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似观山不喜平 — — 观山文库◆记住我,来上我~

在学校育人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admin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共计125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2分钟

在学校育人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学校为了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任务和目标,并全面地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又重点推行全员育人包班制工作。学校为什么特别重视育人?今后该如何育人?下面,我谈五点意见,与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

01

遵循教育规律把"育人"摆在一切工作首位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书育人有着深刻的论述:"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教书是形式,育人才是本质。""真正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真正的教育是让孩子看得清脚下的路,并拥有抵达远方的能力。"明确指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

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

(一)反思我们把教育当作单纯的知识传输

然而,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模式还很传统、观念陈旧、体制机制僵化、改革缓慢、发展滞后,与世界名校的发展差距还很大。我们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识到实践都有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种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教育的核心是教知识,各种各样的知识,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也包括前沿知识。教师的职责是教知识、传授知识,重教书、轻育人,学生的任务是学知识、掌握知识,重名利、轻修养。

实践教学也不容乐观,基本上是关门办学,根据已经拟定的大纲和教材来教学;不能以市场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成果为导向,与社会企业对接不紧密;实践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单一、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失调、相互脱节,以致学生的实践运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

XX大学著名教授钱颖一曾说:"教育还是要回归以人为本,应该把如何培养人放在第一位。""人"重于"才",是关于"为什么学"的问题。中华文化传统,从来都是重视"人"的传统。这个"重人"的传统后来发生了变化,使得"重才"逐渐压倒"重人"。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方,落后就要受挨打。因此,教育就转向科学知识、技术知识、专业知识的传授,转向对"才"的培养。近年来,这种由"人"向"才"的培养在中国走向极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增长似乎变成了唯一的价值和目标。即使当下讨论的转变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也仍然是把经济发展作为目的。在这种思维中,"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人才"就成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在行动

学校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遵循教育规律,以问题为导向,以成果为导向,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在2021年秋季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理念是:践行"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根本任务,以"博雅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为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雇主对新时代人才"十大能力要求"为培养目标,以"不让一个人落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功毕业"作为学校的教育文化和教书育人的工作目标,适应"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努力让学生在厦门工学院获得最好的学习和成长体验,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校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任务与目标如下:

1.明确博雅教育的目标:以博雅教育核心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博雅教育课程体系,以博雅教育养成学生的人格。

2.改革和重构知识教育模式,建设更加多样化、可开放的知识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专业态度与敬业精神。

3.注重综合性、设计性、探究性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实践导向学习和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做中思",以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推进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改革,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完善资源配置体系,把全校的主要时间、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教学育人工作之中,充分激发教师教学育人的积极性,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5.学校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改革,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八项根本转变。

6.通过教学育人工作改革、回归和创新,让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中,能够广泛地在知识的领域中畅游,从而理解不同的学科思维和方法,让学生发展出可以在各个领域之间转换的技能,可以胜任任何学科和未来的职业,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在自己的私人领域,成为真诚秉持正义、同情弱者的君子,对社会有担当、对他人充满责任心的好公民。

(三)教育应该重视对人的培养

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在价值向上有更高的要求,避免短期的功利主义。教育主要是体现"育人",作为目的的"人",包括人文、人格、人生三个方面。关于人的教育,应该包括人生发展的教育。在我们当前教育中,相对而言,我们更缺乏对人文精神、人格养成、人生发展的教育。关心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关心学生的价值取向,我们的教育模式就应该有较大的改变。理解人文价值,坚守人格底线,反省人生意义,应该成为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必修课。

02

坚持教书育人深度融合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

教书育人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把两者分开。"什么学院负责教书,书院负责育人"是不正确的提法和做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老师已经踏上了艰巨的漫长的育人之旅"。在新的时代里,教育成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确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对有问题的学生,不能单纯训斥、抱怨、甚至抱着放弃的态度,而是要更加关心,用各种方法开导他们,以人性的关怀去感化他们,让他们的思想得到转化,心灵得到启迪。

(一)当下的教与育处于一种游离状态

反思我们当下,由于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我们大部分人无奈地处于教与育、教与学的游离之中。由于高校科研数量化的制度与评价指标导向的引领,现在所有学校都处于教书与育人、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学识的游离状态,很难把学生的教育挂在心上。

在我们的学生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特情生,而从精神状态来说,还有一定数量的学生确实存在问题。但是我们目前还是消极的应付,有的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才知道介入,找心理老师、找家长来共同疏导。有学生学业出现困难了,平时没有注意帮助辅导,挂科了才给予警示。我们都没有从根本上设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关键是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痛前预防措施,没有培养学生抵御困难的能力,一直都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二)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才有灵魂

