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4年减灾救灾工作计划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83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2024年减灾救灾工作计划

继续以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减灾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序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面推进我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不断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

坚持党委、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领导和主导地位,确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自然灾害防治职责,确定各地各部门,尤其是乡镇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专门办事机构和人员。完善工作机制,按部门职责开展灾害防治工作,制修订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建立完善应急联动和响应机制,加强应急演练,形成优势互补、分工明确、责任衔接、齐抓共管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格局。

二、持续推进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

(一)做好城乡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持续开展城镇燃气、农村房屋、供热、供电、通信、供排水、尾矿库、地质灾害、道路桥梁、市政管道、游乐设施、民政服务机构、涉山涉水旅游景区、古建筑类文物等城乡基础设施,城区交通枢纽、公园广场、加气站等市政公用区域设施等安全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实施综合治理提升工程,强化常态化安全管理。

(二)严密防范自然灾害风险。完善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领域重大风险工作机制,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特征规律和潜在威胁程度,加强监测预警、会商研判、应急处置和救灾救助,严密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领域重大风险。统筹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适时调度并督导推动。

(三)推进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开展调查成果在住建、交通、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林业、应急、地震、气象等领域的应用,根据省应急厅安排,建设市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组织普查工作总结验收,推荐表彰普查工作先进个人、先进集体。

三、全面加强风险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

推进应急管理"6+N""重点领域"三大系统"建设和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增强灾害监测识别水平和预警预报能力,持续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优化升级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优化预警信息发布途径,推动省突发事件预警短消息发送平台在六安推广应用,实现预警信息直达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做好应急广播的播出系统与应急广播平台及时对接,推动防空报警系统发布有关灾害预警信息。

四、不断提高自然灾害抗御能力

(一)提升城乡房屋抗灾能力。持续推进农村中小学校园校舍维修改造,巩固校舍安全长效机制。全面实施全市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的保障工作,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建筑面积91.24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1504万元。统筹年度灾害发生情况,12月底前完成因灾倒损群众住房恢复重建。

(二)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抗灾能力。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保障防洪保安水利、城市防洪排涝、灾后恢复重建等重大工程建设。推进配网工程差异化设计,提升行蓄洪区、圩区供电设备抗灾能力,加大在高山大岭地区应用力度;组织开展低洼地区变电站、开闭所(配电站房)防汛设施运维检修,增加防汛装备。

(三)提升农林业生产抗灾能力。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农田万亩建设和万亩改造提升任务,大力提升排灌系统基础设施防汛抗早能力,继续做好农作物"四情监测"和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强化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日常监测、专项普查,统筹抓好美国白蛾、松毛虫、杨树食叶害虫、松材线虫病等防治工作。

五、着力提升应急救援救灾水平

(一)全面加强应急准备。对全市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基本情况登记造册,建成应急指挥中心业务系统,实现快速调度功能。持续推进15支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能力建设。组织参加全省应急队伍救援技术竞赛。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及时盘点和补充各类应急储备物资,市级采购生活类救灾物资不少于60万元。加强县区物资储备,并对多灾易灾地区视情采取调拨或代储等方式前置救灾物资。加强红十字会赈济救援队建设,提升救援队在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救援能力。完善红十字备灾仓库管理,加大备灾救灾物资募集储备。推进备灾库标准化建设,加强在库物资的日常监督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完善救灾物资仓储设施设备。

(二)健全灾害保险政策。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落实省级工作部署,构建以大宗农产品保险为主体,特色农产品保险、"防贫保"综合保险、蓄滞洪区农业保险为辅助,叠加政府巨灾保险、市场化商业保险的"一主三辅两叠加"发展格局。继续实施山区库区和行蓄洪区农村住房保险工程,探索和推动转型升级为灾害综合保险。

(三)加强灾害救济救助。健全防灾减灾救灾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完善各级救灾补助政策,统筹资金使用。根据灾情发展及时调拨各类救灾资金物资,确保灾害发生8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加强救助政策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受灾群众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畴。统筹考虑年度灾害发生情况,科学开展灾害损失评估,扎实开展冬春救助工作。

(四)强化应急区域协同。积极与上海市及松江区应急局对接,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完善与淮南市、阜阳市等周边区域的合作协议,落实联席会议制度。

六、夯实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

(一)推进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不断健全基层应急工作机构,完善应急处突工作机制,强化应急预案体系,提升灾害防范水平,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加大防灾减灾救灾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支持引导社会组织依法依规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一步加大应急救护培训力度,完成全市2500人的红十字救护员培训任务和15000人的急救知识普训任务。持续推进高校应急救护工作站建设,完成1个高校救护工作站建设。

(二)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加强资源整合和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坚持"五进""五百"活动常态化,提高宣传教育覆盖面。充分利用"5.12""10.13""安全生产月""全国消防月"等节点,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季节性和区域性自然灾害风险,常态化开展知识宣传、警示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宣传教育普及面。

(三)创建综合减灾示范单位。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抓好全国、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创建、推报10个以上省级、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复核示范社区不少于10个。组织开展国家级和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示范学校申报工作,认定一批市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示范学校。

(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支撑能力。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勘单位和有关企业在自然灾害防治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加强孕灾致灾机理、监测预警判据等方面研究,持续推动自然灾害防治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