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省党代会报告专辑(第11/2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4194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07分钟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教育走深走实,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巩固壮大。成功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活动。举办"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以最高礼遇迎回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并安葬。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落成。网络综合治理不断加强,网络空间更加清朗。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成效明显,2500余名高校思政课教师首次集中到省委党校培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电影《黄玫瑰》等8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话剧《北上》、《干字碑》、舞剧《铁人》进京演出获得好评,电视剧《霞光》反响热烈,"又见红山"、"又见大唐"、"唐宋八大家"等主题展览成功举办,辽视春晚享誉全国,彰显了辽宁文化底蕴。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辽宁男篮等运动健儿展现了辽宁风采。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年均新增就业45.8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3%和7.7%。教育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居全国前列,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历史陈欠问题得到解决。医疗卫生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居全国前列。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14.3万户农村危房完成改造,435万人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住房保障覆盖面逐年提高,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13万户居民。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筑牢风险防控边界;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派出11批2054名医疗队员驰援湖北,支援人数位列全国第三位,支援武汉雷神山医疗队获得全国"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边海防更加稳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平安辽宁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成立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了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全力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国家海洋督察整改任务落实,解决了一大批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得到有效遏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今年全省河流水质自有环境监测数据记录以来首次达到良好水平,辽河流域水质首次进入全国七大流域前三名,绿色正成为辽宁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党的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管党治党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发表两周年、三周年之际,省委分别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重温重要讲话,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全省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依法处理拉票贿选案后续问题,坚决肃清薄熙来、王珉等流毒。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明显,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进一步提升。加强对换届工作的全面领导,市县乡党委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圆满完成。中央巡视和督导督查等反馈意见均按序时进度完成整改任务,"大棚房"、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等任务按时完成。省委巡视和整改落实"回头看"实现全覆盖,巡视利剑作用有力发挥。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监督治理效能不断增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正风肃纪反腐,净化政治生态取得明显成效。

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也是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辽宁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中央驻辽单位、驻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辽宁振兴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清醒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营商环境特别是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差距较大,市场主体数量偏少、活力不足;改革创新氛围不浓,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开放合作水平不高;一些干部思想观念不解放,缺乏自我革命意识,作风转变远不到位;一些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少数人政商关系不清爽,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任重道远。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快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辽宁高度重视、深情牵挂、亲切关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两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两次到辽宁考察调研,多次就东北、辽宁振兴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为辽宁设计改革发展大计,亲自推动解决重大问题,为辽宁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推动辽宁振兴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辽宁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站上新的历史起点,具备了高质量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辽宁区位优势明显,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纬度带,资源、科教、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工业体系完备,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我们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驶入快车道,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不断推出,高质量发展项目不断集聚,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营商环境正在加快改善,政治生态正在持续净化,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各方面对辽宁充满期待,振兴发展前景光明辽阔。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定发展信心,强化使命担当,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辽宁擘画的全面振兴蓝图变为现实!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补齐"四个短板"、做好"六项重点工作",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奋力开创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强有力支撑,为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力争高于全国水平。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结构调整迈出重大步伐,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级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一圈一带两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法治环境显著改善,营商环境根本好转。共同富裕扎实推进,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治理效能全面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辽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顶住转型阵痛,摆脱路径依赖,注重发展品位,保持战略定力,扎实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理旧账补短板、防风险守底线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营造环境、积蓄力量,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把维护国家"五大安全"这个政治使命、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有机结合起来,谋划建设富有时代感的高质量项目群,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辽宁振兴,以辽宁振兴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强化创新思维、开放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求变图强,用改革的方法解难题,用开放的理念求突破,用创新的举措促发展,深入推进制度创新,充分释放开放潜能,不断增强振兴发展内生动力。

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准确理解、深刻把握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激活斗争基因,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赞成什么大张旗鼓,反对什么旗帜鲜明,直面问题、清除障碍、决不"绕道"。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呼唤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我们要锚定目标,砥砺奋进,形成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画面和宏大场景。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

创建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创新生态建设。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推进科研院所改革,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争取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基础科学研究中心落户辽宁,支持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建设第四代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加快沈阳浑南科技城、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建设,提升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水平。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和前沿探索,发挥辽宁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和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的产业底蕴和科技优势,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辽宁智慧。加快引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打造以科技人才为引领、以科技园区为载体、以科技金融为支撑的产业生态,不断壮大市场主体。加快科技成果本地产业化。构建以企业为"盟主"的实质性产学研联盟,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一批中试基地,提升中试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对接产业需求转移转化。加快推进头部企业本地配套。充分发挥头部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下大气力引育上下游配套企业。围绕头部企业规划建设高品质产业集聚区,支持头部企业布局建设功能性研发平台和产业生态平台,形成以头部企业为主体、链条企业众星拱月的产业集群生态圈。

加快数字辽宁建设。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以数字赋能倒逼改革、激活创新,实现辽宁"数字蝶变"。倾力发展数字经济。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产业数字化,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打造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数字化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数字产业化,支持数字产业全链条发展,加速产品和服务迭代,培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产业,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产业,推进区块链技术发展应用。加快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完善全省统一的政务基础平台,以"一网通办"倒逼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推动政务服务提质提效、阳光公开;有效整合应急指挥、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等资源,以"一网统管"倒逼社会治理创新,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建设标准一致、一体共享的协同办公平台,以"一网协同"倒逼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实现全省党政机关业务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域联动,增强大数据监督能力,提高大数据服务水平。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出更多数字化生活场景,丰富人民群众数字生活体验。打造数字生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大力拓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加快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政用、商用、民用价值。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加快大数据立法,规范数字经济发展。

