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市级党代会工作报告-51篇(第220/322页)
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亿斤以上,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和PM《sub》2.5《/sub》浓度降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完成省下达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16.9%左右,人均预期寿命累计增长1岁,基本建成新时代高品质中等城市;再经过10年的接续奋斗,到2035年,全面建成新时代高品质中等城市。
--经济发展高品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绿色发展导向更加鲜明,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壮大,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支配财力迈上新台阶。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营商环境达到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水平,市场主体充满活力,经济开发区能级大幅提升。
--城乡统筹高品质。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全面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粮食安全全面保障,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城乡统筹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生态环境高品质。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得到优化,生态系统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巩固拓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植树造林持续大规模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探索更多辛集路径。
--社会治理高品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依法治市迈出坚实步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基层基础更加稳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安全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民生保障高品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全民受教育程度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滚动实施民生工程、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完成以上奋斗目标,必须切实把握和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决执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指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更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制定落实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调动各方积极性的举措,破除影响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更高质量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持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把坚决守好首都政治"护城河"辛集防线作为政治之责、为政之要,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各位代表、同志们,全面建成新时代高品质中等城市,是市委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担当担责、奋发作为,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不断开创辛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达到并持续巩固全省科技创新跃升计划A类水平,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
一是强化要素保障。要强化制度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符合科研规律、体现知识价值的科研管理制度机制,不断深化与国内高端科研院校的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机制,强化创新成果转化承接能力。要强化资金保障,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探索建立科技投融资风险分担、科技企业成长抚育等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创投基金"、"孵化接力基金"等,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有条件的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要强化平台保障,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双创"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高等级研发创新机构,持续办好创新创业大赛、科技成果展等活动,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二是壮大创新主体。要深入实施"双倍增"计划,推动更多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催生一批细分市场"单项冠军"、新领军者企业。要健全完善梯度培育机制,用好用活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培育库,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帮扶活动,鼓励支持更多具备条件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要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显示材料、信息智能、氢能等产业,积极对接京津沪广深、雄安创新源头,加快创新成果承接、消化、转化,推动"辛集制造"与"辛集智造"协调发展。要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拓展等服务,着力推动科技型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
三是打造人才高地。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进一步健全完善多元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引进、发现、培养、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以最优的政策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辛集创新创业。要充分发挥公共创新创业平台和企业研发机构作用,大力举办校企对接、人才招聘等活动,积极推广"星期天工程师"、"假日工程师"、"网络专家"等人才柔性引进模式,以最好的发展机遇集聚各类人才。要落实好"燕赵英才卡"、"人才公寓"等政策,在生活补贴、工资待遇、住房支持、医疗保障、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用最好的待遇留住人才。要统筹用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类人才,确保做到人尽其才、才尽所用。同时,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