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19篇(第29/118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33399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14分钟

推动园区能级新提升。把产业园区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加快陇南经济开发区建设,产值突破40亿元,启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支持西和县工业集中区、陇南东盛国际商贸物流港扩大产值,支持康县工业集中区提档升级。推进文县新材料产业园二期、陇南祁连山水泥循环经济建材产业园建设。申报创建武都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和西和县、两当县省级农业科技园。

扮靓城乡环境新颜值。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整治行动,完善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全时保洁、全程监管的工作机制。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徽县、康县争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省市级卫生乡镇、村社、单位350个。精细打造公共绿色空间、城市"口袋公园"、微型广场。推进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改造,完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有效治理黑臭水体,大力整治架空管线"蜘蛛网"和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排乱倒、乱挖乱烧、乱占乱采、乱摆乱停、乱贴乱画。规范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四)聚焦三农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新成果。紧盯重点人群,落实好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做到发现一户、帮扶一户、动态清零一户。强化技能培训,输转脱贫劳动力32万

人,管好用好扶贫项目资产,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落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政策,做好受灾群众、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救助。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推广科技增粮措施,强化农业技术服务,持续整治撂荒地,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1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85万吨以上。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创建粮食良种繁育基地10万亩。加快建设市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和12个仓储储备项目,新增市县地方储备粮4.9万吨。

培育特色山地农业新亮点。落实农业特色产业"一计划两方案",衔接资金、整合资金的60%以上用于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市本级安排特色山地农业发展引导资金3000万元,撬动产业链贷款2.5亿元以上,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茶叶5条重点产业链产值稳步增长。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100万亩。因地制宜发展荞麦、高粱等特色小杂粮产业。实施畜牧养殖牵引行动,畜牧业产值持续增长。稳住"菜篮子",建设绿色蔬菜生产基地40万亩。开工建设武都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特色产业精品示范村,加快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进度。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0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家,新增家庭农场500家。培育知名农产品品牌,积极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证明商标认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成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50个、产地交易市场6个。

打造乡村建设示范新标杆。推广美丽乡村建设"康县模式",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开展"九大行动"、实施"八大工程",打造10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 加强乡镇所在地村庄建设,康县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县。深入推进"五大革命",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7万座,创建清洁村庄400个。持续推进"2510" 乡村振兴示范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强化农村人才支撑,培育乡村工匠、乡土人才。治理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五)践行"两山"理念,在生态价值转化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落实最严生态保护新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和长江"十年禁渔",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筑牢长

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实行最严分区管控,实现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清零", 强化行政执法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快实施"三江一水"河道生态治理、秦岭西段生态保护与修复、白龙江干流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监管体系。完成荒山造林、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49万亩、义务植树1000万株以上,治理水土流失86.7平方公里。坚持科学、精准、依法治污,优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网格化监管体系,推进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推动《陇南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通过立法。

打通生态价值转化新通道。加快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巩固提升两当县创建成果,康县、徽县、金徽矿业、宕昌官鹅沟大景区达到创建标准,探索具有陇南特色的"两山"转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成县、徽县、宕昌争创省级森林城市。争取陇南市全域纳入生态补偿范围,探索开展排污权交易,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用好国家"双碳"战略一揽子政策机遇,持续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建设和林业碳汇交易项目开发。健全涉生态保护红线重大项目准入制度,建立文旅康养等行业环评审批"豁免清单""告知承诺制审批清单"。探索EOD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开展生态产品抵押、价值变现试点,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建设生态地灾搬迁新家园。精准核查认定搬迁对象,科学合理确定安置点选址,加快建设34个集中安置点,完成搬迁6375户25287人。落实好政策服务保障"12345"工作机制,强化后续扶持,多渠道增加搬迁群众收入,提高生活品质,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生活好、有业就、能融入。全面推进安置区管理,把搬迁群众全部纳入社区服务体系,打造组织完善、功能齐全、管理有序、服务优良、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六)深化改革创新,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一流的服务,全力打造亲商重商、便民利企的营商环境。

激发重点领域改革新活力。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推广经济强村试点经验,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资产资源盘活注入,推动融资平台整合升级,打造市级总资产300亿元以上、各县区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国有资产运营集团公司。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金融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建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