加快智造强省建设。推动工业率先振兴,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变。改造升级"老字号"。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装备制造等产业赋能增效,加快布局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提升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的智能化水平,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转型升级。做精做优消费品工业。深度开发"原字号"。对石化、冶金等产业实施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减油增化",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改变石化产业"炼"有余而"化"不足的状况。推进冶金产业精深加工、菱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迈向价值链供应链中高端。加快长兴岛(西中岛)-辽东湾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支持鞍山建设钢铁、菱镁新材料产业基地。支持辽阳建设金属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培育壮大"新字号"。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增材制造、柔性电子、量子科技、储能材料等未来产业,打造新的产业梯队。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推进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产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扩大高质量供给。

(二)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加快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强化省级统筹,加强总体设计,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突出沈阳、大连"双核"牵动辐射作用,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各展所长、协同共进的发展局面。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挥城市组团的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项目化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布局分工协作、公共服务一体高效、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重要增长极。支持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加快"一枢纽、四中心"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能级。支持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推出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加快沈阳、抚顺、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同城化步伐。加快推进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推动沿海各市协同改革开放创新,加快"两先区"建设,打造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引领东北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建设海洋强省。加强产业协作,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临港经济,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支持大连对标自由贸易港,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智慧、绿色、高效国际性枢纽港,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大力推进金普新区、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和辽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丹东对外经贸创新发展。支持锦州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促进与京津冀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加强通道、产业、平台、市场对接,着力引进创新资源,引育科技型企业,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面向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供给地、旅游休闲目的地,打造辽宁开放合作的西门户和新增长极。支持阜新创建全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示范市、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支持朝阳建设清洁能源产业基地,支持葫芦岛建设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中心。加快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落实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建设任务,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强化水源保障作用,构建具有辽东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农林业、大健康、中药材、特色旅游等产业,打造合作共赢、富有活力、开放富裕的绿色发展示范区。进一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探索建立绿色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支持本溪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全省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对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强化乡村振兴项目和各类工商资本下乡项目与农民利益联结,最大限度地把产业增值收益留在当地、留给农民,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做强做优粮油、畜禽、水产品、果蔬、饲料等产业链,加快培育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辽宁农产品品牌。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铁岭打造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进锦州、营口、盘锦东北粮食集散和精深加工基地建设。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建立健全大中城市带动县域发展、县域促进大中城市繁荣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推动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工业基础较好的县(市),要注重创新升级,推进优势产业成群成链;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市),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卖品牌、服务"转变;矿产资源丰富的县(市),要坚持科学开采和有效利用并重,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接续替代产业;生态功能区的县(市),要发展绿色经济,重点培育康养、旅游等产业。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优化城镇布局,加强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推动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功能集成。加快特色乡镇发展,推进中心镇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在财政资金使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放权赋能,激发县域发展活力。扩大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分类实施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调动县域发展积极性。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辽宁

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严格控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绿色低碳要求全面体现到一二三产业发展中,提升绿色产业丰厚度。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和利用清洁能源。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提升绿色化水平,强化全链条、一体化货物物流服务供给。优化用地结构,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蓝天保卫战,推进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让人民群众看到更多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河湖长制,积极推行"湾长制",推进辽河、浑河、太子河、大小凌河等重点河流水域综合治理,加大渤海(辽宁段)综合治理力度,实施黄海(辽宁段)专项治理行动,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大伙房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扎实推进水网工程建设,让水在辽宁境内特别是城市间流动起来,更富动感、更有灵性。打好净土保卫战,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推进土壤治理和保护,守护好辽宁这片沃土。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对环境违法企业实行联合惩戒。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强化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辽西北防风治沙固土工程和辽东山区生态屏障建设。科学推进阜新海州矿、抚顺西露天矿等矿坑综合治理。实施辽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协同创建辽河国家公园。开展水土保持和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振兴发展动力活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净化政治生态作为根本,把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最突出、最紧迫的任务,以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法治环境、信用环境的持续改善来促进和保障营商环境的根本好转,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目标,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营商环境就是我们自己"、"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增强公职人员服务精神,规范执法、司法、审批、监管用权行为,大力倡导痛痛快快办事、公公正正服务的文化,让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舒心。用法治手段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重拳打击违法失信行为,有效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对破坏辽宁法治环境、信用环境的人和事,必须坚决鄙视、坚决抵制、坚决惩治!大力助企纾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融资成本、物流成本、用能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的社会氛围,让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向往辽宁、扎根辽宁、圆梦辽宁。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聚焦制度创新,营造改革氛围,加快改革步伐,以高水平制度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扎实推进辽宁沈阳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中,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发挥国有企业龙头作用。因企施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股东结构和股权结构并重,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精简管理层级,推进企业"瘦身健体"。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突出主业、创新发展、实实在在创造价值。推动央企与地方企业深化合作、协同发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强化金融支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题。坚持问计于企,把企业需求作为政策创新源泉,提高服务企业的针对性、实效性,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创新创业创造。支持营口在民营经济发展上为全省作出示范。积极稳妥推进财政金融改革。整合财政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优化支出结构,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优化金融环境,完善金融机构治理,分类推进城商行、农信机构等金融机构改革;丰富金融业态,发展壮大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快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发行债券,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进存量土地有序流转和开发利用,提供灵活高效的产业用地保障。畅通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渠道,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能。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高标准建设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稳妥做好事业单位改革"下半篇文章"。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优化机构设置,建立健全适应公益事业发展的制度机制。统筹设置和优化乡镇(街道)综合办事机构、事业单位,推动人员、编制、资源向乡镇(街道)下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