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最新市级党代会工作报告-51篇(第225/32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0988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663分钟

(三)聚力产业加快转型,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坚持"二产补短板、三产强优势、一产显特色",经济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持续提高。"十三五"时期,南宁经济实力首次跻身全国城市50强,经济首位度稳步提升。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26.3亿元,占全区比重由2015年的20.3%提升至21.3%;财政收入完成796.1亿元,占全区比重由2015年的24.5%提升至28.4%。工业加快转型升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00家、数量稳居全区首位,2020年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重点产业规模以上产值占全市比重达38.8%,以瑞声科技等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合众、申龙等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服务业提质增效,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3107.7亿元、是2015年的1.8倍,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3A级以上物流企业40家、是2015年的4倍,浪潮、华为、腾讯等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落户南宁。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建成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火龙果、沃柑产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数量是2015年的2.2倍,"邕"字号品牌更加响亮。
(四)深化改革强化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持续迸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形成一批"南宁经验"、"南宁模式"。在全国首创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实现公共资产"摸得清、来去明、管得住、利用好"。"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不动产登记"24小时不打烊"、"智慧人社"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一码通城"、"一事通办"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企业开办、登记财产、获得电力等营商环境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成为全国80个参评城市中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国资国企、社会民生等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享"。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创新主体累计达465家,南宁·中关村科技园成为北京中关村在国内重点打造的第三个科技园。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引进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等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12家,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151家、是2015年的4.9倍。累计获得全国科学技术奖12项,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五)扩大开放厚植优势,"南宁渠道"作用更加凸显。成功服务第13至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服务和举办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第七届中国-中亚合作论坛等重大活动,国际友城增至26个。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成效凸显,中越跨境班列开行累计超过500列。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获批并实现跨越发展,入驻企业超过2.3万家,2020-2021年度制度创新指数在同批19个片区中综合排名第4。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提速。高效快捷的对外立体交通网络格局基本形成,机场航线实现东盟国家主要城市全覆盖,高铁直达全国主要城市,"一环六射三横一纵"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2020年外贸进出口总值是2015年的2.7倍,跻身全国外贸50强城市。
(六)突出治水建城为民,生态宜居品质巩固提升。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治水优生态、以建城促宜居、以为民为依归,"美丽南宁"建设深入开展,生态宜居城市名片更加亮丽。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稳居前20位,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5%,"南宁蓝"成为常态。大力推进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百里秀美邕江"全面展现,实现"治理一条江、激活一座城"。地表水水质挺进全国30强,入选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那考河生态综合整治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承载力、集聚力明显提升。五象新区化茧成蝶,2006年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再造一个新南宁"目标已从蓝图变成现实。开通运营4条地铁线路、形成井字型网络,地铁5号线即将投入使用,良庆大桥、青山大桥2座新桥飞架邕江南北,34座城市立交桥建成通车,"六横七纵"主干路总体格局基本形成。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874.16万,比2010年第六次普查时增加207.99万,人口增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10位。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68.9%、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横县获批撤县设立横州市。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连续三年蝉联"美丽山水城市",首府南宁更加宜居宜业。
(七)以民为本发展惠民,民生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大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每年近八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教育事业全面加快发展,"十三五"时期全市共建成投入使用公办中小学校105所、新建幼儿园131所,新增学位22.7万个、是"十二五"期间的2.2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读书问题妥善解决,职教、高教事业稳步发展,南宁教育园区初具规模。健康南宁建设成效显著,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三连冠"。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持续深化,整改提升工作取得可喜成效,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常办常新,纪录片《邕江》充分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南宁的生动实践和南宁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春天的旋律》跨国春晚连续五年入选国家重点外宣项目。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一批重大国际赛事,持续开展冬泳邕江、龙舟赛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初步构建。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南宁博物馆、南宁市图书馆(新馆)等一批民生重点项目投入使用,历史文化街区"三街两巷"建成开放。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社会科学、智库、档案等事业不断发展。
(八)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打赢首府城市、枢纽城市、人口大市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突出"早部署"、严格"大排查"、落实"严防控"、实施"强督导"、做到"善救治",56例本土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专业救治医院医务人员"零感染"。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四个率先"力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在全国率先实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扎实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突出"人物同防",落实"四早"要求,压实"四方责任",持续扎实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管理和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管控,严厉打击"三非"人员,疫苗接种率排在全区前列,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为守好祖国"南大门"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抗疫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党旗始终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特别是广大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胜利完成援鄂援港援边任务,涌现出梁小霞等英雄楷模。让我们铭记英雄、崇尚英雄、致敬英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