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2年人民日报思想纵横第一季度文章汇编41篇(第6/6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591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8分钟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思想纵横)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当务之急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而需要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所以为人类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在于"从0到1"的创新,而且在于其在经济社会中的实际应用。自明末清初开始,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学技术同社会发展分离了。当时虽然有些人对西学感兴趣,也学了一些,但大多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一种雅兴,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再看当代中国,科技重大专项有力支撑移动通信、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制造、物流、交通等产业的智能化升级,5G、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应用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服务于现实生产生活,不断壮大发展新动能。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实现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才能真正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需要靠改革破除科技领域体制机制障碍。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想法到市场的挑战。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适应,完成从科学研究到实验开发再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多年来,一些部门和领域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科研成果封闭自我循环的问题比较严重,创新和转化的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完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科研和经济是"两张皮",科技创新效率就很难有大的提高。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清除有形无形的"栅栏"、院内院外的"围墙",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等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在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的860余项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有680余项,占比79%。下一步,可以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让更多企业参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等科技创新活动,让企业在重大科技规划中发挥出题者作用,在重点产品科研攻关中发挥产学研各方的组织协调者作用,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技术承接应用者作用。

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思想纵横)

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明确要求,其中一条是"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党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党员干部要做到责任在心、担当在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党和人民拼搏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而顽强奋斗。

中华民族具有敢于担当和斗争的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始终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言警句广为传诵,体现了中国人勇于担当、敢于斗争的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经成立就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敢于斗争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风骨与品格。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尽心竭力为党工作、为民造福,英勇无畏捍卫党和人民利益,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矛盾、多么严峻的危机,都敢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担当和斗争精神标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进入新时代,我们党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要求"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增强党集中统一领导的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强烈责任担当、进行伟大斗争的坚强意志和高超本领,有力证明勇于担当、敢于斗争才能赢得人民拥护、赢得主动与未来。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新征程上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需要党员干部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敢于斗争,根本在于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最需要的是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无私者无畏,无畏者才能担当、能斗争。"心底无私天地宽。有了无私的品格,才有担当的自觉和斗争的勇气,才能做到在急难险重任务来临时冲得上去,在风浪挑战来临时绝不退缩,在诱惑考验面前头脑清醒。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坚定对党的忠诚,永葆对人民的赤子情怀,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名利得失所累,以宽广的胸襟谋事、干事、担事。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培育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浩然正气,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从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在经历"风吹浪打"、捧"烫手山芋"的实践磨砺中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挺起脊梁、冲锋在前,做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劲草、真金,交出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优异答卷。

(作者单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思想纵横)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关键在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基础上提出了"十个明确",并将党的领导列在首位,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原创性贡献,凸显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决议》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下呈现什么样的崭新面貌以及如何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对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关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坚持党的领导是贯穿始终并具有统领作用的。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主义、走什么样的道路、由什么样的政治力量来领导,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这条道路、这个领导力量能不能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时代性问题。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100多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10年的历史,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什么时候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就健康发展;什么时候弱化和偏离党的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就遭遇挫折。这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最可宝贵的经验。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是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党的领导不仅在理论上达到了新高度,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党的历史是总结昨天的记录,更是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基石。党的领导创造了党和国家事业昨天和今天的辉煌,也必将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当前,我们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这个关键当口,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

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思想纵横)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6次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年轻干部提出殷切期望,为广大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指明努力方向,为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行动指南。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应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持之以恒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断提升政治境界、思想境界、道德境界,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需要掌握的本领是很多的。最根本的本领是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进而影响干事创业的成效。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夯实理论功底,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按照客观规律推进各项工作。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使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年轻干部只有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真本事,苦干实干、不懈奋斗,才能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在担当作为中建功立业,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弄清楚党和国家关心什么、强调什么,人民需要什么、期待什么,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只有强化担当作为的自觉,将担当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做好知重负责的勤务员、攻坚克难的攀登者、谋事成事的实干家,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许党报国、青春无悔的奋斗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全党继续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年轻干部一定要挺起脊梁、冲锋在前,奔着矛盾问题和风险挑战进行斗争,讲求策略方法和斗争艺术,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