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2023年人民日报人民观点全年汇编111篇(第12/33页)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2205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36分钟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党的XX大明确了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发展目标。站上新的历史起点,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加需要我们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世界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更主动的精神力量,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拓展更为广阔的文化空间。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们定能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在北京市,京剧、相声等艺术形式在老会馆开启了活化利用之旅;在上海市,经过保护性修缮,具有海派特色的石库门建筑群被赋予全新商业功能;在辽宁省沈阳市,千余种具有沈阳故宫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有效传播了历史和文化......今日之中国,是创新创造活力迸发的中国,是文化之花繁盛绚丽的中国。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我们的文化将绵延不绝,我们的创造将生生不息。

夯实组织基础,提供坚强保证(人民观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全面的、系统的、具体的

当前,无论是推动党的"三农"政策落地生根,还是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都迫切需要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新蓝图鼓舞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天津市将"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纳入未来五年"十项行动",明确时间表、施工图;广东省探索建立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全国工商联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以乡村产业振兴为主攻方向,倾斜支持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地区各部门锚定目标、铆足干劲,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奋力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强保证。"这一重要要求,指明了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原则、制度保障、实现路径,为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农业农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但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还很多。越是目标远大、任务艰巨,越要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政治优势,确保农业强国建设朝着正确方向稳步推进。

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全面的、系统的、具体的。回首这十年,从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到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从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到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随着顶层设计日趋完善、制度建设纲举目张,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持续转化为治理效能。不久前印发的《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强调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方此之际,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完善考核督查机制,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政策落实。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人才是"金钥匙"。必须清醒认识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对干部的能力水平和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应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三农"工作本领,改进工作作风,打造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领导农业强国建设能力的"三农"干部队伍。另一方面,应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近年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一大批发展引路人、产业带头人、政策明白人在广袤田畴大显身手。实践证明,下大力气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就能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办好农村的事情,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当前,无论是推动党的"三农"政策落地生根,还是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都迫切需要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重庆市巴南区开展"一村一策"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行动,做到动态管理、逐个销号;福建省下党乡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带头提高能力素质、带头领办产业项目、带头联户帮扶共富"活动,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把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就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面向未来,我们既要抓住健全乡村组织体系这个"牛鼻子",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也要持续为基层干部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为农民办实事,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在"三农这十年--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展"上,一组组数据、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一件件实物,生动展示了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走过的极不平凡历程、取得的极不寻常成就。新时代新征程,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在党的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大合力,我们一定能够谱写农业强国建设新篇章、铸就事业发展新辉煌。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激扬"创新性",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人民观点)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明成果

商王武丁时期的"四方风"甲骨刻辞、宋刻本《棠湖诗稿》、宋拓本《西楼苏帖》、唐写本《妙法莲华经》......近日,在中国国家版本馆文华堂二层,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从甲骨到简牍,从写本到雕版,文字载体与古籍版本的流变,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创新发展。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如浩浩江河,滋养泱泱华夏;纵横九万里,创新创造如熠熠繁星,汇聚煌煌文脉。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一部中华文明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回望历史长河,在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的演变历程中,中国哲学论域不断拓宽、创见持续迸发;耒耜、石犁、青铜犁、铁犁、直辕犁、曲辕犁的耕具更替,见证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与生产力的提高;军功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人才选拔制度之变,让更多有才之士脱颖而出......透过历史的长镜头,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在思想、技术、制度等各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正是因为不断创新,中华文明才能始终保持生机活力。

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亿万人民在守正创新中构筑中华文化新气象、激扬中华文明新活力。近年来,从开发数字化应用及文创产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到立足中华审美风范,让优秀文艺作品竞相涌现,再到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中发展,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被彻底激活,在新时代展现出蓬勃生机、焕发出巨大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文明在新时代再次绽放出夺目光彩。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新精神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辈就注重创新创造,强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讲求"因革损益""守经达权",主张"日新之谓盛德"。新征程上,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我们必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锐意进取、敢闯敢拼的企业家,在科研攻关一线大胆创新、攻克难题的科学家,在乡村振兴热土上探索经验、蹚出新路的基层干部......各行各业劳动者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不断创造新的业绩。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开拓创新。保持开拓创新的姿态,激发敢为人先的锐气,面对困难时"摸着石头过河",面对艰险时"杀出一条血路",我们才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汇聚强大精神力量,无往而不胜。

从汉唐气象、明清韵味,到今天的大国风范、复兴伟业,中华文明不断吐故纳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华文明在创新中一路走来,也必将在创新中迈向未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明成果,我们一定能够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

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人民观点)

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

"看看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党的XX大胜利闭幕后的第一次外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园。脱贫攻坚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小康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美好生活图景在更广阔的时空铺展。这带来深刻启示:时代考卷常出常新,迫切需要我们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科学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回答时代课题,推动实践发展。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强调"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从烽火年代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到建设时期的"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再到改革春潮中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实践充分证明,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在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中丰富自己,在应对时代新课题、发展新挑战中完善自己,马克思主义从来不会结束真理,而是不断开辟通向真理的道路。

新时代以来,世界大变局、中国大变化、民族大复兴,这些前所未有的"大"因素高频碰撞、剧烈激荡,迫切需要找到解释之道、治理之法。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强调"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明确"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创立,实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互促共进,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的力量;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前途。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指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思想之旗,是凝聚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奋勇前进的精神之魂。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也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

越是社会实践活跃的时期,越是思想理论迸发的时期。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沿革和实践要求,在新一轮科技变革、全球经济发展大格局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深化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规律性认识,在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命运比较和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现实考验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规律性认识,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