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因此,作为教师严格要求资质,讲修养、讲师德、讲学习是教书育人不可缺少的职业品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在思想、观念、道德、学识、学风都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把"言传"与"身教"有机结合起来,德以修己、教以育人。教育是有时代特征的,知识在更新、观念在更新,作为老师要不停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才能把智慧与精神传承给学生。

学校在设计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时,深刻地揭示了当下教育环境存在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种种倾向,科学地提出"博雅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博雅教育培养人格,把"育人"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第四章"三全育人"工作中的第一节"改革目标"指出:

1.实现教师全员承担育人责任,全面落实"传道、授业、解惑"教育使命,推进全体教职员工以学者智慧和精神介入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之中,把学生的自我发展视为教育的重要目标,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2.将育人工作贯穿人才培养方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

3.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

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让老师明白"为什么而教",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老师带着愿景来教书,学生带着愿景来学习,树立了人生的理想和信念,追求有灵魂的教育,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让智慧和"真善美、公正、自由、和平、大爱"这些崇高的思想精神,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美好,让学生成为有信仰、有灵魂、有追求的新一代。

03

学校实行"育人包班制"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的人数急剧增加,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条件、管理机制等面临诸多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无法顺利落实。20XX年XX月,国家教育部印发通知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我们需要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三全育人'工作中形成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建立"三全育人"教育机制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担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与使命。

(一)在实践中探索育人工作的路径

"三全育人"教育机制是高校实现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关注教育质量提高和内涵建设,育人是大学的核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和整合学校、学院、机关以及各部门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育人"的合力。

学校对"育人"工作非常重视,也非常用心,在"育人"工作做了许多的改革探索和尝试。比如:一是建设"书院制育人"模式,在福建高校尚属首创。以学生集中居住每幢公寓楼为单位,设计建设了X个书院,分别是"XX书院"、"XX书院"、"XX书院"、"XX书院"、"XX书院"、"XX书院"、"XX书院"和"XX书院"。以X:XXX的比例安排辅导员进驻书院,担负着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二是为了提高书院的育人质量,两手抓"硬件"和"软件"建设,提升辅导员的地位、待遇和作用,破例地把所有辅导员转设为"书院导师",同时进入学校教师序列,纳入学校教育管理体系。这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思政辅导员在获得"导师-教师"的身份资格后,将会要求他们向学者型教师发展,以学者智慧和精神介入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之中。

然而,经过几年来的运作,学院与书院并不能达到"育人"的理想效果,问题是不能形成合力。一是从形式上看,配备学院、书院完整的组织架构,可以实现"教书育人"的融合,但实际上学院、书院存在两张皮,不但不能有效整合,还有明确的分离。好像学院只管教学,书院只管理人,造成教师只管上课教书不管育人,辅导员和社区管理人,学校育人工作落在少数人的身上。这也是目前教育体制的一种诟病,使育人工作处于一种懈怠状态。

(二)学校以"三全育人"为目标,把教书育人整合在一起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在制订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方案中,对学院和书院进行改革和整合,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根据学校要求,"教书育人"工作落到实体,使"教书"和"育人"工作不再割裂开来,将书院的人和事合并到学院,取消书院建制,书院成为学生的生活文化社区,实现学院和书院"两院合一"。学校八个专业学院对应八个书院社区,书院原来的导师全部分流到每个学院教书和育人,整合学院老师和导师共同合力完成教育培养学生的使命,推动"全员育人"得到组织落实。

2.根据学校《章程》规定:"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组织形式:设立了以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的学生为主体的'书院院务委员会',让学生代表组织,自主管理本书院社区的日常事务工作"。书院院务委员会隶属于学校行政系列最基层的职能管理机构,行使独立管理职权,以后八个书院院务委员会机构隶属于八个学院领导和管理,服务于广大学生。同时也落实了教育目标要求的,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由发展"的育人理念。

3.从2021年秋季开始,学校实行老师、导师包班制制度(简称"导师育人包班制")。全校XXX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分配一名导师,从大一新生开始一直带到大四毕业,目标是"不让一个人落伍,让每位学生都能成功毕业"。学校大部分老师都要介入包班制带领学生。我建议:学校没有包班的老师、行政领导、机关工作职工、各教辅和服务单位的职员都要从各个方面的工作职责介入"育人"工作,可以另行自愿与学生结对,从生活、人生给予启发帮助。真正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大举措,让教育回归本质--"育人"。

学校"育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会做人、处事,养成良好品行与习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学生的自由发展视为教育的重要目标,让学生自由发展也就是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真正实现学校的培养理念。

