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2月新湘评论-66篇(第14/38页)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站到民族大义一边的不只是中国军人,还有千千万万不愿做亡国奴的普通百姓。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在日军逼她给儿子写信劝降时,誓死不从,最终绝食7天殉国;湖南湘乡人杨让德坚守民族气节,因拒绝出任日伪维持会长,一天之内包括他在内的杨家8口人惨遭毒手、以身殉节......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无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宁以义死,不苟幸生,正是他们忠烈而坚贞的民族气节、英勇而无畏地顽强抗争,陷日寇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而民族气节就是支撑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历经风雨而弥坚的灵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传承英雄之志,砥砺民族气节,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努力在新的征程中夺取新的胜利。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
--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之英雄气概
作者:辛湘理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2日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抗日战争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其中,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其鲜明特质。14年救亡图存,14年浴血奋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滔天罪行,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奋起抵抗,抱定"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坚定决心,抱定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钢铁意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主义篇章。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一方从不缺少英雄的土地,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历来有着不畏强暴的光荣传统。从"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到"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从"魂魄毅兮为鬼雄""留取丹心照汗青"到"横刀立马中流柱,同拯神州换人间",几千年抵御外侮的历史充分说明,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无数爱国将士血洒沙场、慷慨赴死,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情怀奏响了一曲曲气贯长虹的英雄赞歌。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群体,就是这些英雄赞歌的热血演绎和生命绝唱。
"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凭栏一片风云起》,讲述了一群知识青年面对山河破碎危局、纷纷躬身入局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再现了那段峥嵘的烽火岁月。九一八事变后,为对抗残暴的日寇空军,1700名知识青年投笔从戎,直飞云霄,成为中国第一批战斗机飞行员,在抗战期间全部以身殉国,牺牲时平均年龄仅23岁,彰显了中华儿女的血性和担当。正如一首歌曲所赞颂的那样,"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大江南北遍地英雄,长城内外充盈着英雄气概。
回望历史天空,烈士丰碑永驻,英雄精神长存。回望和缅怀,是为了更好地纪念和传承。1942年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牺牲后不久,刘伯承、邓小平联名发文说:"最好的纪念,不是在死者血泊的周围踟蹰,而是踏着他的血迹前进,向死者与我们共同坚信的真理前进!"今天,我们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传承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就是要进一步涵养浩然正气、激发蓬勃朝气、提振昂扬锐气,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今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是先烈曾浴血守卫的山河!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捍卫英雄,守卫良知,向一切侮辱、诽谤英烈的行径坚决说不,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全体人民的共同责任。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卢沟桥畔的枪声犹在耳边,宛平城墙的弹痕依然清晰。诚如很多网友所言,世界并不太平,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面对危害世界和平的强权霸凌,我们要始终保持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誓死捍卫先辈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尊严,决不能让历史悲剧重演。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之必胜信念
作者:辛湘理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2日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这其中,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抗日战争的坚强精神防线,也是获得最终胜利的意志保证。
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武力和军事的对抗,更是意志、精神与信念的较量。有没有必胜的信念,有没有战斗到底的意志,往往决定着战争的最终结果。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面对中日两国综合国力的巨大落差,不少人对战争的前景感到悲观失望,更有甚者出现了投降动摇。在民族危亡的紧急时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中国民众有力地团结起来。毛泽东同志先后发表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和《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论调,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前景,对坚定全民族抗战信心、夺取抗战最终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信念如炬,九死未悔。据不完全统计,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6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沦陷。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但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战争多么残酷,无论牺牲多么巨大,中国人民从未失去抗战必胜的信念,也从未动摇血战到底的决心。正是在这种必胜的信念感召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上一篇:2022年二十大理论文章-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