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X县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2年以来,全县各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X及各级会议精神,坚持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彰显成效,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现将本年度工作及2023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以党建为引领,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充分发挥党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牵引力"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一是突出引领带动,打造示范样板。重点打造X个中心村和X个示范片区,涉及全县X个乡镇、X个行政村,突出特色农业型、休闲旅游型、产业融合型、区域联动型、生态发展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培育出智慧农业X等一批特色产业,有效带动集体、村民双增收。二是突出机制创新,提升发展质量。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为主体,成立了X个特色种植产业协会和旅游产业协会党组织,形成了党建+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建立了组织引领、利益链接、带动增收、整体提升的抱团发展机制。通过组织领、产业带、机制建,实现X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X元。三是突出丰富载体,凝聚攻坚合力。以开展X专项行动为总抓手,结合大比武擂台赛、村党组织分档管理等重点活动开展,培树典型、积极宣传,营造人人干事创业、典型示范带动良好局面。
(二)以改革为突破,聚焦主要任务执行力,增强改革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引领力"
在新发展阶段,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基础上,紧紧扭住重大问题、关键环节、重点工作,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上展现新作为。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粮食产量稳定在X斤以上。坚决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巩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成果。加快多层次普惠性农业保险体系建设,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确保新成效。深入实施产业发展行动,促进产业提挡升级。支持带动脱贫人口就业较多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脱贫户、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大循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全年完成X人次持证培训。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迈出新步伐。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县城、乡镇、村庄规划,统筹产业发展和生态功能全域布局,加快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分区域推进规模化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数字乡村示范县创建。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发展农村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清洁化,整体提升农村环境。在基层治理上实现新提升。做好乡镇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着力解决条块关系不顺、权责不对等问题。扎实开展"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单位(村、社区)创建,切实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形成健康向上的新风正气。
(三)以共同富裕为本质,聚焦重点领域推动力,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
精准发力创新金融服务。金融系统创新推出"一区一策"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信贷产品,让各具特色的专属信贷精准对接各区县"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等产业项目,激发农村创业就业活力,培育壮大乡村的新产业和新业态。积极创新贷款抵押方式,探索化解"三农"融资难题。持续深化"信用村镇"建设及"整村授信"工作开展,推动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建档预授信全覆盖。通过夯实基础、创新作为、激励引导,破解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难点、堵点,更好支持县域和三农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持。龙头企业为纽带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X产业城落户X,构建涵盖X、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X产业,在当地形成研发、种植、销售全产业体系的同时,吸引智农食品等一批农业企业进军该产业。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产业化,坚持走'专精特新'农业产业发展之路,引导乡村产业'智改数转',谋划重点打造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等产业链。主动招商引资带动产业发展。积极参与招商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向外宣传推介投资环境、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吸引外地客商来投资兴业。通过商会以商招商实现X家企业成功落户X,有效提高了X经济发展后劲,为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奠定基础。
(四)以人才为引擎,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活力,筑牢乡村振兴资源基础
坚持将人才振兴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着力在乡村人才"育、储、引、用"上下功夫,有力推动了乡村干部队伍整体优化提升,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盘活"存量",让乡村本土人才"活起来"。在盘活乡村人才"存量"上用心,切实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为本土人才畅通成长成才路,破除"四唯"倾向,真正实现"以实绩论英雄",让更多的本土人才有冲劲、有干劲,在乡村各个地方"活起来";二是引进"增量",把乡村急缺人才"补起来"。在引进人才"增量"上用心,让更多乡村急缺的人才快速地聚拢,及时弥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人才之短。主动为人才创业创新搭好平台,用更多管用有效的举措,为乡村发展汇聚天下英才,让乡村各类人才充实起来、活跃起来。三是增强"变量",促乡村各类人才"创价值"。不断提升人才的能力素质,让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不断创造价值。在不断提升人才的思想素质、专业水平上狠下功夫,助力人才成长进步,用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持续深入,真正在乡村振兴广阔天地展现新作为、书写精彩答卷。
二、2023年工作计划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立足新使命、新要求,把全面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任务,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强化作风能力建设,努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讲话精神,并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切实落实一把手"一岗双责"责任制,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的理论学习,促使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工作指导水平和业务实践能力,及时将中央、省、州各级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标向、方针大计和目标任务实施到地,落实到人,执行到位。
(二)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丰富乡村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应链、完善利益链。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采取多种合作和联合方式,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利益共享,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坚持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保护传统村落,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打造"数字乡村",提升乡村信息化水平。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三)夯实共同富裕基础。通过推动农业生产资本集约、技术集成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以及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等方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收入。二是增加非农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到效率更高的领域和部门就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加快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鼓励发展家政、养老、护理等生活性服务业和手工制作等特色产业,支持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的灵活就业。三是增加财产性收入。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盘活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改革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收益。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四是保障转移性收入。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健全生产者补贴制度,在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基础上,探索建立普惠性农民补贴长效机制。加强农民生活兜底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要更加注重向低收入群体、脱贫地区和粮食主产区以及困难群众倾斜,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下一篇:巡察反馈自查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