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观点全年汇编111篇(第14/3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205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36分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这一重大论断,科学概括了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的独特性,对于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而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向历史深处回望,从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到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从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到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从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到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从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到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从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到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这些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五个方面的突出特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明确"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把"两个结合"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北京冬奥盛会惊艳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自信、包容、开放的大国形象;大唐芙蓉园梦回千年,展现中华文化包容四海、兼纳百川的精神风貌;北京中轴线、京杭大运河等一大批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绽放时代新韵......千古文脉一华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今天中华文化更加蔚为大观,中华文明更加光彩夺目。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党的XX大报告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就能汇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如同波澜壮阔的长河,中华文明一路奔涌而来,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浇灌出中华大地的勃勃生机。穿越风雨、大道如砥,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北国边陲到南疆海岛,复兴的梦想激荡在14亿多中国人心中。站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尤为清醒:"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更加自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坚守"统一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民观点)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晋归义羌王"和"晋归义羌侯"金印,隋代胡人吃饼骑驼俑,宋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像,元代八思巴文虎符圆牌......在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特展上,一系列国宝级文物璀璨夺目,反映了各民族共同书写中国历史、创造中华文化的历程,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让观众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深切感受华夏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产生了令人难以忘记的效果。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从历史到现在,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深厚底蕴、灿烂辉煌的文化沃土,在交流交往交融中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了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描绘在布达拉宫白宫门庭内的壁画,表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盛况,展示了汉藏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性的一幕;出土于新疆和田地区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印证中原王朝和西域地区的联络交往;红军长征途中的"彝海结盟",留下民族团结的佳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正是在你来我往、交流交融中,各民族人民的前途命运聚在了一起、文化基因汇到了一起,为文明的延续、国家的统一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修订制定法律法规,制定政策规划,实施重大文化工程,举办重大文化活动,积极搭建各具特色的节庆民俗、展览展演、文化旅游等平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崭新篇章。各民族文化这个"多元"凝聚出中华文化这个"一体",中华文化这个"一体"又引领着各民族文化这个"多元",交融出更好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文化元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迸发出更加持久饱满的精神伟力。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才能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步行察看八廓街风貌,感慨地说:"千年八廓街,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流交往交融,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这里其乐融融。"这里承载着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深厚历史,也昭示着"我们是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的突出的统一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我们定能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坚守好魂和根,攀登新的思想高峰(人民观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

拓宽理论视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把自己的根深植于中国的广袤大地上?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赴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5个月的采访,曾写下"共产党员极端注重他们的文化"的观点,或可作为答案之一。百余年来,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薪火相传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路向前。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历史和现实深刻启示我们,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老祖宗,数典忘祖就等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

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使我们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无私无畏的博大胸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践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从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到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从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到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

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需要在准确把握高度契合性的基础上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阐释中,读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也能感受传统民本思想的力量;从"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的明确要求中,读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能体会"知行合一"的智慧;从"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执着追求中,读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能理解"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的治世良言......"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不忘本来,也要吸收外来。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华民族是一个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拓宽理论视野,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人类知识的总和"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

浙江杭州城北、良渚港畔,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文润阁",与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等一道,逐渐形成一条"良渚文化大走廊";一小时车程外,杭州钱塘元宇宙新天地产业园拔地而起,引进培育大批面向未来的科创企业......熔铸古今、汇通中西,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坚守好魂和根,坚持守正创新,继续推进"两个结合",我们一定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号巨轮必将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人民观点)

重视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我们党一路走来,始终把选贤任能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

全面从严治党锻造出过硬干部队伍,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关键所在

在甘肃省渭源县田家河乡香卜路村,为了帮村民把即将出栏的土鸡卖个好价钱,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门冰前段时间异常忙碌,村内对接养殖户,村外联系经销商;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流村,载满农产品的货车飞驰而过,翻山越岭驶向城市,在当地干部和驻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村里交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大河乡大河村,科技特派员张进甲一年到头不停歇,走村入户传授农业技术,曾经黄沙滚滚的荒滩、盐碱地,变成一片片果林,去年乡里种植户户均收入超过3万元......在广袤农村,一大批优秀干部弯下身子、卷起裤腿、扎根一线,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