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全年汇编192篇(第15/42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721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08分钟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考察时强调,"推动外贸创新发展,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要多措并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外贸确实有压力、有起伏、有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加上良好的产业体系和完备的生产能力,高水平开放的成效不断显现,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不断创新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持续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我们一定能进一步壮大外贸发展新动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扩大内需,打开增长新空间(人民时评)

经济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空白点,都是可以提质增效的发力点

"车身小巧、充电方便,买车还能享受5000元优惠。"最近,家住重庆九龙坡区走马镇的王东燕花费不到5万元,购置了一台新能源汽车,"1公里电费只需4分钱,续航里程也够用"。这是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落地、有力撬动农村汽车消费市场的生动写照,也是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取得实效的具体例证。

上半年,随着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国内消费较快恢复,投资持续增长,内需贡献稳步提升。翻开半年报,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持续发挥。一项项释放暖意的指标,折射内需潜力的持续释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新冠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只有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流动的中国才能迸发出巨大活力,进一步激发内需潜力。今年以来,各地体育赛事、演唱会、戏剧表演等文体活动增多。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同比名义增长38.5%,全国电影观影人次增长51.8%。截至6月24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600亿件,比2019年达到600亿件提前了172天,比2022年提前了34天。可感可知的生活,印证着国内需求的稳步复苏。大国经济具有内需为主导的显著特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着力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才能充分用好超大规模市场这个宝贵的战略资源。

经济发展是一个供给与需求相互影响、不断升级的过程。从《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加快落地,到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从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家居等消费,到各地积极举办消费季、发放消费券......各地区各部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疏堵点、破卡点,建机制、畅循环,以需求牵引供给、用供给创造需求,让中国经济不仅扩容了"量的优势",也提升了"质的优势"。事实证明,经济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空白点,都是可以提质增效的发力点。只要我们创造有利的体制机制环境,采取适当的政策引导,就能够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持续深化改革,积极扩大内需,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我们定能打开经济增长新空间,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人民时评)

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全力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

春风起,春雨来,收获了"十九连丰"的田野,又迎来新一季的耕耘。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已春播粮食5500多万亩,冬小麦、冬油菜的春季田管加速推进,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进入育秧高峰期,西北春小麦陆续开始播种。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克服诸多困难,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为稳预期、稳物价、稳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站在粮食生产"十九连丰"的新起点,仍要保持这样的清醒:无惧风浪起,须有压舱石。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加大,国内庞大人口基数叠加消费持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端牢饭碗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即使丰稔连连,粮食安全依然不能轻言过关,粮食生产依然须臾不可放松。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明确的产量目标提醒我们,要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全力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为抓手,依靠自己力量端牢中国饭碗。

春播春管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仗,打赢打好这一仗,对于夺取夏粮乃至全年粮食丰收意义重大。目前,夏季粮油生产基础总体较好,但也面临苗情复杂田管任务重、粮食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等问题。高起点上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把重农抓粮的各项措施抓得更紧、落得更实。从政策层面看,今年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中,面积产量和种植结构权重将加大;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协调提前下拨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搞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有利于提振信心,增强底气,托举"粮安"。

从长远看,保障大国粮食安全,提升粮食产能仍然是首要任务,关键还是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在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基础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就要把"靠天吃饭"的耕地变成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田,将丰收的力量藏在大地深处;把"木犁耙""铁把式"换作"金扁担",让更多"金种子"破土而出。惟其如此,才能把中国饭碗装得更满,让中国饭碗成色更足,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稳固大国粮仓增添不竭动力。

粮食,国计民生的基石,国家安全的底线。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放眼广袤田畴,新的丰收正在生根发芽。

牢牢守住药品安全底线(人民时评)

防患于未然,始终保持利剑高悬、重拳出击的监管态势,才能确保药品安全

严厉打击通过网络违法违规销售药品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药品、销售回收药品、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等行为,对严重违法违规企业有关负责人实施联合惩戒、行业禁入、从业禁止......不久前,国家药监局启动为期一年半的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旨在进一步规范药品市场经营行为,有效排查化解药品安全风险隐患,更好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坚持产管并重,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近年来,我国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从治理体系看,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和修订,为药品安全保驾护航。从治理能力看,全国药监系统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加大药品监管力度。2022年,全国药监系统共查处"两品一械"案件15.36万件,消除了一批风险隐患,维护了药品市场秩序。

药品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药品安全无小事。要清醒看到,我国药品产业规模很大,药品研发、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经营主体数量庞大,监管难度大,安全风险始终存在。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生产企业7974家、药品经营企业64.39万家。随着经济发展,更多经营主体将进入药品产业。要严格市场准入,做好药品上市和生产经营许可审批,从源头上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同时,要压实药品经营主体责任,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加强风险隐患自查,通过普法培训、警示约谈等方式加强引导,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防患于未然,始终保持利剑高悬、重拳出击的监管态势,才能确保药品安全。