04

老师用心用情爱学生是开启智慧"育人"的心田

大学是师生共同学习、生活、成长的家园,是精神文化的高地,需要精神的源泉、文化的源泉、智慧源泉的洗礼与浇灌,才能茁壮成长。老师的"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让学生如沐浴春风、甘甜雨露、滋润人心。

(一)当前教育的陈旧方式与相沿习惯必须改变

当今整个社会功利主义盛行,影响教育生态,也影响学校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和习惯,在教学上还是沿用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水课多"、"理论课课时多"、"一本书的大学"现象存在,教材和教学方法陈旧,照本宣科、PPT搬到屏幕上,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厌学、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教与学脱节。在育人工作方面,部分老师没有摆到重要的位置去考虑,没有设立目标与任务、没有安排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以完成上课课时工作量作为教育教学工作量的唯一指标。基本上上完课就走人,不关心学生有没有学懂,很少有时间和心情与学生交流互动,更谈不上关心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各种困惑,出现教师与学生关系疏远的现象。

一名师德高尚、人格魅力无限的教师,教书育人的实效,自然可想而知,具有学高为师的学术素养,具有选拔知识的能力和严谨的治学心态,自然会得到学生的信服和尊重。有位教育家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发展"。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要关爱学生,真心实意地爱他们。培养高情商的学生,自己必须有高人一等的情商。

(二)老师的爱最能温暖学生的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真诚对待教育、热爱教育、爱戴学生、亲和育人,岗位就是课堂,老师要喜欢自己的事业,喜欢施教对象--学生。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天生需要被爱护,渴望理解和尊重。我们老师就要亲和他们,与学生平等相处、因材施教,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因此,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既表现在个别接触中,更融化在集体教育中。既要爱学业优秀的学生,也要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上的良师,更是学生生活中的益友。

万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形成了师德的有机整体,三者缺一不可。教育,是无私奉献的事业;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一个神圣的称谓,师德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只有提高了师德修养,才会明白何为育人,明白教书和育人的密切关系,才能肩负起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

(三)学校为育人许下宏大愿景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育人"作为教育的本质而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认真践行"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准备,立下了"不让一个人落伍,让每位学生都能成功毕业"的真诚诺言。为实现这一神圣而光荣的目标,学校决定动员号召全校教师员工参与投入到育人工作中,实行"导师育人包班制",并出台了《厦门工学院关于贯彻落实全员育人实行导师包班制的若干意见》文件,其中的"导师的育人工作职责"指导并规范了包班制工作,意见如下:

1.导师要热爱教育、爱学生,要与学生建立浓厚的师生感情,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要更加爱护和关注,以爱和榜样去感化每一位学生。

2.学生入校后,导师要尽快了解掌握每一位学生的信息。要和每一位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学习和生活需求,制定每学期的育人工作方案,有问题及时排解,做到"一个不落下"。

3.导师每一天都应深入教室与学生见面,经常深入学生入驻的书院社区,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第二课堂活动、心理情绪等状况,未雨绸缪,把各类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安全、生命财物安全,使之健康成长。

4.导师要建立班级的良好学风,严肃学术标准和课堂纪律,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自主学习与良好生活的习惯。对学业有困难、基础较弱的学生要因材施教,给予学业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学懂每一门课程,迎头赶上,让他们摆脱学业的困境和负面情绪。

5.导师要有凝聚力、向心力,指导班级做好每学期的活动计划,经常组织班级开展各种活动。提倡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特别要关爱有困难的学生,一起快乐学习和生活,杜绝拉帮结派等不利团结的行为在班级出现。

6.导师要帮助每一位学生做好大学四年和人生的规划,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带着愿景来学习、带着愿景去工作。积极鼓励考研、帮助和辅导他们的考研学习,为考研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个班级的考研率要达到XX%以上,作为考核导师工作的一个指标。

7.导师还要和每一位学生的家长建立联系,要经常把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的情况向家长反馈,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帮助。

8.导师要负责给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从大一记录到大四,按照学校有关要求建档,组织学生干部来参与建档工作。导师更重要是通过谈心、观察、全面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导师要认真学各种常识,具有综合的管理、组织和指挥能力、具有亲和力,调动和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注重组织并发挥优秀学生的"群体智能"来影响和带动全班学生。并非全部工作靠导师亲力亲为。

9.导师四年的工作总目标就是要落实学校向社会承诺的目标:"不让一个人落伍,让每位学生都能成功毕业"。这是一个硬核目标,学校希望每位导师都能做到也必须做到,每位老师都应该成为优秀教师。被评选为"优秀导师"的,学校给予奖励并作为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四)向模范教师学习

学校自办学以来,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尤其是一大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老教师,既能教好书,又能育好人,身教重于言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贤良教育了学生,一个个活泼生动的人物故事,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楷模与榜样,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灵魂,用自己的灵魂去唤醒学生的灵魂,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

