覆性强、附加值高、影响力大等特点,处于产业链的核心和关键位置,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二是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技术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之上,这一物质技术基础主要就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加速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为高质量发展不断赋能。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新质生产力将节能减排技术与生产过程相结合,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三是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推动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创新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型生产力,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也能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人才需求的动力机制和人才成长的培育机制,可以源源不断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大军。

(三)新质生产力理论明确了我国自信自立的战略重点。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突破科技封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和关键核心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更加凸显我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自立自强,破局西方国家的科技霸权,驱动生产力变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性转变。新质生产力强调国内市场的挖掘与利用,通过内部发展激发经济活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同时,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塑我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二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增强实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然举措。新质生产力是国际竞争的新优势。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依靠科技创新是快速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应对挑战、抢抓机遇的战略性创举。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巍然屹立、加速前进。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寻求新动能,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途径。当前,在西方国家对华"脱钩"和打压背景下,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是旨在依靠本国人力、资源条件向内寻求发展动能,避免和减轻来自西方负面影响的战略智慧,更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关键举措。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方式,激发发展潜能,摒弃"零和博弈"的发展思维,走开放包容、生态绿色融合、共建共享之路,以自立自强的姿态实现自身发展,同时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二、重点把握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血脉通,增长才有力。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应围绕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一)围绕新发展理念,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将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应体现在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以金融手段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创新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激发其创新活力。将原创性、颠覆性创新作为金融支持的重要方向,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定制化、精准化的金融支持,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二)将绿色作为发展金融支持的底色。金融业应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对绿色产业、绿色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促进新质生产力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加速建设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约束制度和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优化创新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拓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积极履行全球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责任。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方面面,创造可持续发展空间。

(三)支持区域、产业、城乡的协调发展。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要在协调基础上全面发展。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助力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体系,优化新质生产力的区域布局。注重产业协调发展,通过引导资金流向,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先立后破",推动形成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注重城乡均衡发展,支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发展县域金融;支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新市民金融供给。

(四)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交流。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需要坚持开放合作,通过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合作,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国际竞争力。推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优化外资的融资环境,加强外资与中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撮合对接服务;支持外资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在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学习借鉴外资在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中的先进理念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促进形成健康的竞合关系。

(五)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更广泛的人群。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是符合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生产力。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应积极发展普惠金融,通过优化金融服务,降低金融服务门槛,让更多人享受到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红利,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助力消除贫困,促进公平分配。普惠金融立足消除金融排斥,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改善弱势群体边缘化现象,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支持中小企业,促进就业。普惠金融可降低中小企业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为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提供全面金融服务,释放就业潜力。

(六)聚焦重点产业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未来,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应全面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绿色环保、航空航天和海洋装备等九大产业。例如,金融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可聚焦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方向,支持构建万物互联融合创新、智能协同、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支持生物技术产业,可聚焦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高效精准的农业育种,拓展海洋生物资源等;支持新能源产业,可聚焦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开发新型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此外,重点寻求在工业软件、生物医药、高技术船舶、高性能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等基础支撑尚显薄弱领域的突破,以金融力量夯实"卡脖子"领域的产业基础,减少核心部件和材料供应的外部依赖,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韧性及安全性。

(七)科学谋划未来产业发展。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十四五"规划指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具体应用领域来看,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支持突破机器人仿生感知与认知、智能灵巧手、电子皮肤等核心技术,重点支持推进智能制造、家庭服务、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产品的研制及应用;在脑机接口领域,支持重点突破脑机融合、类脑芯片、大脑计算神经模型等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研制一批易用安全的脑机接口产品,鼓励探索在医疗康复、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典型领域的应用;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领域,支持加快突破GPU芯片,建设超大规模智算中心,满足大模型迭代训练和应用推理需求。此外,金融支持未来产业,应支持开展前沿技术、交叉融合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支持实施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为开辟新赛道、创造新产业提供支撑。应科学研判产业前景,调节金融资源向创新型中小企业集聚,培育形成初创企业、"小巨人"企业、领军企业梯次接续的企业群体。

三、做实发展策略提升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的质效

金融业要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深入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系列部署,强化战略担当,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一)提高政治站位,从战略层面重视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金融机构要立足于新发展格局,敏锐把握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动向,制定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和市场形势的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遵循政策引导,健全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机制体系。加强对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的预见、聚焦与持续支持。有效利用长期股权投资、政府主导基金等"长钱",从战略层面建立长周期资助机制。

(二)聚焦市场主体,夯实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客户基础。切实响应产业政策指引,紧跟前沿科技热点,支持新质生产力客群。支持传统产业技术设备改造升级,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授信的支持力度和覆盖范围。投资未来产业,充分利用风险投资、新三板、北交所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平台,降低未来产业的融资门槛。紧密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重点,推动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尽快落地。提升外资客群的金融服务质效,全面覆盖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外资客户,加强与外资客户在金融领域的同业合作。重视和保障普惠客群的服务覆盖,强化对小微企业、涉农、银发等客群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便利性、适老性。

(三)优化产品体系,满足新质生产力差异化金融需求。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服务绿色生产力发展。创新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银团贷款、绿色债券、资产支持证券、产业基金等多种融资模式。给予绿色中小企业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运用碳排放权质押、绿色供应链、设备租赁等产品,扩大绿色金融产品的广度和深度。丰富资本市场产品体系,提升金融产品的针对性。针对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加速整合金融资源,形成投、贷、债、股、保、租协同发力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共同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整合供应链产品体系,提升金融产品的协同性。加强供应链产品对新质生产力全链条的支持力度,提升供应链产品与其他金融产品的协同性。优化数字化产品体系,提升产品的触达性。借助移动支付迅速普及的大趋势,打造线上产品体系,丰富数字产品种类和服务场景。

(四)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服务生态全面升级。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催生了新质生产力发展,通用人工智能、智能机器设备等新型生产资料,数据等新型生产对象都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金融机构应建立层次更加清晰、衔接更加明确的数字化运行机制,以适应数字化大生产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对数据的管理能力,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适度提升数据共享水平。有效利用现代化数据工具,记录、跟踪、更新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和产权链,构筑"大数据+区块链+知识产权"的融资担保体系,实现企业、集群与专利局、科技部与银行、金融机构的信息对接,降低信息不对称,解决知识产权评估难、转换难问题。将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聚焦到基础设施开发、大规模数据处理和运营模型升级等方面,推动数字化金融产品研发、渠道矩阵构建以及金融服务全流程线上化。

(五)加强风险管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新质生产力具有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金融机构在服务过程中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风险环境。提高信用风险监测敏感性,强化新质生产力企业事前审核、事中监测与事后评估。健全市场风险预防、预警、处置体系,避免金融风险个案在系统中传播。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加快风控数据建设,依托智能化风险分析工具,识别早期风险信号并完成预警,完善风险识别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加强重点行业风险研判,灵活运用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手段,丰富风险处置方式。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