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39篇(第51/192页)
二、下好转型升级先手棋,致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并举,以系统化思维推动产业迭代升级,务实构建高辨识度、有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制造业强链补链。紧跟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突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航空等重点领域,加速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前后端延伸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40%以上。增强主导产业竞争优势,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推动特钢船舶、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制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等产业创新转型,四大主导产业开票销售达1150亿元。持续推进"千企升级"行动,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900家以上,工业开票销售过亿元企业180家以上,泰富特材力争突破200亿元,江淮汽车、中远海运突破50亿元,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15家。
推动服务业品质升级。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创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1家、领军企业1-2家。抢抓平台经济风口,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运营"都好麦"直播电商示范基地,升级拓展"网红+直播+短视频"带货生态圈。加快全域旅游出新出彩,依托历史文脉、红色文化、运河文明等资源禀赋,放大"三都"品牌效应,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服务链条,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工业旅游区各1家,让城市更有烟火气、生活味。
推动建筑业市场转型。积极应对下行压力,引导企业深耕传统市场、抢占新兴市场,提高能源电力、水利设施、桥梁隧道等"高精专"业务比重,保持100亿元以上规模市场3个、50亿元以上规模市场4个、10亿元以上规模市场18个,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1500亿元以上。推广运用先进技术,创成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1个、示范项目2个以上,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5%以上,BIM技术应用率达60%。擦亮"中国建筑之乡"品牌,鼓励企业创优夺杯、升级资质,力争新增特级、一级资质企业各1家,争创鲁班奖或国优工程3项以上。
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增效。聚焦产业数字化,开展"星级上云"等系列行动,建成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个、智能车间3个,以数字赋能提升"江都智造"竞争力。聚焦数字产业化,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建成启用中国电信江都信息园一期,加快人工智能、5G技术在城市管理、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等领域应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1.5个百分点。聚焦城市智慧化,强化数字政府建设,开展数据共享攻坚,依托"1+N"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实施"一网统管",推广"城市大脑"专题应用场景,有序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三、争当改革创新排头兵,聚力打造区域发展强引擎
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创新增动能,将改革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提高重点改革引领力。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强化事中事后管理,实现行政执法与信用监管深度融合。完善新一轮区对镇财政管理体制,深入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全面盘活存量资产。纵深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支持龙川集团拓展与央企国企合作渠道,加快发展项目开发、金融投资、资产运营、城市服务等主营业务板块,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增强营商环境竞争力。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突出企业经营、群众办事全周期,持续扩大"一件事一次办"和"不见面审批"覆盖范围,"一网通办"率达90%以上。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清理妨碍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全力稳定市场预期。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充实涉企"免罚轻罚"事项,营造更加宽松的法治化市场环境。全面落实各级助企纾困政策,适时配套地方增量政策,全年减税降费17亿元以上。
激活科技创新驱动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分类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0家,达成产学研合作150项,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比3.5%以上。护航无形资产发展,新增发明专利授权18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件。强化科创载体支撑,积极推进SEPP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苏大天宫"创新飞地"建设,在上海筹建"离岸孵化器",建成江广科创金融中心,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个,打造G328科创走廊江都节点。加快产才融合步伐,推行挂牌招才、能者揭榜,建成人才公寓1000套以上,申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省"双创"计划120人以上。
扩大双向循环支撑力。放大功能区位优势,积极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等国省战略,深化与上海及苏南地区资源整合、平台对接、项目合作,更大力度推动产业双向融合。提高对外开放层次,鼓励企业深耕"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实现进出口总额36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1亿美元,持续提升制造业外资占比。实施消费升级行动,全力稳定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扩大餐饮、娱乐等日常消费,发展健康、文旅等服务消费,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
四、突出融合发展主旋律,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好地方
用经营理念建设城市,绣花功夫雕琢城市,持续补齐发展短板、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品质内涵。
建设功能完善的现代城市。深化城市片区开发,统筹东北部、南部、西部等片区规划布局,有序推进47个市级重点项目;启动城市北部和中部18.7平方公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迁建12万吨城区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管网30公里。打造生态宜居空间,征迁涵西等片区房屋15万平方米,上市土地1500亩,开发一批高品质住宅,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改造老旧小区26个,开工建乐二期、春熙嘉园等安置区及配套项目;加快小涵河整治、大涵河湿地修复,见缝插针布点口袋公园,争创国家园林城市。
建设内畅外达的枢纽城市。完善综合交通路网,全力服务北沿江高铁等国省工程,京沪高速扩容、353省道先导段竣工通车。优化城乡道路布局,加快黄河北路新建、浦江路东延、新老328国道连接线等工程实施,规划建设华山路快速化及东延项目。构建多式联运枢纽,提升江都港集疏运功能,积极推进扬泰机场二期工程,建成铁路货运基地,完成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打造现代物流集聚区。
上一篇:县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7篇
下一篇: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