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动之以情"就是对学生投入"真爱"。学校大批优秀的老师平时能与学生真诚的心灵沟通,注意观察,注意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困惑与困难。同时也发现学生优点,关注好奇心、想象力,及时表扬,树立正义、正气、正能量。这样师生关系就会十分融洽,成为良师益友,是成功教育的基础。教育工作是"良心事业",只有老师动真情,学生才能动真心。

"晓之以理",细微之处见真情。学校很多老师对学生细致耐心的说理,心悦诚服。只有把道理讲通了,心情才能舒畅。对事情的看法才能明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才能接纳,充满真爱,做到感情投入,让学生感到温暖、感到亲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通过对教育的深度学习和理解,以及学校很多优秀杰出老师在"育人"中涌现出的丰富而生动的故事,诠释一个"育人"的秘诀,我把她总结为四句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引"。如果我们所有老师都能理解和践行这四句话,相信学校所有学生的生命都会觉悟。

05

学校设计制订的"育人激励机制"是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

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人类社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共同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发展新时代,高等教育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引擎。社会对于高等学校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紧迫。

为了保障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校的育人工作体制和激励机制十分重要。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加强建设:一是"育人工作体制";二是"育人激励机制"。

(一)学校育人工作体制

1.厦门工学院第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就是围绕"三五"期间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加快转型升级,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特别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个关键问题进行设计和践行。首先在学校《章程》中明确指出:"学校要把'教书育人'工作落到实体,使'教书'和'育人'工作不再割裂开来,将书院的人和事合并到学院,实现学院和书院'两院合一'。推动教师和导师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工作任务,让学院老师员工参与学生教育与服务工作,推动'全员育人'的贯彻落实。"这一"两院合一"的重大改革,为育人工作排除障碍铺平了道路,并以立法形式确定学校育人工作的主体地位和性质。

2.学校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把"三全育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特别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第四章专设"'三全育人'工作",从"五个方面"规范育人工作。

(1)育人工作改革目标;

(2)育人工作改革举措:

①调整学院与书院(社区)对接关系;

②推行育人包班制,实现全员育人;

③包班制实施办法。

(3)将育人工作贯穿人才培养方案、贯穿大学四年,实现全程育人。

(4)全方位育人:通过博雅教育、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有社会雇主所需要的"十大能力要求",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素质知识、能力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5)明确育人职责,建立育人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

(6)改革学生评价体系,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模块化测评。

3.组织保障:建议学校设置"教学育人工作"组织架构,成立"厦门工学院教学育人工作委员会",选举产生委员会委员和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会主任由校长担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执行主任,主任、执行主任为学校教学育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他几位副校长担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由各二级学院(包括教师进修学院)学术院长、执行院长、行政部门各处室处长担任,下设"教学育人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置在学校教务与招生处,由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运作、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关于教学育人工作的各项任务,负责宏观指导、检查、督促、整改工作。教务与招生处是学生第一课堂教学育人工作的执行单位,让教学与育人有效结合。学生与安全处为学生第二课堂(课堂外)育人工作的执行单位,工作职责待相应调整后另行颁布。

4.学校各二级学院(教学单位)应该设计、建立与学校相对应的教学育人组织架构并进行对接,以便学校指导、联系、了解、分析、协调和服务二级学院的育人工作。各学院每月应该安排育人工作计划,召开育人工作会议,交流先进典型经验,同时反思不足、总结教训、共同成长。各二级学院学术院长、执行院长为学院育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包班制导师为本班育人工作的责任人。

5.学校各学院班级包班导师工作职责,还有如下几方面:

①学生从大一入校开始分流到报读专业所在的学院,入住学院所对应的书院社区,由学院编成若干个教学班,并由学院分派一名导师主持班级全面工作,从大一一直带到大四,实行导师包班育人制度。

②为了整合班级的育人力量,新生入校编班后,导师要第一时间开展班级的管理工作。首先是组建班级导师团队,导师可以通过竞聘、选聘等方式确定班级的学生干部,同时可从优秀学生中选聘"导师助理",组建"导师助理"团队。"导师助理"选聘后报备学校教务与招生处,由学校核发聘书并建立考评制度。

③每个班级"导师助理"等学生代表的聘任名额,可根据班级学生人数或工作难易程度来决定,建议每个班选聘5-15人。

④导师助理参与育人工作的具体工作任务,由导师根据学校、学院的指导意见制定具体工作职责,并报备学院和学校。导师助理实行"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制度,不作为者应劝其退出,以保证导师助理团队的优秀性。被评选为"优秀导师助理"的,由学校统一给予学分和其他方面的奖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