近年来,各地药监部门多次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要总结好专项整治行动的有益经验,将其落实到常态化监管中,持续保持监管的高压态势,让铤而走险者没有空子可以钻。针对农村和偏远地区药品安全水平较低、风险隐患较多等问题,要加强监管力度,以检查核查、监督抽检等方式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对于排查到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确保药品安全可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药品经营新业态也在不断出现,比如网络售药、微商、网络代购、直播售药等,经营行为点对点,隐匿性强,安全隐患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药监部门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跨部门信息共享,提高监管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最大限度消除监管盲区,让新业态在安全的轨道上更好发展。

药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防范化解药品安全风险隐患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久久为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严格市场准入,不断加大药品监管力度,提升监管能力,查风险、堵漏洞、补短板,牢牢守住药品安全底线,一定能保障群众用药安全,助力建设健康中国。

立足数字化营造文化新体验(人民时评)

点开"数字敦煌"资源库,便可浏览洞窟高清图像;通过"8K+5G"高清直播,就可欣赏国家大剧院高水平音乐会;想探知传统建筑奥秘,可以借助VR游戏体验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意之境......跨越时空、人机互动、虚实相融,数字技术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文化生活。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推进实施,一幅流光溢彩的中华文化全景图正在徐徐展开。以海量存储、即时互动、全息呈现等为特征的数字化技术,正不断创新表达方式、丰富文化形态、拓展消费场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43860亿元,比上年增长5.3%,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4个百分点;其中,数字出版、娱乐用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和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为30.3%、21.6%、18.6%和10.2%。亮眼的成绩单,彰显这一新业态巨大的发展潜力。

立足数字化营造文化新体验,需要继续完善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从顶层设计看,《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从实践看,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艺院团等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积极性高涨,海量文化资源正在加速转化为文化数据资源。比如,国家图书馆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发《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故宫"数字文物库",文物总数已超过10万件。随着国家文化专网和文化大数据体系的完善,丰厚的文化资源还将在数字空间被不断激活。

有了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文化素材之后,能否生产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数字文化产品,考验的是创新创造能力。文化数字化不是文化生活从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的机械复制和迁移,而是涉及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全链条重构。一方面要创新载体,大胆运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虚拟数字人等最新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打开更多文化消费新场景。另一方面也要升级创意,提取中华文化元素、符号、标识,结合时代审美,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面向未来,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将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业态。

提升文化数字内容供给能力,离不开健全的治理体系和行业生态。文化资源乘"网"上"云"之后,数据安全如何保障、标准体系如何统一、知识产权如何保护,需要政策法规解疑释惑、保驾护航。以备受关注的数据标准为例,我国正在加强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将解决数据分布式存储、互联互通、数据确权等问题,使每个数据都有唯一的身份证。在数字技术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既要提高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也要以健全的行业生态培育更多优质创意和产品。

一部文化发展史,也是媒介技术演进的历史。印刷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都曾催生过相应的文化业态。我们脚下的土地,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现在又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正经历数字技术深刻变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相遇,绘写出新时代瑰丽多姿的文化画卷。新的历史起点上,期待文化数字化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贡献。

履职尽责画好奋进同心圆(人民时评)

把群众意见化为议案提案,以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推动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踏着春天的节拍,肩负人民的期待,全国两会这场"春天的盛会"即将在北京拉开帷幕。换届与开局交汇,责任与担当交织,共识与奋进交融,激荡继往开来、同心协力的力量。

在河南,马萧林委员把调研重点放在红色遗产保护利用上,不断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有效方式;在广东,95后杨登辉代表广泛征集建议,笔记本上写满技能人才培养的"金点子";在重庆,刘希娅代表走进社区、走向孩子,与家长们一起探讨家庭教育......全国两会前夕,代表委员们下基层、到一线,了解民情、汇集民意,倾注精力准备议案提案,为履好职尽好责打下坚实基础。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把群众意见化为议案提案,以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力量,推动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是人民民主为人民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助力。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改革发展,人民能够全程、有效、深入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人民的意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能得到充分体现,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力诠释,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的生动写照。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国是民生,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鼓舞干劲、信心,是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的重要职责。如何聆听群众心声、如何探寻发展良方,关乎代表委员履职尽责的效果质量。马慧娟代表走街巷、坐炕头,"许多建议都是跟村民们在炕头上聊天时形成的";魏青松委员走进田间地头、车间工厂,"群众在哪里,工作就做到哪里";翁建平委员制作并随身携带问卷二维码,参加学术会议间隙也在做调研,"要把提案准备得扎实些,再扎实些"......真知灼见在走村入户、用心用情中形成,良言善策在躬身实践、发挥专长中完善,既凝结着代表委员的思考和心血,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希冀和关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